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3-09-10 07:5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云技术、计算机网络传输等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一些数据传输场景中,需要将待传输的流量数据迁移到新的服务器中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3.本领域中,在向终端传输数据流过程中,当需要对流量数据进行迁移时,通常选择跨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的方式进行迁移。然而,跨wan的方式中,所选取的新的服务器所在的网络极有可能不支持继续向终端传输数据;从而导致流量迁移失败,新的服务器不可用。因此,本领域中,亟需一种可支持流量迁移的数据传输方法。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若第一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接收所述终端响应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基于所述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5.一可能方式中,所述流量迁移报文还指示所述目标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继续传输所述目标数据流。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二服务器执行,所述第二服务器是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的任一个,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迁移请求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基于接收的迁移请求报文生成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探测报文,并向终端发送所述探测报文,以使所述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若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确认报文发送的流量迁移报文,基于所述流量迁移报文,作为目标服务器向所述终端继续传输所述目标数据流,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所述目标服务器是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所述确认报文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7.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第一服务器传输的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二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迁移请求报文所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响应于第一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接收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目标数据流,所述目标服务器是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所述确认报文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8.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若第一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响应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所述第二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所述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9.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在所述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所述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和数据标识,生成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并向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10.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标识获取模块,所述数据标识获取模块在获取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时,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至少两段第一数据,分别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指示所述至少两段第一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一段第二数据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作为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标识指示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二数据。11.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以及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的数据偏移;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和第二数据的数据偏移。12.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流量迁移报文包括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或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以下任一项:若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第一数据标识,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所述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发送失败的第一数据和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所述剩余数据流是目标数据流中传输顺序位于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之后的数据;若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第二数据标识,向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所述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3.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获取模块,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获取模块在获取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时,具体用于: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将所获取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作为所述第二服务器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报文数量是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所述起始报文编号是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第一个探测报文的编号。14.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探测报文生成模块,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所述探测报文生成模块在生成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包括的报文数量以及起始报文编号,确定所述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确定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基于所述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每个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所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15.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探测报文还用于探测向终端传输数据的通信服务质量;所述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以及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所述第二服务器中与所述确认报文携带的各报文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服务器;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确定所述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基于各所述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从各所述第三服务器中筛选得到所述目标服务器。16.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所述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包括往返时延、丢包率、吞吐量或吞吐时延比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一项:从所述确认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接收时间,并基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基于所述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统计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丢包率;基于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数量、报文数据量和往返时延,确定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吞吐量;基于所述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获取所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得到所述第三服务器的吞吐时延比。17.