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8 14:53: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对使用者从腿背部至臀部的施疗部进行推压按摩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使用者正在提出有关按摩的各种期望。为了应对这种期望,按摩装置的开发正在进行中。例如,存在能够对使用者的下肢(特别是,从腿背部到臀部的部位)进行按摩的按摩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3-248144号公报》。
4.然而,搭载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按摩装置的按摩机构能够对从腿背部(大腿部)到臀部的施疗部进行按摩,但搭载于大型的椅子型按摩机。因此,按摩机构的主体部(单元)为厚且大型的单元。
5.该按摩机构在各种机构之中均属大型且复杂的构造,即使搭载于大型的椅子型按摩机,体积也很大。此外,与单元变厚相应地,单元的动作也增大。
6.但是,近年来,较精简小型的按摩装置的期望或需求也正在出现。即,能够载置于办公椅等一般型椅子的座位部且能够对就座的使用者从腿背部到臀部的施疗部进行按摩的机型也倍受期待。
7.在这点上,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构并不能应对小型按摩装置的需求。这种大型的按摩机构,参照例如该文献的图11等也可知,其构造复杂,难以简单地小型化。此外,认为仅该按摩机构单独不能作为按摩装置使用在一般椅子的座位部。


技术实现要素:

8.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装置,其为小型且精简的按摩机构,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从腿背部到臀部的施疗部进行有效的按摩,且能够将按摩机构切实收纳在按摩装置的内部,不会使施疗件等突出。
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下述的技术方案。
10.本发明的按摩装置具有按摩机构和座位部,前述按摩机构对使用者的施疗部进行按摩,前述座位部具有能够供前述使用者就座的宽度,且具备收纳前述按摩机构的支承框架,前述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前述按摩机构一边朝前后方向移动,一边对前述施疗部从下方朝上方进行推压按摩。
11.优选地,前述按摩机构具有施疗件、按摩体、驱动部,前述施疗件对前述施疗部进行按摩,前述按摩体在末端具备前述施疗件,前述驱动部使前述施疗件进行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的突出退回运动。
12.优选地,前述驱动部具有驱动马达、旋转轴、突出退回转换部,前述驱动马达输出旋转驱动力,前述旋转轴的轴心朝向左右方向,且借助输出的前述旋转驱动力旋转,前述突出退回转换部将来自前述旋转轴的前述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前述突出退回运动,前述施疗件通过利用前述突出退回转换部所进行的前述按摩体的上下突出退回,朝上下方向进行前述
突出退回运动。
13.优选地,前述驱动部具有使前述按摩机构朝前后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14.优选地,前述突出退回转换部具有毂部件、环状嵌合部,前述毂部件安装于前述旋转轴,且相对于该旋转轴的轴心偏心旋转,前述环状嵌合部设置于前述按摩体的基端,且将前述毂部件外嵌,前述按摩体通过前述毂部件的偏心旋转而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
15.优选地,前述驱动马达与前述旋转轴各配备有一个,通过一个前述驱动马达与前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前述移动机构使前述按摩机构朝前后方向移动,并且使具备前述施疗件的按摩体朝上下方向进行前述突出退回运动。
16.优选地,前述支承框架是具有第1框架部件和第2框架部件的扁平且为矩形的框体,前述第1框架部件设置于前述按摩机构的左右两侧,且将前述按摩机构以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前述第2框架部件以架设在左右一对的前述第1框架部件的前部与后部的方式设置,在前述第1框架部件设有将前述按摩机构朝前后方向引导的导轨。
17.优选地,前述导轨形成为一侧向下方倾斜的形状,在前述第1框架部件的内部空间,前述导轨的一侧的下部空间作为前述按摩机构的收纳区。
18.优选地,移动来的前述按摩机构下降并收纳在前述收纳区时,前述施疗件位于比前述第1框架部件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在属于前述收纳区的相反侧的、前述导轨的另一侧,前述施疗件处于对应前述毂部件的偏心而上升的位置。
19.优选地,前述按摩机构一边被前述导轨朝前后方向引导而移动,一边对前述使用者从臀部到腿背部的前述施疗部,从下方向上方进行前述推压按摩。
20.优选地,容纳前述驱动马达及前述旋转轴的前述按摩机构主体部位于比前述第1框架部件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
