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3-04-25 09:2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灯具的发光样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相关技术的灯具中,具有主光区域和辅光区域,主光区域提供照明所需的主要光线,而辅光区域则通常在主光区域旁侧,起到优化用户视觉感受的作用。但目前相关技术的灯具中,条状的辅光区域容易存在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而如果要针对辅光区域单独对应地设置光源,则会存在成本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其能够以较低成本改善辅光区域的亮度均匀性。
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重叠设置的灯罩组件和底座组件;
6.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于底座朝向灯罩组件的一侧;
7.灯罩组件包括框架、主灯罩以及导光条,框架连接于底座,框架上形成主通光口和通光槽,主通光口和通光槽沿第一方向贯穿框架,主灯罩封堵主通光口,通光槽为弧形,通光槽在底座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导光条嵌设于通光槽并沿通光槽延伸,以封堵通光槽。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灯板,第一灯板为条状,导光条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第一灯板的两端相对。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灯板沿直线方向延伸。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光槽与主通光口在第二方向上间隔,通光槽的内弧一侧朝向主通光口,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第三灯板,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第三灯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列且与导光条的距离依次增加,第一灯板、第二灯板和第三灯板在第一方向上与主通光口相对。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框架上设置有螺孔,导光条通过螺钉固定于框架的螺孔。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框架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螺丝柱,螺孔开设于螺丝柱,导光条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上开设有插孔,螺丝柱插设于插孔内,插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与螺丝柱上的螺孔对应,螺钉穿过通孔与螺孔配合。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光条的内弧侧和外弧侧分别凸设有多个配合部,导光条的内弧侧的多个配合部沿导光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光条的外弧侧的多个配合部沿导光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光条的内弧侧和外弧侧分别设置有内凸缘和外凸缘,内
凸缘覆盖通光槽的内弧边缘,外凸缘覆盖通光槽的外弧边缘。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凸缘和外凸缘抵接于框架朝向底座的一侧。
1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灯具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重叠设置的灯罩组件和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于底座朝向灯罩组件的一侧。灯罩组件包括框架、主灯罩以及导光条,框架连接于底座,框架上形成主通光口和通光槽。主通光口和通光槽沿第一方向贯穿框架,主灯罩封堵主通光口,通光槽为弧形,通光槽在底座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导光条嵌设于通光槽并沿通光槽延伸,以封堵通光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灯罩和导光条均能够透光,主灯罩形成主光区域,导光条形成了辅光区域,二者配合能够提升用户的视觉效果。并且,通光槽和导光条呈弧形,通光槽在底座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意味着发光器件靠近导光条的内弧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发光器件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地照射在导光条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使得导光条的亮度更加均匀,视觉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均设置于底座上,由于仅需要将其设置在导光条的内弧侧,设置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具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具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灯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罩组件内侧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罩组件(未显示主灯罩)安装于底座组件上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框架的示意图;
27.图8为图3中局部viii的放大图;
28.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条的示意图。
