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3-08-23 18:0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中国发明专利cn107492727b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对平板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凹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相对的两个分别固持所述平板部的侧壁,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端错位延伸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接触部。藉此使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连接器之间具备可靠的电性性能。然而,此结构需要不同结构的公端和母端以实现相互配合,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插头端和插座端。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二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连接器同时设置插头端和插座端,使其能与另一相同电连接器对接,减少模具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9.图2为图1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0.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11.图4为图3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12.图5为两电连接器位于对接状态下的立体图。
13.图6为图5所示沿虚线a-a的剖视图。
1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15.图1至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插座端子2和插头端子3。绝缘本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11以及自第
一本体部11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12。第一本体部11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110,插座端子2收容于对接腔110内而形成插座端,插头端子3固持于第二本体部12而形成插头端,插头端子3具有暴露在第一本体部11旁侧的接触部31。插头端可与插座端配合对接,从而实现相同的两个电连接器相互对接之功能,减少模具开发成本。
16.电连接器100包括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4,金属外壳4包括贴覆第一本体部11的第一侧壁41,以及贴覆第二本体部12的第二侧壁42,第二侧壁42围绕插头端子3的接触部31而形成收容腔420。收容腔420由三个第二侧壁42以及与插头端子3相对的第一本体部11的侧面共同组成。
17.第一本体部11设有顶面111,对接腔110贯穿顶面111;第二侧壁42的顶缘低于插头端子3的接触部31的顶缘。第二侧壁42的顶缘低于第一侧壁41的顶缘,第一侧壁41与第一本体部11的顶面111平齐。插头端子3的接触部31顶缘高于第一本体部11的顶面111。
18.插头端子3的接触部31为竖直片状结构,其接触部31的顶缘向上凸伸而超过第一本体部11的顶面111。插座端子2由两个端子片21构成,每一端子片21包括固持于对接腔110的框体22、自框体22内缘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弹性臂23以及自框体22底缘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接脚24,两个弹性臂23彼此沿相对方向延伸,每一弹性臂23具有向内弯折凸出的接触部231。框体22顶部的边框卡嵌至收容腔110顶壁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子片21的接脚均为smt接脚,两个端子片21的接脚相向延伸且错开排列,接脚横向延伸长度未超过对接腔110最大横向宽度。插头端子3底部设有沿远离端子片21方向弯折延伸的smt接脚32,插头端子3在靠近底部的两侧设有干涉部33以与第二本体部12实现干涉固定。
19.金属外壳4由金属板弯折而形成,金属板弯折后的连接缝40位于第一本体部11之背对第二本体部12的一侧。金属外壳4在连接缝40两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抵持片45,第一抵持片45向上抵持于第一本体部11侧面设置的凹槽112内,与该第一本体部11侧面相对的第二本体部12的侧面同样设有凹槽121,供第二侧壁42上设置的第二抵持片抵持。第一本体部11与第二本体部12彼此一体相连,且呈l型。
20.定义第一侧壁41高于第二侧壁42的部分为第三侧壁43,第二侧壁42具有沿垂直于竖直方向与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三侧壁43,两第三侧壁43之间的距离小于收容腔110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得在两电连接器对接状态下,收容腔110能够容纳另一连接器的插头端。定义绝缘本体1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面的前端面13和后端面14,第一本体部11在其前、后端面设有向外延伸形成梯形截面的凸台15,凸台15呈竖直条状,且其邻近第二本体部12处与第二本体部12连接成一体,凸台15外表面与第二本体部12外表面齐平,从而使得金属外壳4贴覆在凸台结构15外表面形成过渡,确保第一侧壁41至第二侧壁42之间的过渡顺畅,避免金属外壳4与绝缘本体1贴覆部位之间有悬空。第三侧壁43设置于凸台15顶面上方。金属外壳4向下延伸有接地脚44。
21.参图5与图6所示,为两电连接器对接状态,位于上方的电连接器的插头端与位于下方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端对接,此时,第一本体部被第三侧壁43贴覆的部分进入对应的收容腔110内,并被收容腔110的第二侧壁42环绕,使得两电连接器在对接配合时,双方的插头端与插座端均被金属外壳完整屏蔽,防止电磁干扰。
2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贴覆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侧壁,以及贴覆所述第二本体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而形成收容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顶面,所述对接腔贯穿所述顶面;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缘低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的顶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缘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缘,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一本体部的顶面平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顶缘高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顶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为竖直片状结构,其接触部的顶缘向上凸伸而超过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顶面。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由两个端子片构成,每一端子片包括固持于所述对接腔的框体、自所述框体内缘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弹性臂以及自所述框体底缘向外延伸而形成的接脚,两个所述弹性臂彼此沿相对方向延伸。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由金属板弯折而形成,所述金属板弯折后的连接缝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之背对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侧壁高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与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三侧壁,两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收容腔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彼此一体相连,且呈l型。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一侧横向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收容于所述对接腔内而形成插座端,所述插头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而形成插头端,所述插头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第一本体部旁侧的接触部。通过在绝缘本体上同时设置插头端和插座端实现公母同体,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减少模具开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凯 徐国峻 吴明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3/8/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