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码本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3-02-19 12:4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发展到现在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nr),多天线技术一直是通信标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通信的标准指标在不断地提升,如何更加准确地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csi)是多天线技术性能提升的关键所在。
3.然而,在当前多天线系统中,基站侧是通过用户设备侧(user equipment,ue)反馈的来获取csi的,基站侧所接收的csi会由于传输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衰减、反射等影响导致基站侧获取的csi的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码本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旨在实现提高终端侧生成的码本信息的质量,使得基站侧根据码本信息所获取的csi的准确度增加。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码本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7.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所述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一码本;
8.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所述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二码本;
9.发送所述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所述第二码本用于使所述基站侧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码本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接收终端侧发送信道的第二码本,其中,所述第二码本由所述终端侧根据所述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
12.利用预设的解码网络对所述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生成第三码本;
13.利用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所述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
14.解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所述第三码本获取所述信道的信道参数;
15.根据所述信道参数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
17.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18.注意力机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所述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
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一码本;
19.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所述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二码本;
20.传输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所述第二码本用于使所述基站侧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基站,包括:
22.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侧发送信道的第二码本,其中,所述第二码本由所述终端侧根据所述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
23.解码模块,用于利用预设的解码网络对所述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生成第三码本;
24.注意力机制模块,用于利用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所述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
25.解析模块,用于解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所述第三码本获取所述信道的信道参数,并根据所述信道参数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上述任一项所述码本传输方法。
27.本技术提出的码本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在终端侧,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一码本;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提取之后再使用编码网络进行编码处理,使得终端侧所生成的第二码本中的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更加显著,避免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输环境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站侧根据码本信息所获取的csi准确度较低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8.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0.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意力机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意力机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c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意力机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d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间注意力机制的结构图;