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二服务器是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的任一个,所述装置包括:迁移请求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迁移请求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探测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接收的迁移请求报文生成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探测报文,并向终端发送所述探测报文,以使所述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传输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确认报文发送的流量迁移报文,基于所述流量迁移报文,作为目标服务器向所述终端继续传输所述目标数据流,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所述目标服务器是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所述确认报文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18.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在所述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所述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包括的报文数量以及起始报文编号,确定所述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确定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其中,所述报文数量是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所述起始报文编号是所述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第一个探测报文的编号;基于所述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每个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所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1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探测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服务器传输的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二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迁移请求报文所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反馈模块,用于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所述确认报文携带所述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述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数据流接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接收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目标数据流,所述目标服务器是所述第一服务器基于所述确认报文和各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所述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所述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20.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在所述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所述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所述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得到所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所述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以及源地址和源端口;基于所述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生成确认报文,并基于所述源地址和源端口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所述确认报文。2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22.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23.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附图说明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迁移请求报文的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服务器及其所在网关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网关的源地址列表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架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7.下面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28.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但不排除实现为本
技术领域
: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等。2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向终端传输的目标数据流、待传输数据、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终端反馈的确认报文等任何与对象、终端相关的数据,当本技术以上实施例运用到具体产品或技术中时,需要获得对象许可或者同意,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包括:第一服务器101、终端102和第二服务器103。31.一可能场景中,该第一服务器101可以为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该终端102安装有应用程序,该终端102和该第一服务器101可以基于该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互。例如,该第一服务器101基于该应用程序向终端102传输目标数据流。该目标数据流可包括但不限于:音频数据流、视频数据流、云游戏的游戏视频画面数据流。32.在第一服务器101与终端102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第一服务器101可通过本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从多个第二服务器103中筛选得到目标服务器,并将目标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以通过目标服务器继续向终端102传输目标数据流。33.第一服务器101或第二服务器103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或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或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终端10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台式计算机、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车载电脑等)、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也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确定,在此不作限定。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由第一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和终端之间交互实现。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5.步骤201、第一服务器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若第一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36.本技术中,该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37.示例性的,不同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不同。该报文标识可以包括用于区分不同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38.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一个第二服务器可对应有多个待发送的探测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可包括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则该第一服务器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的步骤,可包括: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获取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并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并向该第二服务器发送所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其中,该报文数量是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该起始报文编号是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第一个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39.一示例中,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获取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将所获取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作为该第二服务器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40.示例性的,该迁移请求报文中还可携带源地址和源端口,该源地址和源端口分别为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如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internetprotocol,源互联网协议)和端口号。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终端的地址和端口,包括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该源地址和终端的地址分别可以是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另外,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通信连接对应的传输协议类型,如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用于对报文或报文中携带的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密钥信息。41.