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热元件封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8-06 12: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封装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热元件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热元件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元器件,电热元件产品类别繁多,常规品种有电热合金,电热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电磁感应热装置等等;有些电热元件除了电热板本体,还设置有集成控制电路板,电热板本体电性接入集成控制电路板上,如图6和图7所示,电热板本体与电路板的模块集成化设计,方便电热元件的安装和拆卸。
3.由于集成控制电路板的设置,集成控制电路板上焊接有诸多电子元器件,按照生产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封装,现有的封装方式,一般通过使用环氧树脂封装在集成电路板上方,或者在集成控制电路板上罩上一个质地坚硬的保护壳;保护壳一般由底座和上盖扣合一起,而在进行保护壳和集成控制电路板的封装时,需要施加压力,将底座和上盖扣合一起,传统的人工扣合封装方式,局限于人工人力按压扣合,费事费力,致使整体封装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热元件封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热元件封装设备,包括箱体、电热元件和封装电热元件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电热元件包括电路板和电热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保护壳内;所述箱体上端表面呈开放状,箱体下表面开设窗口,箱体的长度方向后侧开设入口,底座能够从入口滑入到箱体内部;所述箱体下方设有上推组件,箱体上方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上推组件包括一号气缸,一号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推板,一号气缸能够上推推板,使得推板沿着窗口移动到箱体内,并向上推出底座;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伺服电机,支撑板位于箱体上方,支撑板上与箱体相对的位置开设u形状的缺口,支撑板上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位于缺口后侧,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吸盘,吸盘上吸附有上盖;该封装设备,通过上推组件和下压组件的配合,使得电热元件的电路板扣合在保护壳内,一号气缸对底座的上推,以及二号气缸对上盖的下压,使得底座和上盖轻松扣合一起,同时该封装设备相比通过人工按压扣合封装,该封装设备更加省力,能够减小因人工操作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力。
6.优选的,所述吸盘上固接有吸附管,吸附管连通外界负压泵;所述二号气缸的缸体固接有衔接板,衔接板靠近于吸盘设置,衔接板的两侧固接有拉绳,拉绳的端部固接在吸盘的边缘位置;吸盘与上盖之间的负压由外界负压泵控制,且外界负压泵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使得吸盘内持续处于负压状;吸盘吸附上盖,并通过转向电机转移到底座上方;二号气缸在将上盖压合在底座上分为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第一行程内,吸盘吸附住上盖,将上盖下表面的卡条置于底座的卡槽槽口位置,此时吸盘能够稳定吸附住上盖,第二行程内,吸盘下移,此时拉绳拉扯住吸盘的边缘,使得吸盘的边缘与上盖表面出现空隙,同时上盖扣合在底
座上,此时上盖与底座已完成扣合动作,之后一号气缸带动推板下移复位,二号气缸带动吸盘上移,在吸盘上移过程中,将保护壳从箱体上取下,此时吸盘与保护壳之间留有间隙,吸盘是无法吸附住保护壳,可轻松将保护壳从箱体上取下。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后侧设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一号传送带;所述一号传送带的端部靠近于入口,一号传送带上表面均匀摆放多个底座;所述箱体的两侧对称固接有三号气缸,三号气缸的输出端指向箱体的后侧方向,三号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衔接块,衔接块的内侧壁上设有推块,推块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衔接块上,推块能够将一号传送带上的底座推送至箱体内;一号气缸和二号气缸处于复位状态,一号传送带将底座传送至入口一侧,然后驱动三号气缸,三号气缸带动推块移动,推块因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衔接块上,所以推块在向入口远离方向移动时,推块的端部能够转动,并贴附在底座的表面移动,在推块的端部越过底座时,推块在扭簧的扭力下,转动延伸至底座的后侧位置,然后驱动三号气缸的输出端缩回复位,推块推动底座,将底座沿着入口推送至箱体内,之后一号气缸上推底座,将底座推送至箱体的上表面位置,同时二号气缸将上盖下推至底座上,进行扣合动作;上料组件的设置,能够机械化将底座依次进行上料,减少人工的参与,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同时又可以提高效率。
