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3-08-17 18:0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场站是指轨道交通的车辆段、停车场、车站、附属设施等,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是指轨交场站盖上盖下同时开发,即盖下为轨道交通设施,盖上为利用轨交场站上部空间进行建筑开发。
3.目前,随着城市土地利用全面进入“存量”阶段,在轨交场站上盖进行立体开发成为实现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轨交场站的立体开发,也可以为轨交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资金,反哺轨交建设主体单位。
4.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及标准的颁布,部分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5.(1)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规范、标准还不完善
6.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关的专用规范还较少,目前上海市地标《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于2018年发布,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结构设计标准》还未发布,为征求意见稿,整体来看,相关规范标准与此类项目的快速拓展有一定脱节。
7.(2)项目开发与城市区域的融合不成熟
8.在以往的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场站盖上开发与周边城市区域融合不成熟的情况,原因也较多,比如:轨交整体线网建设进度与城市设计或更新方案时间上的差异、规划设计人员对周边区域了解不够等等。
9.(3)结构设计方法不完善
10.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特殊性,结构设计及计算、抗震设计及计算的相关分析和设计方法还不完善,一些细部节点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图集和设计方法。比如:转换层的选型原则和设计方法还不够完善,由于盖下为车辆段或地铁车站结构,多为框架结构,而盖上多为剪力墙结构,底框与上部结构之间通过转换层进行结构转换,但存在刚度突变问题,在地震等灾害性作用下易发生损伤集中。
11.此外,若盖下的轨交部分遭受袭击,则可能诱发从底层框架到盖上多个高层建筑的连续倒塌,该部分内容还需进行充分研究。
12.(4)消防与应急管理
13.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属于市政与民用建筑合建的项目,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火规范,因此人员疏散、消防救援、消防设施、防火分隔、结构耐火性能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论证后方可实施。
14.(5)施工问题
15.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要优先满足轨交相关的要求,但由于盖上、盖下开发的
差异性及特殊性,通常盖上开发会滞后,出现盖下轨交投入运营,盖上还在施工的情况。此时,对盖上建筑的施工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保证施工不会影响盖下轨交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塔吊及其余施工设施无法落地,需要落在板地混凝土平台上,可使用场地较小,塔吊基础及超长附着施工有较高技术难度。
16.此外,由于轨交立体化开发项目的特殊性,采用的结构技术比较复杂,比如箱式转换、减震与隔震、装配式结构等,对施工要求较高。
17.(6)协同管理问题
18.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建设、设计、施工单位,项目立体化开发的特点需要多方协同,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9.设计层面,传统工作模式是各单位、各专业之间通过提资的方式进行方案文件交换,一方面各参建方之间互相制约,传统提资方式杂乱且不正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整体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以提资的方式进行方案文件交换,可能会由于提资方遗忘或疏漏,造成最终不同专业之间的方案不一致。
20.施工层面,一方面,传统设计图纸交底的模式,可能会出现施工人员理解有误,实际施工情况与图纸不一致,造成返工、施工进度低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轨交立体开发项目会涉及多家施工单位,常规施工管理模式可能会出现难以及时明确出现问题时对应的负责人。


技术实现要素:

21.有鉴于此,针对以上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重难点,本发明采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基于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功能应用开发,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2.本发明公开的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层、终端;
23.所述所述设施层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云部署、物联感知,所述网络资源包括资源子网、通信设备、通信协议,所述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外设资源、软件,所述存储资源包括主存、二级存储、三级存储、文件系统,所述云部署至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一,所述物联感知包括监测点位设置的传感器、摄像头、射频识别;
24.所述数据层分为数据资源和数据管理两部分,所述数据资源部分包括bim、gis、规划设计数据、施工数据、结构健康监测数据;所述数据管理部分基于平台功能需求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存储、治理、分析;
25.所述应用服务层包括基础模块、规划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运维模块;
26.所述用户层为平台的使用人员;
27.所述终端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平台的输出终端,至少包括web端应用程序、手机端app、大屏指挥中心之一。