在又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报文编号,例如包括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每个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不同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也不同。该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多个探测报文各自对应的报文编号,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42.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该待传输数据。相应的,该第一服务器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的步骤,可包括:该第一服务器基于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和数据标识,生成各该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并向各该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43.其中,该数据标识可包括该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偏移。该数据流标识是目标数据流的标识信息;该数据偏移表示待传输数据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偏移位置。44.各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可以不同,或者,各个第二服务器可以对应相同的待传输数据。相应的,该第一服务器获取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以下方式一或方式二。45.方式一、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不同;该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至少两段第一数据,分别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46.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为各自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其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指示该至少两段第一数据中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也即是,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至少两段第一数据中的其中一段,具体为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所指示的一段第一数据。47.示例性的,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以及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的数据偏移。48.例如,数据流标识可以是用于区分不同数据流的数据流id。例如,第二服务器a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00kb至第110kb的一段数据;第二服务器b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10kb至第120kb的一段数据。49.方式二、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可以相同;该第一服务器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一段第二数据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并将该第二数据标识作为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50.其中,第二数据标识指示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二数据。也即是,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相同,均为第二数据标识。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均为第二数据。示例性的,第二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和第二数据的数据偏移。51.例如,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均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00kb至第110kb的一段数据。52.如图3所示,第一服务器作为传输目标数据流的原始服务器,可预先配置m个备选的服务器作为第二服务器,在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不同的m个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流量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一可能示例中,迁移请求报文中携带的信息,可包括以下(1)-(6):(1)第一服务器(即原始服务器)的信息info_ori,包括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ip_ori_server)和端口(port_ori_server);可将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作为探测报文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2)终端的信息info_usr,包括终端的ip地址(ip_usr)和端口(port_usr);可将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作为探测报文的目标ip地址和目的端口;(3)探测报文对应的传输协议类型pro_type;(4)传输层状态信息info_trans,包括可用于探测的起始报文编号pkt_num和可用于探测的报文数量pkt_amount;(5)加密密钥信息info_key;(6)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是第二服务器用于探测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信息info_probe_data,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data_id、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数据偏移data_offset;综上可知,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可采用如下公式表示:pkt_mig_req={info_ori,info_usr,info_trans,info_key,info_probe_data};一可能方式中,为更好地区分探测报文是通过哪个第二服务器发送的,在发往不同的第二服务器的迁移请求报文中,其中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info_trans和数据偏移data_offset也不同。该第一服务器可在本地记录各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53.示例性的,第一服务器关联存储各第二服务器中每个第二服务器与所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又一方式中,还可关联存储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例如,第一服务器关联存储各第二服务器中每个第二服务器与所对应的起始报文编号、报文数量以及数据偏移之间的对应关系。54.例如,第一服务器可构建临时探测表格(mig_tmp_table),并基于该临时探测表格来记录不同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差异。临时探测表格具体如以下表1所示:表1如表1所示,第一服务器可分别关联存储服务器a、b各自对应的报文数量、起始报文编号、数据偏移。55.一可能方式中,该迁移条件用于衡量是否将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其他服务器进行传输。例如,该迁移条件中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衡量第一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可用性的第一迁移条件、用于衡量该通信连接的高效性的第二迁移条件。56.一示例中,通信连接的可用性可采用第一服务器的负载来衡量,该第一迁移条件可包括第一服务器的负载超过预配置的负载阈值。该第一服务器的负载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服务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流量负载等。若第一服务器的负载超过预配置的负载阈值,确定该通信连接符合第一迁移条件;该第一服务器启动对终端的流量迁移,也即是,将终端对应的目标数据流迁移至其他服务器进行传输。基于此,可以降低因第一服务器的负载可用性差而对终端造成的影响,保证终端能持续、稳定的接收目标数据流。需要说明的是,流量负载是当前时间的流量的数量占一段时间内的流量最大值的比值。57.例如,负载阈值可表示为threshold_load,其大小支持管理员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例如,该threshold_load可默认设置为80%;若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流量负载中的任一项超过80%,则达到第一迁移条件。58.又一示例中,通信连接的高效性可采用通信连接的传输性能来衡量。该传输性能可包括但不限于:吞吐量、丢包率、传输时延等。该第一服务器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还会实时计算吞吐量、丢包率、传输时延等指标来衡量传输性能。若吞吐量、丢包率或传输时延中的任一项超过对应的指标阈值,则确定该通信连接符合第二迁移条件;该第一服务器启动对终端的流量迁移。或者,还可基于当前时间和过去一段时间分别对应的传输性能的变化情况,来判定是否符合第二迁移条件,例如,若当前时间的传输性能的指标与之前多个时段内的最佳传输性能的指标相比,当前时间的传输性能的指标降低的比例超过预配置的比例阈值,则当前时间的传输性能符合第二迁移条件。例如,比例阈值可以为50%,例如,当吞吐量、丢包率、时延等降低至过去一段时间内最佳性能的50%时,则符合第二迁移条件。59.当然,还可采用其他方式来衡量传输性能,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本技术中,通过传输性能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流量迁移,可以降低因传输性能较差而对终端造成的影响,保证终端能持续、稳定的接收目标数据流。60.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可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迁移请求保报文,并根据该迁移请求报文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以其中任一个第二服务器为例,可通过以下步骤202-203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61.步骤202、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第二服务器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迁移请求报文。62.步骤203、第二服务器基于接收的迁移请求报文生成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探测报文,并向终端发送该探测报文,以使该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63.