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2023-03-17 21:1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2.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煲、煨等多种操作功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3.目前市面上的电饭煲,加热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加热方式是将发热管嵌入铸铝中,形成发热盘,发热盘上面放置锅内胆,锅内胆底部紧贴发热盘,工作时发热管加热发热盘,热量再由发热盘传导至内胆,加热内胆里的食物,这种由发热盘传导至内胆的加热方式的缺陷是:发热盘只跟内胆底部接触,即发热源在内胆的底部,内胆由底部开始发热,再往上传递,这种方式热传递速度比较慢,导致内胆里的食物底部跟上部会有明显的温度差,食物受热不均匀,煮饭量大的话,饭的煮熟程度不均匀,分层明显,严重时会出现底部的饭被烧糊,而中上部夹生的现象。
4.第二种加热方式是ih电磁感应加热,在机器的底部和侧面围绕着内胆设置感应线圈,通过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场涡流,切割内胆的导磁材料,从而使内胆自发热,这种加热方式不仅可以使内胆底部发热,也可以让内胆侧面也发热,内胆整体受热均匀,煮饭效果明显比底部发热盘加热方式的电饭煲要好,但这种方式用到的感应线圈材料是铜漆包线,价格昂贵,显著增加了材料成本,需要消费者承受比较高的购置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加热的热风循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应用于炊具,包括:
8.发热盘;
9.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至少部分罩设于所述发热盘,且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以及
10.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发热盘加热的空气沿所述风道组件内部循环吹动,以用于加热炊具盛放物料的主体。
11.通过如此设置,风扇组件能够将经发热盘加热后的空气沿风道组件内部循环吹动,热空气与其两侧的物体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回到发热盘后被再次加热,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风道组件周围均匀加热的效果,即将炊具盛放物料的主体进行循环且均匀的加热。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上隔热罩、下隔热罩和导风罩;
13.所述上隔热罩与所述下隔热罩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导风罩设于所述空
腔内。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盘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导风罩形成去风部,所述导风罩与所述下隔热罩形成回风部。
15.通过如此设置,风扇组件将发热盘加热后的空气吹至去风部,空气到达导风罩的极限位置时,通过回风部再次回到发热盘附近,进行再次加热后又进入去风部,如此往复,以实现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对风道组件周围均匀加热。
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热循环风叶,所述热循环风叶设于靠近所述发热盘的一端;
17.所述热循环风叶用于将其周围空气吹至所述去风部,并经过所述回风部回到所述热循环风叶。
18.通过如此设置,热循环风叶能够将经发热盘加热后的空气沿风道组件内部循环吹动,热空气与其两侧的物体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回到发热盘后被再次加热,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风道组件周围均匀加热的效果。
1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组件和锅盖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和所述锅盖组件铰接连接,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热风循环结构。
20.通过上述可知,风扇组件能够将经发热盘加热后的空气沿风道组件内部循环吹动,热空气与其两侧的物体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回到发热盘后被再次加热,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风道组件周围均匀加热的效果。
2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内胆,所述锅体组件和所述锅盖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胆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22.所述热风循环结构环设于所述内胆。
23.通过如此设置,热风循环结构内的热空气能够对内胆进行对流换热,进而实现内胆侧壁均匀加热的效果。
2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风循环结构包括风道组件、发热盘和风扇组件,所述内胆抵接于所述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底部及其周围的空气;
25.所述风扇组件将加热后的空气吹至所述风道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内胆的侧壁。
2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罩设于所述风道组件、发热盘和至少部分风扇组件。
2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体组件还包括感温杯组件,所述发热盘上设有缺口,所述感温杯组件凸出于所述缺口,所述感温杯组件用于测量所述内胆的底面与侧面相交的角斜面的温度。
2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盖组件内设有热敏电阻和电子线路板,所述热敏电阻用于感应所述容纳腔的温度,所述电子线路板用于控制所述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
29.通过如此设置,热敏电阻能够感应内胆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给电子线路板,电子线路板控制发热盘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风循环结构及电饭煲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1.电饭煲包括锅体组件、内胆和锅盖组件,锅体组件包括热风循环结构,该热风循环
结构包括风扇组件、发热盘和风道组件,风扇组件能够将经发热盘加热后的空气沿风道组件内部循环吹动,热空气与内胆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回到发热盘后被再次加热,然后再次和内胆进行热量交换,如此循环往复,达到内胆均匀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施例中锅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施例中锅体组件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35.图4为本实施例中锅体组件的剖视图;
36.图5为本实施例中电饭煲内热风循环流动的示意图。
