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3-02-20 14:3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智能健康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只具有制热、制冷(包括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已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传统空调器大多是进行封闭式循环风量,长期封闭的循环风量容易滋生细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健康生活,例如可能会导致用户出现感冒、空调病等症状。因此,空调器在进行制热或制冷的同时,如何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且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新风和空调风的温度属相相反,“夏天吹热风,冬天吹冷风”是许多款式新风空调的用户痛点,当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时,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异明显,因此新风开启时,用户会感受到两种不同温度的气流,具有较明显的不适感,降低用户体验。
4.相关技术中,现有新风混风空调,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但是新风与空调风在新风腔内换冷/换热不充分,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引起人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可以使制冷或制热的新风与换热风充分混合之后再释放至室内,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6.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设置新风混风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内部,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混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混风腔壳,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混风腔壳临近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处;所述混风腔壳的至少一端与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相连接,以使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输送的部分气流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所述混风腔壳上设置混风进风口和混风出风口,所述混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风腔壳上临近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一侧,所述混风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混风腔壳上远离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一侧;混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用于检测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气流的温度值;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且所述新风风机停止运行,打开所述混风进风口,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经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关闭或减小所述混风出风口,以限制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在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之后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进入至所述混
风腔壳内,且与容纳在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由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以增大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在空调器启动后,用户可以指令空调器开启新风混风功能,于是,控制器控制换热风机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停止运行,以及关闭或减小混风出风口,在此条件下,打开混风进风口,以使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内,然后控制新风风机重新启动运行,使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在混风腔壳内充分混合,当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打开混风出风口,可以使满足温度要求的新风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在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的同时,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被具体被配置为:所述控制器被具体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且所述新风风机停止运行,打开所述混风进风口,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经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关闭或减小所述混风出风口;且经过时间t1后,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内,且与容纳在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t1>0。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确定由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且当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混风出风口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以限制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所述混风出风口从打开转换至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经过时间t2后,控制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且所述新风风机停止运行,打开所述混风进风口,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经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关闭或减小所述混风出风口;在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之后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内,且与容纳在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由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以增大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混风板,其转动连接于所述混风进风口处,由所述第一混风板的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换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换热气流流向所述混风腔壳内的通断控制;以及,第二混风板,其转动连接于所述混风出风口处,由所述第二混风板的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新风气流和/或换热气流从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通断控制。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混风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混风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混风板转动,以使所述混风进风口打开或者关闭;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混风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混风板转动,以使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或者关闭。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风腔壳在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和/或,所述混风混风进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所述混风混风进风口在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
