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1 11:1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一表面;一第一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一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一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一内部;以及一第二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该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二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其中,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并使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保持一间距;该第一通光区域的形状及该第二通光区域的形状皆为非圆形且互为镜像对称;其中,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的该间距为dab,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短直线距离为dmin,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长直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84
×
dmin<dab<1.31
×
dmax;以及0.47
×
dmax<dmin<dmax。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一通光区域,且自该第一通光区域通过的该可见光能进入该第一成像镜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二通光区域,且自该第二通光区域通过的该可见光能进入该第二成像镜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的一间距为d'ab,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该最短直线距离为dmin,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该最长直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83
×
dmin<d'ab<1.29
×
dmax。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二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二感光元件的一第二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二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光轴错位并可定义一第二错位距离为df2,该第二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2,其满足下列条件:0≤df2<(1.0f2)
×
1.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一感光元件的一第一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一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光轴错位并可定义一第一错位距离为df1,该第一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1,其满足下列条件:0≤df1<(1.0f1)
×
1.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为p2,其满足下列条件:0.1um<p2<0.95u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为p2,其满足下列条件:0.1um<p2<0.83u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光轴互相平行。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光区域的一非圆形面积a'由该第一通光区域可定义的一最大半径绕出的一圆形面积a缩减而来,其满足下列条件:0.2
×
a≤a'<1.03
×
a。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1,该第二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2,其满足下列条件:2.0mm≤efl1≤4.2mm;2.0mm≤efl2≤4.2mm;以及0.8<efl1/efl2<1.25。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一表面;一第一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一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一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一内部;一第二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该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二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一第一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一通光区域;以及一第二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二通光区域;其中,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并使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保持一间距;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开孔的形状及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开孔的形状皆为非圆形且互为镜像对称;其中,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的该间距为d'ab,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短直线距离为dmin,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长直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84
×
dmin<d'ab<1.26
×
dmax;以及0.47
×
dmax<dmin<dmax。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一感光元件的一第一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一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光轴错位并可定义一第一错位距离为df1,该第一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1,其满足下列条件:0≤df1<(1.0f1)
×
1.1。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为p1,其满足下列条件:0.1um<p1<0.95um。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为p1,其满足下列条件:0.1um<p1<0.83um。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二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二感光元件的一第二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二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光轴错
位并可定义一第二错位距离为df2,该第二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2,其满足下列条件:0≤df2<(1.0f2)
×
1.1。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轴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光轴互相平行。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孔的形状的一非圆形面积b'由该第二开孔的形状可定义的一最大半径绕出的一圆形面积b缩减而来,其满足下列条件:0.2
×
b≤b'<1.03
×
b。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1,该第二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2,其满足下列条件:2.0mm≤efl1≤4.2mm;2.0mm≤efl2≤4.2mm;以及0.8<efl1/efl2<1.25。2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一表面;一第一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一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一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一内部;一第二通光区域,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表面,该可见光能通过该第二通光区域进入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一第一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一通光区域;以及一第二成像镜头,位于该电子装置的该内部,并面对该第二通光区域;其中,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并使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保持一间距;其中,该第一成像镜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之间的该间距为d'ab,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短直线距离为dmin,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一最长直线距离为dmax,该第一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1,该第二成像镜头的焦距为efl2,其满足下列条件:0.83
×
dmin<d'ab<1.26
×
dmax;0.47
×
dmax<dmin<dmax;2.0mm≤efl1≤4.2mm;2.0mm≤efl2≤4.2mm;以及0.8<efl1/efl2<1.25。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第一光轴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第二光轴互相平行。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光区域的形状及该第二通光区域的形状皆为非圆形且互为镜像对称。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二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二感光元件的一第二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二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二成像镜头的该第二光轴错位并可定义一第二错位距离为df2,该第二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2,其满足下列条件:0≤df2<(1.0f2)
×
1.1。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该第一感光元件的一第一感测区域对应该成像面,其中该第一感测区域的几何中心与该第一成像镜头的该第一光轴错位并可定义一第一错位距离为df1,该第一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为1.0f1,其满足下列条件:0≤df1<(1.0f1)
×
1.1。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并使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保持一间距;该第一通光区域与该第二通光区域之间的该间距为dab,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该最短直线距离为dmin,该显示屏幕可定义的该最长直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84
×
dmin<dab<1.31
×
dmax。

技术总结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显示屏幕、第一通光区域及第二通光区域。显示屏幕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表面。第一通光区域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表面,可见光能通过第一通光区域进入电子装置的内部。第二通光区域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表面,可见光能通过第二通光区域进入电子装置的内部。显示屏幕设置于第一通光区域与第二通光区域之间并使第一通光区域与第二通光区域之间保持间距,第一通光区域的形状及第二通光区域的形状皆为非圆形且互为镜像对称。借此,有助利用特定几何位置来架设取景条件。几何位置来架设取景条件。几何位置来架设取景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曾昱泰 张临安 周明达 汤相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1
技术公布日:2023/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