34.图1e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结构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8.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9.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码本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40.图7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a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b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a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b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方式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4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侧,该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侧有n
t
个端口(可以是物理天线,或者逻辑天线),终端侧有nr个端口,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8.步骤101,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49.具体地说,终端侧所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包括信道基矢量、信道基矢量数目、最大端口数目、信道类型信息、码本类型信息、码本个数信息、带宽指示、频域单元等,其中,信道类型信息可以包括信道场景、信道角度扩展、信道时延扩展等表示信道类型的信息,其中,信道基矢量可以是用于变换信道的基矢量,可以用它来表示基站侧到终端侧之间的信道特征,当信道为频域信道时,信道基矢量为频域基矢量,当信道为时域信道时,信道基矢量为时域基矢量,优选地,信道基矢量为nf*1离散傅里叶(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矢量,或者由多个dft矢量组成的矢量;信道基矢量数目n是信道基矢量的数量,信道基矢量数目是根据频域单元的数目对应的频域单元取值集合确定的,最大端口数目可以是通信天线的数量或者基站侧具有通信端口的最大数量,信道类型指示可以是指示信道类型的信息(比如城市宏,城市微,室内,工厂,办公区,商场,广场,地铁等),带宽指示可以是指示通信带宽的信息(比如子带个数,物理资源块个数,带宽大小),频域单元可以是频域的基本单元,可以是用于指示频域信道基础的信息,除此之外,终端侧还可以根据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该信道的信道矩阵。
50.步骤102,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一码本。
51.具体地说,终端侧所获取的信道参数是信道矩阵的描述信息,终端侧首先会对输入的信道参数进行处理来生成信道的信道矩阵,或者通过接收下行的导频信道,估计出的终端的nr个端口的信道矩阵hk,hk为一个符号上的第k个频域粒度上的信道,为nr×nt
的复数矩阵,k=1,2,

,m,其中,m为正整数,频域粒度可以是子载波,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物理资源块组(physical resource block group,简称prg),或者,子带(一个子带包括至少一个prb),h为hk的组合,比如属于nr×nt
×
m的复数矩阵,或者将第k个频域粒度上的信道nr×nt
复数矩阵拉成一个n
×
1的列向量,因此另一种信道矩阵
h的形式为n
×
m的复数矩阵,其中n=nr×nt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局限于端口的空间维度在第一个维度,它也可以在第二维度,那么此时,h是一个n
×
m的复数矩阵;所生成的信道矩阵中包含有空间维度信息和通道维度信息,空间维度信息包含高度维度信息和宽度维度信息(由nr、n
t
组成),通道维度信息是信道矩阵的实部虚部所拆开成两个实数;而由于无线信道无线频域信道和无线时域信道,无线频域信道通常是由端口空间维度信息、频域粒度维度信息、时间维度信息、通道维度信息等维度构成,无线时域信道通常是由端口空间维度信息、时域粒度维度信息、通道维度信息及时间维度信息等维度构成,信道矩阵的通道维度信息还可以替换为端口空间维度信息、粒度维度信息或时间维度信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当信道矩阵包含时间维度信息时,所获取的信道矩阵是四维矩阵,其余维度信息为三维矩阵;除此之外,在获取到信道矩阵之后,终端侧会将所生成的信道矩阵输入到注意力机制中进行处理,而在将信道矩阵输入到注意力机制之前,还可以对信道矩阵进行处理来生成预编码矩阵,将预编码矩阵输入到注意力机制中进行处理,而终端侧所设置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简称am)均可以对信道矩阵或者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
52.am在对信道矩阵或预编码矩阵进行处理时,实际上处理的信息是信道矩阵或预编码矩阵中所包含的空间维度信息和通道维度信息(也可以是端口空间维度信息、粒度维度信息或时间维度信息),本技术所使用的注意力机制可以是如图1a所示的空间注意力机制(spatial attention,简称sa)或通道注意力机制(channel attention,简称ca)、如图1b所示的先通道后空间的注意力机制或如图1c所示的先空间后通道的注意力机制,而输入am的包括空间维度信息hw和通道维度信息c,空间维度信息又包含高度维度信息h和宽度维度信息w,也就是说输入到注意力机制的至少得是一个包含三种维度的三维信息(输入的时间维度信息是四维信息),通道维度信息可为第一个维度或者最后一个维度,即可表示为c
×h×
w或h
×w×
c。
53.其中,sa是对输入数据的空间维度信息上进行重点特征权重比例再分配,对输入的信道参数的通道维度信息分别进行最大池化操作与平均池化操作,最大池化操作即取通道维度信息所有数值的最大值,平均池化操作即对通道维度信息所有数值取平均值,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大小为h
×w×
1的张量,将二者按通道维度叠放在一起构成h
×w×
2的张量。利用尺寸为k
×k×
2大小的卷积核对补零后的h
×w×
2张量进行卷积操作,其中k∈[1,min(h,w)]的正整数,生成大小为h
×w×
1的张量,并用激活函数对其处理,最终生成空间注意力特征图,并将其与输入的信道参数在通道维度信息上分别点对点相乘最终生成sa处理后的第一码本,整体流程如图1d所示。
[0054]
其中,ca是对输入数据的通道维度信息上进行重点特征权重比例再分配,对输入的信道信息的空间维度信息分别进行最大池化操作与平均池化操作,最大池化操作即取空间维度信息上所有数值的最大值,平均池化即对空间维度信息所有数值取平均值,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大小为1
×1×
c的张量,将二者分别送入全连接网络或者卷积神经网络,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全连接网络或者卷积神经网络后输出数据的尺寸应与输入数据尺寸保持相同。将得到的两个尺寸为1
×1×
c的池化输出张量相加并用激活函数将其处理,最终生成通道注意力特征图,并将其与输入数据在空间维度信息上分别点对点相乘最终生成通道注意力机制处理后的输出数据,整体流程如图1e所示。
[0055]
步骤103,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
[0056]
具体地说,在终端侧的编码网络包括x个网络层,其中第i层包括l
e,i
