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8 22:54: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逆变器固定方式,通常在逆变器的壳体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通过挂钩与墙上的连接工装连接,这种安装方式,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的挂钩无法移动,逆变器整体位置被牢固锁定,虽然安装稳定性大大提高,但是其不具有安装位置的可调节能力,当其与各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连接时往往存在部分线缆长度不够的情况,需要轻微的调整逆变器位置,来满足各线缆都能够接入逆变器。
3.现有公告号为cn2157641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固定装置及逆变器组件,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变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挂板和逆变器把手,挂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挂钩,逆变器把手与挂钩可拆卸连接,逆变器把手适于与逆变器的壳体的端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固定装置,通过在壳体上安装逆变器把手,逆变器把手与挂板上的挂钩连接,挂板及挂钩的通用性强,解决现有在逆变器壳体上开设安装槽,挂钩需要与安装槽匹配,通用性差、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这种逆变器的安装方式主要解决了安装组件的通用性问题,逆变器调节位置的能力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轻松调节安装未知的逆变器。
4.因此,针对上述传统逆变器安装结构不具有位置调节能力,与部分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连接存在接入困难的情况,开发一种新型逆变器,利用逆变器的外壳改进设计和装配式连接的挂板结构,令逆变器在安装位置的纵向和横向都能够小幅度的调整,方便各方向上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接入。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该逆变器旨在解决现在的传统逆变器安装结构不具有位置调节能力,与部分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连接存在接入困难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壳体后侧的背板、左右对称安装于所述逆变器壳体两侧的侧边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端的横梁,所述侧边板中间开设有纵向滑槽,所述背板下端固定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壳体下方,所述背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滑片,所述滑片上端固定连接有端头片,所述横梁中间开设有横向滑槽,所述横梁左右两端设置于所述纵向滑槽内侧,所述滑片设置于所述横向滑槽内侧,所述端头片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侧,所述横梁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端头块,所述端头块设置于所述侧边板背向一侧。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时,使用人将背板按压在墙面上的指
定位置,令橡胶垫贴合于墙面,然后通过横梁沿纵向滑槽的移动将逆变器壳体向上推动,使背板暴露在逆变器壳体的下方,将锚固栓穿入锚固孔并钉入墙面,令背板固定,然后根据周围用电设备位置和所需连入逆变器壳体的电力电缆长度,用手拧动拧手,使丝杆在丝孔内螺旋上升,借助支承片将逆变器壳体向上顶起到合适的高度,再用手从侧面推动逆变器壳体,令其带动横梁沿背板上部水平移动到合适的点位,再通过水平限位杆和弹簧的竖向牵拉作用,卡入相对应的限位槽内,将逆变器壳体的水平位置锁定,此时逆变器安装完毕,将周围用电器的电力电缆连入逆变器壳体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前端开设有四组锚固孔,所述锚固孔内侧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锚固栓,所述背板后端设置有紧贴于墙面的橡胶垫,所述锚固孔连通于所述橡胶垫内部,橡胶垫对墙面和背板之间起到保护隔离作用。
11.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端设置有收叠槽,所述收叠槽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收叠槽形状适配的支承片,所述支承片上端设置有柔性材质的衬垫,所述衬垫紧贴于所述逆变器壳体下侧,支承片收入收叠槽内时,其顶面高度与托板处于同一平面。
12.进一步的,所述收叠槽内侧开设有丝孔,所述丝孔内侧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承片下端,所述丝杆下端安装有拧手,所述拧手设置于所述托板下方,用手拧动丝杆,将支承片向上顶升或降低,使逆变器壳体调整安装高度。