的长度小于所述换热风道在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或,所述混风出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所述混风出风口在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换热风道在所述空调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1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可开启所述空调器的新风混风功能,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且所述新风风机停止运行,打开所述混风进风口,部分换热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经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的内部,关闭或减小所述混风出风口,以限制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在所述换热风机启动运行之后所述新风风机再启动运行,新风气流从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进入至所述混风腔壳内,且与容纳在所述混风腔壳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以增大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混风出风口打开,以增大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且所述混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混风出风口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以限制所述混风出风口的出风量。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风出风口从打开切换至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经过时间t2后,所述空调器按照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运行,t2>0。
1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2.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启换热风机的出风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启换热风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打开第一混风板的出风示意图;
25.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打开第一混风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启新风风机的出风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启第二混风板的出风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29.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开启新风功能的时序流程图。
31.附图标记:
32.100、空调器;10、壳体;11、换热风道;12、换热器;13、换热风机;14、换热出风口;15、换热导风板;21、新风蜗壳;22、新风风机;23、混风腔壳;24、混风进风口;25、混风出风口;26、新风混风进风口;27、新风混风出风口;30、第二混风板;40、第一混风板;50、连接管;60、混风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34.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以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
35.如图1-图3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12、换热风机13、新风蜗壳21和新风风机22。
36.其中,壳体10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4,换热器12和换热风机13均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由换热器12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13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4向外输出。如此,通过换热风机13的运转将壳体10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至壳体10内部,并经由换热器12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13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4向外输出,可以实现对室内气流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效果,以达到用户所需的舒适温度。此外,换热器12内设置有换热风道11,换热风道11用于换热风通过,换热风道11与换热器12相对应,换热风道11与换热出风口14连通,使室内的风进入到壳体10内后,通过换热器12换热形成换热风后经过换热出风口14释放到室内,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37.并且,新风蜗壳21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蜗壳21的一端设置新风混风进风口26,新风蜗壳21的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27。其中,新风蜗壳21通常设置在空调器100的一端,以方便引入室外新风。新风风机22设置在新风蜗壳21的内部,将室外气流由新风混风进风口26引入至新风蜗壳21内部,并由新风混风出风口27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如此,通过新风风机22的驱动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新风混风进风口26引入至新风蜗壳21内部,新风风机22对进入的新风气流进行过滤,并由新风混风出风口27向外输出新风气流,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实现空调器100的新风效果。
38.此外,空调器100还包括:混风腔壳23、第一混风板40、第二混风板30、混风温度传感器60和控制器(附图未示出)。
39.其中,混风腔壳23与壳体10相连接,并且设置在混风腔壳23临近于换热出风口14处,混风腔壳23的至少一端与新风混风出风口27相连接,以使由新风混风出风口27输送的部分气流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以及,混风腔壳23上设置混风进风口24和混风出风口25,混风进风口24设置在混风腔壳23上临近于换热出风口14的一侧,混风出风口25设置在混风腔壳23上远离于换热出风口14的一侧。如此,混风腔壳23临近换热出风口14的一侧设有混风进风口24,可以使部分混风气流经过混风进风口24进入混风腔壳23内,并且,混风腔壳23还与新风蜗壳21的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连通,可以使新风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内,当新风气流和换热风气流都进入混风腔壳23内后进行混合,可以达到恒温新风的效果,这样从混风出风口25吹出的混风气流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不大,可以有效改善引入新风而导致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
40.综上,通过控制混风出风口25和混风进风口24的打开和关闭,可以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
41.例如,在开启换热风机13并关闭混风进风口24时,换热气流无法进入混风腔壳23,这样换热气流可以从换热出风口14吹出,空调器100运行换热风模式;和/或,在开启新风风
机22并打开混风出风口25时,新风气流可以从混风出风口25吹出,空调器100运行新风模式。其中,换热风模式和新风模式各自运行。
42.又例如,在开启换热风机13并打开混风进风口24时,在换热风机13的运行下,可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混风进风口24进入混风腔壳23后,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开启新风风机22,使新风气流也进入混风腔壳23中,实现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的混合,然后打开混风出风口25,可以使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的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即空调器100运行新风混风模式,一方面,可以达到恒温新风的效果,混风气流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甚小,改善了引入新风而导致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换热器12产生的大量的换热风会使换热风道11内的气压较大,然后打开混风进风口24,可以与混风腔壳23内的气压形成明显的差异,如此,有利于大量的换热风快速进入混风腔壳23内,从而在新风风机22开启之后,与新风在混风腔壳23内充分混合,恒温新风的效果更好。
43.而且,混风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混风腔壳23的内部,用于检测混风腔壳23内的气流的温度值。如此,在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都进入混风腔壳23内进行混合时,混风温度传感器60用于检测混风气流的温度值是否达到室内温度要求,在满足室内温度要求时方可打开混风出风口25,以使吹出的气流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有效防止了新风在未与换热风进行充分混合的情况下而直接从混风出风口25吹出,导致释放至室内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引起用户的身体不适。
