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2023-02-20 05:1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顶灯。


背景技术:

2.吸顶灯是一种安装时其底部完全贴在屋顶上的灯具,照明光源可以选择普通白灯泡、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卤钨灯或led灯等等。吸顶灯的照明范围广泛、灯体超薄美观,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办公室、文娱场所等各种室内灯具照明。
3.传统吸顶灯的设计,将安装结构固定在灯壳背面,安装时需用一只手朝上托住灯具,另一只手转孔固定,并且需要四面打孔以更牢固的固定灯具,这种设计的安装方式操作繁琐,不利于单人高空操作,增加安装人员的危险性。此外抵住吸顶灯进行电钻转孔,增加灯具内部精细结构损坏的风险,降低吸顶灯的使用寿命。
4.随着技术的改进,市面上也出现了分离安装的吸顶灯设计,先将过渡板固定在平面上,再将吸顶灯与过渡板通过螺栓配合连接,这种改进方式虽然避免了电钻抵住吸顶灯转孔,但是仍然存在安装工人一手托住吸顶灯,一手拧螺丝的场景,仍然不利于单人的高空操作。此外,灯具过渡板与吸顶灯之间容易堆积大量的灰尘,易造成吸顶灯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吸顶灯。
6.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轻薄且不易造成灰尘堆积的吸顶灯。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吸顶灯,包括安装单元和灯体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薄片状的固定件以及从所述固定件的侧面延伸出的至少两个连接脚,所述固定件适于固定于一安装平面,所述灯体单元与所述连接脚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安装单元包括三个所述连接脚,各所述连接脚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周侧。
9.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连接脚包括水平连接段以及竖直连接段,所述水平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并沿所述固定件所在的平面水平延伸,所述竖直连接段与所述水平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竖直连接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灯体单元的背板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10.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灯体单元的背板包括背板底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底面四周的背板边缘,所述背板边缘的侧壁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侧开口的通孔,以使得旋转所述灯体单元时,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进入或移出相应的所述通孔,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可拆卸连接。
11.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通孔远离其开口的一侧下凹形成凹口,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卡入所述凹口。
12.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到所述背板边缘顶面的竖直距离不超过所述通孔到所述水平连接段的竖直距离,以避免所述背板边缘与安装平面干涉。
13.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到所述背板边缘顶面的竖直距离与所述通孔到所述水平连接段的竖直距离相同,以使得吸顶灯安装于安装平面时,所述背板边缘的顶面与安装平面齐平。
14.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固定件上具有多个安装孔,以允许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安装单元固定于安装平面。
15.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固定件以及各所述连接脚为一体结构。
16.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单元由金属板材经冲压制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通过设计安装单元与灯体单元分离安装的形式,避免在灯体上转孔,降低灯具损坏概率;
19.(2)通过固定柱与卡槽配合的形式连接灯体单元与安装单元,避免安装工人需要托举灯体单元的同时使用电钻打孔,降低安装工人操作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安装单元与灯体单元分离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23.图4为图3中a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爆照图;
25.图中:100、安装单元;110、固定件;111、安装孔;120、连接脚;121、第一连接部;122、凹口;200、灯体单元;210、光源腔;211、发光面;220、背板;221、底面;222、背板边缘;223、第二连接部;230、壳侧部;240、壳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本技术的吸顶灯包括安装单元100和灯体单元200,其中安装单元100可拆卸地连接在灯体单元200上端,便于将吸顶灯的安装单元100与灯体单元200分别安装,降低安装难度,为安装人员提供更便捷的安装方式。
31.本技术的吸顶灯在安装时,先将安装单元100固定在平面上,随后将灯体单元200固定连接安装单元100,实现便捷地将吸顶灯安装固定,安装人员不再需要在固定灯具的同时使用电钻打孔,降低安装人员的操作危险性;同时降低灯具损坏的概率,延长灯具使用寿命。
32.安装单元100包括固定件110和连接脚120,固定件110用于将安装单元100固定在安装平面上,固定件110沿水平方向四周延伸至少两个连接脚120,连接脚120用于与灯体单元20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3.固定件110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任意片状结构,其对称中心适宜对应地设置在灯体单元200的轴线处,以便将吸顶灯平衡地悬挂在平面上。薄片状的结构使得固定件110的厚度降低,最大程度的减小固定件110对于吸顶灯厚度的影响,能够保持吸顶灯的悬挂美观。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0通过螺栓固定在平面上。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110上设置有安装孔111,螺栓穿过安装孔111以使得固定件110固定在安装平面上。螺栓固定的方式可将固定件110牢牢地固定在平面上,便于其后续连接灯体单元200,承受住灯体单元200向下的重力,提高吸顶灯悬挂的安全性。
