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2023-03-08 19:5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


背景技术:

2.泥浆处理是对泥浆中的固相颗粒进行固液分离,提高桩基成孔率,降低膨润土的用量降低造浆成本的一种工艺。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用泥浆的浆水质量,可实现泥浆废渣的环保运输与浆水排放,满足环保施工的现场要求。泥浆处理设备是针对建筑工程、桥梁桩基工程、地下隧道盾构工程及非开挖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护壁泥浆所开发的一种泥浆净化处理机。
3.专利申请号202120039750.5提出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通过:包括连接杆、第一锥齿轮和滑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顶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底部连接有机体。
4.该专利采用连接杆和滤网进行过滤含有浮物的泥浆,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且一些漂浮物并不能通过过滤网就能排出,为此我们提出新型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且一些漂浮物并不能通过过滤网就能排出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包括清洗池,所述清洗池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扇,所述清洗池的一侧开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洗池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清洗池靠近第一出水管的一侧设有移动池,所述移动池的内壁两侧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池的一侧靠近移动装置的底部设有限制装置,所述移动池靠近限制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车,所述限制装置包括第二凹槽,隔板,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移动池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隔板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电动伸缩杆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三凹槽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移动池的内壁,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移动池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移动池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阻挡板,所述移动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通过丝杆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进而通过第一移动块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可以使沉淀在下面的泥浆移动到阻挡板前面,再通过转动连接的阻挡板就可以使泥浆移动到移动车内。
8.优选的,移动车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移动车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通
过拉动把手进而使转动轮转动带动移动车,使经过沉淀的泥浆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9.优选的,所述清洗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清洗池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扇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扇转动,进而使泥浆里面的浮物漂浮出来。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池远离阻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一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减少了人员操作。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三移动块的大小相同,通过第三移动块大小和第二凹槽一致,使在装满水的情况下不会使水流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用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扇转动,进而使清洗池内水和含有浮物的泥浆充分进行搅拌,再通过清洗池一侧开设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排出到移动池内,这样既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也可以使还有浮物的泥浆中较轻的浮物漂浮上来,也使其清理的更为干净,通过限制装置内第三凹槽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通过电动伸缩杆上下伸缩带动第三移动块移动,进而使第三出水管露出,较为重的泥浆沉下去,较轻的浮物漂浮在水面上,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物排出,这样更加便捷。
14.2、该用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在使用时,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排入的泥浆进入移动池,再通过移动池两侧开设的移动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的丝杆转动继而使丝杆外部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使第二移动块推送泥浆,再通过移动池一侧转动连接的阻挡板转动,阻挡板下落,将清洗好的泥浆输送到移动车内,再通过把手带动转动轮转动使移动车移动,将清洗好的泥浆移动需要的位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限制装置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清洗池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移动车的示意图。
20.图中:1、清洗池;2、支撑柱;3、转动扇;4、进水管;5、移动装置;6、限制装置;7、移动池;8、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移动车;11、第一电机;12、第二电机;13、转动轮;14、把手;52、第一凹槽;53、丝杆;54、第一移动块;55、第二移动块;56、第三出水管;57、阻挡板;58、支撑腿;61、第二凹槽;62、第三移动块;63、第三凹槽;64、电动伸缩杆;6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包括清洗池1,清洗池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扇3,清洗池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管4,清洗池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管8,清洗池1靠近第一出水管8的一侧设有移动池7,移动池7的内壁两侧均设有移动装置5,移动池7的一侧靠近移动装置5的底部设有限制装置6,移动池7靠近限制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车10,限制装置6包括第二凹槽61,隔板65,第二凹槽61开设在移动池7的内壁一侧,第二凹槽6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62,第三移动块6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4,隔板65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三凹槽63,电动伸缩杆64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三凹槽63的内部,通过清洗池1一侧开设有进水管4,对清洗池1灌满水和泥浆,再通过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扇3,转动扇3转动使泥浆内的一些漂浮物漂浮上来,再通过第一出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输送到移动池7内,再通过移动池7一侧设有限制装置6,通过限制装置6内包含隔板65,通过隔板65的内部设有第三凹槽63,通过第三凹槽63固定连接的电动伸缩杆64,可以使第三移动块62上下移动,进而使移动池7一侧开设的第三出水管56可以排出水,使漂浮在水上的漂浮物排出。
23.移动装置5包括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开设在移动池7的内壁,第一凹槽5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53,丝杆53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54,第一移动块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55,移动池7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出水管56,移动池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阻挡板57,移动池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58,通过丝杆53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54移动,进而通过第一移动块54带动第二移动块55移动,可以使沉淀在下面的泥浆移动到阻挡板57前面,再通过转动连接的阻挡板57就可以使泥浆掉入到移动车10内,移动车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3,移动车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4,通过拉动把手14进而使转动轮13转动带动移动车10,使经过沉淀的泥浆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清洗池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清洗池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与转动扇3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转动扇3转动,进而使泥浆里面的浮物漂浮出来。
24.移动池7远离阻挡板5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与丝杆53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1带动丝杆53转动,进而使第一移动块54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55移动,减少了人员操作,第二凹槽61与第三移动块62的大小相同,通过第三移动块62大小和第二凹槽61一致,使在装满水的情况下不会使水流出。
25.综上,一种泥浆处理用便于清理浮物的泥浆沉淀池,使用时,先通过进水管4将水输送到清洗池1,再将含有漂浮物的泥浆倒入清洗池1,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转动扇3转动,使水和含有漂浮物的泥浆搅拌在一起,再通过清洗池1一侧开设的第一出水管8,第二出水管9将泥浆和水输送到移动池7内,再通过移动池7内两侧开设的移动装置5,移动装置5包括第一凹槽52,通过第二电机11带动第一凹槽52内部转动连接的丝杆53使丝杆53外部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54移动,再带动第二移动块55移动,再通过移动池7一侧开设的限制装置6,限制装置6包括隔板65,通过隔板65内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63,第三凹槽6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4电动伸缩第三移动块62,使第三移动块62和第二凹槽61滑动连接,通过上下滑动第三移动块62使含有漂浮物的水排出移动池7,再通过移动池7一侧转动连接的阻挡板57,使泥浆通过第二移动块55送到阻挡板57前,再流入移动车10,通过拉动把手14使转动轮13转动进而使装有泥浆的移动车10移动到需要用到的地方。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