13.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后侧平行设置有长度与所述背板长度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底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背板中间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槽,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侧,支架通过滑块与开口槽的卡接可以跟随逆变器壳体稳定纵向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内侧安装有导行柱,所述滑块中间开设有导行孔,所述导行柱设置于所述导行孔内侧,所述滑块上端与所述开口槽上端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导行柱外侧,弹簧具有弹性伸长作用,对滑块具有向下的顶推力。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端安装有水平限位杆,所述端头片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逆变器壳体上端等距开设有宽度与所述卡槽宽度相同的限位槽,所述水平限位杆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侧,水平限位杆卡入与卡槽相平行对应的限位槽内,将逆变器壳体的水平位置锁定。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采用组合式的背板和横梁结构,通过安装人员用手推动逆变器壳体的方式可以小幅度调整其纵向高度和水平安装位置,有利于同个方向用电设备的电力电缆进行连接,使用灵活,调节安装位置后的逆变器壳体通过底部的螺旋顶升机构和上部的弹簧卡锁机构进行锁定,安装简单方便,逆变器壳体、背板和横梁结构之间通过孔槽插接的方式组合,方便拆分,各部件更换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状态组装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的背板、横梁、支承片和
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的标记为:1、逆变器壳体;2、侧边板;3、纵向滑槽;4、背板;5、托板;6、滑片;7、端头片;8、横梁;9、横向滑槽;10、端头块;11、锚固孔;12、锚固栓;13、橡胶垫;14、收叠槽;15、支承片;16、衬垫;17、丝孔;18、丝杆;19、拧手;20、支架;21、滑块;22、开口槽;23、导行柱;24、导行孔;25、弹簧;26、水平限位杆;27、卡槽;2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于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其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另一状态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板4、横梁8、支承片15和支架20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1、左右对称安装于逆变器壳体1两侧的侧边板2、设置于逆变器壳体1后侧的背板4、设置于背板4上端的横梁8,侧边板2中间开设有纵向滑槽3,背板4下端固定安装有托板5,托板5设置于逆变器壳体1下方,背板4上端固定连接有滑片6,滑片6上端固定连接有端头片7,横梁8中间开设有横向滑槽9,横梁8左右两端设置于纵向滑槽3内侧,滑片6设置于横向滑槽9内侧,端头片7设置于横梁8上侧,横梁8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端头块10,端头块10设置于侧边板2背向一侧。
23.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端头片7的宽度大于横向滑槽9的宽度,限制横梁8从背板4上竖向脱离,端头块10的宽度大于纵向滑槽3的宽度,限制逆变器壳体1从横梁8上水平脱离。
24.其中,背板4前端开设有四组锚固孔11,锚固孔11内侧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锚固栓12,背板4后端设置有紧贴于墙面的橡胶垫13,锚固孔11连通于橡胶垫13内部,橡胶垫13对墙面和背板4之间起到保护隔离作用。
25.同时,托板5上端设置有收叠槽14,收叠槽14上方设置有与收叠槽14形状适配的支承片15,支承片15上端设置有柔性材质的衬垫16,衬垫16紧贴于逆变器壳体1下侧,收叠槽14内侧开设有丝孔17,丝孔17内侧螺纹连接有丝杆18,丝杆18上端活动连接于支承片15下端,丝杆18下端安装有拧手19,拧手19设置于托板5下方,支承片15收入收叠槽14内时,其顶面高度与托板5处于同一平面,用手拧动丝杆18,将支承片15向上顶升或降低,使逆变器壳体1调整安装高度。
26.另外,背板4后侧平行设置有长度与背板4长度相同的支架20,支架20底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1,背板4中间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槽22,滑块21设置于开口槽22内侧,开口槽22内侧安装有导行柱23,滑块21中间开设有导行孔24,导行柱23设置于导行孔24内侧,滑块21上端与开口槽22上端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25,弹簧25设置于导行柱23外侧,支架20上端安装有水平限位杆26,端头片7上端开设有卡槽27,逆变器壳体1上端等距开设有宽度与卡槽27宽度相同的限位槽28,水平限位杆26设置于限位槽28内侧,支架20通过滑块21与开口槽22的卡接可以跟随逆变器壳体1稳定纵向移动,弹簧25具有弹性伸长作用,对滑块21具有向下的顶推力,水平限位杆26卡入与卡槽27相平行对应的限位槽28内,将逆变器壳体1的水平位置锁定。
27.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逆变器时,使用人将背板4按压在墙面上的指定位置,令橡胶垫13贴合于墙面,然后通过横梁8沿纵向滑槽3的移动将逆变器壳体1向上推动,使背板4暴露在逆变器壳体1的下方,将锚固栓12穿入锚固孔11并钉入墙面,令背板4
固定,然后根据周围用电设备位置和所需连入逆变器壳体1的电力电缆长度,用手拧动拧手19,使丝杆18在丝孔17内螺旋上升,借助支承片15将逆变器壳体1向上顶起到合适的高度,再用手从侧面推动逆变器壳体1,令其带动横梁8沿背板4上部水平移动到合适的点位,再通过水平限位杆26和弹簧25的竖向牵拉作用,卡入相对应的限位槽28内,将逆变器壳体1的水平位置锁定,此时逆变器安装完毕,将周围用电器的电力电缆连入逆变器壳体1内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