35.固定件110沿水平方向四周延伸出至少两个长条片状,形成连接脚120。安装单元100通过连接脚120与灯体单元200可拆卸地连接。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0在水平线相反的方向延伸出两个连接脚120,连接脚120延伸至灯体单元200的边缘。对称的连接脚120设置有利于将吸顶灯悬挂在水平平面上,避免倾斜;同时将吸顶灯的重量分散,避免单侧吸顶灯重量过重,降低掉落风险。
3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0沿水平方向等间隔地延伸出三个连接脚120,连接脚120之间夹角为120
°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110向水平方向四周等间隔地延伸出四个连接脚120,每个连接脚120之间夹角为90
°
。增加的连接脚120更有利于安装单元100与灯体单元200连接的牢固。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脚120包括水平连接段及竖直连接段,水平连接段的一端与固定件110连接,并沿固定件110所在的平面水平延伸;竖直连接段与水平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并向下延伸。竖直连接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1。灯体单元200的背板22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223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吸顶灯达到便捷安装的目的。
39.第一连接部121为一侧开口的通孔,通孔远离开口端的一侧下凹形成凹口122。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223相互配合,以使得灯体单元200便捷地与安装单元100连接:在安装吸顶灯时,将灯体单元200旋转,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23进入第一连接部121的通孔;在拆卸吸顶灯时,同样地将灯体单元200旋转,第二连接部223从第一连接部121的通孔中移出。
40.凹口122为圆形的下凹处,适于将第二连接部223卡住固定,避免其发生左右滑动。在第二连接部223进入通孔到达凹口122后,由于悬挂后吸顶灯自身的重力,灯具能够固定
在凹口122不会晃动,保持灯具悬挂的牢固性。
4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脚120和固定件110适宜一体制成,以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结构之间的连接。安装单元100的材质可选用不易变形、坚硬的材料,可通过金属板材经冲压制得。
42.灯体单元200包括光源腔210、背板220、壳侧部230和壳底部240,其中背板220、壳侧部230和壳底部240合围形成中空结构,光源腔210置于背板220下侧的中空结构内部,壳侧部230和壳底部240用于保护灯具,防止灰尘、水滴进入灯体内部,损坏灯具结构。
43.光源腔210适于容纳吸顶灯的光源结构及其他光学件,其圆柱形的中空内部放置有led灯珠、透镜及扩散膜等光学构件,对精密、易损坏的结构形成防护,防震防摔。光源腔210具有一发光面211,发光面211的朝向与安装单元100的方向相反。发光面211一侧通常设置有灯罩,其材质选择透光性较强且韧性好的pc、pmma材质,灯罩还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避免空气环境对灯具内部精密结构的腐蚀损坏。光源腔210对吸顶灯的光源结构形成第一层防护,防止运输过程中震动损坏光源结构。
44.背板220形状与灯具形状保持一致,可设计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吸顶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20中心下沉形成一安装腔,安装腔具有底面221,底面221四周为背板边缘222。安装腔优选地设置为与背板220同心圆形状,安装腔的设置适于容纳安装单元100,以使得悬挂后安装单元100隐蔽在灯体单元200内部,不易被用户观察到,提升吸顶灯整体的美观度。
45.在背板边缘22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23,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223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21设置为通孔时,第二连接部223设置为可进入通孔的圆柱体,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223的配合结构可以互换。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23到背板边缘222顶面的竖直距离不超过第一连接部121到水平连接段的竖直距离,以避免背板边缘222与安装平面干涉,造成吸顶灯无法安装。
47.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23到背板边缘222顶面的竖直距离与第一连接部121到水平连接段的竖直距离相同,以使得吸顶灯安装于安装平面时,背板边缘222的顶面与安装平面齐平,安装单元100被恰好地容纳在安装腔内部。此方式的结构设计,有效避免灰尘落入底面221,保持吸顶灯的整洁干净,提升吸顶灯的使用寿命。
48.光源腔210外围设置有用作第二层防护的壳侧部230和壳底部240。壳侧部230根据灯具的形状相应设置为中空环形结构,腔体213内嵌于壳侧部230,壳侧部230上端面抵住背板边缘222,其下端面设置有壳底部240。壳侧部230在腔体213外侧形成防护,并同时将背板220及安装单元100防护在其内部,避免背板220受到撞击后弯折变形,影响安装单元100的正常安装和使用。壳侧部230还作为灯具外壳将灯具围成一个整体,避免出现多层结构,防水防尘,避免灰尘的堆积。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侧部230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其一端通过背板220密闭,另一端设置有壳底部240。壳底部240朝向与发光面211相同的方向,壳底部240适宜选择具有一定透光性的材料,可以是pc或pmma,通常还将壳底部240制作磨砂表面,使光线变得柔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壳底部240设置为与灯罩214相同的圆形结构,内嵌于壳侧部230的端面。更优选地,壳底部240设置为喇叭状,壳底部240上下端面均为敞口,上端面面积逐渐增大至下端面。壳底部240一个端面抵住光源腔210,其另一个端面内嵌于壳侧部230下端面内。壳底部240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喇叭状的壳底部240能够形成中心明亮,边缘柔和的照明光圈,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51.本技术的吸顶灯将安装单元100与灯体单元200可拆卸地连接,在灯具安装时先将安装单元100固定在平面上,再将灯体单元200与安装单元100连接,降低安装难度;使用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一连接部121配合连接的方式,可通过旋转灯体单元200以连接安装单元100,避免固定灯体单元200时需要转孔的情况,排除安装人员需要一手托举灯具一手使用电钻的情况,提高人员操作安全性,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背板边缘222的顶面恰好地齐平水平连接段,安装单元100容纳在安装腔内部,以避免灰尘的堆积,使吸顶灯保持轻薄的结构。
52.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