2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层对bim和gis模型进行集成,并采用轻量化处理系统对相关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模型的流畅渲染和信息的及时提取。
2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层通过采集施工过程中监测点位传感器的数据,实现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全方位监测和管控。
30.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层基础模块的功能包括参建方信息、工程基本信息、地质信息查询、地下管网查询、重要建筑物查询、文档管理、提资管理、方案比选、规范查询。
31.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层规划模块功能为报批流程查询、功能定位&业态布局、日照分析、控规盒子、拆迁量估算、现状仿真、视域分析。
32.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层设计模块包括建筑关键指标一览、控制距离查看、生态宜居指标、安全疏散通道、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方案展示、工程风险源一览、结构计算、抗震计算、结构防连续倒塌、盖上盖下机电方案展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交通流线模拟查看、振动单值评价、二次噪声评价。
33.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层施工模块包括项目整体方案模拟,依托三维模型数据底座,形成从施工进场开始的全方案施工模拟,包括时间维度、场地布置、施工机械、单位工程。
34.进一步的,所述应用服务层运维模块包括预警参数指标、监测数据展示、数据异常点定位、减隔震产品管理。
35.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的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步骤s01:建立规范库及系统数据库
37.搜集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相关的规范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对相关规范按照通用、建筑、结构、消防等专业打标签,形成规范库。
38.根据系统平台架构、相关功能应用设置,制定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数据标准,并根据数据标准建立系统对应的数据库表字段结构。所述数据库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输入和读取功能。
39.步骤s02:搭建系统平台三维模型数据底座
40.根据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设计图纸,建立bim、gis模型,其中bim模型包括盖上和盖下的建筑物本体、临近周边建筑物、市政管线等的三维模型和相关信息,gis模型主要是项目所在地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地理模型,包括土层信息、道路信息、较远的建筑物信息等等,通过数据层将bim与gis模型进行集成,并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模型的流畅加载,提高信息提取速度。
41.步骤s03:规划阶段功能应用
42.项目规划阶段,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投资主体类别进行报批流程查询;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系统还提供日照分析、控规分析、视域分析等功能,辅助规划设计人员工作。此外,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范围较大,涉及到的需拆迁建筑很多,拆迁量及拆迁难度也是影响规划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系统设置拆迁量估算功能,可以根据不同规划方案自动统计拆迁面积及对应拆迁建筑物的相关信息。
43.步骤s04:设计阶段功能应用
44.设计阶段,系统功能设置主要根据建筑、结构、机电、交通、舒适度进行划分。建筑专业人员可以基于三维数据模型,进行重要指标、控制距离、生态宜居指标的查看和安全疏散通道模拟;结构专业人员可以进行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方案的展示、工程风险源查看,以及结构、抗震、防连续倒塌的计算参数、计算假定、计算结果的查看;机电专业人员可以进行方案展示和光伏发电量统计;交通专业可以进行交通流线模拟查看;舒适度专业方面,可以进行振动和噪声评价。
45.步骤s05:施工阶段功能应用
46.施工阶段,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可以根据项目施工组织方案进行项目整体方案模拟,以时间轴为基准,进行现场单项单位工程、场地布置、施工机械等的方案模拟。
47.步骤s06:运维阶段功能应用
48.运维阶段,根据项目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同时根据系统内置的预警参数指标阈值,自动判断监测数据是否异常,对于异常点位,在三维模型中进行高亮显示。此外,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减隔震产品,系统设置了减隔震产品管理,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记录和跟踪。
49.进一步的,在步骤s01中,
50.编制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平台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对指令、信号、数据进行一级校验码分类编码,对指令类别、信号类别、数据类别进行二级校验码分类编码;
51.通过传感器子系统层和bim gis交互系统服务器获取数据,根据平台数据字典的规则进行数据归档并存储。
52.进一步的,在步骤s02中,
53.对bim模型和gis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按照统一比例尺对bim模型和gis模型进行融合对接和实时渲染。
5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55.本发明采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基于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功能应用开发,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附图说明
56.图1本发明的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结构图;
