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支架、面板结构、家电产品以及套啤模芯的制作方法

2023-09-02 18:0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硅胶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组合支架、面板结构、家电产品以及套啤模芯。


背景技术:

2.目前消费类产品,如音箱等小家电,通常采用硅胶进行包裹,然而由于硅胶材质本身的低硬度、加工难,加工后的成品装配不易等问题,导致利用硅胶作为家电外壳的效果始终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支架、面板结构、家电产品和套啤模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硅胶面板装配性的组合支架、面板结构、家电产品以及套啤模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支架,包括多个分支架,多个所述分支架能够用以组合至套啤模芯上,以在多个所述分支架的外侧面上成型硅胶面板,各所述分支架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套啤模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产品的待覆盖面上。
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以供插针插入,并用以固定在套啤模芯上;和/或,
6.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多个,且沿多个所述分支架的组合排布方向并排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以插入套啤模芯或者产品的定位孔上;和/或,
8.多个所述分支架包括两个端分支架,各所述端支架的内侧面上设有卡扣,用以扣设在设于产品的待覆盖面上的扣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所述卡扣。
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10.组合支架,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分支架,相邻的两个分支架之间形成有连接间隙;以及,
11.硅胶面板,包覆形成在多个所述分支架的外侧面,并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连接间隙内,以使得多个所述分支架连接为一体。
12.优选地,各所述分支架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二连接部,多个所述分支架包括中间分支架和两个端分支架,其中:
13.设于所述中间分支架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以插入产品的定位孔上;和/或,
14.设于所述端分支架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用以扣设在设于产品的待覆盖面上的扣槽内。
15.优选地,所述硅胶面板具有处在所述连接间隙内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内侧面设有开槽,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所述开槽的槽宽逐渐增大设置。
16.优选地,所述硅胶面板在自所述搭接部向其两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硅胶面板的厚度逐渐减小设置。
17.优选地,所述硅胶面板具有多个曲线段,多个所述曲线段包括曲率半径最小的第一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包括所述搭接部。
18.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分支架的端部内侧面均设有溢胶槽,各所述溢胶槽侧向连通所述连接间隙;
19.所述硅胶面板还包括溢流至两个所述溢胶槽内形成的溢胶部。
20.优选地,所述硅胶面板上设有功能通孔和/或按键弹力臂,其中,所述功能通孔包括指示灯孔、mic孔、dc/usb接口至少其中一个。
2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家电产品,所述家电产品包括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22.组合支架,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分支架,相邻的两个分支架之间形成有连接间隙;以及,
23.硅胶面板,包覆形成在多个所述分支架的外侧面,并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连接间隙内,以使得多个所述分支架连接为一体。
24.优选地,所述家电产品包括音箱。
2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套啤模芯,所述套啤模芯包括模芯主体部,所述模芯主体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配合部,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以分别与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分支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分支架能够组合至所述模芯主体部上,以形成组合支架,且在多个所述分支架的外侧面上成型硅胶面板。
26.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插槽,用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耳插置。
27.优选地,所述插槽的底壁设有插置孔,用以与设于所述插接耳上的连接孔对位设置,以供插针穿设。
28.优选地,所述模芯主体部设置多个,用以组合形成多个组合支架,并成型多个硅胶面板。
29.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硅胶面板成型于多个分支架的外侧面上,多个所述分支架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以连接所述套啤模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以连接产品待覆盖表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分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产品上,所述硅胶面板通过所述分支架包覆在产品表面,如此,以解决单纯的硅胶面板作为外壳,加工和装配不易的问题;与此同时,各所述分支架对于各所述硅胶面板也存在支撑作用,以弥补硅胶面板作为外壳,硬度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板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中面板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2中面板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35.图5为图2中面板结构横向剖视示意图;