44.结合图11所示,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关闭或减小所述混风出风口25,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在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之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并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由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以使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45.也就是说,在空调器100运行中,若需要运行新风混风功能,则使控制器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这样在换热风机13的转动下产生换热气流,此时,混风腔壳23内的气压低于换热风道11内的气压,可以使换热气流经由混风进风口24快速进入混风腔壳23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混风出风口25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这样可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然后,在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之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次启动运行,这样新风气流可以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与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进行混合,这样,由于混风出风口25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可以保证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和新风气流进行充分混合。
46.并且,混风腔壳23内的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混风腔壳23内的混风温度,当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混风气流已满足室内温度条件,此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使混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25释放至室内。如此,可以使符合室内温度要求的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解决了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换冷或换热不充分而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问题。
47.由此,在空调器100启动后,用户可以指令空调器100开启新风混风功能,于是,控
制器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以及关闭混风出风口25或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在此条件下,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内,然后控制新风风机22重新启动运行,使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在混风腔壳23内充分混合,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打开混风出风口25,可以使满足温度要求的新风混风释放至室内,在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的同时,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48.进一步地,控制器被具体被配置为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关闭混风出风口25或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并且经过时间t1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t1>0。
49.也就是说,在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之后,经过时间t1之后,控制器控制新风风机22再次启动,使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进行充分混合,如此,可以使一定量的换热气流先进入混风腔壳23内,使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风达到合理的空间占比量,然后经过时间t1后,开启新风风机22,使产生的新风气流从新风蜗壳21的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混风腔壳23,与混风腔壳23内一定占比量的换热风进行充分混合,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新风与换热风之间的混合比例,以对新风起到良好的恒温效果。
50.倘若换热风机13和新风风机22同时开启,虽然换热风可以从混风进风口24进入混风腔壳23内,以及新风从新风蜗壳21的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混风腔壳23内,但对于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的占比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新风在混风腔壳23内的占比量大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的占比量,进而影响恒温新风的效果,不能有效降低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异。
51.而且,可以将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与开启新风风机22之间的间隔时间设置在4s~6s内,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形成合理的占比,从而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充分混合,达到良好的恒温新风的效果。若间隔时间过小,可能会使得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风量较少,不能很好地降低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异;反之,若间隔时间过大,可能会使得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风量过多,虽然可以起到恒温新风的效果,但是会导致新风的出风量较少,不能很好地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
52.因此,在换热风进入混风腔壳23之后,经过时间t1之后,启动新风风机22,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可以对新风起到有效的恒温效果,改善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当然,上述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换热风机13的转速与新风风机22的转速以及根据混风进风口24和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面积等其它相关因素进行设计,从而能够使新风和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充分混合,以达到恒温新风的效果,同时保证良好的新风净化效果。即,对时间t1不作具体限定。
53.进一步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确定由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并且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54.如此,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使满足温度条件的混风气流快速释放至室内,在混风气流释放至一定时间,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的混风气流与室内温度相差较大,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问题,此时,则控制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从而可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55.进一步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混风出风口25从打开转换至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并且经过时间t2后,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且关闭或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在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之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由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以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56.