29.图标:010-灯具;100-底座组件;110-底座;111-底板;112-侧板;113-外延部;114-容置槽;120-第一灯板;121-第二灯板;123-第三灯板;130-电源模块;200-灯罩组件;210-框架;211-主通光口;212-通光槽;213-螺丝柱;220-主灯罩;230-导光条;231-内凸缘;232-外凸缘;233-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具01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具010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灯具010沿a-a方向的剖视图。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010包括在第一方向(即图中ab箭头方向)上重叠设置的灯罩组件200和底座组件100。底座组件100包括底座110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于底座110朝向灯罩组件200的一侧。灯罩组件200包括框架210、主灯罩220以及导光条230,框架210连接于底座110,框架210上形成主通光口211和通光槽212。主通光口211和通光槽212沿第一方向贯穿框架210,主灯罩220封堵主通光口211,通光槽212为弧形,通光槽212在底座110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导光条230嵌设于通光槽212并沿通光槽212延伸,以封堵通光槽212。
37.本实施例的灯具010在安装于天花板时,第一方向即为竖直方向,底座组件100连接于天花板,灯罩组件200连接于底座组件100的下方,朝向用户,以便灯光照向天花板下方区域。当然,灯具010的具体安装方式不限于安装于天花板,也可以以安装于墙壁甚至地板,当安装于墙壁时,第一方向则是水平方向;当安装于地板时,底座组件100连接于地面,灯罩组件200在底座组件100上方。
3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整个底座组件100的中的底座110呈圆形,而灯罩组件200的框架210的外轮廓也为圆形并与底座110适配,使得灯具010整体呈圆形。应当理解,底座110和灯罩的形状影响灯具010的整体外观,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10以及框架210的外轮廓也可以是矩形、梯形、椭圆形等。
39.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包括底板111、侧板112以及外延部113。本实施例的底板
111为圆形板体,侧板112沿着底板111的边缘设置,并与底板111垂直或倾斜。外延部113设置于侧板112远离底板111的一个侧边,并朝向远离底板111中心的方向延展。底座110整体通过外延部113与灯罩组件200的框架210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螺钉或者粘结剂连接。
40.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设置于底板111朝向灯罩组件200的一面。侧板112与底板111共同形成了容置槽114,使得发光器件可以更好地收容。并且,由于容置槽114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设置于底板111上的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向灯罩组件200的不同区域,尤其是能够倾斜地照向导光条230,保证导光条230处的通光量。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组件100还包括电源模块130,电源模块130设置于底板111朝向灯罩组件200的一面,电源组件与发光器件电连接。
41.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和第三灯板123在第一方向上与主通光口211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均为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条状灯板,并且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的,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在第二方向(即图中cd箭头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以及灯板的延伸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120和第三灯板123等长且均长于第二灯板121,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是等间距设置,以保证从主通光口211处光线的均匀性。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与主通光口211正对,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通过主通光口211穿过,以保证照明效果。当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也可以与主通光口211错位设置,发光器件中的灯板数量、灯板形态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比如,第一灯板120可以设置为弧形灯板,弯曲方向与通光槽212和导光条230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内弧侧朝向一致)。
43.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所包含的各个灯板上的光源可以是led光源,灯板上可以设置透镜组件(图中未示出)来改变光线的方向。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光源类型可以进行改变,发光颜色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4.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罩组件200内侧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灯罩组件200(未显示主灯罩220)安装于底座组件100上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框架210的示意图。如图5至图7所示,框架210的外轮廓为圆形,与底座110适配,并且框架210的外边缘连接底座110的外延部113。框架210上形成主通光口211和通光槽212,其中主通光口211为圆形,并且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在主通光口211的在底板111上的投影中,第一灯板120、第二灯板121以及第三灯板123是对称分布,因此能够保证主通光口211处光线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主通光口211在框架210中偏心设置,即主通光口211的中心与框架210外轮廓的中心错开。
45.主灯罩220具有一定的透光性,能够起到令穿过其的光线变得柔和的作用,主灯罩220封堵主通光口211,因此穿过主通光口211的光线均会穿过主灯罩22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主灯罩220的颜色以及其上的图案,以满足用户对灯具010的外观需求。
