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3-04-10 12:5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2.普通的香烟在吸烟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严重危害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周围人群也处在烟雾包围的环境中,使得周围人群都被迫吸收二手烟,影响他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目前很多地方和政府都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抽烟,而健康环保的电子雾化器产品就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既能满足人抽烟需求,又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电子雾化器相较于传统的香烟具有不少优势,一是电子雾化器中不需加入烟草,更加环保,二是电子雾化器中不含焦油,三是电子雾化器使用过程中不需采用明火,安全隐患低,四是使用方便,不需点火,自动的电子雾化器只需吸一下即可使用,而手动的电子雾化器只需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使用,五是电子雾化器只需要更换烟液就可以重复使用,长期来看,使用成本更低,目前的电子雾化器经过更新迭代,在市面上已推出有含尼古丁浓度低的烟液,戒烟者在使用过程中递减式使用尼古丁浓度低的烟液,最后到使用含尼古丁浓度为零的烟液,取代普通烟解瘾,从而让人逐步摆脱对尼古丁的身体依赖,可帮助吸烟者实现戒烟,电子雾化器通过气流感应或者按键,使内部的电池工作,电池连通雾化管,使雾化管中的发热丝发热,雾化管内的烟液受热蒸发,产生雾化效果,达到与抽烟相似的效果,但当雾化器内部的烟液量不足时,需要向雾化管添加烟液,雾化管位于雾化器的内部,而目前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雾化器的外壳采用小型的螺钉进行安装,需要使用相应规格的工具进行拆卸,使得雾化管的拆卸与安装十分麻烦,且使用时,加热后的雾化器内部有时会存在水垢,水垢将会影响雾化器的使用效果,同样需要将雾化器拆开进行清洁,但由于雾化器拆装麻烦,使得大多使用者选择直接更换电子雾化器,造成使用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雾化器拆装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器,包括前壳,所述前壳的顶部设置有吸嘴,所述前壳的内壁设置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顶端与吸嘴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前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雾化管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雾化管与金属片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池的电极与金属片相接触,所述前壳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后壳,所述后壳与前壳相扣合,所述雾化管位于后壳与前壳之间,所述后壳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雾化管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池的电极与金属板相接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出雾化管时,可令前壳与后壳相互转动,使前壳与后壳相互远离,将雾化管与电池暴露在外,可将雾化管拆出,从而可向雾化管中添加烟液或对前壳与后壳的内部进行清洁,需要使用时,可将雾化管重新安装在前壳内,然后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前壳与后壳相互扣合,即可重复进行使用,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进行拆
装,拆装方便,且还可将电池拆出以进行更换,十分方便。
7.可选的,所述前壳靠近后壳的一侧设置有软凹边,所述软凹边的侧壁与后壳的侧壁相抵接,所述软凹边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后壳的内侧壁相扣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雾化器进行拆开时,对软凹边进行按压,可使固定扣脱离后壳的内侧壁,解除固定扣与后壳的扣合状态,然后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前壳与后壳相互远离,从而可将雾化器拆开,安装时,按压软凹边,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固定扣与后壳相互扣合,即可完成雾化器的安装,方便快捷。
9.可选的,所述吸嘴的底部设置有阻液塞,所述雾化管的顶部与阻液塞相连接,所述金属片固定在阻液塞的侧壁,所述阻液塞靠近吸嘴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阻液塞的顶部设置有阻液棉。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雾化器时,阻液塞可对烟液进行阻挡,尽可能防止烟液在雾化前被吸到吸嘴处导致被使用者吸到口中,提高使用体验,在一部分烟液被吸向吸嘴时,阻液棉可对烟液进行阻挡与吸收,可尽量防止烟液被吸到使用者口中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金属片的底侧设置有第一绝缘片,所述电池的顶部侧壁与第一绝缘片的侧壁相抵接,所述金属板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二绝缘片围设在电池的周侧,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内侧壁与电池的底部侧壁相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电池时,可将电磁换插在第二绝缘片的围设空间内,从而将电池与后壳相固定,然后使后壳与前壳相扣合,令电池的侧壁与第一绝缘片相抵接,且电池顶端的电极与金属片相接触,可正常进行使用,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可对电池起到固定的作用,且只需通过插拔即可完成安装,拆装方便。