21.优选地,前述施疗部为前述使用者的臀部或大腿部。
22.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为小型且精简的按摩机构,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从腿背部到臀部的施疗部,有效地进行按摩,并且不会使施疗件等突出,能够将按摩机构切实地收纳在按摩装置的内部。
附图说明
23.图1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按摩装置的概要的立体图。
24.图2为按摩机构处于收纳位置时的立体图。
25.图3为按摩机构位于后端时的立体图。
26.图4为示意性表示驱动部的概要的上方立体图。
27.图5为示意性表示驱动部的概要的下方立体图。
28.图6为示意性表示突出退回转换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29.图7为表示按摩机构沿着导轨部朝前后方向移动的状况的图。
30.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按摩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的实施方式。
32.另外,下文说明的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非以该具体例来限定本发明的结构。此外,有关附图,为了容易观看,将结构零件的一部分省略、或用假想线等描绘。
33.此外,有关按摩装置1的前后及左右等方向,如附图所示。其中,将图8所示的按摩装置1载置于椅子c(例如办公椅)等,和从就座于该按摩装置1上的使用者观看的方向一致。下文的说明中,将图1

图8等所示的方向作为说明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时的方向。
34.图1

图8表示本发明按摩装置1的实施方式。
35.如图1、图8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载置于例如椅子c或沙发等的座位面来使用。即,使用者u就座于在椅子c的座位面处载置的按摩装置1上。使用者u使内置于按摩装置1的按摩机构2驱动,对至少包括臀部t的部位的施疗部进行推压按摩。
36.该按摩装置1具有按摩机构2和座位部,前述按摩机构2按摩使用者u的臀部t等施疗部,前述座位部具有能够供使用者u就座的宽度,且具备收纳按摩机构2的框状的支承框架3。
37.另外,关于施疗部,优选为具有从腿背部b(大腿部)到臀部t的宽阔部位。此外,将收纳按摩机构2的支承框架3(框体)的外侧用盖或缓冲件等(未图示)加以覆盖的整体成为按摩装置1的座位部。
38.支承框架3设在按摩机构2的左右两侧,是具有第1框架部件3a及第2框架部件3b的扁平且为矩形的框体,该第1框架部件3a以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按摩机构2,该第2框架部件3b被以在左右一对的第1框架部件3a的前部与后部架设的方式设置。
39.具体地,为了使用者u容易就座,支承框架3形成如座垫那样的薄型形状。即,支承框架3为座位面侧宽而厚度较薄的框体。另外,关于上述的“薄型”,并不包括像板材那样薄的对象,而是例如像座垫或缓冲件等具有一定厚度的物品。
40.支承框架3具备足够供使用者u坐下的宽度。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框架3的前后方向尺寸(长度)约400mm,左右方向的尺寸(宽度)约400mm,上下方向的尺寸(厚度)约100mm。
41.如图1

图3等所示,支承框架3为以包围按摩机构2的外侧的方式配备在按摩机构2的前后左右的部件。即,支承框架3将4根棒状的框架部件3a、3b组合成井字形(口字形),俯视时形成矩形的框体。
42.具体地,支承框架3为矩形框体,具有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和前后一对的第2框架部件3b(副框架),前述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设在按摩机构2的左右两侧,以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按摩机构2,前述前后一对的第2框架部件3b(副框架)以架设方式设在左右一对第1框架部件3a的前部及后部。
43.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为长条的棒状部件,被朝前后方向配备。第1框架部件3a左右一对配备成隔着按摩机构2。
44.即,第1框架部件3a由配备在按摩机构2的左侧的左侧第1框架部件3a、及配备在按摩机构2的右侧的右侧第1框架部件3a构成。第1框架部件3a设有将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引导的导轨部5(详细情况在后说明)等。
45.该第1框架部件3a具有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长的截面形状。另外,关于第1框架部件3a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尺寸),设成具有一定的宽度(厚度)。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按摩机构2。
46.本实施方式中,第1框架部件3a为长度(前后方向的尺寸)约400mm、高度(上下方向的尺寸)约100mm、宽度约40mm。