46.通光槽212与主通光口21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通光槽212的内弧一侧朝向主通光口211。由于导光条230沿着通光槽212设置,因此导光条230呈弧形。在灯具010使用时,导光条230自身呈现为一段弧形的辅光区域,加之与原型的主通光口211相邻,因此导光条230与主通光口211的边缘(也即主灯罩220的边缘)围成了月牙形图案。
47.在本实施例中,通光槽212、主通光口211所在的平面大致是与底板111平行的,因此通光槽212在底板111上的投影也是弧形的,而该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意味着发光器件距离导光条230的内弧更近,光线由导光条230的内弧侧射入导光条230。导光条230能够传导光线,当光照射在导光条230时,导光条230不仅可供光线穿过,还可以使光线发散,因此,当发光器件向导光条230投射光线时,从灯罩组件200远离底座组件100的一侧观察导光条230,其柔和地向四周发光,而不具有特定的光照方向。可以理解,当发光器件位于导光条230的内弧侧时,导光条230有包围发光器件的趋势,因此更有利于导光条230均匀地接受来自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相较于导光条230的外弧侧朝向发光器件,或者导光条230呈直线设置,本实施例的导光条230在接收光线时呈现出的亮度更为均匀,视觉效果更好,因为导光条230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位距离发光器件的距离差别较小。
48.进一步的,导光条230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第一灯板120的两端相对,由于第一灯板120是沿直线方向延伸的,因此导光条230在底板111上的投影与第一灯板120共同构成了d字形。导光条230上所接收的光线主要来自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灯板120,第一灯板12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弧形的导光条230上后,会使导光条230的亮度较为均匀。
49.图8为图3中局部viii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条230的示意图。如图8、图9所示,通光槽212的内弧边缘和外弧边缘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导光条230内弧侧至主通光口211之间的框架210部分向底座组件100的方向凹陷。本实施例中,导光条230的内弧侧和外弧侧分别设置有内凸缘231和外凸缘232,内凸缘231覆盖通光槽212的内弧边缘,外凸缘232覆盖通光槽212的外弧边缘。通过设置内凸缘231和外凸缘232,能够遮挡导光条230与通光槽212边缘之间的缝隙,避免漏光。换言之,从通光槽212穿出到灯罩组件200外侧(背离底座组件100的一侧)的光,一定是穿过了导光条230到达灯罩组件200外侧,这样有辅光区域光线更加柔和,视觉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内凸缘231和外凸缘232抵接于框架210朝向底座110的一侧,使得灯具010的外观更加美观,而且,导光条230不易向外掉落。
50.可选的,框架210上设置有螺孔,导光条230通过螺钉固定于框架210的螺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10朝向底座110的一侧设置有螺丝柱213,螺孔开设于螺丝柱213,导光条230上设置有配合部233,配合部233上开设有插孔,螺丝柱213插设于插孔内,插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与螺丝柱213上的螺孔对应,螺钉穿过通孔与螺孔配合。
51.如图中所示,导光条230的内弧侧和外弧侧分别凸设有多个配合部233,导光条230的内弧侧的多个配合部233沿导光条2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光条230的外弧侧的多个配合部233沿导光条2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五个配合部233设置于导光条230的内弧侧,且均匀间隔;六个配合部233设置于导光条230的外弧侧,且均匀间隔。
52.在安装导光条230时,将导光条230从框架210的内侧(朝向底座110的一侧),沿第一方向插入到通光槽212中,内凸缘231和外凸缘232抵接于框架210的内侧。各个配合部233分别套设在框架210内侧的螺丝柱213上,此时螺丝柱213插设于配合部233的插孔内,并且螺丝柱213顶部的螺孔与配合部233上的通孔相对。然后将螺钉通过配合部233上的通孔穿入配合部233,并与螺丝柱213上的螺孔螺接,从而实现了导光条230的固定。当灯罩组件200和底座组件100分别组装好后,再将灯罩组件200固定于底座组件100的底座110上。
5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灯具0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重叠设置的灯罩组件200
和底座组件100。底座组件100包括底座110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于底座110朝向灯罩组件200的一侧。灯罩组件200包括框架210、主灯罩220以及导光条230,框架210连接于底座110,框架210上形成主通光口211和通光槽212。主通光口211和通光槽212沿第一方向贯穿框架210,主灯罩220封堵主通光口211,通光槽212为弧形,通光槽212在底座110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导光条230嵌设于通光槽212并沿通光槽212延伸,以封堵通光槽2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灯罩220和导光条230均能够透光,主灯罩220形成主光区域,导光条230形成了辅光区域,二者配合能够提升用户的视觉效果。并且,通光槽212和导光条230呈弧形,通光槽212在底座110上的投影的内弧侧朝向发光器件,意味着发光器件靠近导光条230的内弧侧,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发光器件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地照射在导光条230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使得导光条230的亮度更加均匀,视觉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均设置于底座110上,由于仅需要将其设置在导光条230的内弧侧,设置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5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