13.可选的,所述后壳的底部设置有充电底座,所述金属板安装在充电底座的顶侧,所述充电底座与金属板连接,所述充电底座的底侧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后壳的底侧开设有底座孔,所述充电插口位于底座孔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的电量不足时,可将充电的插头通过底座孔插入充电插口中,从而可对电池进行充电,补充电量。
15.可选的,所述后壳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过充电底座,所述转动杆的侧壁固定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的底侧与充电底座的顶侧相抵接,所述充电底座的顶侧开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的形状与锁定块的形状相适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充电底座时,令转动杆与锁定块穿过锁定孔,转动转动杆,使锁定块与锁定孔相错位,令锁定块的底侧与充电底座的顶侧相抵接,即可将充电底座固定在后壳的内底壁上,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即可完成固定,拆装方便。
17.可选的,所述金属板与充电底座之间设置有硅胶板,所述转动杆与锁定块插入硅胶板的底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充电底座安装在后壳的内底壁后,转动转动杆与锁定块使充电底座固定在底座的内底壁,然后可将硅胶板盖合在充电底座的顶侧,使转动杆与锁定块插入硅胶板的底侧,从而对转动杆与锁定块进行固定,使转动杆与锁定块不易发生转动,减少充电底座发生松动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后壳的底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底座孔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底座孔相靠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充电时,可移动遮挡板,使遮挡板遮挡在底座孔远离充电底座的一端,减少外界的液体从底座孔进入充电插口的情况,尽可能避免充电时充电插口内存在液体导致发生短路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侧壁呈倾斜设置,所述凹槽远离底座孔的侧壁间距大小大于凹槽靠近底座孔的侧壁间距大小,所述遮挡板的侧壁插接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与后壳的侧壁滑移连接,所述遮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滑移板的侧壁相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充电时,推动遮挡板,使遮挡板移动远离底座孔,从而可以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拔出充电插头,弹性件拉动滑移板,使滑移板相互靠近,令遮挡板复位,对底座孔进行遮挡。
23.可选的,所述前壳的内壁滑移连接有限位曲杆,所述限位曲杆的内弧侧与雾化管的侧壁相抵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雾化管安装在金属片的底部后,可移动限位曲杆,使限位曲杆的内弧侧抵接在雾化管的外侧壁,从而加固雾化管的安装。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需要拆出雾化管时,可令前壳与后壳相互转动,使前壳与后壳相互远离,将雾化管与电池暴露在外,可将雾化管拆出,从而可向雾化管中添加烟液或对前壳与后壳的内部进行清洁,需要使用时,可将雾化管重新安装在前壳内,然后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前壳与后壳相互扣合,即可重复进行使用,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进行拆装,拆装方便,且还可将电池拆出以进行更换,十分方便;2.需要对雾化器进行拆开时,对软凹边进行按压,可使固定扣脱离后壳的内侧壁,解除固定扣与后壳的扣合状态,然后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前壳与后壳相互远离,从而可将雾化器拆开,安装时,按压软凹边,转动前壳与后壳,使固定扣与后壳相互扣合,即可完成雾化器的安装,方便快捷;3.安装充电底座时,令转动杆与锁定块穿过锁定孔,转动转动杆,使锁定块与锁定孔相错位,令锁定块的底侧与充电底座的顶侧相抵接,即可将充电底座固定在后壳的内底壁上,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即可完成固定,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壳与后壳的打开状态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壳与充电底座的爆炸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遮挡板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前壳;11、软凹边;12、固定扣;13、曲杆套;14、限位曲杆;2、后壳;21、金属板;22、第二绝缘片;23、底座孔;24、转动杆;241、锁定块;25、硅胶板;26、凹槽;3、吸嘴;31、安装座;41、雾化管;42、电池;5、金属片;51、第一绝缘片;52、阻液塞;53、阻液棉;6、充电底座;61、充电插口;62、锁定孔;7、遮挡板;71、滑移板;7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雾化器。