47.此外,在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的一侧面形成有前后方向较长的引导槽部4。该引导槽部4以在面对按摩机构2的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
48.例如,在左侧的第1框架部件3a的情形中,引导槽部4形成在右侧面。此外,在右侧的第1框架部件3a的情形中,引导槽部4形成在左侧面。引导槽部4朝位于支承框架3内的按摩机构2彼此相向地开口。
49.在第1框架部件3a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各引导槽部4设成以更深的台阶状凹陷成槽状(带台阶的槽)。在该引导槽部4处设有后述的导轨部5。而且,在引导槽部4的底面(凹陷成台阶状的部位的面)设有第1导槽6及第2导槽7(详细情况均在后说明)。
50.第1导槽6与第2导槽7的开口被向按摩机构2侧配备。在第1导槽6之上配备有第2导槽7。即,第1导槽6及第2导槽7被沿上下方向排列地配备。
51.其中,在第1导槽6的开口边缘以相邻方式安装有导轨部5。这些第1导槽6及第2导槽7为构成移动机构15(详细情况在后说明)的部件,该移动机构15将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引导。
52.另一方面,第2框架部件3b(副框架)为长条的棒状部件,被朝左右方向配备。第2框架部件3b被以隔着按摩机构2的方式前后配备一对。
53.第2框架部件3b被朝相对于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交叉的方向(正交方向)安装。即,第2框架部件3b由前侧的第2框架部件3b和后侧的第2框架部件3b构成,前述前侧的第2框架部件3b将左右的第1框架部件3a的前端彼此连结固定,前述后侧的第2框架部件3b将左右的第1框架部件3a的后端彼此连结固定。借助该第2框架部件3b与第1框架部件3a,支承框架3被配备成牢固的框体。
54.本实施方式中,第2框架部件3b的(作为支承框架3的左右方向)长度为约400mm。但是,第2框架部件3b的宽度与高度能够适当改变。
55.另外,有关前侧的第2框架部件3b,因为会碰到就座于按摩装置1的使用者u的下肢(腿部或膝部等),所以优选为与第1框架部件3a相比厚度较薄(较细)。此外,第2框架部件3b可以安装成前后与按摩机构2的施疗件相比均靠下侧。
56.这样,支承框架3为借助第1框架部件3a及第2框架部件3b形成为俯视时呈四边形(大致正方形)的框体。在该支承框架3的中央侧配备有能够对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部位(施疗部)进行推压按摩的按摩机构2。
57.按摩机构2一边朝前后方向移动一边相对于已就座的使用者u的施疗部(腿背部b、臀部t等)从下方向上方突出退回,由此进行推压按摩。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2可称为是臀部按摩机构。
58.按摩机构2配备于基台8。该基台8为左右方向上为长条的部件。基台8以架设在左右一对的第1框架部件3a之间的方式设置。基台8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即,按摩机构2的左右两端经由后述的移动机构15相对于支承框架3(第1框架部件3a)以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
59.该按摩机构2具有施疗件9、按摩体10、驱动部11,前述施疗件9对施疗部进行按摩,前述按摩体10在末端配备有施疗件9,前述驱动部11进行使施疗件9(按摩体10)朝上下方向
突出退回的突出退回运动,并且使该按摩机构2在支承框架3(框体)内朝前后方向移动。
60.驱动部11配备于上述的基台8。该驱动部11具有驱动马达12、旋转轴13、突出退回转换部14(偏心转换部)、移动机构15,前述驱动马达12输出旋转驱动力,前述旋转轴13的轴心朝向左右方向,且借助被驱动马达12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前述突出退回转换部14(偏心转换部)将来自该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突出退回运动用的偏心运动,前述移动机构15使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移动。
61.如图1

图5等所示,驱动马达12配备在基台8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且配备于前侧。该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12a被朝左右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右方向)配备。在输出轴12a处安装有减速机构16的第1蜗杆18,这些部件一起旋转。
62.减速机构16收纳在设置于基台8的齿轮箱17内。该减速机构16具有第1蜗杆18、第1蜗轮19、动力传送轴20、第2蜗杆21及第2蜗轮22等。
63.第1蜗杆18和配备在下侧的第1蜗轮19啮合。第1蜗轮19安装在动力传送轴20的前侧。
64.动力传送轴20配备在相对于在上侧配备的输出轴12a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