8.优选的,所述入口位置设有导向板,导向板的一端固接在箱体上,导向板的一端上表面与箱体内底面齐平,导向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弯曲设置,且导向板的另一端表面低于一号传送带上表面;通过在入口位置设置导向板,使得推块在推送底座上时,底座能够顺利滑入到箱体内,即,导向板在一号传送带与箱体之间作为一个过渡零部件,保证底座能够顺利进入到箱体内,以免底座的边缘抵触在入口的边缘位置。
9.优选的,所述箱体上端开放口内侧壁上开设豁口,豁口内转动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两侧侧壁上通过复位扭簧转动连接在豁口内侧壁上,支撑块的一端位于豁口内,支撑块的另一端与箱体上表面齐平。
10.优选的,每个所述衔接块上固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指向箱体的上方,连接杆的端部固接有下料板,下料板用于将箱体上表面的底座推离箱体;底座和上盖在箱体上表面完成扣合封装动作,三号气缸带动推块,将一号传送带的底座推送至箱体内,同时衔接块通过连接杆带动下料板移动,下料板沿箱体表面移动,并将箱体上表面已经完成扣合的保护壳推离箱体,进一步减少人工参与封装环节,提高整个封装流程的效率,同时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还对称开设凹口,凹口位于转向电机的斜后方,凹口内设有二号传送带,二号传送带上传送有上盖;将上盖放置在二号传送带上,二号传送带间歇性传动上盖,将上盖传送至凹口位置,同时伺服电机带动二号气缸偏转,使得吸盘偏转至上盖的正上位置,吸盘将上盖吸附偏转至底座的上方;转向电机精确偏转至凹口位置,吸盘精确吸附在上盖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待后期上盖与底座扣合时,能够准确扣合一起,提高封装质量。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侧板端部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靠近于入口设置,推块能够移动到让位槽位置;设置的让位槽,使得推块在将底座推送至箱体内过程中,推块能够移动到让位槽位置,增大推块的可移动行程,底座能够被完全推送箱体内部。
13.优选的,所述一号传送带设有多个限位条,限位条沿一号传送带表面均匀固接,一
号传送带上表面的相邻两个限位条之间放置有一个底座;在一号传送带上设置多个限位条,将相邻两个底座均匀间隔,使得在将底座放置在一号传送带上时,底座能够精确放置,同时二号传送带也可以设置多个限位条,能够将上盖均匀间隔开,使得在将上盖放置在二号传送带上时,上盖能够精准放置,而这则有利于后续的底座与上盖扣合。
14.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上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上箱体上表面齐平设置,导料板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通过设置导料板,将保护壳和电热板引导至地面上,或者是下一个收集环节上,也是对已封装完成的电热元件进行缓冲保护。
15.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该封装设备,通过上推组件和下压组件的配合,使得电热元件的电路板扣合在保护壳内,一号气缸对底座的上推,以及二号气缸对上盖的下压,使得底座和上盖轻松扣合一起,同时该封装设备相比通过人工按压扣合封装,该封装设备更加省力,能够减小因人工操作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力。
16.2.本发明通过上料组件的设置,能够机械化将底座依次进行上料,减少人工的参与,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同时又可以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中封装设备的第一视角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中封装设备的第二视角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中封装设备的第三视角立体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中封装设备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中保护壳与电热元件的配合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中电热元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发明中上推组件与上料组件的配合立体图;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中上推组件与箱体的配合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中伺服电机与支撑板的配合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中下料板与箱体的配合立体图;图14为本发明中箱体的立体图;图15为本发明中推板与箱体的配合立体图;图16为本发明中推板与底座的配合立体图;图17为本发明中一号传送带与限位条的配合立体图;图18为本发明中箱体的剖视图;图19为图1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本发明中支撑块偏转路径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中支撑块的立体图。
