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07 00:0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子固定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被子固定器用于将被套和被芯的四角进行固定,由于其使用较为方便,现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之前的被子固定器,其重要组成部件锁线扣,如本技术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2222174413.4、名称“一种锁线扣”,包括第一锁线扣板和第二锁线扣板,所述第一锁线扣板的上端面设有母扣和插柱,所述第二锁线扣板的上端面设有子扣和插孔,所述插孔贯通第二锁线扣板的上下两端面,在插柱与插孔插接配合且母扣和子扣相互卡扣连接时第一锁线扣板和第二锁线扣板相互扣合。所述第一锁线扣板和第二锁线扣板之间设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一侧与第一锁线扣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第二锁线扣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铰接件。所述第一锁线扣板、第二锁线扣板和连接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连接件呈倒v形且连接件的厚度从两侧边到正中间逐渐变薄,所述连接件在正中间最薄处形成折叠线且连接件能够沿折叠线进行对折。所述母扣中的扣板的上端设有母扣勾头,所述子扣中的扣板的上端设有子扣勾头,所述第二锁线扣板的上端面设有母扣通孔且母扣通孔贯通第二锁线扣板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子扣勾头在母扣通孔的正上方,母扣和子扣通过子扣勾头和母扣勾头相互勾合实现卡扣连接且母扣勾头位于母扣通孔内。所述第一锁线扣板的上端面设有子扣通孔且子扣通孔贯通第一锁线扣板的上下两端面,所述母扣勾头位于子扣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锁线扣板的上端面设有环套且环套的通孔与插孔相互贯通。所述环套与子扣中的扣板呈整体结构。在插柱与插孔插接配合时插柱和插孔之间留有间隙。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种锁线扣在使用时需要将穿引线的一端从第二锁线扣板下端面通入插孔并从第二锁线扣板上端面通出,这样锁线扣和穿引线装配相对不够方便,即使用相对不够方便。该种锁线扣,其在穿引线装配后穿引线和锁线扣(锁线扣中的第一锁线扣板和第二锁线扣板通过母扣和子扣相互卡扣,卡扣后较难打开,这样才能防止固定器在使用过程中被意外打开)想要进行拆分时较为麻烦(需要先将卡扣的母扣和子扣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3.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拆装方便的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
4.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5.1、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在壳体内相通且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将穿引线与壳体实现固定时,将穿引线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通入壳体内且将穿引线的另一端打结形成大端头(大端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但是无法通过第一通孔),之后将通入壳体内的穿引线端头通过第一通孔引出壳体(可
以借助工具),之后下拉通过第一通孔的穿引线端头直至大端头被第一通孔阻挡在壳体内,从而穿引线的一端和壳体实现快速装配;另外,后续穿引线和壳体拆分也很方便。
6.2、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处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处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在安装穿引线前,先转动壳体使得第二通孔所处高度高于第一通孔,之后将穿引线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通入壳体内,之后将通入壳体内的穿引线端头通过第一通孔引出壳体,由于第二通孔处于高处而第一通孔处于低处,这样穿入壳体内的穿引线端头更容易从第一通孔引出壳体。
7.3、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导向连接面且导向连接面位于壳体内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导向连接面且导向连接面位于壳体,导向连接面的设置,使得通过第二通孔穿入壳体内的穿引线能够更顺畅的移动到第一通孔。
8.4、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通孔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上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通孔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上,两个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一个第二通孔进行穿线,从而令壳体结构使用更方便。
9.5、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孔且孔内壁倒圆角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五。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孔且孔内壁倒圆角,这样能够使引线更顺畅的通过第一通孔。
10.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在壳体内相通且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
11.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不仅壳体和穿引线装配较为方便,而且壳体和穿引线拆分也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是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导向连接面为半球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导向连接面为半球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导向连接面为半球面)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3。一种用于被子固定器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所述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3,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在壳体1内相通且第二通孔3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2的孔径。穿引线的一侧端头大于另一侧的端头,较大的那侧端头为大端头,较小的那侧端头为小端头,所述大端头可以是由穿引线
打结形成,所述穿引线中的大端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所述穿引线中的大端头无法通过第一通孔2,但是穿引线中的小端头能够通过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可以是都设置在壳体1的面壳上或底壳上;或者第一通孔2设置在面壳上,第二通孔3设置在底壳上。
16.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处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之间设有导向连接面4且导向连接面4位于壳体1内。所述导向连接面4为弧形面,或者导向连接面4为斜面,或者导向连接面4为半球面,或者导向连接面4为锥形面。当导向连接面4为半球面时,第二通孔3设置在半球面的最大圆径上且第一通孔2设置在半球面的球底(球顶)处。
17.所述壳体1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3,所述两个第二通孔3位于第一通孔2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通孔3处于同一高度平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为圆形孔且孔内壁倒圆角。
18.在将穿引线与壳体1实现固定时,将穿引线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3通入壳体1内且将穿引线的另一端打结形成大端头(大端头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但是无法通过第一通孔2),之后将通入壳体1内的穿引线端头通过第一通孔2引出壳体1(可以借助工具),之后下拉通过第一通孔2的穿引线端头直至大端头被第一通孔2阻挡在壳体1内。
19.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