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5g技术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发展,5g基带芯片空间结构和续航所需的更大的电池挤压了其它模块结构的空间,屏下指纹解锁这种所占空间结构更小且有利于提升屏占比的方式已趋于主流。
3.cn110674795a公开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光学感应器、图像采集方法及电子设备,具体公开了一个1个microlens区域的面积对应2个以上像素点区域所组合成的面积(即一个microlens对应多个像素点区域),实现了增强单个像素点的光信号量,能够减少图像的数据传输量。该方案cn110674795a虽然存在上述优点,但是尚还存在采光角度较小,不能进行多角度采集生物特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缺陷,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可以进行多角度采集生物特征。
5.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包括:
6.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阵列;
7.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
8.第一光阑层;以及
9.第二光阑层;
10.其中,第一光阑层和第二光阑层位于微透镜阵列和信号采集阵列之间,1个微透镜单元的面积对应2个以上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第一光阑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光阑孔,每1个微透镜单元下方对应一个第一光阑孔,光信号采集单元中,与微透镜单元对应的光信号采集单元及与该光信号采集单元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为响应单元,第二光阑层上开设有与每一响应单元相对应的第二光阑孔。
11.可选地,所述与微透镜单元对应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为共轴,中心响应单元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共轴。
12.可选地,所述响应单元中,与微透镜单元对应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响应单元为中心响应单元,与该中心响应单元相邻的响应单元为邻接响应单元,邻接响应单元为1个以上。
13.可选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还包括由光阑单元形成的第三层光阑层,光阑单元位于相邻的微透镜单元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光学填充层或/和红外滤光膜层。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16.可选地,所述1个微透镜单元的面积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由方形中心腔、方形右腔和方形下腔形成,中心腔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方形右腔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下腔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右和下方。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由方形中心腔、方形右腔、方形下腔、方形左腔和方形上腔形成,中心腔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方形右腔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下腔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左腔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上腔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上、下、左和右方。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由方形中心腔和方形右腔形成,中心腔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方形右腔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右方。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为长圆形孔,长圆形孔的高度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度,长度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度,两端为半圆,长圆形孔的中心位于该第一光阑孔对应的微透镜单元的轴心线的右方;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右方。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由方形中心腔、方形右腔和方形左腔形成,中心腔的宽=方形右腔的宽=方形左腔的宽>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中心腔的长=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方形右腔的长=形左腔的长;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左和右方。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为不规则圆形,该不规则圆形的圆周由第一段曲线、第二段曲线和第三段曲线围成,该不规则圆形在信号采集阵列的正投影覆盖与微透镜单元同轴线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与该光信号采集单元右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下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及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其中,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小于下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小于右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右和下方。
23.可选地,所述1个微透镜单元的面积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光阑孔由方形中心腔、方形右腔和方形下腔形成,中心腔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右腔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方形下腔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宽;中心响应单元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下方,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的右和下方。
2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26.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生物特征鉴别结构,所述生物特征鉴别结构为上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的光线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1个微透镜单元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的排布关系图;
32.图5为1个微透镜单元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面积的排布关系图;
33.图6a为第一光阑孔为圆形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34.图6b为使用图6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35.图7a为第一光阑孔为规则四边形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36.图7b为使用图7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37.图8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38.图8b为使用图8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39.图9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40.图9b为使用图9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41.图10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42.图10b为使用图10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43.图11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44.图11b为使用图11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45.图12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46.图12b为使用图12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47.图13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48.图13b为使用图13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49.图14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
50.图14b为使用图14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51.图15为图6a光路结构图;
52.图16为图14a的光路结构图;
53.图1

16中,微透镜单元1,光学填充层2,第一光阑层3,红外滤光膜层4,第一光阑孔30,中心腔31,方形下腔32,方形右腔33,方形上腔34,方形左腔35,第一段曲线36,第二段曲线37,第三段曲线38,第二光阑层5,中心光阑孔50,相邻光阑孔51,光信号采集单元6,中心响应单元61,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光阑单元7。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5.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56.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终端设备,且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识别技术。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57.更具体地,在上述终端设备中,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可以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局部区域或者全部区域,从而形成屏下光学指纹系统。
58.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示意图。
59.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捕捉光学图像信号,将该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递到光学结构外部。
60.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包括微透镜单元1形成的微透镜阵列和光信号采集单元6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2个以上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第一光阑层3和第二光阑层5,第一光阑层3和第二光阑层5位于微透镜阵列和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光阑层3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光阑孔30,每1个微透镜单元1下方对应一个第一光阑孔30,光信号采集单元6中,与微透镜单元1共轴的光信号采集单元6与该光信号采集单元6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为响应单元,第二光阑层5上开设有与每一响应单元相对应的第二光阑孔。
61.与微透镜单元1共轴的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响应单元为中心响应单元61,与该中心响应单元相邻的响应单元为邻接响应单元,邻接响应单元为1个以上。
62.第二光阑孔中,中心光阑孔50位于位于微透镜单元1的正下方,相邻光阑孔51位于中心光阑孔50的相邻位置。
63.可选地,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
64.可选地,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1个微透镜单元1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
65.可选地,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光学填充层2。
66.可选地,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红外滤光膜层4。
67.请参考图2,图2为图1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的光线示意图。
68.图2中,中心响应单元61接收到的是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上方的光信号,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接收到的是该微透镜单元1的光轴左偏15
°