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网络层权值w
e,i
,0-1个网络层偏置b
e,i
,激活函数a
e,i
,i=1,

,m;其中第i层可以是一个卷积层,也可以是一个全连接层,或者池化层,或者是几个卷积层组成的残差网络块,这些值都是这个编码网络的网络参数,使用该编码网络对注意力机制所生成的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便可以获取到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对应的元素个数是不同的,第二码本的元素个数一般元小于第一码本对应的元素个数,第二码本的元素个数和第一码本的元素个数的比值叫压缩率,比如第一码本总共包括1024个元素,而第二码本只有64个元素,那么压缩率为64/2048=1/32,采用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处理,实际上就是对第一码本进行了一个压缩操作,使得终端侧在向基站侧传输第二码本时,可以减少一部分开销。
[0057]
步骤104,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058]
具体地说,终端侧在生成第二码本之后,便可以以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将所生成的第二码本发送至基站侧,优选地,在将第二码本传输给基站侧之前,也可以对第二码本进行量化、编码、调制等操作,之后再将其传输给基站侧,基站侧在接收第二码本之后,便可以对第二码本进行相应的逆操作生成第一码本,之后对第一码本进行注意力机制操作之后,从中提取信道参数,之后根据信道参数来恢复信道状态信息。
[0059]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终端侧,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所述信道的第一码本;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所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提取之后再使用编码网络进行编码处理,使得终端侧所生成的第二码本中的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更加显著,减弱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输环境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站侧根据码本信息所获取的csi准确度较低技术问题。
[0060]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应用在终端侧,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1]
步骤201,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0062]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63]
步骤202,接收基站侧发送的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
[0064]
具体地说,终端侧所接收的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用于终端判断是否要启用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用于终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相对应的注意力机制参数,网络参数集合用于终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相对应的网络参数。
[0065]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终端也可以先接收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和网络参数,在终端根据自身情况是否满足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当满足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之后,终端侧向基站侧返回注意力机制启用指示,基站侧再根据注意力机制启用指示返回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如果终端侧无需启用注意力机制,则不需要反馈注意力机制启用指示,或者注意力机制参数索引为0(0表示不启用注意力机制)。
[0066]
步骤203,根据信道类型信息和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判断是否启用注意力机制。
[0067]
具体地说,终端侧所获取的信道类型信息包含信道场景、信道角度扩展和信道时延扩展三种信息,根据信道类型信息中包含的三种信息至少之一来判断是否与基站侧发送的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中所包含的相对应的信息是否匹配,当终端侧与基站侧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视为可以启用注意力机制。
[0068]
步骤204,当启用注意力机制时,从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中选取与信道类型信息匹配的注意力机制参数,并根据注意力机制参数生成注意力机制。
[0069]
具体地说,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包含注意力机制组合参数和注意力机制结构参数两种类型,注意力机制组合参数包含图1a-图1c所示的4中注意力机制组合情况,终端侧先根据信道类型信息选择一种合适的注意力机制组合情况,而注意力机制结构参数包含最大池化参数、平均池化参数、网络权重参数、卷积核参数以及激活函数等用于明确注意力机制结构的参数,终端侧在明确使用哪种注意力机制组合情况之后,便可以根据信道类型信息从注意力机制结构参数中选取注意力机制组合情况中的注意力机制所使用的相关参数,并根据所选择的注意力机制的相关参数和注意力机制组合情况生成终端侧的注意力机制。
[0070]
步骤205,从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信道类型信息匹配的第一网络参数集合。
[0071]
具体地说,网络参数集合中包含了多种网络参数组合,终端侧在接收到网络参数集合之后会根据信道类型信息选择出符合终端侧要求的第一网络参数集合。
[0072]
步骤206,从第一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码本类型信息和码本个数信息匹配的网络参数,并根据网络参数生成编码网络。
[0073]
具体地说,终端侧在所获取的信道参数中还包含由码本类型信息和码本个数信息两种信息,码本类型信息明确了终端侧所需要生成的码本样式,码本个数信息明确了终端侧所需要生成的码本个数,因此,终端侧还需要根据码本类型信息和码本个数信息从步骤205所生成的第一网络参数集合中进一步筛选去符合终端侧要求的网络参数,其中,网络参数包含压缩率,激活函数,网络层数,网络层映射,网络层权值,网络层偏置,网络层权值归一化系数,网络层注意力机制参数等等,在网络参数确定之后,便可以根据网络参数中的所有信息生成终端侧所使用的编码网络。
[0074]
步骤207,根据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一码本。