57.图2本发明的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9.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包括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层、终端;所述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层、终端之间通过内部或外部通信连接;
60.设施层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云部署、物联感知,所述网络资源包括资源子网、通信设备、通信协议,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外设资源、软件,存储资源包括主存、二级存储、三级存储、文件系统,云部署至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一,物联感知包括监测点位设置的传感器、摄像头、射频识别;
61.数据层分为数据资源和数据管理两部分,所述数据资源部分包括bim、gis、规划设计数据、施工数据、结构健康监测数据、业务系统数据;数据管理部分基于平台功能需求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转换、融合、关联、分析、储存、检索、共享、审计、脱敏、加密;
62.应用服务层包括基础模块、规划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运维模块;基础模块、规划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运维模块之间互相通过内部通信接口连接;
63.用户层为平台的使用人员;
64.终端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平台的输出终端,至少包括web端应用程序、手机端app、大屏指挥中心之一。
65.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专用规范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本发明设置规范查询模块,通过建立该类项目的专用规范数据库,将国标、行标以及各个地方的地标进行统计梳理,并根据时间、专业、特点等对规范打标签,形成可分类筛选查询的规范目录,供设计人员查阅,提供设计效率。
66.此外,对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有争议的点,本发明将各个规范中的相关条文说明进行整理,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呈现,供设计人员查看。比如建筑设计中地下建筑出入口、采光、通风口等与地上建筑之间的距离,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北京《站城一体化工程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成都轨道交通设计防火规范》、深圳《地下空间设计标准》等规范中针对该距离都有不同的条文规定。本发明通过数据库查询手段,实现系统的“建筑控制距离查看”功能,使设计人员一键查看各规范中的具体内容,同时,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对不满足要求的位置进行高亮显示,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67.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结构设计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将同类型的各个项目以三维模型集成到系统,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项目结构计算、抗震计算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集成,比如参数选取、荷载等效、模型简化、计算结果等内容,即本系统的“结构计算”、“抗震计算”功能,为后续同类型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68.同时,本发明还将各类项目采取的转换层结构形式以及减隔震、减振、降噪等方面的措施存入系统,形成可以指导后续同类型项目设计的措施数据库。
69.此外,针对若底层遭遇袭击则可能造成盖上高层连续倒塌的问题,本发明的“结构防连续倒塌计算”功能将项目的抗连续倒塌计算的参数取值、考虑工况以及最终的计算结果纳入系统进行查询展示。
70.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协同管理问题,本发明的基础模块设置文档管理、提资(提取资料)管理功能、参建方信息、工程基本信息、地质信息查询、地下管网查询、重要建(构)筑物查询、方案比选功能。方案比选采用多屏显示对比同一地块的不同方案。
71.文档管理功能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将各阶段的全要素数据文件进行电子化归档,一方面实现线上审批,另一方面,按照文件性质、使用对象等进行权限等级划分,并将文件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进行关联,实现平台用户根据需求在平台自行查看相关文件。
72.提资管理功能一方面在平台系统中内置常规互相提资的文件清单,平台提供基于勾选的打包下载/发送功能;另一方面若各参建方均在平台系统中,则平台提供通过工单的形式向对应单位申请所需资料的功能。这样在提高各方沟通效率的同时,为来往文件进行实施电子归档,便于后续查询。
73.参建方信息功能主要基于三维模型,直观地为各参建方提供项目不同范围对应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便于各参建方在需要沟通的时候可以快速确定对应工程范围的责任主体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74.工程基本信息功能主要展示盖上、盖下结构的工程信息,包括建筑面积、层数、高
度/埋深、结构类型、减隔震技术、减振降噪措施、转换层结构形式等,可以让各参建方快速了解工程项目情况。
75.地质信息查询功能主要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工程所处位置土层分布情况,包括土层分布及物理参数,使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地质土层分布,对不良地质采取对应措施,辅助设计工作。
76.地下管网查询功能主要用以展示工程项目所处范围内地下管线分布、走向、基本信息,以及管线与工程最近距离,为设计人员在管线保护、工程自身方案以及管线改迁方案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77.重要建(构)筑物查询功能主要适用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有基坑工程时,基于集成的三维数据模型,显示工程项目周边的重要建(构)筑物分布、基本信息,以及与基坑工程的距离,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基坑自身方案及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方案的设计。