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64.在步骤202中,该第二服务器从该迁移请求报文中提取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例如,提取得到包括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又例如,提取得到报文数量个待发送的探测报文对应的报文编号。65.该第二服务器还可从该迁移请求报文中提取数据标识。例如,提取得到用于指示该第二服务器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流标识和数据偏移。66.在步骤203中,该探测报文携带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报文标识。该确认报文携带该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67.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服务器可以基于该迁移请求报文,生成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第一服务器的端口为源端口的探测报文。68.一可能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生成方式,包括以下步骤2031:步骤2031、第二服务器基于该迁移请求报文中携带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获取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并基于该报文标识生成探测报文。69.该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70.示例性的,第二服务器可基于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中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确定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中的起始编号为起始报文编号。该第二服务器基于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生成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71.例如,第二服务器a的报文数量为10,起始报文编号为1,则第二服务器a生成编号依次为1、2、3、……9、10的10个探测报文。又例如,第二服务器b的报文数量为5,起始报文编号为21,则第二服务器b生成编号依次为21、22、……、25的5个探测报文。72.又一可能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在该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73.若迁移请求报文中还携带数据标识,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生成方式,以下步骤2032-2033:步骤2032、第二服务器基于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包括的报文数量以及起始报文编号,确定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并基于对应的数据标识确定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74.步骤2033、第二服务器基于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75.其中,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所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包括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每个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例如,每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和该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76.一可能示例中,该数据偏移可以包括第二服务器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起始位置。该第二服务器可获取各探测报文对应的携带数据量;该第二服务器可基于报文数量和携带数据量,从目标数据流的起始位置开始,读取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其中,该携带数据量是探测报文所携带的报文携带数据的大小,也即是携带的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多少数据。一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多个探测报文的携带数据量可以相同。该第一服务器与各个第二服务器之间可预先协商该探测数据量,例如,该第一服务器可在迁移请求报文中携带该探测数据量。77.又一可能示例中,该数据偏移可以包括第二服务器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该第二服务器可基于该数据偏移,从目标数据流中读取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并基于报文数量将该待传输数据划分为多个报文携带数据,从而得到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以便基于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78.一示例中,第二服务器在收到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后,可构建探测报文pkt_probe,并将该报文发往各自的网关系统,探测报文可包括以下(1)-(5):(1)探测报文pkt_probe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为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中携带的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ip_ori_server)和端口(port_ori_server);(2)探测报文pkt_probe报文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为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中携带的终端的ip地址(ip_usr)和端口(port_usr);(3)探测报文pkt_probe报文的传输类型为迁移请求报文pkt_mig_req中携带的传输协议类型pro_type;(4)探测报文pkt_probe报文的数量为pkt_amount,其中第一个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为起始报文编号pkt_num,而后续的第2、3、…、第pkt_amount个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分别为pkt_num 1、pkt_num 2、…、pkt_num pkt_amount-1;(5)通过上述多个探测报文所携带的待传输数据,是目标数据流data_id中数据偏移为data_offset对应的数据;如图4所示,第二服务器根据data_id定位到待发送的数据资源,也即是目标数据流。并通过data_offset定位待传输数据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起始位置。如图4所示,不同第二服务器在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不同,则不同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data_offset也不相同。例如,第二服务器a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data_offset1起始为一段数据,第二服务器b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data_offset2起始为一段数据。基于此,第二服务器可从目标数据流中data_offset位置开始,依次读取pkt_amount个携带数据量大小的数据,存储到pkt_amount个探测报文中。79.示例性的,第二服务器生成探测报文后,可将探测报文发往所在的网关系统,以利用各自对应的网关系统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例如,第二服务器的网关系统对探测报文进行源地址验证检测,并基于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80.如图5所示,网关系统可基于预先构建的源地址列表(src_list)进行源地址验证检测;例如,服务器1、服务器2、服务器n发出源地址分别为scr1、scr2、scr3的报文;网关系统基于src_list对scr1、scr2、scr3进行检测。在本技术中,网关系统在收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探测报文后,可通过源地址验证技术来检测探测报文携带的源地址是否位于src_list表中,基于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若源地址不在网关系统的src_list中时,则探测报文会被网关系统过滤掉。例如,若源地址列表中包括探测报文的源地址(如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ip_ori_server),则将pkt_probe进行“放行”,也即是将探测报文通过网络发送至终端。此时,终端则会收到来自第二服务器的pkt_probe探测报文。另外,若源地址列表中不包括的探测报文的源地址,则将探测报文进行丢弃;此时,则探测报文会被网关系统过滤掉而无法成功发送至终端,终端也不会收到来自第二服务器的探测报文。81.如图6所示,网关系统中的源地址列表src_list可以是预先构建的,具体构建方式如下:(1)网关系统可以从地址分配系统中,获取其管理范围内所有设备的ip地址;(2)各个服务器周期性地向所属的网关系统通告自身的ip地址;如服务器1、服务器2、服务器n向网关通告地址scr1、scr2、scr3;(3)网关系统在收到上述的ip地址的信息后,构建源地址列表src_list。82.需要说明的是,网关系统在收到探测报文后,可通过源地址验证技术来检测探测报文携带的源地址是否位于src_list表中,而源地址验证技术可能造成跨wan的流量迁移的不成功。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中,第一服务器可分别向多个第二服务器发送探测报文,以利用探测报文进行源地址可用性探测,从而探索挖掘出能够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第二服务器,避免了因源地址验证技术导致的第二服务器无法传输、不可用的问题;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保证向终端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增强了流量迁移的鲁棒性,提升了业务体验。83.步骤204、终端在接收第一服务器传输的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二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一服务器的迁移请求报文所发送的探测报文。84.其中,该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85.步骤205、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86.该确认报文携带该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87.一可能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在该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相应的,步骤205的实现方式可包括步骤2051-步骤2052:步骤2051、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得到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以及源地址和源端口;步骤2052、终端基于该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生成确认报文,并基于该源地址和源端口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该确认报文。