33.参照图1与图2,一种雾化器,包括前壳1,前壳1的侧壁与底部设有开口,前壳1的顶部设置有吸嘴3,吸嘴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前壳1的顶端,前壳1的内侧壁设置有雾化管41,雾化管41内设置有发热管、发热丝、玻璃纤维以及气流感应器(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雾化管41的顶端与安装座31的底部相连接,前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42,雾化管41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片5,雾化管41的顶端与金属片5的底部相连接,电池42的顶端与金属片5的底侧相连接,电池42的其中一端电极与金属片5的底侧相接触,前壳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后壳2,后壳2的顶部与侧壁均开设有开口,后壳2的开口与前壳1的开口相靠近,后壳2与前壳1相互扣合,后壳2的开口扣合在前壳1的开口处,雾化管41位于后壳2与前壳1之间,前壳1的内部空间与后壳2的内部空间形成可容置雾化管41与电池42的腔室,后壳2的底部设置有金属板21,金属板21设置在后壳2的内底壁,金属板21与雾化管41的底部相连接,电池42远离金属片5的一端与金属板21相连接,电池42远离金属片5的一端电极与金属板21相接触。
34.需要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吸嘴3放入嘴部进行抽吸,雾化管41、气流感应器、金属板21、电池42与金属片5形成回路,雾化管41内的气流感应器令电池42工作,令雾化管41内的发热丝发热,使烟液受热蒸发,产生雾化效果,烟液雾化而成的烟雾沿吸嘴3被吸到使用者的嘴部,从而达到与抽烟相似的效果,雾化管41内烟液不足时,可令前壳1与后壳2相互转动,使前壳1与后壳2相互远离,解除扣合状态,将雾化管41与电池42暴露在外,此时金属板21与雾化器以及电池42相远离,形成开路状态,可将雾化管41拆出,向雾化管41中添加烟液,添加完后,可将雾化管41重新安装在前壳1内,然后转动前壳1与后壳2,使前壳1与后壳2相互扣合,即可重复使用,雾化器内存在水垢时,也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拆装清洁,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进行拆装,拆装方便,且前壳1与后壳2相互远离时,还可将电池42拆出,进行更换,十分方便。
35.前壳1靠近后壳2的一侧设置有软凹边11,软凹边11呈带状设置,软凹边11沿前壳1的侧壁曲线方向延伸,软凹边11与前壳1的侧壁相贴合,软凹边11向前壳1的开口凹陷,软凹边11由塑料制成,具备一定的柔软性,软凹边11背离前壳1的一侧与后壳2的侧壁相抵接,软凹边11靠近前壳1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12,固定扣12呈钩状设置,固定扣12与后壳2的内侧壁相扣合。
36.正常状态下,固定扣12与后壳2的内侧壁相扣合,需要对雾化器进行拆开时,对软凹边11进行按压,可使固定扣12脱离后壳2的内侧壁,解除固定扣12与后壳2的扣合状态,然后转动前壳1与后壳2,使前壳1与后壳2相互远离,从而可将雾化器拆开,安装时,按压软凹边11,转动前壳1与后壳2,使固定扣12与后壳2相互扣合,即可完成雾化器的安装,方便快捷,平常使用时,由于软凹边11向前壳1的开口凹陷,因此使用者使用时,手部握在前壳1与后壳2的外侧壁,不易触碰到软凹边11,因此不易出现使用时前壳1与后壳2突然打开或分离的情况,拆装方便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使用体验。
37.安装座31的底部设置有阻液塞52,雾化管41的顶部与阻液塞52相连接,金属片5固定在阻液塞52的侧壁,阻液塞52靠近吸嘴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阻液塞52的顶部设置有阻液
棉53,阻液棉53与通孔相靠近,金属片5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柱,雾化管41的顶端内壁设有内螺纹,雾化管41通过与螺纹柱螺纹连接固定在金属片5的底部。
38.使用者在使用雾化器时,阻液塞52可对烟液进行阻挡,尽可能防止烟液在雾化前被吸到吸嘴3处导致被使用者吸到口中,提高使用体验,在一部分烟液被吸向吸嘴3时,阻液棉53可对烟液进行阻挡与吸收,可尽量防止烟液被吸到使用者口中的情况,减少使用者被烟液呛到的情况,增加安全性与使用体验。
39.参照图2与图3,金属片5的底侧设置有第一绝缘片51,电池42的顶部侧壁与第一绝缘片51的侧壁相抵接,电池42背离后壳2的一侧与第一绝缘片51的侧壁相接触,第一绝缘片51位于电池42与雾化管41之间,金属板21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绝缘片22,第二绝缘片22呈弧形片状设置,第二绝缘片22围设在电池42的周侧,第二绝缘片22的内侧壁与电池42的底部侧壁相贴合。
40.安装电池42时,可将电磁换插在第二绝缘片22的围设空间内,使电池42的侧壁与第二绝缘片22的侧壁相接触,使电池42固定在金属板21的顶侧,从而将电池42与后壳2相固定,然后转动后壳2与前壳1,使后壳2与前壳1相扣合,此时电池42的侧壁与第一绝缘片51相抵接,且电池42顶端的电极与金属片5相接触,可正常进行使用,第一绝缘片51与第二绝缘片22可对电池42起到固定的作用,且只需通过插拔即可完成安装,拆装方便,第二绝缘片22可令使用者在拆出电池42时减少使用者与金属板21相接触的情况,增加安全性。
