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引线连接结构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06 13:0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连接结构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高压直流继电器是一种具有处理高功率的能力的继电器,在高压、大电流等苛刻条件下仍具有常规继电器所无法比拟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等。
3.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小体积、高性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因此双联方案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产品自身结构的限制,引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方式引出方式有连接器引出和信号线引出,但是连接器本身需要占用空间,不利于的产品的安装,对安装的空间也有所限制;使用信号线引出的方式能有效的利用空间,优化引出的方式。
4.现有技术中,通常将信号线头部去皮上锡,再通过电烙铁与线圈引出脚进行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5.1)直接锡焊信号线芯与线圈引出脚,强度不足,容易因为振动等因素脱落;
6.2)容易产生异物,干涉继电器正常工作;
7.3)焊接形成的锡头形状不规则,容易造成划伤,需使用热缩管进行防护,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连接结构及继电器,提高了信号线与线圈引出脚的连接稳定性,并提高了继电器装配效率。
9.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0.一方面,提供了引线连接结构,用于将线圈引出脚与连接有信号线的接线端子对应连接,所述引线连接结构包括绝缘座,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11.安装槽,所述接线端子用于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线端子的顶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能形成用于容纳焊料的焊料槽;
12.安装通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线圈引出脚能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与所述接线端子插接。
13.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止脱结构,所述止脱结构能阻止所述接线端子从所述安装槽内脱出。
14.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止脱结构包括若干凸设于所述安装槽侧壁的止脱筋条,若干所述止脱筋条能抵紧所述接线端子。
15.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止脱筋条靠近所述安装槽槽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段;
16.沿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方向,所述导向段相对于所述安装槽侧壁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大。
17.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对应设置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于避让线圈引出脚。
18.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具有出线口,连接于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信号线能从所述出线口伸出所述安装槽。
19.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绝缘座包括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座的相对两端;
20.两个所述出线口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槽互相背离的一端。
21.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线圈引出脚插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
22.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其中部的定位槽段,所述定位槽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宽度。
23.作为引线连接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的顶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能形成用于容纳焊料的焊料槽。
24.另一方面,提供了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单元,所述继电器单元包括继电器本体、信号线和接线端子,所述信号线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继电器本体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线圈引出脚,所述线圈引出脚与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引线连接结构连接。
25.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继电器包括两个所述继电器单元,所述引线连接结构位于两个所述继电器单元的所述继电器本体之间。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引线连接结构及继电器,在继电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信号线与接线端子固定连接,再将接线端子插入绝缘座的安装槽内形成一个整体,在继电器装入底座后,再将该整体与线圈引出脚装配,使线圈引出脚穿过对应的安装通孔与对应的接线端子插接,能避免信号线过长,干涉继电器其他结构的装配,提高继电器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与凸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与线圈引出端焊接时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一;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与线圈引出端焊接时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