[0075]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102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76]
步骤208,根据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
[0077]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103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78]
步骤209,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079]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4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80]
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与基站侧在传输第二码本前进行通信,使得终端侧可以选择基站侧支持且满足信道要求的注意力机制和编码网络,进而保证可以对信道参数最佳的特征提取和编码,提高生成的第二码本的质量。
[0081]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应用在终端侧,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2]
步骤301,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0083]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84]
步骤302,接收基站侧发送的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
[0085]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202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86]
步骤303,根据信道类型信息和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判断是否启用注意力机制。
[0087]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203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88]
步骤304,当启用注意力机制时,从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中选取与信道类型信息匹配的注意力机制参数,并根据注意力机制参数生成注意力机制。
[0089]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204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90]
步骤305,从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信道类型信息匹配的第一网络参数集合。
[0091]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205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92]
步骤306,从第一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码本类型信息和码本个数信息匹配的网络参数,并根据网络参数生成编码网络。
[0093]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206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094]
步骤307,从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中获取与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对应的注意力机制索引和所述网络索引。
[0095]
具体地说,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中除了包含注意力机制参数之外,还包含相对于的注意力机制参数索引,同样的,网络参数集合中还包含网络参数对应的网络参数索引,在终端侧选择了相对于的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之后,还需要从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中和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对应的注意力机制参数索引和网络参数索引,其中,网络参数索引实际上是终端侧所使用的编码网络的编码网络参数索引。
[0096]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基站侧所发送的网络参数集合中可能只包含一组网络参数,终端侧接收到之后直接采用这一组网络参数生成编码网络,终端侧所返回的网络参数索引为1(1表示指示基站侧使用网络参数索引对应的解码网络)。
[0097]
步骤308,将注意力机制索引和网络索引发送至基站侧。
[0098]
具体地说,在注意力机制参数索引和网络参数索引明确之后,还需要将注意力机制参数索引和网络参数索引发送至基站侧,以使基站侧明确终端侧所使用的注意力机制和编码网络。
[0099]
步骤309,根据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一码本。
[0100]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2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01]
步骤310,根据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
[0102]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3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03]
步骤311,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04]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4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05]
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将终端侧所使用的注意力机制的注意力机制索引和编码网络的网络索引发送至基站侧,可以使得基站侧明确基站侧是如何对信道参数进行处理的,从而基站侧可以准确的从第二码本中获取信息。
[0106]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07]
步骤401,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0108]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09]
步骤402,根据信道参数生成信道的信道矩阵。
[0110]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2提及的生成信道矩阵的方法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11]