65.该动力传送轴20经由轴承2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基台8。在动力传送轴20的后侧安装有第2蜗杆21。该第2蜗杆21及第1蜗轮19和动力传送轴20一起旋转。
66.第2蜗杆21和配备于上侧的第2蜗轮22啮合。第2蜗轮22安装在旋转轴13的长边方向的中途部,和该旋转轴13一起旋转。
67.旋转轴13的轴心朝向左右方向,且配备在基台8的中央。旋转轴13配备于相对于在下侧配备的动力传送轴20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
68.该旋转轴13经由轴承2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基台8。此外,旋转轴13配备在相对于动力传送轴20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
69.从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12a输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经由齿轮箱17内的减速机构16传送至旋转轴13。这样,旋转轴13利用驱动马达12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绕着朝左右方向的轴旋转驱动。
7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马达12及旋转轴13各配备1个。即,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为,通过一个驱动马达12及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后述的移动机构15使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借助后述的突出退回转换部14使按摩体10朝上下方向偏心旋转,使配备于末端的施疗件9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移动。即,施疗件9朝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动作,所以描绘波形的轨迹。
71.接着,旋转轴13在第2蜗轮22的左侧及右侧具备将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按摩体10的上下方向突出退回运动的突出退回转换部14。突出退回转换部14设在按摩体10的基端部。
72.按摩体10配备于基台8上。按摩体10隔开一定的间隔配备有左右一对。该按摩体10通过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偏心运动,从下方向上方突出退回动作。
73.按摩体10具有前部臂部件24和后部臂部件25,前述前部臂部件24向前方延伸设置,前述后部臂部件25向后方延伸设置。前部臂部件24的基端和后部臂部件25的基端连结,在该基端具备突出退回转换部14。侧面观察时按摩体10呈大致t字形的部件。
74.而且,按摩体10绕着旋转轴13的轴心旋转,不受限制(自由的状态)。即,本实施方
式中,按摩体10处未设有由于反作用力而进行返回动作的弹簧等施力机构(限制机构)。
75.由此,按摩体10能够沿着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形状朝前后方向顺畅地动作。因此,施疗件9前后移动时,能够相对于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部位进行优异的推压按摩。
76.另一方面,在前部臂部件24的末端(前端)及后部臂部件25的末端(后端),设有对使用者u的施疗部进行按摩(施疗)的施疗件9。施疗件9用来对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部位(施疗部)从下方向上方进行推压按摩。即,施疗件9通过借助突出退回转换部14所进行的按摩体10的上下方向偏心运动,朝上下方向进行突出退回运动。
77.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臂部件的末端安装有轴心朝左右方向(和旋转轴13相同的方向)的轴部26。而且,施疗件9采用旋转自如的辊,安装成绕着轴部26的轴心旋转。即,本实施方式的施疗件9在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移动时,沿着从使用者u的腿背部b到臀部t的施疗部顺畅地旋转。
78.即,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2能够通过使按摩体10上下突出退回,相对于就座着的使用者u的施疗部一边将施疗件9从下方向上方反复按压,一边进行推压按摩(推压按摩)。
7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2采取对施疗部反复推压以进行按摩的机型,但也可以进行将腿背部b的肌肉拉伸的按摩,或者使用组合各种按摩动作的机型。
80.如图6所示,突出退回转换部14将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偏心旋转,使按摩体10的施疗件9进行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的突出退回运动。该突出退回转换部14(偏心转换部)具有毂部件27及环状嵌合部28,前述毂部件27安装于旋转轴13,且相对于该旋转轴13的轴心偏心旋转,前述环状嵌合部28设置于按摩体10的基端,且外嵌毂部件27。