18.图中:1、箱体;101、豁口;102、支撑块;2、底座;3、上盖;4、电路板;5、电热板;6、窗口;7、入口;8、一号气缸;9、推板;10、支撑板;11、伺服电机;12、缺口;13、二号气缸;14、吸
盘;15、吸附管;16、衔接板;17、拉绳;18、一号传送带;19、三号气缸;20、衔接块;21、推块;22、扭簧;23、导向板;25、连接杆;26、下料板;27、凹口;28、二号传送带;29、让位槽;30、限位条;31、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0.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14,一种电热元件封装设备,包括箱体1、电热元件和封装电热元件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底座2和上盖3;所述电热元件包括电路板4和电热板5;所述电路板4安装在保护壳内;所述箱体1上端表面呈开放状,箱体1下表面开设窗口6,箱体1的长度方向后侧开设入口7,底座2能够从入口7滑入到箱体1内部;所述箱体1下方设有上推组件,箱体1上方设有下压组件;所述上推组件包括一号气缸8,一号气缸8的输出端固接有推板9,一号气缸8能够上推推板9,使得推板9沿着窗口6移动到箱体1内,并向上推出底座2;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支撑板10和伺服电机11,支撑板10位于箱体1上方,支撑板10上与箱体1相对的位置开设u形状的缺口12,支撑板10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的位于缺口12后侧,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气缸13,二号气缸13的输出端固接有吸盘14,吸盘14上吸附有上盖3;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底座2沿着入口7推入箱体1内,然后驱动一号气缸8,一号气缸8上推推板9,推板9沿着窗口6伸入箱体1内,并将箱体1内的底座2推送到箱体1的上表面,使得底座2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齐平,然后将电热元件的电路板4放置在底座2内,使得电热板5本体裸露在底座2外;支撑板10上预先叠放有多个上盖3,驱动伺服电机11,带动二号气缸13转动,使得吸盘14转动至上盖3的上方,二号气缸13下放吸盘14,吸盘14吸附住上盖3并上移,伺服电机11驱动二号气缸13转动复位,使得上盖3旋转至底座2上方,然后下推上盖3,使得上盖3压合扣在底座2上,即,上盖3内的卡条嵌入在底座2内的卡槽内,此时上盖3与底座2扣合一起,并将电路板4扣合在保护壳内,最后控制一号气缸8和二号气缸13同时复位,此时保护壳被吸盘14吸附住,直接将保护壳从吸盘14上取下便可,循环上述操作便可;该封装设备,通过上推组件和下压组件的配合,使得电热元件的电路板4扣合在保护壳内,一号气缸8对底座2的上推,以及二号气缸13对上盖3的下压,使得底座2和上盖3轻松扣合一起,同时该封装设备相比通过人工按压扣合封装,该封装设备更加省力,能够减小因人工操作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力。
21.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14,所述吸盘14上固接有吸附管15,吸附管15连通外界负压泵;所述二号气缸13的缸体固接有衔接板16,衔接板16靠近于吸盘14设置,衔接板16的两侧固接有拉绳17,拉绳17的端部固接在吸盘14的边缘位置;吸盘14与上盖3之间的负压由外界负压泵控制,且外界负压泵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使得吸盘14内持续处于负压状;吸盘14吸附上盖3,并通过转向电机转移到底座2上方;二号气缸13在将上盖3压合在底座2上分为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第一行程内,吸盘14吸附住上盖3,将上盖3下表面的卡条置于底座2的卡槽槽口位置,此时吸盘14能够稳定吸附住上盖3,第二行程内,吸盘14下移,此时拉绳17
拉扯住吸盘14的边缘,使得吸盘14的边缘与上盖3表面出现空隙,同时上盖3扣合在底座2上,此时上盖3与底座2已完成扣合动作,之后一号气缸8带动推板9下移复位,二号气缸13带动吸盘14上移,在吸盘14上移过程中,将保护壳从箱体1上取下,此时吸盘14与保护壳之间留有间隙,吸盘14是无法吸附住保护壳,可轻松将保护壳从箱体1上取下。
22.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4,所述箱体1的后侧设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一号传送带18;所述一号传送带18的端部靠近于入口7,一号传送带18上表面均匀摆放多个底座2;所述箱体1的两侧对称固接有三号气缸19,三号气缸19的输出端指向箱体1的后侧方向,三号气缸19的输出端固接有衔接块20,衔接块20的内侧壁上设有推块21,推块21通过扭簧22转动连接在衔接块20上,推块21能够将一号传送带18上的底座2推送至箱体1内;一号气缸8和二号气缸13处于复位状态,一号传送带18将底座2传送至入口7一侧,然后驱动三号气缸19,三号气缸19带动推块21移动,推块21因通过扭簧22转动连接在衔接块20上,所以推块21在向入口7远离方向移动时,推块21的端部能够转动,并贴附在底座2的表面移动,在推块21的端部越过底座2时,推块21在扭簧22的扭力下,转动延伸至底座2的后侧位置,然后驱动三号气缸19的输出端缩回复位,推块21推动底座2,将底座2沿着入口7推送至箱体1内,之后一号气缸8上推底座2,将底座2推送至箱体1的上表面位置,同时二号气缸13将上盖3下推至底座2上,进行扣合动作;上料组件的设置,能够机械化将底座2依次进行上料,减少人工的参与,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同时又可以提高效率。