步骤403,对信道矩阵进行处理获取预编码矩阵。
[0112]
具体地说,在获取到信道矩阵之后,还可以对信道矩阵h的频域粒度维度信息或者时域粒度信息进行操作来获取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以但不限于为频域压缩信道矩阵、时域压缩信道矩阵或信道状态特征向量矩阵。
[0113]
其中,时域压缩信道矩阵的获取如下:假设时域信道矩阵h有n个天线端口数目,n=nt
×
nr。同时时域信道有m个延时径,时延小的径信号功率强,时延大的径相对较小甚至趋于0,因此我们利用时域信道的稀疏性取矩阵的前nc个径的值作为代表,信道h可以压缩为hc,其矩阵大小为n
×
nc,nc为选取的时域径数,因此获得了时域压缩信道矩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局限于端口空间维度信息在第一个维度,它也可以在第二维度,那么此时h是一个hc×
n的复数矩阵。进一步地,复数的实部虚部也可以拆开成两个实数作为通道维度信息,通道维度信息可以在第一个维度或者第三个维度上,即h为2
×n×
nc或者n
×
nc×
2的实数矩阵,而时域压缩矩阵的空间维度信息为n和nc组成的高度维度信息和宽度维度信息。
[0114]
其中,频域压缩信道矩阵的获取如下:假设信道矩阵h有m个prb物理资源块,每连续的k个prb物理资源块的信道构成一个子带信道矩阵,在接收天线维度上取该k个prb的信道中的任意一个prb的信道作为该子带的信道,或者取该k个prb的信道中的最大值对应prb的信道作为该子带的信道,或者取该k个prb的信道的平均值信道作为该子带的信道。因此h可以压缩为hc,其矩阵大小为n
t
×ns
,ns为子带的数目,其数值为ns=m/k,因此获得了频域压缩信道矩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局限于端口空间维度信息在第一个维度,它也可以在第二维度,那么此时,hc是一个ns×nt
的复数矩阵。进一步地,复数的实部虚部也可以拆开成两个实数作为s通道维度信息,通道维度信息可以在第一个维度或者第三个维度上,即hc为2
×nt
×ns
或者n
t
×ns
×
2的实数矩阵,而频域压缩信道状态信息矩阵的空间维度信息为n
t
和ns组成的高度维度信息和宽度维度信息。
[0115]
其中,信道状态特征向量矩阵的获取如下:h有m个prb,每连续的k个prb的信道构成一个子带信道矩阵,我们对每一个子带中的k个信道h1…hk
分别乘以它们的共轭矩阵h
1h
…hkh
,得到k个相关矩阵r1…rk
,将该k个相关矩阵加和并做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svd),取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该子带的特征向量vi,其中i=1
…ns
,将所有子带的特征向量堆叠在一起形成频域信道状态信息特征向量矩阵v,其矩阵大小为n
t
×ns
,ns为子带的数目,其数值为ns=m/k。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局限于端口的空间维度在第一个维度,它也可以在第二维度,那么此时,v是一个ns×
n的复数矩阵。进一步地,复数的实部虚部也可以拆开成两个实数作为通道维度信息,通道维度信息可以在第一个维度或者第三个维度上,即v为2
×n×ns
或者n
×ns
×
2的实数矩阵,而信道状态特征向量矩阵的空间维度信息为n
t
和ns组成的高度维度信息和宽度维度信息。
[0116]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可以是终端侧在获取到信道参数之后就根据据信道参数生成,也可以是终端侧在获取信道参数之后,将信道参数输入到注意力机制中,由注意力机制生成,但所使用的生成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0117]
步骤404,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预编码矩阵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一码本。
[0118]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2提及的使用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提取的方法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19]
步骤405,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
[0120]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3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21]
步骤406,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22]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步骤104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23]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生成信道矩阵,并对信道矩阵进行压缩操作,之后通过编码处理进行二次压缩,可以降低终端侧传输第二码本时所需的开销。
[0124]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应用在基站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25]
步骤501,接收终端侧发送信道的第二码本,其中,第二码本由终端侧根据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
[0126]
具体地说,基站侧接收终端侧发送的第二码本,所接收的第二码本是终端侧根据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的。
[0127]
步骤502,利用预设的解码网络对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生成第三码本。
[0128]
具体地说,基站侧在接收到第二码本之后,会先使用解码网络对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来对第二码本进行一个还原操作,使其恢复到第三码本,其中,解码网络是与终端侧的编码网络相对应存在的,第三码本与本技术实施例提及的第一码本大体相同,因为第二码本是对第一码本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生成的,在基站测对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后的所生成的第三码本应当与第一码本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
[0129]
步骤503,利用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
[0130]
具体地说,第三码本生成之后,同样采取注意力机制对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操作,使得第三码本中的关键信息更加显著。
[0131]
步骤504,解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第三码本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并根据信道参数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32]