的光信号,这两个光信号都能够全部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光阑孔30;照射到中心响应单元61和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上;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也会接收到部分该微透镜单元1的光轴右偏15度的光信号,但有一部分光线在第一光阑孔30处被拦截(见图2中虚线表示),使得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的光信号量没有中心响应单元61和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的强。使用这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可以使得图像特征和有一定偏角的图像特征映射到图像采集芯片的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上,增加采图图像的信息,可以进行多角度采集指纹生物特征。
69.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示意图。
70.图3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中,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捕捉光学图像信号,将该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递到光学结构外部。
71.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包括微透镜单元1形成的微透镜阵列和光信号采集单元6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2个以上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第一光阑层3和第二光阑层5,第一光阑层3和第二光阑层5位于微透镜阵列和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光阑层3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光阑孔30,每1个微透镜单元1下方对应一个第一光阑孔30,光信号采集单元6中,与微透镜单元1共轴的光信号采集单元6与该光信号采集单元6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为响应单元,第二光阑层5上开设有与每一响应单元相对应的第二光阑孔,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由光阑单元7形成的第三层光阑层,光阑单元7位于相邻的微透镜单元1之间。
72.与微透镜单元1共轴的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响应单元为中心响应单元61,与该中心响应单元相邻的响应单元为邻接响应单元,邻接响应单元为1个以上。
73.第二光阑孔中,中心光阑孔50位于位于微透镜单元1的正下方,相邻光阑孔51位于中心光阑孔50的相邻位置。
74.可选地,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
75.可选地,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1个微透镜单元1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
76.可选地,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光学填充层2。
77.可选地,该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还包括红外滤光膜层4。
78.请参考图4,图4为1个微透镜单元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的排布关系图。
79.图4中,1个微透镜单元1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区域6。
80.请参考图5,图5为1个微透镜单元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面积的排布关系图。
81.图5中,1个微透镜单元1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区域6。
82.可选地,第一光阑孔30为圆形、四边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
83.可选地,请参考图6a和6b,图6a为第一光阑孔为圆形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6b为使用图6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84.可选地,请参考图7a和7b,图7a为第一光阑孔为规则四边形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7b为使用图7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85.可选地,第一光阑孔30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86.可选地,请参考图8a和8b,图8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8b为使用图8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87.图8a和8b中,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9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图8a中,第一光阑孔30由方形中心腔31、方形右腔33和方形下腔32形成,中心腔31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方形右腔33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下腔32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图8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右和下方。
88.可选地,请参考图9a和9b,图9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9b为使用图9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89.图9a中,第一光阑孔30由方形中心腔31、方形右腔33、方形下腔32、方形左腔35和方形上腔34形成,中心腔31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方形右腔33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下腔32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左腔35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上腔34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图9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上、下、左和右方。
90.可选地,请参考图10a和10b,图10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10b为使用图10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91.图10a中,第一光阑孔30由方形中心腔31和方形右腔33形成,中心腔31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方形右腔33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图10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右方。
92.可选地,请参考图11a和11b,图11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11b为使用图11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93.图11a中,第一光阑孔30为长圆形孔,长圆形孔的高度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度,长度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度,两端为半圆,长圆形孔的中心位于该第一光阑孔30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的轴心线的右方。图11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
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右方。
94.可选地,请参考图12a和12b,图12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12b为使用图12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95.图12a中,第一光阑孔30由方形中心腔31、方形右腔33和方形左腔35形成,中心腔31的宽=方形右腔33的宽=方形左腔35的宽>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中心腔31的长=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方形右腔33的长=形左腔35的长。图12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左和右方。
96.可选地,请参考图13a和13b,图13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13b为使用图13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97.图13a和13b中,1个微透镜单元1的面积对应4个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面积,图13a中,第一光阑孔30由方形中心腔31、方形右腔33和方形下腔32形成,中心腔31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右腔33的长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方形下腔32的长大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长,宽小于光信号采集单元6的宽。图13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下方,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右和下方。
98.可选地,请参考图14a和14b,图14a为第一光阑孔为另一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第一光阑孔与光信号采集单元的对应关系图,图14b为使用图14a形状的光阑孔在光电感应器上的信息分布的响应单元图。
99.图14a中,第一光阑孔30为不规则圆形,该不规则圆形的圆周由第一段曲线36、第二段曲线37和第三段曲线38围成,该不规则圆形在信号采集阵列的正投影覆盖与微透镜单元1同轴线的光信号采集单元、与该光信号采集单元右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下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及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其中,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小于下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右下角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小于右相邻的光信号采集单元的一部分的面积。图14b中,中心响应单元61位于与其对应的微透镜单元1正下方中心位置,邻接响应单元分别位于紧邻中心响应单元61的右和下方。
100.请参考图15

16,图15为图6a光路结构图,图16为图14a的光路结构图。
101.图15中,光阑3的光阑孔阵列,与microlens 1共轴的中心响应单元61(像素点)能够接收到光线经过microlens 1,并全部穿过防杂光光阑孔3和中心光阑孔50的准直光线,而与中心响应单元61的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和相邻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光线在经过microlens 1照射到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时,有部分光线被防杂光光阑3拦截,从而使得照射到中心响应单元61的光能量远大于相邻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在产品应用中,通常只采集中心响应单元61的光电感应数据,对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采取静默处理。
102.在图16中,改变防杂光光阑3的开孔形状,垂直照射到microlens1的光线能够全部经过防杂光光阑3和视场光阑并照射到中心响应单元61上,与中心响应单元61相邻的第一
邻接响应单元62和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受光阑3的异性形状影响,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能够接收到经过microlens 1、防杂光光阑3和相邻光阑孔51的倾斜方向的全部准直光线,而经过microlens 1照射到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的光线,在试产光阑3处由于有部分光线被拦截,从而导致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接收到的光线能量远小于中心响应单元61和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在产品应用中,将第二邻接响应单元63静默处理,提取中心响应单元61和第一邻接响应单元62的感光信号,从而得到物体不同角度的光强信息。
103.基于上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10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图像采集光学结构。
10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0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0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