36.图6为图5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37.图7为图2中面板结构切除第一连接部并柔性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7中面板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39.图9为图7中面板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40.图10为图9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产品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图11中电子产品的在面板结构柔性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图11中电子产品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44.图14为图1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45.图15为图11中电子产品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46.图16为图15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47.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套啤模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18为图17中套啤模芯的剖视示意图。
49.附图标号说明:
[0050][0051][005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4]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6]
目前消费类产品,如音箱等小家电,通常采用硅胶进行包裹,然而由于硅胶材质本身的低硬度、加工难,加工后的成品装配不易等问题,导致利用硅胶作为家电外壳的效果始终不好。
[005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支架、面板结构、家电产品以及套啤模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硅胶面板装配性的组合支架。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板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产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套啤模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8]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组合支架1,所述组合支架1包括多个分支架11,多个所述分支架11能够用以组合至套啤模芯3000上,以在多个所述分支架11的外侧面上成型硅胶面板2,各所述分支架11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一连接部111和/或第二连接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用以连接所述套啤模芯3000,所述第二连接部112用以连接产品2000的待覆盖面。
[0059]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硅胶面板2成型于多个分支架11的外侧面上,多个所述分支架11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以连接所述套啤模芯300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以及用以所述连接产品2000待覆盖表面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12,所述分支架11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固定在所述产品2000上,所述硅胶面板2通过所述分支架11包覆在产品表面,如此,以解决单纯的硅胶面板本身作为外壳,加工和装配不易的问题;与此同时,各所述分支架11对于各所述硅胶面板2也存在支撑作用,以弥补硅胶面板作为外壳,硬度不够的问题。
[0060]
为将所述分支架11连接在所述套啤模芯3000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11可以是螺纹件,也可以是磁吸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1采用连接耳1111,所述分支架11通过所述连接耳1111固定在所述套啤模芯300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包括连接耳1111,所述连接耳1111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以供插针6插入,并用以固定在所述套啤模芯3000上,如此,以将分支架固定在所述套啤模芯上。
[0061]
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1设置多个,且沿多个所述分支架11的组合排布方向并排设置。
[0062]
为将所述分支架11连接在所述产品2000上,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可以是插销,可以是磁吸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产品2000或所述套
啤模芯3000上具有定位槽3,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柱1121,所述分支架11通过所述连接柱1121插入所述产品2000或所述套啤模芯300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包括卡扣1122,所述分支架11通过所述卡扣1122固定在所述产品2000的待覆盖面上,具体地,多个所述分支架11包括两个端分支架11b,各所述端分支架11b的内侧面上设有卡扣1122,用以扣设在设于所述产品2000的待覆盖面上的扣槽4内,如此,以将所述分支架11固定在所述产品2000的待覆盖面上。
[0063]
请参阅图2-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板结构1000,并且图7-10显示了所述面板结构1000在切除了第一连接部111并柔性展开的结构。该面板结构1000包括组合支架1和硅胶面板2,所述面板结构1000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分支架11,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架11之间形成有连接间隙,所述硅胶面板2包覆形成在多个所述分支架11的外侧面,并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连接间隙内,以使得多个所述分支架11连接为一体。
[006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胶面板2包覆在多个所述分支架11的外侧面,并通过多个所述分支架11固定在产品2000上,如此,以解决单纯的硅胶面板自身作为产品外壳加工不易、装配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各所述分支架11之间通过硅胶面板2连接为一体,如此,以通过所述硅胶面板2自身的延展性,弥补所述分支架11延展性不足的问题,使得各所述分支架11可通过柔性展开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产品2000上,降低了所述面板结构1000在所述产品上的安装难度。
[0065]
为将所述分支架111连接在所述产品2000上,各所述分支架11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二连接部112,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可以是插销,可以是磁吸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架11包括中间分支架11a,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分支架11a上的连接柱1121,所述连接柱1121用以插入所述产品2000的定位孔21上,如此,以将所述分支架11固定在所述产品2000上;与此同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12也可以是卡扣112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架11包括两个端分支架11b,所述第二连接部111包括设于两个所述端分支架11b上的卡扣,所述卡扣1122用以扣设在设于所述产品2000的待覆盖面上的扣槽4内。
