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的制作方法

2023-03-19 06:54: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种保健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人体脚底面具有多个穴位反射区,并且与其它器官相关联;现有的鞋子一般包括鞋体和大底,穿着者的脚部穿入鞋腔内与大底直接接触,如果长期剧烈震动,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损伤脚部;为此目前主要是通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大底,以达到减震的效果,但为了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大底的厚度也相应增加,即使在大底上设置鞋垫,由于鞋腔的空间有限,鞋垫的厚度受到限制,鞋垫起到的减震作用较小,而且鞋体内部空气循环不畅,容易焖脚,降低穿着者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该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能够避免脚部与大底直接接触,同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抵消外部震动对脚底的作用,同时在鞋体内部形成空气循环,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包括具有鞋面和鞋底的鞋体,鞋底包括有大底,在大底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设有可受压变形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柱和减震气囊,减震柱设置于减震垫的底面;减震气囊设置于减震垫后掌部;脚掌踩压减震垫时,减震柱和减震气囊压缩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气囊的尺寸大于减震柱的尺寸。
8.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柱为向下凸出于减震垫底面的圆形柱体,其内部形成有气腔,气腔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减震垫顶面的排气孔,排气孔的直径小于气腔的直径。
9.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气囊为向上凸出于减震垫顶面后掌部的囊体,其内部形成有囊腔,囊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出减震垫的底面形成延伸部,侧壁延伸部的长度与减震柱的长度相等,侧壁延伸部上开设有可透气的缺口;鞋体的鞋底上开设有与减震气囊对应的通孔,减震气囊通过该通孔凸出于鞋体鞋底内侧,大底的凹槽上开设有顶部开口的空气腔室,空气腔室与减震气囊的囊腔上下相接,构成一个封闭腔室。
10.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气囊的顶壁上设有凹腔,凹腔顶部开口,凹腔内嵌装有磁粒,磁粒可在凹腔内产生磁场,对后脚掌进行磁疗。
11.进一步地,所述磁粒的顶部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光滑球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的前掌部设有多个凸出于其顶面的按摩柱,按摩柱的顶部开口;鞋体的鞋底上开设有与按摩柱对应的通孔。
13.进一步地,所述鞋体的鞋底上还设有鞋垫,鞋垫的底面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空气
导流槽,空气导流槽沿鞋垫的长度方向延伸。
14.进一步地,所述大底的顶面形成容置减震垫的凹槽,减震垫通过凹槽嵌装在减震垫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通过在大底上设置减震垫,避免脚部与大底直接接触,同时在减震垫上设有可受压变形的减震组件,通过减震组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抵消外部震动对脚底的作用,同时内部空气循环,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17.(2)本实用新型在减震气囊上嵌装有磁粒,磁粒可在产生磁场,能够对后脚掌进行磁疗;
18.(3)本实用新型在减震垫的前掌部设置多个按摩柱,随着穿着者的行走,按摩柱反复伸缩,从而对前脚掌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疲劳感。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的爆炸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垫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垫底面的剖面图。
23.附图上的标记:1-鞋体、2-大底、2a-空气腔室、2b-凹槽、3-减震垫、3a-延伸部、4-减震柱、5-减震气囊、5a-凹腔、6-排气孔、7-磁粒、8-按摩柱、9-鞋垫、9a-空气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5.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该空气内循环减震磁疗保健鞋包括鞋体1,鞋体1具有鞋面和鞋底,鞋面和鞋底围成供脚部穿入的鞋腔,鞋底包括有大底2,在大底2上设置有减震垫3;大底2具有与人体脚掌应的前掌部和后掌部;减震垫3为一扁平的垫体,其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减震垫3由大底2的前掌部延伸至后跟部,以避免脚掌直接踩压在较硬的大底2上。
26.大底2的顶面形成容置减震垫3的凹槽2b,凹槽2b形状与减震垫3形状对应,减震垫3通过凹槽2b嵌装在减震垫3上;减震垫3上设有减震组件,踩压减震垫3时,减震组件可受压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的震动作用力。
27.具体来说,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柱4和减震气囊5,减震柱4设置有多个,其设置于减震垫3的底面;减震气囊5设置有一个,其设置于减震垫3后掌部;行走时,脚掌踩压减震垫3,减震柱4和减震气囊5压缩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震动对脚底的作用,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感;而由于行走时后脚掌相对前脚掌受力较大,减震气囊5的尺寸大于减震柱4的尺寸,从而有效对后脚掌进行充分减震。
28.减震柱4为向下凸出于减震垫3底面的圆形柱体,其内部形成有气腔,具有环形侧
壁和鞋底,气腔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减震垫3顶面的排气孔6,排气孔6的直径小于气腔的直径;当脚掌踩压减震垫3时,减震柱4挤压变形,其气腔内部的空气相应压缩,并通过排气孔6排出,排气的过程中形成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震动对脚底的作用;当脚掌抬起时,减震柱4回弹恢复原状,回弹的过程中通过排气孔6重新吸入空气,从而形成内部空气循环,提高穿着者舒适感。
29.减震气囊5为向上凸出于减震垫3顶面后掌部的囊体,其内部形成有囊腔,囊体具有环形侧壁和顶壁,囊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出减震垫3的底面形成延伸部3a,侧壁延伸部3a的长度与减震柱4的长度相等,侧壁延伸部3a上开设有可透气的缺口;鞋体1的鞋底上开设有与减震气囊5对应的通孔,减震气囊5通过该通孔凸出于鞋体1鞋底内侧,大底2的凹槽2b上开设有顶部开口的空气腔室2a,空气腔室2a与减震气囊5的囊腔上下相接,构成一个封闭腔室;当后脚掌踩压减震垫3时,减震气囊5挤压变形,其囊腔内部的空气相应压缩,并通过侧壁延伸部3a上的缺口排出,排气的过程中形成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震动对后脚掌的作用;当后脚掌抬起时,减震气囊5回弹恢复原状,回弹的过程中通过侧壁延伸部3a上的缺口重新吸入空气,也能够形成内部空气循环;由于减震气囊5的尺寸大于减震柱4的尺寸,减震气囊5的囊腔也相应大于减震柱4的气腔,能够压缩更多的空气,形成更大的反作用,从而有效对后脚掌进行充分减震。
30.在减震气囊5的顶壁上设有凹腔5a,凹腔5a顶部开口,凹腔5a内嵌装有磁粒7,磁粒7可在凹腔5a内产生磁场,对后脚掌进行磁疗;磁粒7的顶部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光滑球面。
31.减震垫3的前掌部设有多个凸出于其顶面的按摩柱8,按摩柱8为圆形中空的柱体,其顶部开口;鞋体1的鞋底上开设有与按摩柱8对应的通孔;当前脚掌踩压减震垫3时,按摩柱8通过该通孔凸出鞋体1鞋底内侧,对前脚掌踩进行抵压;当前脚掌抬起时,按摩柱8回缩恢复原位,随着穿着者的行走,按摩柱8反复伸缩,从而对前脚掌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疲劳感。
32.鞋体1的鞋底上还设有鞋垫9,鞋垫9的底面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空气导流槽9a,空气导流槽9a沿鞋垫9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加快空气对流,提升穿着者舒适感。
3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