88.其中,该终端可从探测报文中提取得到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从而保证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的数据不中断。例如,可以使得在播放视频流过程中,即使在迁移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第二服务器进行源地址可用性探测时,也能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视频流中的视频画面,保证终端稳定、流畅的持续播放视频流,保证终端接收并播放数据的可靠性和流畅性。89.该终端还可基于探测报文,向源地址反馈确认报文pkt_ack,其中确认报文pkt_ack的目的地址为探测报文的源地址,也即是第一服务器的ip地址,该终端将确认报文反馈至原始传输目标数据流的第一服务器。90.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服务器的网关系统支持向终端传输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则该第二服务器可向终端发送该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终端接收该服务器发送的探测报文。若第二服务器的网关系统基于源地址验证技术过滤掉探测报文,则该终端未接收该第二服务器的探测报文。在步骤204-205中,对于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尝试发送的探测报文,该终端可接收到来自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器的探测报文。91.步骤206、第一服务器接收该终端响应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92.步骤207、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以及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确定各该第二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93.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关联存储的每个第二服务器与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该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并该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筛选出各个第二服务器中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该目标服务器的网关系统支持发送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报文。94.一可能方式中,该探测报文还用于探测向终端传输数据的通信服务质量;相应的,步骤207的实现方式,可包括以下步骤2071-2073:步骤2071、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以及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该第二服务器中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各报文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服务器;步骤2072、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确定该每个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步骤2073、第一服务器基于各该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从各该第三服务器中筛选得到该目标服务器。95.示例性的,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关联存储的每个第二服务器与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该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所对应的第二服务器;并将所确认的第二服务器作为第三服务器;从而初步筛选出支持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第三服务器。96.该第一服务器还可基于通信服务质量对第三服务器进一步筛选。示例性的,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第三服务器发送的各个探测报文的发送信息、以及该各个探测报文在终端对应的接收信息,确定该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97.示例性的,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步骤2072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2072-1至步骤2072-4中的至少一项:步骤2072-1、从该确认报文中提取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接收时间,并基于该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98.示例性的,第一服务器向第三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的发送时间戳为t1,而终端接收到该第三服务器发送的探测的报文的接收时间戳为t2,则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往返时延rtt为:rtt=t2-t1;其中,rtt表示往返时延,t1为发送时间戳,t2为接收时间戳。99.例如,接收时间戳为t2可以是,终端接收到第三服务器的最后一个探测报文的时间;又例如,还可计算每个探测报文对应的往返时延,将第三服务器的多个探测报文分别对应的多个往返时延的平均值,作为第三服务器的往返时延。100.步骤2072-2、基于该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以及该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统计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丢包率。101.示例性的,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终端反馈的确认报文,统计一段时间内第三服务器发出的探测报文中未被终端接收的丢失报文;例如,第三服务器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为pkt_amount,经过一段时间后,统计发现丢失的探测报文的数量为pkt_probe_loss个,则通过以下公式得到丢包率为:loss_rate=pkt_probe_loss/pkt_amount;其中,loss_rate表示第三服务器的丢包率,pkt_probe_loss为该第三服务器丢失的探测报文的数量;pkt_amount为该第三服务器发出的探测报文的数量。102.步骤2072-3、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数量、报文数据量和往返时延,确定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吞吐量。103.示例性的,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第三服务器发出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数量、每个探测报文的报文的大小以及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计算该第三服务器的吞吐量。例如,第三服务器发出探测报文pkt_probe的数量为pkt_amount,每个报文的大小为pkt_size,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三服务器的吞吐量为:throughput=(pkt_amount*pkt_size)/rtt;其中,throughput为吞吐量,pkt_amount为第三服务器发出探测报文pkt_probe的数量;pkt_size为第三服务器发出的每个探测报文的报文数据量,也即是,该探测报文自身的数据量大小,例如,该探测报文f中携带1kb数据流,且该探测报文f固定字段的大小为0.5kb,则该探测报文的报文数据量为1.5kb。其中,固定字段可以包括探测报文中存储源地址和源端口的字段、存储传输协议类型的字段或者存储报文标识的字段等。104.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服务器和各个第二服务器之间可预先约定探测报文所携带的数据流的数据量、以及固定字段的数据量的大小。105.步骤2072-4、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获取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得到该第三服务器的吞吐时延比。106.示例性的,该第一服务器可基于上述步骤2072-1至步骤2072-3的实现方式,得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此处不再赘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有效吞吐时延比ratio,可以选择能够提供高效流量传输服务的第三服务器作为目标服务器。其中,第一服务器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吞吐时延比:ratio=throughput*(1–loss_rate)/rtt;其中,ratio表示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吞吐时延比,throughput为吞吐量,loss_rate为丢包率,rtt为往返时延。107.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服务器还可结合步骤2072-1至步骤2072-4中的一项或多项,得到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例如,该第一服务器可结合步骤2072-1至步骤2072-4,获取第三服务器的吞吐时延比来衡量通信服务质量。又例如,该第一服务器还可结合步骤2072-1和步骤2072-2,获取第三服务器的往返时延和丢包率来衡量通信服务质量。当然,本技术还可通过其他结合方式来得到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赘述。108.步骤208、第一服务器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该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09.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10.示例性的,该流量迁移报文可携带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数据的标识。对应于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该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数据也对应不同情况,则流量迁移报文包括对应的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或第二流量迁移报文。相应的,步骤208的实现方式,对应包括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若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第一数据标识,第一服务器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流量迁移报文。111.