二;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与垫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与垫块的爆炸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及引线连接结构与线圈引出端连接时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一;
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及引线连接结构与线圈引出端连接时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二;
4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通过接线端子及引线连接结构与线圈引出端连接时信号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三;
4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与接线端子、引线连接结构、线圈引出端的爆炸图;
4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线与接线端子、引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关系示意;
43.图16为图15中的a部放大图;
44.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45.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46.附图标记:
47.1、外壳;11、安装空间;12、第一壳体;121、凸筋;1211、挡块;1212、限位槽;122、出线槽;123、承托结构;13、第二壳体;131、压线结构;2、继电器本体;21、线圈;211、线圈引出脚;3、信号线;4、接线端子;51、绝缘座;511、安装槽;5111、出线口;5112、定位槽段;512、安装通孔;513、焊料槽;5141、第一筋条;5142、第二筋条;5143、导向段;515、让位槽;6、垫块;61、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
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现有技术中,信号线通常杂乱无序的堆放在继电器壳体内,信号线容易出现窜动、移位等问题,影响继电器性能。
5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外壳1和继电器单元,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12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1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1;继电器单元包括继电器本体2和信号线3,继电器本体2设于安装空间11内,信号线3绕设于继电器本体2的外侧,继电器本体2包括线圈21,线圈21包括线圈引出脚211,信号线3的一端与线圈引出脚211固定连接,信号线3的另一端夹设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并伸出安装空间11,夹设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信号线3呈z字形。
57.将信号线3绕设于继电器本体2的外侧,使得信号线3有序地布设于安装空间11内,并通过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夹紧信号线3,使夹设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信号线3呈z字形,对信号线3进行有效地固定,可避免信号线3出现窜动、移位等问题,保证继电器性能稳定。
58.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包括至少一个继电器单元,示例性地,继电器可以包括一个继电器单元,也可以包括两个继电器单元即双联继电器,本实施例以双联继电器为例进行介绍。
59.本实施例中,双联继电器包括两个继电器单元和若干信号线3,继电器单元的线圈21包括与若干信号线3对应设置的若干线圈引出脚211;两个继电器单元的线圈引出脚211均位于两个继电器单元的继电器本体2之间。将所有线圈引出脚211集中设置于两个继电器单元的继电器本体2之间,使得若干线圈引出脚211与对应的线圈21之间的间距相等,便于将线圈引出脚211与对应的线圈21和对应的信号线3连接,优化了双联继电器布局。
60.对于双联继电器而言,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继电器单元分别记为第一继电器单元和第二继电器单元。进一步地,若干信号线3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线和若干第二信号线,换
言之,第一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本体和若干第一信号线,第二继电器单元包括第二继电器本体和若干第二信号线,若干第一信号线与若干第二信号线均绕设于同一继电器本体(第一继电器本体或第二继电器本体)的外侧,且若干第一信号线与若干第二信号线的绕线方向相反。两个继电器单元的信号线3绕线方向不同,不仅便于布线,而且还可通过绕线方向快速区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继电器本体和第二继电器本体。
61.可选地,第一壳体12的侧壁设有若干凸筋121,信号线3能抵靠于凸筋121的顶端,以对信号线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信号线3向下掉落,有利于提高信号线3位置一致性,避免信号线3窜动,影响继电器性能。
62.可选地,凸筋121的顶端设有挡块1211,挡块1211与第一壳体1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1212,信号线3位于限位槽1212内,可对信号线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信号线3在安装空间11内窜动。
63.可选地,第一壳体12的敞口端端面设有出线槽122,第一壳体12的外侧壁设有与出线槽122对应设置的承托结构123,第二壳体13设有压线结构131,压线结构131的第一端与第二壳体13连接,压线结构131的第二端能将信号线3抵压于承托结构123,且沿出线槽122的深度方向,压线结构131的第一端与压线结构131的第二端分别位于出线槽122的上下两侧。如此设置,可使夹设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信号线3呈z字形,同时,通过出线槽122对信号线3起到导向和固定作用,可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装配时,避免信号线3窜动,便于装配。