37.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8.100-锅体组件;101-中框;102-密封圈;103-隔热上壳;104-上隔热罩;105-发热盘;106-固定螺母;107-热循环风叶;108-导风罩;109-感温杯组件;110-下隔热罩;111-隔热下壳;112-轴套;113-散热风叶;114-减震垫;115-罩极电机;116-外壳;117-底座;
39.200-内胆;
40.300-锅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44.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提及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具体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46.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组件100、内胆200和锅盖组件300,其中锅体组件100和锅盖组件300铰接连接,锅盖组件300能够相对锅体组件100进行翻转,以实现开合和/或关闭,当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处于锅盖组件300关闭状态时,锅盖组件300和锅体组件100形成一个容纳腔,内胆200可拆卸地置于该容纳腔内。
47.具体地,请参阅图2,锅体组件100包括中框101、密封圈102、感温杯组件109、罩极电机115、外壳116、底座117、隔热组件和热风循环结构,其中,外壳116的一端与中框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17固定连接,热风循环结构设于外壳116内,罩极电机115设于外壳116内靠近底座117的一侧,且罩极电机115与热风循环结构电连接,用于对热风循环结构进行供电,热风循环结构能够对内胆200进行均匀加热,密封圈102和隔热组件能够将电饭煲内的热空气密封在锅体组件100内,感温杯组件109用于接收内胆200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参数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锅盖组件300,具体地,热风循环结构包括发热盘105、风道组件和风扇组件;其中,当内胆200安装于锅体组件100内时,发热盘105与内胆200抵接,用于加热内胆200的底部和其周围的空气,风道组件至少部分罩设于发热盘105,且与发热盘105固定连接,风扇组件也与发热盘105固定连接,用于将发热盘105加热后的空气沿风道组件内部循环流动。
48.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17和外壳116可以被配置为一体成型,以保证锅体组件100内部的密封性良好,且省去了装配时的连接工序,便于批量生产。
49.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风道组件包括上隔热罩104、下隔热罩110和导风罩108;上隔热罩104与下隔热罩110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空腔,导风罩108设于该空腔内,发热盘105也设于空腔内,发热盘105是发热元件,固定设于下隔热罩110上,导风罩108是热风循环的分隔部件,固定设于下隔热罩110上,与上隔热罩104、下隔热罩110一起形成内部热风循环通道,具体地,发热盘105与导风罩108形成去风部,导风罩108与下隔热罩110形成回风部,风扇组件将发热盘105加热后的空气吹至去风部,空气到达导风罩108的极限位置时,通过回风部再次回到发热盘105附近,进行再次加热后又进入去风部,如此往复,以实现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对风道组件周围均匀加热;隔热组件包括隔热上壳103和隔热下壳111,隔热上壳103设于上隔热罩104上方,隔热下壳111设于下隔热罩110下方,密封圈102是隔热部件,通过隔热上壳103和中框101夹持进行固定,以将热风密封于风道组件内,进行循环换热,防止热风一次性换热后散入电饭煲所在环境,对周围环境造成热辐射,导致整体环境温度升高,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
50.风扇组件包括热循环风叶107、散热风叶113,热循环风叶107与散热风叶113之间设有轴套112,其中,热循环风叶107位于轴套112的上端,且抵接于发热盘105,轴套112穿设于隔热下壳111,散热风叶113位于轴套112的下端,罩极电机115的输出轴穿设于散热风叶113和热循环风叶107且与其电连接,通过固定螺母106将热循环风叶107和散热风叶113固定于罩极电机115上,以保证罩极电机115的工作稳定性;当罩极电机115驱动风扇组件转动时,散热风叶113用于将空气吹至罩极电机115,以加速罩极电机115的散热,同时热循环风叶107转动将发热盘105附近的热空气吹至风道组件进行循环流动,以进行循环换热,同时罩极电机115上设有减震垫114,减震垫114起到减震降噪作用,防止震动对风扇组件的运动造成干扰。
51.进一步地,锅盖组件300内设有热敏电阻、电子线路板和控制系统,热敏电阻用于
感应容纳腔的温度(即内胆200的温度),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内胆200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阻值的变化还会引起流经其的电流数值的变化,即电子线路板内的电流大小会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进行相应变化,控制系统根据电子线路板内的电流大小,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请参阅图3,发热盘105上设有缺口,感温杯组件109凸出于缺口,感温杯组件109用于测量内胆200的底面与侧面相交的角斜面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参数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锅盖组件300内的电子线路板,控制系统根据电子线路板内的电流大小,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感温杯组件109和热敏电阻任意一个接收到温度信号,均能够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以能够满足内胆200内食材数量在规定的任意范围内变化均能够实现均匀加热;当内胆200内食材偏少时,食材堆积在内胆200底部,锅盖组件300无法实时接收到热气的温度变化,此时感温杯组件109接收内胆200底面与侧面相交的角斜面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参数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锅盖组件300内的电子线路板,控制系统根据电子线路板内的电流大小,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当内胆200内食材偏多时,热敏电阻和感温杯组件109都能够实时接收到温度的变化,二者任意一个先接收到温度信号,均能够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热风循环结构的开启和/或关闭。
52.具体地,请参阅图5,风道组件中空气的流动方向请参考箭头方向,风扇组件将发热盘105加热后的空气吹至去风部,空气到达导风罩108的极限位置时,通过回风部再次回到发热盘105附近,进行再次加热后又进入去风部,如此往复,热空气与内胆200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的空气回到发热盘105后被再次加热,然后再次和内胆200进行热量交换,如此循环往复,达到内胆200均匀加热的效果,相较于ih电磁感应加热的电饭煲,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且便于批量生产。完成加热烹饪程序后,控制系统将启动预定的保温程序。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无论运行烹饪工作程序还是运行保温程序,将根据具体需要,启动或者不启动热风循环结构。
53.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