81.即,突出退回转换部14通过毂部件27(偏心毂部件)绕着旋转轴13的轴心偏心旋转,环状嵌合部28朝上下方向移动,由此,使按摩体10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动作,使施疗件9朝上下方向作突出退回运动。
82.偏心毂部件27安装成和旋转轴13一体旋转。偏心毂部件27在外周面具备相对于旋转轴13的轴心偏心旋转于其周围且将其环绕的凸轮面27a。环状嵌合部28滑动自如地外嵌于偏心毂部件27的凸轮面27a。
83.另外,偏心毂部件27的轴心虽朝向和旋转轴13的轴心相同的方向(左右方向),但并非相同。即,偏心毂部件27的轴心和旋转轴13的轴心平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偏心毂部件27为二分的部件,构成为将环状嵌合部28从左右夹入。
84.环状嵌合部28侧面观察时形成环状,形成于按摩体10(臂部件)的基端侧(下端侧)。环状嵌合部28外嵌在偏心毂部件27的凸轮面27a。
85.该环状嵌合部28与偏心毂部件27相对转动自如,将旋转轴1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偏心旋转,转换成按摩体10的上下方向的突出退回运动。即,通过偏心毂部件27在环状嵌合部28内一边滑动一边偏心旋转,环状嵌合部28朝上下方向移动,按摩体10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施疗件9朝上下方向突出退回运动。
86.另外,偏心毂部件27及环状嵌合部28可用低磨损性的材料(例如,氟树脂(ptfe))形成。
87.按摩体10为具有棒状的前部臂部件24及棒状的后部臂部件25的部件,该棒状的前部臂部件24在基端设置环状嵌合部28,从该基端向前方斜上侧延伸设置,该棒状的后部臂
部件25向后方斜上侧延伸设置。即,在按摩体10的基端设有突出退回转换部14。
88.此外,在前部臂部件24的前端设有按摩施疗部的施疗件9。同样,在后部臂部件25的后端也设有按摩施疗部的施疗件9。该施疗件9设为绕着轴部26的轴心旋转的辊型。
89.即,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臂部件24、25的末端具备4个辊型的施疗件9,在朝前后方向移动时,能够沿着使用者u的腿背部b到臀部t的施疗部顺畅地旋转。
90.通过这样的突出退回转换部14的转换动作(将旋转轴1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方向的突出退回运动),按摩体10能够朝上下方向反复突出退回运动,施疗件9一边前后移动一边上下动作,所以反复进行如波浪般的动作(描绘波形的轨迹)。即,突出退回转换部14和按摩体10反复进行将前后移动中的施疗件9以一定间隔朝上方按压、朝下方拉拽的动作。
91.但是,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具备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3将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15。该移动机构15具有导轨部5和行进体29,前述导轨部5设在第1框架部件3a(主框架),前述行进体29设置成能够在该导轨部5上行进。
92.如图4、图5等所示,导轨部5沿着前后方向设置于第1框架部件3a。导轨部5为将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引导的轨道部件,安装成沿着第1框架部件3a的引导槽部4下侧的开口边缘。该导轨部5与第1导槽6相邻地配备。即,导轨部5及第1导槽6呈连通状态。
93.此外,在导轨部5的上表面形成有齿朝向前后方向的齿条3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行进体29为与导轨部5的齿条30啮合的小齿轮29。
94.该小齿轮29配备在按摩机构2的左右两侧。即,小齿轮29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旋转轴13的左右两端部,在齿条30上旋转,朝前后方向移动。此外,小齿轮29虽借助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但也借助变速机构31减速成预定的速度。
95.变速机构31被比小齿轮29靠内侧地设置,分别设置于旋转轴13的左右两端部。该变速机构31收纳在设置于基台8的齿轮箱32内。该变速机构31具有第1齿轮33、从动轴34、第2齿轮35、第3齿轮36及第4齿轮37等。
96.第1齿轮33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旋转轴13的左右两方的端部侧。第1齿轮33与配备于前方的第2齿轮35啮合。第2齿轮35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从动轴34。从动轴34被平行(左右方向)地配备在旋转轴13的前方。
97.在第2齿轮35的外侧配备有第3齿轮36。第3齿轮36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从动轴34。即,第2齿轮35与第3齿轮36被相邻地配备。第3齿轮36和配备于后方的第4齿轮37啮合。