也就是说,在混风出风口25打开之后,使得满足室内温度的混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25释放至室内,当释放至一定时间后,由于混风腔壳23的混风出风口25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混风腔壳23不是封闭式的,这样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未能充分混合,使得混风气流的温度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条件,即检测到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者减小打开角度,这样在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相当于完成一个新风混风的出风周期,即,“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新风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与换热气流混合-打开混风出风口25-关闭混风出风口25”,然后经过时间t2之后,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控制器再次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再次停止运行,关闭或减小混风出风口25,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然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次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打开混风出风口25,以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57.如此,在上一个出风周期和下一个出风周期之间间隔时间t2(t2>0),使得新风混风为间歇性出风,并非持续性出风,一方面,可以使新风在与换热气流的混风温度值达到要求时方可释放至室内,可以很好地保证新风混风的出风温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将满足释放条件的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在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的同时,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其中,在不断的周期循环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混风板40转动至使混风进风口24后,可以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以及控制换热风机13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减少第一混风板40的反复转动和换热风机13的反复启动,同时可以保证制冷或制热模式一直运行。
58.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混风板40,第一混风板40转动连接于混风进风口24处,由第一混风板40的转动,以使实现对换热出风口14流出的部分换热气流流向混风腔壳23内的通断控制。如此,通过第一混风板40的转动,可以实现混风进风口24的开启或者关闭,以使换热气流选择性地从混风进风口24进入混风腔壳23内,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换热出风模式和/或新风混风出风模式。
59.以及,还包括:第二混风板30,第二混风板30转动连接于混风出风口25处,由第二混风板30的转动实现对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气流和/或换热气流从混风出风口25流出的通断控制。如此,通过第二混风板30的转动,可以实现混风出风口25的开启或者关闭,以使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气流或者换热气流又或者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的混风气流选择性地从混风出风口25吹出壳体10外部。
60.另外,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混风板40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混风板40转动,以使混风进风口24打开或者关闭。以及,第二驱动件与第二混风板3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混风板30转动,以使混风出风口25打开或者关闭。如此,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混风板40转动,以实现混风进风口24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同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混风板30转动,以实现混风出风口25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其中,第一驱动件和/或第二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指令第一驱动件和/或第二驱动件进行转动,以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
61.并且,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换热导风板15,换热导风板15设置于壳体10上,并且第三驱动件与换热导风板15传动连接,第三驱动件驱动换热导风板15转动,以使换热出风口14打开或者关闭。如此,换热导风板15设置在换热出风口14处,并且固定在壳体10上,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换热导风板15转动,可以实现换热出风口14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
62.此外,混风腔壳23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和/或,混风进风口24构造为长条形状,混风进风口24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换热器12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和/或,混风出风口25构造为长条形状,混风出风口25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换热器12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如此设置,将混风腔壳23设置为长条状,可以与换热器12或换热风道11相适配,如此,可以使换热风道11内的换热风均匀地进入混风腔壳23内,与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新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效率。
63.以及,将混风进风口24构造为长条状,设置合理,由于混风腔壳23在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使长条状的混风进风口24与混风腔壳23相适配,使换热风从混风进风口24吹至混风腔壳23,使得换热风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风阻小,换热风量较大,当打开混风进风口24之后,可以实现大量的换热风快速进入混风腔壳23内。其中,将混风进风口24的长度小于换热器12的长度,可以很好地满足一定量的换热风从混风进风口24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要求,若将混风进风口24的长度较大于换热器12的长度,一方面,容易使较多的换热风均进入混风腔壳23内,导致从换热出风口14吹出的换热风量较小,改变了空调器100以换热风为主要的出风方式。另一方面,混风进风口24较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不利于混风腔壳23与换热风道11之间形成一定的气压差。
64.并且,混风出风口25构造为长条形状,混风出风口25的长度小于换热器12的长度。如此设置,混风出风口25构造为长条形状,一方面,长条形状的混风出风口25与混风腔壳23相适配,可以使新风在混风腔壳23内与换热风充分混合之后均匀地从混风出风口25释放至室内。另一方面,长条形状的混风出风口25可以有效地增加新风的左右送风范围,有利于新风在室内快速扩散,此外,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混风出风口25,有效提高新风的可视化效果,在新风模式开启时,使空调器100具有明显的可视化和差异化。并且,在保证新风的送风效果的前提下,混风出风口25的长度小于换热器12的长度,这样设置合理,符合混风出风口
25在新风蜗壳21上的设置,同时,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混合充分,降低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差异。倘若混风出风口25的长度大于换热风道11的长度,在新风与换热风混合之后,不能很好地达到调节新风温度的效果。即,空调器100形成了以换热风道11为主、混风出风口25为辅的出风方式。
65.此外,新风蜗壳21的下端设置有新风总出口,混风腔壳23的一端和新风总出口连通。也就是说,新风在新风蜗壳21内汇聚加速后从新风蜗壳21上的新风总出口吹向混风腔壳23,最终从混风出风口25吹出,这样使得新风不需要经过其它出风风道,可以避免新风的衰减,即,新风的出风风量和出风速度更大。