该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发送失败的第一数据和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该剩余数据流是目标数据流中传输顺序位于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之后的数据。112.在方式一中,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不同,有的第二服务器成功向终端传输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有的第二服务器未能成功向终端传输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基于此,在筛选出目标服务器后,可通过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各个第二服务器中未能成功向终端传输的待传输数据。113.示例性的,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目标数据流的至少两段第一数据中对应的其中一段。则该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携带未成功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数据偏移和剩余数据流的数据偏移。114.示例性的,该剩余数据流,是目标数据流中除了各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之外的待传输的数据流。例如,目标数据流共包括300kb的数据;在进行符合迁移条件之前,第一服务器已向终端传输了第0至第100kb的数据;在符合迁移条件时,确定出第二服务器a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00kb至第110kb;第二服务器b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10kb至第120kb。则剩余数据流为目标数据流中的第120kb至第300kb的数据流。115.方式二、若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第二数据标识,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流量迁移报文;该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16.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对于未成功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二服务器,可基于方式一,重新通过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对于第三服务器所发送的各个探测报文中丢包的探测报文,该第一服务器还可基于终端反馈的确认报文,实时向第三服务器反馈丢包的探测报文的报文编号,以使第三服务器针对丢包的探测报文进行重新传输,保证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的可靠性。117.在方式二中,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可以相同,多个第二服务器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器成功向终端传输该待传输数据。基于此,在筛选出目标服务器后,可通过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剩余数据流。则该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携带该剩余数据流的数据偏移。118.步骤209、第二服务器若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于该确认报文发送的流量迁移报文,基于该流量迁移报文,作为目标服务器向该终端继续传输该目标数据流。119.步骤210、终端响应于第一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接收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目标数据流。120.该目标服务器是该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确认报文和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21.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目标服务器后,第一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该目标服务器可基于该流量迁移报文不再执行探测任务,而是直接流量传输步骤,向终端继续传输目标数据流。122.在目标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过程中,终端接收目标服务器传输的流量报文,该流量报文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为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基于此,该终端接收到流量报文后,该终端可基于接收的流量报文,继续向第一服务器反馈对应的确认报文。另外,该流量报文携带由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数据的标识;例如,未成功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数据偏移、或者剩余数据流的数据偏移等。123.另外,第一服务器还可继续检测目标服务器在一定时段内的通信服务质量,若通信服务质量达到一定的质量条件,第一服务器可持续通过目标服务器传输目标数据流,直至该目标数据流传输完成。124.下面以图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为例,对本技术的数据传输流程进行介绍。如图7所示,本技术中,首先,通过原始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器启动流量数据迁移,该第一服务器可以是原始传输目标数据流的原始cdn服务器。原始cdn服务器可向多个备选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备选服务器可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相应的,对应备选服务器的网关执行源地址验证,并基于验证结果来判断是否向客户端发送探测报文。终端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原始服务器反馈ack(acknowledgecharacter,确认字符)确认报文。原始服务器可向备用服务器转发ack确认报文,以便备用服务器对丢包的探测报文进行重传。然后,原始服务器还可根据可用性与传输质量,从多个备选服务器中筛选出高效、可用的目标服务器。最后,原始服务器向最终选择的目标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以使目标服务器向终端发送迁移的流量报文,从而完成将目标数据流从原始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的过程。125.下面结合图8所示的架构示意图,结合本技术的架构对本技术的数据传输过程进一步介绍。如图8所示,本技术的数据传输过程可包括以下步骤:①原始服务器检测到需要执行流量迁移时,分别向备选服务器1、备选服务器2、……、备选服务器m等多个备选服务器,发送差异化地迁移请求报文,其中,这些迁移请求报文中携带原始服务器与终端的地址与端口等信息以及用于探测的数据信息;②上述备选服务器在收到迁移请求报文时,向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的源地址与源端口为原始服务器的地址与端口,该探测报文的目的地址与目的端口为用户终端的地址与端口;③各个备选服务器对应的网关系统,有的网关系统部署了源地址验证技术(如网关2和网关m),有的并没有部署(如网关1);④终端收到来自可用的备选服务器(即备选服务器2和m)发送的探测报文后,根据该报文中携带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即原始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向对应的原始服务器发送消息确认报文;⑤原始服务器根据收到的消息确认报文,判断哪些备选服务器是可用的,以及识别哪些备选服务器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流量迁移功能;例如,如果原始服务器没有收到针对备选服务器1发送的探测报文进行反馈的消息确认报文;并且,收到针对备选服务器2发送的探测报文进行反馈的消息确认报文,要早于收到针对备选服务器m发送探测报文进行反馈的消息确认报文,则原始服务器将选择备选服务器2作为最终的流量迁移目标服务器;⑥原始服务器向最终的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该目标服务器在收到上述最终的流量迁移报文后,继续向终端发送所需的数据资源,以实现将目标数据流从原始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的过程。126.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127.并且,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使得各第二服务器可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待传输数据,保证了在迁移过程中数据流的持续、流畅性传输,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缓解了现有跨wan连接迁移过程中服务中断的问题,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可靠性。128.并且,还可利用探测报文进一步探测各个第二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找出通信服务质量高效的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性能的高效性。129.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涉及下述的云技术、云计算、云存储等
技术领域
:。130.可以理解的是,云技术(cloudtechnology)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云技术(cloudtechnology)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系统的后台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将来每个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识别标志,都需要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逻辑处理,不同程度级别的数据将会分开处理,各类行业数据皆需要强大的系统后盾支撑,只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131.可以理解的是,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132.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能力提供商,会建立云计算资源池(简称云平台,一般称为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在资源池中部署多种类型的虚拟资源,供外部客户选择使用。云计算资源池中主要包括:计算设备(为虚拟化机器,包含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网络设备。133.按照逻辑功能划分,在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层上可以部署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paas层之上再部署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层,也可以直接将saas部署在iaas上。paas为软件运行的平台,如数据库、web容器等。saas为各式各样的业务软件,如web门户网站、短信群发器等。一般来说,saas和paas相对于iaas是上层。134.