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3-04-12 19:1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处使用的一体式空调器,为了满足降噪要求,一些窗式空调器设计为外机和内机之间具有底部敞开凹槽的马鞍形式,以利用凹槽卡在窗台上,通过墙体阻隔外机噪音。然而,此种窗式空调器的形态固定,安装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可以可靠地转动改变形态,有利于安装。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本体,所述外机本体适于设在室外侧;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包括内机本体和与所述内机本体相连的连接支架,所述内机本体适于设在室内侧,所述连接支架可穿设于窗口,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内机部件绕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转动。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可以可靠地转动改变形态,有利于安装。
5.在一些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外机本体之间,且用于向所述外机本体提供阻碍所述外机本体作底部降低转动的阻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组件为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具有蓄能介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一端与所述外机本体转动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为套筒,另一个为插杆,所述插杆可推拉地穿设于所述套筒,所述蓄能介质为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气体、或液体、或弹簧。
8.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组件为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拉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外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滑槽滑移且可转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以提供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滑槽的内端方向滑动的弹性力。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的横向两侧之外分别设有所述支撑组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的背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组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的背侧具有安装筋,所述安装筋的横向侧面安装
有所述支撑组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的背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所述支撑组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具有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竖置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横置的第二状态,所述外机本体适于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到所述第二状态。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16.图2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使用状态图;
17.图3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侧视图;
18.图4是图3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安装状态图;
19.图5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中间形态的侧视图;
20.图6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安装状态图;
21.图7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装配到位的状态图;
22.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示意图;
23.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24.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示意图;
25.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26.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27.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28.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29.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30.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31.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爆炸图;
32.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33.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
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6.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37.如图1和图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外机本体2和内机部件101,外机本体2适于设在室外侧,内机部件101包括内机本体1和与内机本体1相连的连接支架3,内机本体1适于设在室内侧,连接支架3可穿设于窗口200,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转动连接,以使外机本体2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转动。
38.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转动连接”旨在于说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连接的位置,并不限制如何实现相连,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且间接相连所用的连动件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可以设置于连接支架3,也可以是设置于内机本体1。.
39.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外机本体2可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横轴(例如图1中所示的轴线l)转动以作底部抬高或降低的转动。如果外机本体2绕转动连接的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r)逆时针转动,则可作底部抬高的转动,例如可以变换至图3和图4所示的形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如果外机本体2绕转动连接的位置(例如图3中所示的位置r)顺时针转动,则可作底部降低的转动,例如可以变换至图1和图2所示的形态。
4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3的外端转动连接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中的“转动连接”当作广义理解,不限于绕一个轴线可转动,例如,可以是通过铰接绕一个轴线(例如图1中所示的枢转轴线l)转动,又例如,可以是通过连杆连接,绕两个轴线转动,等等。总之,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是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例如图1和图3中所示的位置r)可以转动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变换形态,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41.由此,在安装窗式空调器100时,可以先将外机本体2转动至底部抬高(例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从室内侧通过窗口200推出到室外侧,当外机本体2推出到室外侧之后,再将外机本体2转动至底部降低到正常位置(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42.此外,由于外机本体2绕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可转动,从而说明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进而可以以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可靠的转动支撑,提高外机本体2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外机本体2的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而且,可以减小外机本体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减小驱动外机本体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较低。