[0066]
为方便所述面板结构1000柔性展开,所述硅胶面板2具有处在所述连接间隙内的搭接部21,所述搭接部21的内侧面设有开槽211,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所述开槽211的槽宽逐渐增大设置,如此,以为所述搭接部21在各所述分支架11展开时留出变形空间,避免各所述分支架11延展开时因变形力过大,导致所述硅胶面板2和所述分支架11分离,提升了所述面板结构1000的延展性。
[0067]
为使所述搭接部21在折叠时不易产生折痕,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硅胶面板2在自所述搭接部21向其两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硅胶面板2的厚度逐渐减小设置,以确保所述搭接部21中心至所述搭接部21边缘,所述硅胶面板2厚度不会发生突变,如此,以减小搭接部21在变形时产生过深的折痕深度。而为进一步防止所述搭接部21折痕产生,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21设于所述硅胶面板2曲率较大的倒圆折弯处,以保证所述搭接部21的曲率不会发生突变,具体地,所述硅胶面板2具有多个曲线段,多个所述曲线段包括曲率半径最小的第一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包括所述搭接部21,如此,以将所述搭接部21设置在所述硅胶面板2曲率较大的导圆折弯处,防止所述搭接部21在变形时产生过深的折痕深度。
[0068]
为避免注塑时,硅胶溢到所述组合支架1的内表面,导致所述组合支架11在装配时浮起,影响外观和装配尺寸,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相邻两个所述分支架111的端部内侧面均设有溢胶槽,各所述溢胶槽侧向连通所述连接间隙。所述硅胶面板12在成型过程中多余的溢胶流至所述溢胶槽内,阻止溢胶渗入所述分支架11和所述套啤模芯3000之间的缝隙,并且凹陷的所述溢胶槽能够使溢胶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分支架11的内表面,防止所述分支架11和所述产品2000在装配时被溢胶隔开导致浮起。所述溢胶槽内的溢胶凝固后成为溢胶部22,如上所述,所述溢胶部22相对于分支架11的内表面呈凹陷或持平状态。一个溢胶槽内成型一个溢胶边。对于所述溢胶部22包含的溢胶边数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分支架11一端只设有一个溢胶槽,所以一个所述溢胶部22包括两个溢胶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架11一端设置两个溢胶槽,一个所述溢胶部22包括四个所述溢胶边。
[0069]
为配合所述产品2000的使用功能,所述硅胶面板12上设有功能通孔24,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功能通孔24的数量和作用不作限定。所述功能通孔24使得所述产品2000通过所述功能通孔24直接连接外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通孔24可以是指示灯孔,这时所述指示灯所述产品2000的指示灯的灯光可以通过所述指示灯孔传播到外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使得功能通孔24可以是插孔,允许外接设备直接透过所述插孔直接连接所述产品2000。当时所述外接设备使用介质接口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插孔采用为mic孔。当所述外接设备使用dc线连接时,所述插孔为dc孔。当所述外接设备使用usb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插孔是usb孔。所述功能通孔24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曲线段,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曲线段。所述分支架11可以进行镂空设计,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曲线段的所述功能通孔24与镂空部分共同构成通腔,使得所述功能通孔24不会被所述分支架11阻挡。
[0070]
所述硅胶面板2设置可以有按键弹力臂23,使得按键位置保持稳定。所述按键弹力臂23设置在所述硅胶面板2内表面,用以固定所述硅胶面板2上的按键按压部,使所述按键按压部不被按压时位置稳定,并使按键按压部解除按压状态时回弹回原位。所述按键弹力臂24的数量和位置不受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按压部的按压表面在所述硅胶面板2外表面凸起,并与所述硅胶面板2一体化成型。所述分支架11可以设置有按键基座,所述按键按压部、所述按键弹力臂23和所述按键基座顺序排列,当按压所述按键按压部时,所述按键按压部向下挤压所述按键基座,使得所述按键基座的导电底部与所述产品2000的所述待覆盖面的电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按压部贯穿所述分支架11的镂空部分,此时所述按键基座设置在所述待覆盖面上。
[0071]
请参阅图11-1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电产品,该家电产品包括面板结构1000,该面板结构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家电产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2]
其中,所述家电产品2000可以是电饭煲、可以是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家电产品是音响,所述音响的本体的待覆盖表面与所述面板结构1000连接。
[0073]
请参阅图17-1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套啤模芯3000,所述套啤模芯3000包括模芯主体部5,所述模芯主体部5上设有多个第一配合部51,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51用以分别与
对应设于多个所述分支架11上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分支架111能够组合至所述模芯主体部35上,以形成组合支架11,且在多个所述分支架111的外侧面上成型硅胶面板。
[0074]
所述第一配合部51可以采用合模卡槽,可以采用磁吸件,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51采用插槽,以供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连接耳1111插置。所述插槽还可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112,起避位作用。
[0075]
为紧固所述组合支架1和所述套啤模芯30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槽的底壁设有插置孔,用以与设于所述连接耳1111上的连接孔对位设置,以供插针5穿设。所述插针6数量不限,任一所述插针6可以穿设顺序排列的数个所述插置孔和所述连接孔。
[0076]
为增加生产效率,所述模芯主体部5可以设置多个。当套啤工艺的一个生产步骤结束后,生产者面前的所述模芯主体部5移走,另一个所述模芯主体部5移动到该生产者面前进行另一所述面板结构2000的生产。而之前的所述模芯主体部5可以移动到其他生产者面前,由另一个生产者进行下一个生产步骤。之前的所述模芯主体部5也可以从之前的生产者面前移走后进行需要等待的生产步骤,比如冷却凝固。如此,可以面板结构1000的生产可以分步进行流水化作业,以提升生产效率。多个所述模芯主体部5可以沿一条直线顺序排列,也可以沿一中心旋转排列,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模芯主体部5的排列方式不作限定。也可以沿用以同时组合多组组合支架1,并同时成型多个所述面板结构1000。所述模芯主体部5优选设置两个,并中心对称设置,在一个模芯主体部5完成一步生产工作时,另一端的模芯主体部5可以旋转到生产者面前,进行下一所述面板结构1000的生产。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