可以理解的是,云存储(cloudstorage)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分布式云存储系统(以下简称存储系统)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以及分布存储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也称之为存储节点)通过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存储系统。1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在第一服务器。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901、接收模块902、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903和第二发送模块904;第一发送模块901,用于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若第一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该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其中,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该终端响应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该确认报文携带该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903,用于基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报文标识和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该第二服务器中的目标服务器;第二发送模块904,用于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该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36.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第二服务器在该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该第一发送模块901,用于基于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和数据标识,生成各该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并向各该第二服务器发送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137.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标识获取模块,该数据标识获取模块在获取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时,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至少两段第一数据,分别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指示该至少两段第一数据中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基于目标数据流中待传输的一段第二数据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并将该第二数据标识作为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该第二数据标识指示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二数据。138.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以及对应的一段第一数据的数据偏移;该第二数据标识包括目标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和第二数据的数据偏移。139.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流量迁移报文包括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或第二流量迁移报文;该第二发送模块904,用于以下任一项:若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各自对应第一数据标识,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一流量迁移报文;该第一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发送失败的第一数据和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该剩余数据流是目标数据流中传输顺序位于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之后的数据;若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第二数据标识,向该目标服务器发送第二流量迁移报文;该第二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剩余数据流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40.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获取模块,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获取模块在获取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时,具体用于: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获取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将所获取的报文数量和起始报文编号作为该第二服务器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其中,该报文数量是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该起始报文编号是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第一个探测报文的编号。141.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探测报文生成模块,对于每个第二服务器,该探测报文生成模块在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时,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包括的报文数量以及起始报文编号,确定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并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确定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基于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每个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所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142.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探测报文还用于探测向终端传输数据的通信服务质量;该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903,用于:基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以及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各该第二服务器中与该确认报文携带的各报文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服务器;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确定该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基于各该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从各该第三服务器中筛选得到该目标服务器。143.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个第三服务器,该第三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包括往返时延、丢包率、吞吐量或吞吐时延比中的至少一项;该目标服务器确定模块903,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一项:从该确认报文中提取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接收时间,并基于该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基于该第三服务器的探测报文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以及该确认报文携带的至少一个报文标识,统计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丢包率;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数量、报文数据量和往返时延,确定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吞吐量;基于该第三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探测报文,获取该第三服务器对应的往返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得到该第三服务器的吞吐时延比。144.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145.并且,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使得各第二服务器可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待传输数据,保证了在迁移过程中数据流的持续、流畅性传输,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缓解了现有跨wan连接迁移过程中服务中断的问题,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可靠性。146.并且,还可利用探测报文进一步探测各个第二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找出通信服务质量高效的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性能的高效性。14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二服务器,该第二服务器是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的任一个。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迁移请求报文接收模块1001、探测报文发送模块1002和传输模块1003;迁移请求报文接收模块1001,用于在第一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迁移请求报文,该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探测报文发送模块1002,用于基于接收的迁移请求报文生成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探测报文,并向终端发送该探测报文,以使该终端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该确认报文携带该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传输模块1003,用于若接收到第一服务器响应于该确认报文发送的流量迁移报文,基于该流量迁移报文,作为目标服务器向该终端继续传输该目标数据流,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该目标服务器是该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确认报文和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148.