78.方案比选功能主要时通过分屏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包括规划、建筑、结构等各专业,同时根据各专业方案的关注重点,生成方案比选结果雷达图,供设计人员进行决策。
79.本发明的规划模块包括定位&业态布局、现状仿真、报批流程查询、日照分析、控规盒子、拆迁量估算、视域分析功能。视域分析功能可由viewshed或observer points软件实现。日照分析是指根据指定的区域所在的经纬度范围,计算该区域在某段时间内,可被太阳照射到的时间长度,同时根据指定的最大、最小高度、采样距离、采样频率,得到指定区域内的采光信息,采光值表示该处日照时间占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中时间的百分比。控规盒子结合控规指标中对于每一个地块的用地性质、限高、退界线等信息,将控规指标三维化、可视化。
80.对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与所在位置周边城市设计不够融合的问题,本发明的“现状仿真”功能依托gis技术集成项目周边环境,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将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周边城市区域的环境直观地显示出来,同时“功能定位&业态布局”功能将周边规划方案纳入平台,展示项目所在区域的功能业态定位,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的规划方案提供基础参考,促进上盖开发与区域的融合程度。
81.报批流程查询功能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涉及到的不同报批单位,进行所需材料清单及审批流程的显示,便于建设及设计单位准备材料,进行节点进度把控。
82.日照分析、控规盒子、视域分析功能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辅助规划设计工作。
83.拆迁量估算功能主要用于规划方案比选阶段,针对不同方案涉及到的需拆迁的范围,自动统计拆迁面积,并基于建筑物基本信息初步进行拆迁难度估算,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84.本发明的设计模块包括控制距离查看、安全疏散通道、结构计算、抗震计算、结构防连续倒塌计算、建筑关键指标一览、生态宜居指标、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方案展示、工程风险源一览、盖上盖下机电方案展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交通流线模拟查看、振动单值(为在给定时间内振动量的最大幅值)评价、二次噪声评价功能。
85.二次噪声评价方法如下:
86.87.其中db(a)为a计权,db(c)为c计权,α,β为加权系数,根据具体建筑物类别进行实验后得到,且α β=1。
[0088][0089]
其中d为噪声评价隶属度函数,i,ii,iii,iv,v分别为由高到低的噪声评价等级,第i噪声级下的概率为
[0090][0091]
式中,a
ij
为第i噪声级下第j评价等级出现的频度。
[0092]
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消防与应急管理问题,本发明平台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功能,基于三维模型进行安全疏散通道的显示和仿真模拟。
[0093]
针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难度问题,本发明设置“项目整体施工模拟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方案,将工程项目从施工进场开始,到最终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包括各单项工程及时间维度,使相关管理人员提前对项目施工的难点有了解并制定相关对策,该功能的设置还可以避免由于人为考虑不周导致的施工问题,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0094]
此外,基于该功能,借助施工现场安装的传感器,对项目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实施对比,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周期。
[0095]
关键指标一览主要是对地块及建筑单体的关键指标进行展示,包括建筑面积、绿地率、耐火等级、人防等级等,辅助建筑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96]
生态宜居指标功能主要是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盖上人居环境的生态要素宜居性评价指标进行展示,并基于三维模型展示共层项目对应的指标值,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0097]
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方案展示功能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展示项目建设期间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的方案,更好地辅助相关人员进行方案设计。
[0098]
工程风险源一览功能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通过列表形式展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类型及名称。
[0099]
盖上盖下机电方案展示功能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显隐及透明度设置,根据专业展示盖上及盖下排水、排风、机电设备转换方案,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展示,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0100]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功能主要是对建筑物光伏发电量以及其占比进行统计展示,辅助相关人员进行设计及决策。
[0101]
交通流线模拟查看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对项目所在范围交通流线模拟结果进行展示,辅助相关人员进行决策。
[0102]
振动单值评价功能主要是基于三维模型,根据功能业态显示对应振动单值评价值及对应限值,辅助相关设计人员的工作。
[0103]
二次噪声评价功能是基于三维模型,显示不同空间对应的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压级以及相应限值,辅助相关设计人员的工作。
[0104]
本发明的运维模块主要有预警参数指标、监测数据展示、数据异常点定位以及减
隔震产品管理功能。
[0105]
预警参数指标主要是对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结构健康监测的预警参数指标和预警阈值进行展示,便于相关人员查询。
