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07:2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属于pcb移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pcb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而移栽机是一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pcb板的传送作用。
3.中国专利号cn207595878u提出了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虽然通过采用双工位设计,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移栽机的工作效率,但该移动装置中同步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松动情况,从而影响固定座位移稳定性,并且该移动装置中底板使用位置不能进行调整,在实用性方面有待提高,现在急需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具备双工位移动能力,并且位移稳定性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台座、双工位移动机构以及固定板,所述支撑台座左右端面对称焊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台座上端面设置有双工位移动机构,所述双工位移动机构包括位移撑座、传动外螺纹杆、支撑横板、调节撑板、支撑底板、稳定撑板、限位撑杆、移动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支撑台座后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支撑台座内部设置有传动外螺纹杆,所述支撑台座内部前侧设置有位移撑座,所述位移撑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撑杆,所述限位撑杆下端面安装有移动轮,所述支撑横板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插装有调节撑板,所述调节撑板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稳定撑板,所述稳定撑板上端面焊接有支撑底板。
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座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辅助凹槽,且辅助凹槽与限位撑杆底部相匹配,所述支撑台座上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位移撑座相匹配。
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撑杆安装有两组,且两组限位撑杆规格相同,所述移动轮安装有两组,且两组移动轮规格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板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腔,且矩形腔与调节撑板相匹配,所述支撑横板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定位六角螺丝。
9.进一步地,所述位移撑座内部下侧开设有内螺纹通孔,且内螺纹通孔与传动外螺纹杆相啮合,所述传动外螺纹杆前端安装有滚珠轴承,所述驱动电机由伺服电机制成,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外界伺服电机控制器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撑板插装有两组,且两组调节撑板规格相同,所述稳定撑板焊接有两组,且两组稳定撑板规格相同,所述支撑底板焊接有两组,且两组支撑底板规格相同,所述支撑底板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固定板焊接有四组,且四组固定板规格相同。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位移撑座、传动外螺纹杆、支撑横板、调节撑板和稳定撑板,通过借助外界扳手分别拧松两组定位六角螺丝,此时便可以分别对调节撑板进行左右伸缩调节,以此对两组支撑底板左右使用位置进行微调,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正转或翻转,便可以使传动外螺纹杆一同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以便对两组外界pcb移栽机工作台进行前后移动工作,并且两组移动轮使两组限位撑杆在移动时更加顺滑,从而避免位移撑座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或晃动情况,通过我们的改进,不仅使移动装置移动稳固性提高了28%,并且也具备可调能力。
附图说明
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中双工位移动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中双工位移动机构的左视剖面图;
16.图4为图2的局部剖面图;
17.图中:1-支撑台座、11-辅助凹槽、12-限位槽、2-双工位移动机构、3-固定板、21-位移撑座、22-传动外螺纹杆、23-支撑横板、231-矩形腔、232-定位六角螺丝、24-调节撑板、25-支撑底板、26-稳定撑板、27-限位撑杆、28-移动轮、29-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cb移栽机的双工位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台座1、双工位移动机构2以及固定板3,支撑台座1左右端面对称焊接有固定板3,支撑台座1上端面设置有双工位移动机构2。
20.双工位移动机构2包括位移撑座21、传动外螺纹杆22、支撑横板23、调节撑板24、支撑底板25、稳定撑板26、限位撑杆27、移动轮28以及驱动电机29,支撑台座1后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29,支撑台座1内部设置有传动外螺纹杆22,支撑台座1内部前侧设置有位移撑座21,位移撑座21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横板23,支撑横板23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撑杆27,限位撑杆27下端面安装有移动轮28,支撑横板23内部左右两侧对称插装有调节撑板24,调节撑板24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稳定撑板26,稳定撑板26上端面焊接有支撑底板25,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移动装置不仅不具备可调能力,并且位移稳固性欠佳的问题。
21.支撑台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辅助凹槽11,且辅助凹槽11与限位撑杆27底部相匹配,支撑台座1上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2,且限位槽12与位移撑座21相匹配,辅助凹槽11方便对限位撑杆27进行限位导向,以便限位撑杆27对支撑横板23进行辅助限位,而限位槽12方便对位移撑座21进行限位,避免位移撑座21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情况,限位撑杆27安装有两组,且两组限位撑杆27规格相同,移动轮28安装有两组,且两组移动轮28规格相同,两组移动轮28使两组限位撑杆27在移动时更加顺滑。
22.支撑横板23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腔231,且矩形腔231与调节撑板24相匹配,支撑横板23下端面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定位六角螺丝232,矩形腔231方便调节撑板24插装在支撑横板23内部,而定位六角螺丝232方便对调节撑板24进行定位。
23.位移撑座21内部下侧开设有内螺纹通孔,且内螺纹通孔与传动外螺纹杆22相啮合,传动外螺纹杆22前端安装有滚珠轴承,驱动电机29由伺服电机制成,驱动电机29通过导线与外界伺服电机控制器相连接,内螺纹通孔方便传动外螺纹杆22穿插啮合在位移撑座21内部,以便位移撑座21具备可前后移动能力,滚珠轴承使传动外螺纹杆22转动稳固性更好,而由伺服电机制成的驱动电机29传动精度更好。
24.调节撑板24插装有两组,且两组调节撑板24规格相同,稳定撑板26焊接有两组,且两组稳定撑板26规格相同,支撑底板25焊接有两组,且两组支撑底板25规格相同,支撑底板25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通孔,固定板3焊接有四组,且四组固定板3规格相同,两组调节撑板24方便对两组支撑底板25左右使用位置进行微调,两组稳定撑板26方便对两组支撑底板25进行支撑,两组支撑底板25和安装通孔方便对外界pcb移栽机工作台进行支撑固定,而四组固定板3方便对支撑台座1进行固定。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安装人员首先通过固定板3把支撑台座1安装固定在外部指定位置,而后把两组外界pcb移栽机工作台分别安装固定在两组支撑底板25上端面,紧接着借助外界扳手分别拧松两组定位六角螺丝232,此时便可以分别对调节撑板24进行左右伸缩调节,以此对两组支撑底板25左右使用位置进行微调,调整至所需位置后再分别对两组定位六角螺丝232拧紧,避免两组调节撑板24再次出现伸缩情况;然后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外界伺服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9正转或翻转,以便传动外螺纹杆22一同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此时位移撑座21会带动支撑横板23一同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而支撑横板23会带动两组调节撑板24同步前后移动,进而使两组调节撑板24带动两组支撑底板25同步前后移动,以此对两组外界pcb移栽机工作台进行前后移动工作。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在位移撑座21前后移动过程中,限位槽12会对位移撑座21进行限位导向,而限位槽12会对位移撑座21进行限位,并且两组移动轮28使两组限位撑杆27在移动时更加顺滑,从而避免位移撑座21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或晃动情况。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