4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且转动连接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从而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调整设计参数而实现,外机本体2可以转动至底面与连接支架3的底面平齐(例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平齐”可以是完全平齐,或者大体平齐。由此,当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动外机本体2时,外机本体2穿过窗口200的过程中,窗式空调器100整体在竖向上几乎不用移动,连接支架3就可以紧跟着外机本体2也穿入窗口200,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装配效率更高。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支撑组件108,支撑组件108连接在连接支架3与外机本体2之间,且用于向外机本体2提供阻碍外机本体2作底部降低转动的阻力,即用于阻碍(不是阻止)外机本体2作底部降低的转动。例如,支
撑组件108可以通过变形或者运动等方式,施加该支撑阻力,这里不作限制。
45.例如,在外机本体2受到转动推力相对内机部件101作底部降低的向下转动时,支撑组件108可以向外机本体2提供阻力,以避免外机本体2快速向下转动撞击或掉落等问题,提高了安装可靠性和安全性。或者,在外机本体2受到转动推力相对内机部件101作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但受到重力作用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时,通过支撑组件108提供的阻力,可以使得安装人员向上转动外机本体2的操作更加省力、轻松。
46.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在向窗口200安装时,避免了通过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使得外机本体2的底壁超过窗台高度,使得外机本体2得以从内向外推出的操作。而仅需要将外机本体2转动抬高即可,并配合支撑组件108提供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而且,由于无需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再将外机本体2推出,从而避免了从内向外推动整机时,由于整机重心高度较高难以控制,引发的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仅需要将外机本体2转动抬高,而内机部件1可以维持原始较低的高度,安装人员可以从上向下很轻松地压住内机部件1,避免整机向外倾倒跌落的风险。
47.需要说明的是,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的连接关系不限,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等等,这里不作限制。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固定连接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始终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是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而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形态)时,连接支架3可以是叠置在内机本体1的上部,以使内机部件1与外机本体2呈现挨着的形态,也可以是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纵向间隔开的形态。
48.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时,可以调整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相对纵向位置,从而有利于缩小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距离以方便包装和运输,还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间隔距离匹配不同窗台的纵向尺寸要求。
49.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窗式空调器100适于设置在窗口200使用,窗口200的内外方向(即贯穿窗口200的方向)为“纵向”,窗口200的宽度方向为“横向”,窗口200的高度方向为“竖向”。简言之,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设在室内侧,以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等,外机本体2设在室外侧,以与室外环境换热。
50.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内机本体1可以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等,外机本体2可以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等等,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之间连接冷媒管路,从而使得室内机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等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实现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等等,这里不再举例。
51.可选地,外机本体2具有外机本体2的背板(例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背板21)竖置的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和外机本体2的背板(例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背板21)横
置的第二状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的状态),外机本体2适于通过绕转动连接位置的向上转动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由此,便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竖置”是竖直或者大体竖直,“横置”是水平或者大体水平,当作广义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指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外机本体2的面向窗口处墙体的一侧结构,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封闭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可以是外机本体2的壳体的一侧壁面,又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半敞开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还可以是冷凝器的一侧壁面。
5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机本体2适于通过向上转动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到所述第二状态”旨在于说明外机本体2具备通过转动进行上述两个状态切换的能力,但是,并不限制必须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来实现上述两个状态的切换,例如在需要外机本体2的状态进行切换时,可以是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实现,也可以是驱动内机部件101的转动实现,这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54.例如,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一状态。而当窗式空调器100需要变换为方便安装的安装形态时(例如图3和图4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二状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形态和安装形态之间切换时,内机本体1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发生变换、也可以不发生变换,这里不作限制。