[0106]
监测数据展示是将结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图表可视化展示,便于运维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0107]
数据异常点定位是基于三维模型,对结构监测数据异常值进行可视化定位,辅助运维人员的工作。
[0108]
减隔震产品管理功能主要是对项目中采用的减隔震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包括相关监测数据、维修时间及人员等内容,辅助运维工作。
[0109]
图2是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法及系统平台使用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0]
步骤s01:建立规范库及系统数据库
[0111]
搜集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相关的规范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对相关规范按照通用、建筑、结构、消防等专业打标签,形成规范库。
[0112]
根据系统平台架构、相关功能应用设置,制定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数字化系统数据标准,并根据数据标准建立系统对应的数据库表字段结构。所述数据库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输入和读取功能。
[0113]
步骤s02:搭建系统平台三维模型数据底座
[0114]
根据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设计图纸,建立bim、gis模型,其中bim模型包括盖上和盖下的建筑物本体、临近周边建筑物、市政管线等的三维模型和相关信息,gis模型主要是项目所在地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地理模型,包括土层信息、道路信息、较远的建筑物信息等等,通过数据层将bim与gis模型进行集成,并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模型的流畅加载,提高信息提取速度。
[0115]
步骤s03:规划阶段功能应用
[0116]
项目规划阶段,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投资主体类别进行报批流程查询;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系统还提供日照分析、控规分析、视域分析等功能,辅助规划设计人员工作。此外,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范围较大,涉及到的需拆迁建筑很多,拆迁量及拆迁难度也是影响规划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系统设置拆迁量估算功能,可以根据不同规划方案自动统计拆迁面积及对应拆迁建筑物的相关信息。
[0117]
步骤s04:设计阶段功能应用
[0118]
设计阶段,系统功能设置主要根据建筑、结构、机电、交通、舒适度进行划分。建筑专业人员可以基于三维数据模型,进行重要指标、控制距离、生态宜居指标的查看和安全疏散通道模拟;结构专业人员可以进行管线改迁及交通疏解方案的展示、工程风险源查看,以及结构、抗震、防连续倒塌的计算参数、计算假定、计算结果的查看;机电专业人员可以进行方案展示和光伏发电量统计;交通专业可以进行交通流线模拟查看;舒适度专业方面,可以进行振动和噪声评价。
[0119]
步骤s05:施工阶段功能应用
[0120]
施工阶段,基于三维模型数据底座,可以根据项目施工组织方案进行项目整体方案模拟,以时间轴为基准,进行现场单项单位工程、场地布置、施工机械等的方案模拟。
[0121]
步骤s06:运维阶段功能应用
[0122]
运维阶段,根据项目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同时根据系统内置的预警参数指标阈值,自动判断监测数据是否异常,对于异常点位,在三维模型中进行高亮显示。此外,由于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减隔震产品,系统设置了减隔震产品管理,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记录和跟踪。
[01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124]
本发明采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基于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功能应用开发,为轨交场站立体化开发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0125]
本文所使用的词语“优选的”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本文描述为“优选的”任意方面或设计不必被解释为比其他方面或设计更有利。相反,词语“优选的”的使用旨在以具体方式提出概念。如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或”旨在意指包含的“或”而非排除的“或”。即,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中清楚,“x使用a或b”意指自然包括排列的任意一个。即,如果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和b二者,则“x使用a或b”在前述任一示例中得到满足。
[0126]
而且,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公开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例如元件等)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公开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其他特征组合。而且,就术语“包括”、“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被用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而言,这样的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相似的方式包括。
[0127]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多个或多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上述的各装置或系统,可以执行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存储方法。
[0128]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代替、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