66.而且,空调器100还包括:连接管50,连接管50的一端和新风蜗壳21连通,并且另一端和混风腔壳23连通,连接管50弯折设置。如此设置,由于新风模块20的外形呈蜗壳结构,将连接管50设计为弯折结构,可以使混风腔壳23通过连接管50很好地与新风模块20相连,如此,室外的风进入新风模块20,经过新风模块20的过滤之后,新风依次通过连接管50和混风腔壳23从出风2吹出。其中,连接管50和新风蜗壳21连通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管50和混风腔壳23连通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也就是说,连接管50从新风蜗壳21至混风腔壳23的连通方向上呈渐扩状,如此,新风蜗壳21内产生的新风经过连接管50时,可以降低新风的气流速率,使得新风可以缓慢地进入混风腔壳23内,并与换热风充分混合,最后从混风出风口25均匀吹出,进而使较为均匀的新风与换热风混合,以达到改善新风温度的效果。
6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100启动后,可开启空调器100的新风功能,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并且关闭混风出风口25或减小打开角度,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在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之后新风风机22再启动运行,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以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68.也就是说,在空调器100运行中,用户指令空调器100运行新风混风功能,则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打开混风进风口24,这样在换热风机13的转动下产生换热气流,此时,混风腔壳23内的气压低于换热风道11内的气压,可以使换热气流经由混风进风口24快速进入混风腔壳23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混风出风口25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这样可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然后,在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之后,新风风机22再次启动运行,这样新风气流可以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与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进行混合,这样,由于混风出风口25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可以保证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和新风气流进行充分混合。并且,混风腔壳23内的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混风腔壳23内的混风温度,当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说明混风气流已满足室内温度条件,此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使混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25释放至室内。如此,可以使符合室内温度要求的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解决了新风与换热风在混风腔壳23内换冷或换热不充分而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问题。
69.进一步地,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以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并且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
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以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
70.也就是说,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打开,使满足温度条件的混风气流快速释放至室内,在混风气流释放至一定时间,由于混风腔壳23的混风出风口25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混风腔壳23不是封闭式的,这样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未能充分混合,使得混风气流的温度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条件,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的混风气流与室内温度相差较大,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问题,此时,则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者减小混风出风口25的打开角度,从而限制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即完成一个新风混风的出风循环周期。
71.进一步地,混风出风口25从打开切换至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经过时间t2后,空调器100按照上述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运行,t2>0。
72.也就是说,在混风出风口25打开之后,使得满足室内温度的混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25释放至室内,当释放至一定时间后,由于混风腔壳23的混风出风口25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混风腔壳23不是封闭式的,这样进入混风腔壳23内的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未能充分混合,使得混风气流的温度不能满足室内温度条件,即检测到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者减小打开角度,这样在混风出风口25关闭或减小打开角度之后,相当于完成一个新风混风的出风周期,即,“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新风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与换热气流混合-打开混风出风口25-关闭混风出风口25”,然后经过时间t2之后,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控制器再次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再次停止运行,关闭或减小混风出风口25,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部分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4经混风进风口24进入至混风腔壳23的内部;然后控制新风风机22再次启动运行,以使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7进入至混风腔壳23内,且与容纳在混风腔壳23内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打开混风出风口25,以增大混风出风口25的出风量。如此,在上一个出风周期和下一个出风周期之间间隔时间t2,使得新风混风为间歇性出风,并非持续性出风,一方面,可以使新风在与换热气流的混风温度值达到要求时方可释放至室内,可以很好地保证新风混风的出风温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将满足释放条件的混风气流释放至室内,在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的同时,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其中,在不断的周期循环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混风板40转动至使混风进风口24后,可以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以及控制换热风机13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减少第一混风板40的反复转动和换热风机13的反复启动,同时可以保证制冷或制热模式一直运行。
73.因此,在空调器100启动后,用户可以指令空调器100开启新风混风功能,于是,控制器控制换热风机13启动运行,并且新风风机22停止运行,以及控制第二混风板30关闭混风出风口25或使混风出风口25以较小角度打开,在此条件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混风板40打开混风进风口24,以使换热气流进入混风腔壳23内,然后控制新风风机22重新启动运行,使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在混风腔壳23内充分混合,当混风温度传感器60检测的混风温度值与用户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打开混风出风口25,可以使满足温度要求的新风
混风释放至室内,在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的同时,达到了恒温新风的效果,避免了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然后,当混风气流释放至一定时间之后关闭混风出风口25,即,完成一个新风混风出风的循环周期,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新风混风出风的循环周期,如此反复不断,可以使满足室内温度的新风混风不断地释放至室内,使室内的空气清新健康。
7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7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