55.可以理解的是,外机本体2无论是在第一状态下、还是在第二状态下,连接支架3与外机本体2的转动连接位置的竖向高度位置可以是维持不变的,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转动连接位置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而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抬起至横置形态,从而转动连接位置相当于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
56.也就是说,大体相当于: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低于转动连接位置,而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高于转动连接位置。由此,当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整体相对转动连接位置抬高,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从室内侧向室外侧的方向,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进而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
57.相关技术中的马鞍式窗机,内机与外机是相对固定的,内机的上端与外机的上端连接,安装时,需要将马鞍式窗机整体抬高,将外机推出到窗外,该操作较为费力,且外机存在向外跌落的风险。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将外机本体2设置为可转动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8.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可以绕转动连接位置转动90
°
从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到达第二状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例如可以通过手提起内机部件101转动90
°
,内机部件101转动成竖直状态(例如图5所示),或者通过手提起外机本体2转动90
°
,外机本体2转动成水平位置(例如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借用支撑组件108的支撑阻力,使得外机本体2能够轻松变为第二状态。
59.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外机本体2旋转90
°
到达第二状态后,外机本体2的下底面与连接支架3的下底面平齐,从而可以顺利且平滑地将外机本体2和连接支架3向外推出。结合图6和图7,当外机本体2到达室外侧后,在支撑组件108的作用下,使得外机本体2可以缓慢旋
转落下,外机本体2转动90
°
可以回到第一状态(例如图7所示状态),从而实现对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和固定,安全可靠。由此,可以有效地解决马鞍式窗机安装困难,以及外机太重不易直接从窗口200抬到室外侧进行安装的问题。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搭扣组件,搭扣组件包括第一搭扣件61和第二搭扣件62,第一搭扣件61设于内机部件101,第二搭扣件62设于外机本体2,在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例如图3所示状态),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可搭扣锁定,以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例如图1所示状态)的方向倒转,在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分离解锁时(如图6所示),外机本体2可离开第二状态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以变换回第一状态(例如图7所示)。由此,通过设置搭扣组件,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稳定且可靠地停留在第二状态,以便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为第一支撑组件8,第一支撑组件8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之间具有蓄能介质,第一支撑件81的远离第二支撑件82的长度一端与连接支架3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82的远离第一支撑件81的长度一端与外机本体2转动连接。由此,第一支撑组件8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的相对滑动实现伸缩,并利用蓄能介质实现支撑,例如,在外机本体2向下转动时,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相对运动使第一支撑组件8缩短,此时会压缩蓄能介质,蓄能介质可以提供支撑力,以缓冲外机本体2的向下转动的作用力。
62.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中的一个为套筒,另一个为插杆,插杆可推拉地穿设于套筒,蓄能介质为设于套筒内的气体、或液体、或弹簧83。也就是说,第一支撑组件8可以为气压杆、液压杆、弹簧伸缩杆等等。由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保证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相对滑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蓄能介质的可选种类较多,可以较为可靠且稳定地发挥支撑作用。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为第二支撑组件7,第二支撑组件7包括拉杆71和复位弹簧74,连接支架3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滑槽72,拉杆7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711和第二端712,第一端711与外机本体2转动连接,第二端712与滑槽72滑移且可转动配合,复位弹簧74连接在连接支架3与第二端712之间,以提供第二端712朝向滑槽72的内端(即滑槽72靠近室内侧的一端)方向滑动的弹性力。
64.由此,拉杆71可以通过外机本体2相对连接支架3的转动而运动,从而联动复位弹簧74伸缩,以利用复位弹簧74提供支撑,例如,在外机本体2向下转动时,拉杆71的第二端712朝向滑槽72的外端(即滑槽72靠近室外侧的一端)滑动,拉动复位弹簧74伸长,此时复位弹簧74可以提供弹性力,以缓冲外机本体2的向下转动。
65.进一步地,如图9-图11所示,滑槽72的内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卡位槽73,当第二端712配合于卡位槽73时,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例如,当外机本体2向第二状态转动时,拉杆71的第二端712可以朝向室内侧滑移,并进入卡位槽73,此时,外机本体2在重力的作用下,即使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拉杆71的第二端712卡嵌在卡位槽73内,外机本体2也无法沿着滑槽72向室外侧滑移,从而阻止外机本体1朝向第一状态转动。
66.此外,复位弹簧74可以向第二端712施加朝向卡位槽73运动的弹性力,从而当拉杆
71的第二端712进入卡位槽73时,在复位弹簧74的作用下,可以对拉杆71施力,形成更为稳固的限位,阻止外机本体2倒转。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外机本体2的横向两侧之外分别设有支撑组件108,此处的支撑组件108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8,也可以是第二支撑组件7,但是不限于是第一支撑组件8和第二支撑组件7,即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支撑组件。由此,在此处设置支撑组件108,便于安装、观察、检修等等。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外机本体2的背侧(即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形态下朝向墙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此处的支撑组件108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8,也可以是第二支撑组件7,但是不限于是第一支撑组件8和第二支撑组件7,即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支撑组件。由此,在此处设置支撑组件108,不会占用外机本体2横向两侧之外的空间,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和包装时占用的横向空间更小。
69.当外机本体2的背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时,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13所示,外机本体2的背侧具有安装筋211,安装筋211的横向侧面安装有支撑组件108。由此,方便支撑组件108的连接、观察和检修。