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在该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发送模块1002,用于: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所包括的报文数量以及起始报文编号,确定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并基于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确定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其中,该报文数量是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该起始报文编号是该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第一个探测报文的编号;基于该报文数量个报文编号、以及每个报文编号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生成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数量个探测报文,每个探测报文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以终端的地址和端口为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一个探测报文携带一个报文编号所对应的报文携带数据。149.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150.并且,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使得各第二服务器可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待传输数据,保证了在迁移过程中数据流的持续、流畅性传输,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缓解了现有跨wan连接迁移过程中服务中断的问题,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可靠性。151.并且,还可利用探测报文进一步探测各个第二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找出通信服务质量高效的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性能的高效性。15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探测报文接收模块1101、反馈模块1102和数据流接收模块1103;探测报文接收模块1101,用于在接收第一服务器传输的目标数据流过程中,接收第二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一服务器的迁移请求报文所发送的探测报文;该迁移请求报文指示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第二服务器是否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反馈模块1102,用于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确认报文,该确认报文携带该终端接收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符合迁移条件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该报文标识指示信息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数据流接收模块1103,用于响应于第一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流量迁移报文,接收目标服务器继续传输的目标数据流,该目标服务器是该第一服务器基于该确认报文和各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从该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中确定的;该流量迁移报文指示将该目标数据流从第一服务器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153.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迁移请求报文还携带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在该目标数据流中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迁移请求报文还指示该每个第二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对应待传输数据的探测报文;该反馈模块1102,用于:基于接收的探测报文得到该第二服务器对应的待传输数据、该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以及源地址和源端口;基于该探测报文的报文标识生成确认报文,并基于该源地址和源端口向该第一服务器反馈该确认报文。154.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155.并且,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使得各第二服务器可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待传输数据,保证了在迁移过程中数据流的持续、流畅性传输,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缓解了现有跨wan连接迁移过程中服务中断的问题,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可靠性。156.并且,还可利用探测报文进一步探测各个第二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找出通信服务质量高效的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性能的高效性。157.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本技术各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模块所执行的动作是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的,对于装置的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描述具体可以参见前文中所示的对应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15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与相关技术相比可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需要数据迁移时,分别向至少两个第二服务器发送迁移请求报文,以使各第二服务器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向终端发送探测报文,有效探测各第二服务器是否可用于以第一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为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传输;并基于终端对探测报文反馈的确认报文、各第二服务器对应的报文标识指示信息,筛选出成功向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服务器,以将数据迁移至目标服务器进行传输。由于利用探测报文对各第二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探测,并利用确认报文准确筛选目标服务器,增强了数据迁移的鲁棒性,并提升了基于目标服务器的数据迁移的可用性,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159.并且,该迁移请求报文还可携带数据标识,使得各第二服务器可通过探测报文,继续向终端传输目标数据流中的待传输数据,保证了在迁移过程中数据流的持续、流畅性传输,克服了流量迁移过程中连接中断的隐患,缓解了现有跨wan连接迁移过程中服务中断的问题,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可靠性。160.并且,还可利用探测报文进一步探测各个第二服务器的通信服务质量,找出通信服务质量高效的目标服务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性能的高效性。16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3。其中,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3相连,如通过总线12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204,收发器1204可以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如数据的发送和/或数据的接收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12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12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162.处理器1201可以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技术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12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163.总线1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1202可以是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12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164.存储器1203可以是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任何其他介质,在此不做限定。165.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并由处理器1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存储器12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步骤。166.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终端或云计算中心设备等。16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16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169.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本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但不排除实现为本
技术领域
: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等。17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2”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171.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限制。17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技术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