具体地说,基站侧在对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处理之后,就可以从第三码本中获取到相对应的信道参数,之后便可以根据信道参数中所包含的信息来生成信道的状态信息。
[0133]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码本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应用在基站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34]
步骤601,向终端侧发送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其中,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包括注意力机制参数和注意力机制参数对应的注意力机制索引,网络参数集合包括网络参数和网络参数对应的网络索引。
[0135]
具体地说,基站侧在接收第二码本之前,首先要和终端侧进行协商,基站侧将自身所包含的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侧,以供
终端侧根据自身情况来选取合适和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进而生成相对应的注意力机制和编码网络。
[0136]
步骤602,接收终端侧根据注意力机制启用参数、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和网络参数集合返回的注意力机制索引和网络索引。
[0137]
具体地说,终端侧在明确自身所使用的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之后,可以从注意力机制参数结合和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注意力机制参数和网络参数相对应的注意力机制索引和网络索引,若基站侧所发送的网络参数集合中只包含一组网络参数,终端侧接收到之后直接采用这一组网络参数生成编码网络,终端侧返回的网络参数索引为1(1表示指示基站侧使用自身的解码网络)。
[0138]
步骤603,从注意力机制参数集合中选取与注意力机制索引对应的注意力机制参数,并根据注意力机制参数生成注意力机制。
[0139]
具体地说,基站侧在接收到终端侧所发送的注意力机制索引之后,会选择与注意力机制索引对应的注意力机制参数,进而生成基站侧所使用的注意力机制。
[0140]
步骤604,从网络参数集合中选取与网络索引对应的网络参数,并根据网络参数生成解码网络。
[0141]
具体地说,基站侧在接收到终端侧所发送的网络索引之后,会从基站侧的网络参数集合中选择与网络索引对应的网络参数,进而生成基站侧所使用的解码网络,而在基站侧只有一组网络参数时,基站侧所接收到的网络参数索引为1,用于指示基站侧使用终端侧所反馈的网络参数索引对应的解码网络。
[0142]
步骤605,接收终端侧发送信道的第二码本,其中,第二码本由终端侧根据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
[0143]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的步骤501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44]
步骤606,利用预设的解码网络对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生成第三码本。
[0145]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的步骤502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46]
步骤607,利用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
[0147]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的步骤503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48]
步骤608,解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第三码本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并根据信道参数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49]
具体地说,本步骤与本技术实施例的步骤504大致相同,此处不一一赘述。
[0150]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如图7所示,包括:
[0151]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
[0152]
注意力机制模块702,用于根据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信道参数进行特征提取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一码本;
[0153]
编码模块703,用于根据预设的编码网络对第一码本进行编码处理,生成信道的第二码本;
[0154]
传输模块704,用于发送第二码本至基站侧,其中,第二码本用于使基站侧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55]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力机制模块在终端侧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如图7所示其可以位于获取模块和编码模块之间,如图7a所示其可以位于编码模块之中,也可以如图7b所
示,在终端中设置注意力机制模块7021和注意力机制模块7022,对信道参数进行两次特征提取,使得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更加显著。
[0156]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站,如图8所示,包括:
[0157]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终端侧发送信道的第二码本,其中,第二码本由终端侧根据信道的信道参数生成;
[0158]
解码模块802,用于利用预设的解码网络对第二码本进行解码处理生成第三码本;
[0159]
注意力机制模块803,用于利用预设的注意力机制对第三码本进行特征提取;
[0160]
解析模块804,用于解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第三码本获取信道的信道参数,并根据信道参数生成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0161]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力机制模块在基站侧的位置并不受限制,如图8所示其可以位于解码模块和解析模块之间,如图8a所示其可以位于解码模块之中,也可以如图8b所示,在基站中设置注意力机制模块8031和注意力机制模块8032,对第一码本进行两次特征提取,使得所恢复的信道参数的关键信息更加准确。
[0162]
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
[0163]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64]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