70.当外机本体2的背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时,在另外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14所示,外机本体2的背侧具有凹槽212,凹槽212内安装有支撑组件108。也就是说,支撑组件108的至少部分安装于凹槽212内,且支撑组件108可以在转动过程中至少部分进入凹槽212。由此,可以利用凹槽212起到避让支撑组件108的作用,尽量减少支撑组件108在外机本体2背侧占用的空间,使得外机本体2可以更加靠近墙体。
7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位置可以同时设置支撑组件108,例如图15所示等等,外机本体2的横向两侧之外分别设有支撑组件108,且外机本体2的背侧也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08,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支撑效果。
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与内机部件101枢转相连,以使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由此,当将外机本体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作为转动部件,另一个作为静止部件,施力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时,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枢转轴线l只有一个是唯一的,不存在多个枢转轴线l,从而可以保证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轨迹是确定的,在需要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时,可以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绕唯一的枢转轴线l转动,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外机本体2的底部可以作抬高或降低的运动。
73.并且,由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的枢转相连具有唯一的枢转轴线l,从而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可以绕着唯一的枢转轴线l,按照确定的轨迹,平稳、可靠地拉动转动部件转动,进而有效地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可靠且有效地变换形态。而且,由于转动部件的转动轨迹是确定的,并以枢转相连位置为支撑的,从而可以使得驱动转动部件转动的动作简单、顺利、省力,转动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74.可选地,内机部件101上设有第一铰接件41,外机本体2上设有第二铰接件42,第一铰接件41与第二铰接件42铰接成铰链组件106,以使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由此,通过设置铰链组件106,可以实现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的枢转相连,以使外机本体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变换形态。当
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枢转相连,例如通过轴承或者转轴连接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7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铰接件41和第二铰接件42通过阻尼转轴43枢转相连。具体而言,阻尼转轴43可以采用弹簧垫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转动力矩,从而解决外机本体2转动快速掉落的问题,并且,阻尼转轴43结构强足够,可以有效地支撑外机本体2转动。
76.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组件106可以为外露铰链a,此时,第一铰接件41可以安装在连接支架3的顶壁外(例如图18所示),或者,第一铰接件41还可以安装在连接支架3的底壁外(例如图19所示)等等。由此,可以简化安装和检查。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铰链组件106还可以为内置铰链b,此时,窗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遮挡外壳51,遮挡外壳51位于连接支架3的外端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之间,且用于遮挡铰链组件106的对应部位。也就是说,铰链组件106与遮挡外壳51对应的部位,可以被遮挡外壳51遮挡,从而可以较为有效地保护铰链组件106,避免铰链组件106磕碰损坏、被液体侵蚀等,保证铰链组件106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77.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绕沿横向延伸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处的唯一枢转轴线l可转动。
78.例如图3和图4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外机本体2,以使外机本体2绕枢转轴线l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外机本体2转动90
°
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此时,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向室外侧、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向室内侧、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上、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下。内机本体1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
79.例如图5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内机部件101,以使内机部件101绕枢转轴线l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内机部件101转动90
°
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中间形态,此时,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向室内侧、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向室外侧、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上、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下。外机本体2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可以理解的是,将呈现中间形态的窗式空调器100(如图5所示)整体逆时针旋转90
°
,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呈现安装形态(例如图3所示)。
80.综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枢转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由于枢转轴线l的竖向高度不变,相当于外机本体2整体抬高,从而在内机本体1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通过窗口200从室内侧推出到室外侧,降低了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容易控制,降低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危险。
81.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那么,在需要将外机本体2
从窗口200向外推出时,需要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操作费力。而且,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抬高整机以向外推出整机时,由于内机部件101的高度也较高(例如高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整机重心偏高,存在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的问题,不易控制,存在危险。
82.而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由于在安装形态下,内机部件101可以仍然维持在使用形态的高度,例如低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安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内机本体1的顶部按压住内机本体1,避免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跌落的问题,容易控制,降低危险。
8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