23.参照图14,所述入口7位置设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的一端固接在箱体1上,导向板23的一端上表面与箱体1内底面齐平,导向板23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弯曲设置,且导向板23的另一端表面低于一号传送带18上表面;通过在入口7位置设置导向板23,使得推块21在推送底座2上时,底座2能够顺利滑入到箱体1内,即,导向板23在一号传送带18与箱体1之间作为一个过渡零部件,保证底座2能够顺利进入到箱体1内,以免底座2的边缘抵触在入口7的边缘位置。
24.参照图10、图11、图18、图19、图20和图21,所述箱体1上端开放口内侧壁上开设豁口101,豁口101内转动设有支撑块102,支撑块102的两侧侧壁上通过复位扭簧转动连接在豁口101内侧壁上,支撑块102的一端位于豁口101内,支撑块102的另一端与箱体1上表面齐平;推板9上推底座2,使得底座2置于箱体1上表面过程中,底座2的边缘挤压越过支撑块102,当底座2整体位于箱体1上表面时,支撑块102在其所连接复位扭簧扭力作用在,使得支撑块102转动复位,支撑块102的另一端与箱体1上表面齐平,同时箱体1不再被推板9上推,底座2坐落在支撑块102上,在后期上盖3扣合时,上盖3下压在底座2上,支撑块102依旧能够将底座2支撑在箱体1的上表面,保护壳与电路板4安装结束后,二号气缸13复位,将保护壳从箱体1上取下,在上述扣合过程中,一号气缸8已经带动推板9复位,推板9置于窗口6的下方,同时三号气缸19带动推块21,已经将一个底座2推送至箱体1内了,而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封装流程的效率。
25.参照图1、图8、图9、图10、图13、图15和图16,每个所述衔接块20上固接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的端部指向箱体1的上方,连接杆25的端部固接有下料板26,下料板26用于将箱体1上表面的底座2推离箱体1;底座2和上盖3在箱体1上表面完成扣合封装动作,三号气缸19带动推块21,将一号传送带18的底座2推送至箱体1内,同时衔接块20通过连接杆25带动下料板26移动,下料板26沿箱体1表面移动,并将箱体1上表面已经完成扣合的保护壳推
离箱体1,进一步减少人工参与封装环节,提高整个封装流程的效率,同时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26.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4,所述支撑板10上还对称开设凹口27,凹口27位于转向电机的斜后方,凹口27内设有二号传送带28,二号传送带28上传送有上盖3;将上盖3放置在二号传送带28上,二号传送带28间歇性传动上盖3,将上盖3传送至凹口27位置,同时伺服电机11带动二号气缸13偏转,使得吸盘14偏转至上盖3的正上位置,吸盘14将上盖3吸附偏转至底座2的上方;转向电机精确偏转至凹口27位置,吸盘14精确吸附在上盖3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待后期上盖3与底座2扣合时,能够准确扣合一起,提高封装质量。
27.参照图13和14,所述箱体1的两侧侧板端部开设有让位槽29,且让位槽29靠近于入口7设置,推块21能够移动到让位槽29位置;设置的让位槽29,使得推块21在将底座2推送至箱体1内过程中,推块21能够移动到让位槽29位置,增大推块21的可移动行程,底座2能够被完全推送箱体1内部。
28.参照图17,所述一号传送带18设有多个限位条30,限位条30沿一号传送带18表面均匀固接,一号传送带18上表面的相邻两个限位条30之间放置有一个底座2;在一号传送带18上设置多个限位条30,将相邻两个底座2均匀间隔,使得在将底座2放置在一号传送带18上时,底座2能够精确放置,同时二号传送带28也可以设置多个限位条30,能够将上盖3均匀间隔开,使得在将上盖3放置在二号传送带28上时,上盖3能够精准放置,而这则有利于后续的底座2与上盖3扣合。
29.实施例二:参照图13,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导料板31,导料板31上表面与箱体1上表面齐平设置,导料板31的端部倾斜向下延伸;通过设置导料板31,将保护壳和电热板5引导至地面上,或者是下一个收集环节上,也是对已封装完成的电热元件进行缓冲保护。
30.工作原理:首先将上盖3逐一放置在二号传送带28上,底座2逐一放置在一号传送带18上;二号传送带28将上盖3传送至凹口27位置,一号传送带18将底座2传送至入口7位置;三号气缸19带动推块21,推块21将入口7一侧的底座2推送至箱体1内,然后三号气缸19复位,接着一号气缸8带动推板9上推箱体1内的底座2,将该底座2上推至箱体1的上表面,之后一号气缸8复位,在一号气缸8上推底座2过程中,伺服电机11带动二号气缸13偏转,使得吸盘14移动到凹口27的上方,也是上盖3的上方,二号气缸13下移吸盘14,吸盘14吸附住上盖3,之后带动上盖3偏转至箱体1的上方,此时底座2已被推送至箱体1的上表面位置,二号气缸13下推上盖3,上盖3扣合在底座2上,完成电热元件的封装,在封装过程中,三号气缸19带动推块21,将移动到入口7一侧的底座2推动至箱体1内,在推送过程中,二号气缸13带动吸盘14上移,此时完成封装的电热元件被下料板26推离箱体1的上表面,最后沿着导料板31滑离该封装装置,循环上述操作,以此类推便可。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