41.电池42为可充电的蓄电池,参照图3与图4,后壳2的内底壁设置有充电底座6,金属板21安装在充电底座6的顶侧,金属板21与充电底座6的顶侧相插接,充电底座6与金属板21常规电连接,充电底座6的底侧设置有充电插口61,后壳2的底侧开设有底座孔23,充电插口61位于底座孔23内。
42.电池42的电量不足时,可将充电的插头通过底座孔23插入充电插口61中,从而可对电池42进行充电,补充电量。
43.参照图2与图3,后壳2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呈圆柱直杆状设置,转动杆24可绕自身轴心转动,转动杆24的延伸方向与后壳2的内底壁相垂直,转动杆24穿过充电底座6,转动杆24的侧壁固定有锁定块241,锁定块241呈矩形块状设置,锁定块241的底侧与充电底座6的顶侧相抵接,充电底座6的顶侧开设有锁定孔62,转动杆24穿过锁定孔62,锁定孔62的形状与锁定块241的形状相适配。
44.安装充电底座6时,令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穿过锁定孔62,转动转动杆24,使锁定块241与锁定孔62相错位,令锁定块241的底侧与充电底座6的顶侧相抵接,即可将充电底座6固定在后壳2的内底壁上,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即可完成固定,拆装方便,需要更换充电底座6时,只需拨动锁定块241,使转动杆24转动,令锁定块241移动到与锁定孔62相对应的位置,即可将充电底座6拔离后壳2的内底壁,从而将充电底座6拆出,以便于进行更换或清洁,且增加后壳2内部的可清洁空间,减少雾化器内部的清洁死角,便于对雾化器的内部与充电底座6进行清理。
45.金属板21与充电底座6之间设置有硅胶板25,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插入硅胶板25的底侧,硅胶板25的底侧开设有可供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插入的插槽(图中未示出),插槽的形状与转动杆24的形状以及锁定块241的形状相适配,硅胶板25插入金属板21的底侧。
46.将充电底座6安装在后壳2的内底壁后,转动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使充电底座6固
定在底座的内底壁,然后可将硅胶板25盖合在充电底座6的顶侧,使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插入硅胶板25的底侧,从而对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进行固定,使转动杆24与锁定块241不易发生转动,减少充电底座6发生松动的情况,且硅胶板25不导电,可减少锁定块241与转动杆24发热软化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充电底座6发生松动的情况。
47.参照图1与图4,后壳2的底侧开设有凹槽26,凹槽26的侧壁滑移连接有遮挡板7,遮挡板7与底座孔23相靠近,遮挡板7可遮挡在底座孔23远离充电底座6的一端。
48.不需要充电时,可移动遮挡板7,使遮挡板7遮挡在底座孔23远离充电底座6的一端,减少外界的液体从底座孔23进入充电插口61的情况,尽可能避免充电时充电插口61内存在液体导致发生短路的情况,增加安全性。
49.凹槽26的侧壁呈倾斜设置,凹槽26远离底座孔23的侧壁间距大小大于凹槽26靠近底座孔23的侧壁间距大小,遮挡板7的侧壁插接有滑移板71,滑移板71的设置数量为两块,滑移板71与后壳2的侧壁滑移连接,遮挡板7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72,弹性件72为弹簧,弹性件72的端部与滑移板71的侧壁相连接,弹性件7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滑移板71相互靠近的侧壁相固定。
50.正常情况下,弹性件72的弹力对滑移板71施加拉力,使遮挡板7挡在底座孔23远离充电底座6的一端,需要充电时,推动遮挡板7,使遮挡板7移动远离底座孔23,从而可以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拔出充电插头,弹性件72拉动滑移板71,使滑移板71相互靠近,令遮挡板7自动复位,对底座孔23进行遮挡。
51.参照图2,前壳1的内壁设置有曲杆套13,曲杆套13呈弧形套状设置,曲杆套13的端部滑移连接有限位曲杆14,限位曲杆14呈弧形杆状设置,限位曲杆14的端部与曲杆套13的端部相插接,限位曲杆14可移入曲杆套13内,限位曲杆14的内弧侧与雾化管41的外侧壁相抵接。
52.将雾化管41安装在金属片5的底部后,可移动限位曲杆14,使限位曲杆14的内弧侧抵接在雾化管41的外侧壁,从而加固雾化管41的安装,使雾化管41不易出现晃动,提高雾化管41的稳定性。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雾化器的实施原理为:需要使用时,使用者可将吸嘴3放入嘴部进行抽吸,雾化管41、气流感应器、金属板21、电池42与金属片5形成回路,雾化管41内的气流感应器令电池42工作,令雾化管41内的发热丝发热,使烟液受热蒸发,产生雾化效果,烟液雾化而成的烟雾沿吸嘴3被吸到使用者的嘴部,从而达到与抽烟相似的效果,雾化管41内烟液不足时,可令前壳1与后壳2相互转动,使前壳1与后壳2相互远离,解除扣合状态,将雾化管41与电池42暴露在外,此时金属板21与雾化器以及电池42相远离,形成开路状态,可将雾化管41拆出,向雾化管41中添加烟液,添加完后,可将雾化管41重新安装在前壳1内,然后转动前壳1与后壳2,使前壳1与后壳2相互扣合,即可重复使用,雾化器内存在水垢时,也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拆装清洁,不需使用螺钉或螺栓等零件进行拆装,拆装方便,且前壳1与后壳2相互远离时,还可将电池42拆出,进行更换,更换方便。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作出的解释,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