64.优选地,出线槽122设有若干个,若干出线槽122与若干信号线3一一对应设置,信号线3能卡设于对应的出线槽122内,如此设置,不仅便于分辨信号线3,还能提高对信号线3的固定作用。
65.可选地,信号线3与线圈引出脚21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了提升线圈引出脚211的高度,以便信号线3与线圈引出脚211焊接,可选地,继电器还包括设于安装空间11内的垫块6,垫块6上设有导电件61,导电件61的一端与线圈引出脚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壳体12的敞口处并与信号线3连接,以通过垫块6及导电件61将线圈引出脚211加高,方便焊接。同时,垫块6还能对线圈引出脚211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线圈引出脚211弯折。
66.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将信号线头部去皮上锡,再通过电烙铁与线圈引出脚进行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直接锡焊信号线芯与线圈引出脚,强度不足,容易因为振动等因素脱落;2)容易产生异物,干涉继电器正常工作;3)焊接形成的锡头形状不规则,容易造成划伤,需使用热缩管进行防护,操作复杂。
6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选地,继电器单元还包括接线端子4和引线连接结构,信号线3与接线端子4固定连接,接线端子4通过引线连接结构与线圈引出脚211连接。引线连接结构包括绝缘座51,绝缘座5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槽511和安装通孔512,接线端子4用于插接于安装槽511内;安装通孔512与安装槽511连通,线圈引出脚211能穿过安装通孔512并与接线端子4插接。
68.在继电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信号线3与接线端子4固定连接,再将接线端子4插入绝缘座51的安装槽511内形成一个整体,在继电器装入底座后,再将该整体与线圈引出脚211装配,使线圈引出脚211穿过对应的安装通孔512与对应的接线端子4插接,能避免信号线3过长,干涉继电器其他结构的装配,提高继电器装配效率。
69.进一步地,接线端子4的顶面与安装槽511的侧壁之间能形成用于容纳焊料的焊料槽513,可避免焊料流淌,焊接完成后还可以覆盖固定接线端子4与绝缘座51的绝缘胶,不仅能进一步进行绝缘隔离,还能防止虚焊,提高信号线3与线圈引出脚2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70.可选地,安装槽511具有出线口5111,连接于接线端子4的信号线3能从出线口5111伸出安装槽511。相比于使信号线3从安装槽511的槽口向上伸出安装槽511,如此设置,可避免信号线3产生弯折变形,降低信号线3从接线端子4脱落的风险。
71.可选地,绝缘座51包括两个安装槽511及与两个安装槽511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通孔512,两个安装槽511分别位于绝缘座51的相对两端;两个出线口5111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槽511互相背离的一端,便于信号线3布置,并可避免连接于同一绝缘座51的两个信号线3互相干涉。
72.进一步地,接线端子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线圈引出脚211插接,第二端用于与信号线3连接,第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端的宽度;安装槽511包括位于其中部的定位槽段5112,定位槽段5112的宽度小于第一端的宽度。如此设置,可以让接线端子4与安装槽511之间的力作用于定位槽段5112,进而避免力作用在线圈引出脚211上,对线圈引出脚211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可避免接线端子4沿安装槽511从出线口5111滑出。
73.可选地,安装槽511内设有止脱结构,止脱结构能阻止接线端子4从安装槽511的槽口脱出,保证接线端子4与绝缘座51的安装稳定性。
74.可选地,止脱结构包括若干凸设于安装槽511侧壁的止脱筋条,若干止脱筋条能抵紧接线端子4。具体地,若干止脱筋条包括若干第一筋条5141,若干第一筋条5141沿安装通孔512的周向间隔设于安装槽511的侧壁,在接线端子4插入安装槽511时,第一筋条5141能抵紧接线端子4的第一端,避免接线端子4从安装槽511的槽口脱出。进一步地,若干止脱结构还包括凸设于定位槽段5112的侧壁的若干第二筋条5142,具体地,定位槽段5112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筋条5142,第二筋条5142也能抵紧接线端子4的中部,也具有避免接线端子4从安装槽511的槽口脱出的效果。可选地,定位槽段511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第二筋条5142正对设置,还能避免接线端子4在安装槽511左右窜动,提高接线端子4与线圈引出脚211的连接稳定性。
75.可选地,止脱筋条靠近安装槽511槽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段5143,换言之,第一筋条5141靠近安装槽511槽口的一端与第二筋条5142靠近安装槽511槽口的一端均设有导向段5143;沿安装槽511的深度方向,导向段5143相对于安装槽511侧壁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大,在将接线端子4插入绝缘座51的安装槽511的过程中,可通过导向段5143对接线端子4起到引导作用,促进接线端子4快速插入安装槽511。
76.可选地,安装槽511的槽底壁上设有与安装通孔512对应设置的让位槽515,让位槽515用于避让线圈引出脚211,以使线圈引出脚211能顺利穿过安装通孔512与对应的接线端子4插接。本实施例中,让位槽515为u形槽,u形槽的开口端与安装通孔512连通,以更好地避让线圈引出脚211。
77.对于双联继电器而言,需要两个引线连接结构,两个引线连接结构与两个继电器单元的线圈引出脚211对应设置,引线连接结构也位于两个继电器单元的继电器本体2之间,不会过多占用安装空间11。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继电器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为了减小继电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两个引线连接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设于两个继电器单元之
间,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78.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