98.第4齿轮37配备于第1齿轮33的外侧,且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旋转轴13。本实施方式的第4齿轮37和小齿轮29一体成形。即,小齿轮29和第4齿轮37一体旋转。
99.即,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1齿轮33

第2齿轮35

第3齿轮36

第4齿轮37(变速机构31),减速成预定的速度,由此小齿轮29旋转,在齿条30上朝前后方向行进。由此,按摩机构2能够沿着导轨部5朝前后方向移动。
100.所以,按摩机构2会一边被导轨部5(移动机构15)朝前后方向引导并移动,一边对使用者u从臀部t到腿背部b的施疗部从下方向上方进行推压按摩。
101.但是,导轨部5(齿条30)形成为一侧向下方倾斜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导轨部5(齿条30)呈随着朝向前方而下垂的形状。即,导轨部5(齿条30)设为使前端侧向下方弯曲的弧形轨道。从而,设置成使第1导槽6及第2导槽7各自的前端侧弯曲的弧形轨道。
102.通过该导轨部5(齿条30)、第1导槽6、第2导槽7设置成呈相同倾斜度的前下方倾斜
的弧形轨道,在支承框架3(框体)的前部下侧形成收纳按摩机构2的空间。
103.即,在左右一对的第1框架部件3a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导轨部5(齿条30)的前侧的下部空间作为按摩机构2的收纳区s。
104.在导轨部5(齿条30)的前端侧设有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38。有关该倾斜部38的位置(开始向下方倾斜的位置(弯曲的起点)),优选为相对于第1框架部件3a(支承框架3)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距离该第1框架部件3a的前端起三成左右的位置,使导轨部5(齿条30)倾斜。
105.此外,关于倾斜部38的下降量(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优选为施疗件9的外径的至少一半左右,更优选为最大也为和施疗件9的外径相同程度的宽度。即,有关倾斜部38的下降量或倾斜角度,可设为侧面观察时施疗件9呈位于比支承框架3(第1框架部件3a)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的非突出状态那样的移动量及倾斜角度。
106.而且,同样,第1导槽6也设有以和倾斜部38相同的角度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39。而且,第2导槽7也设有以和倾斜部38相同的角度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40。即,倾斜部38

40的前方成为按摩机构2的收纳区s。该收纳区s能够将按摩机构2完全收纳在下侧。
107.有关第1导槽6的倾斜部39及第2导槽7的倾斜部40,可以以按摩机构2能够维持水平状态地下降的方式,决定和倾斜部38相同的倾斜角度、开始向下方倾斜的位置(弯曲的起点)。
108.如上所述,考虑倾斜角度或下降量后,在导轨部5(齿条30)设置倾斜部38,且将具备和倾斜部38同样的倾斜角度及下降量等的倾斜部39设在第1导槽6,以及和前述同样地在第2导槽7设置倾斜部40,由此,能够使按摩机构2以一边维持水平状态一边向前斜下方下降的方式移动,移动到设在导轨部5的前方下部的收纳区s。
109.例如,使小齿轮29在齿条30(导轨部5)上向前方行进,使其向倾斜部38的下端(末端) 移动时,在第1导槽6内行进的第1辊部件44(详细情况在后说明)向倾斜部39的下端(末端) 移动,在第2导槽7内行进的第2辊部件45(详细情况在后说明)向倾斜部40的下端(末端) 移动,所以按摩机构2一边维持水平状态,一边向支承框架3的前斜下方下降,向收纳区s移动。
110.然后,借助突出退回转换部14使按摩体10向下方移动时,施疗件9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1框架部件3a(支承框架3)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呈非突出状态(参照图2或图7的(a))。
111.由此,能够将按摩机构2切实收纳于支承框架3内的收纳区s。此外,通过设置将按摩机构2完全收纳在下侧的收纳区s,在使用者u就座于按摩装置1时,该使用者u的乘坐心情会提升。
11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优选为按摩机构2的收纳区s设在支承框架3的前部,所以设在该前部。但是,收纳区s也可设在支承框架3的后部。
113.另一方面,在齿条30(导轨部5)的后部侧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轨道凹部41。轨道凹部41通过小齿轮29在齿条30上向后方行进,在使按摩机构2向后方移动时,使施疗件9向下方移动,暂时从施疗部离开。即,轨道凹部41会将施疗件9的位置暂时下拉到比支承框架3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
114.该轨道凹部41以使齿条30(导轨部5)的后部侧向下方弯曲成圆弧状的方式呈凹陷状。即,齿条30形成为后部侧向下方膨出的曲线状。
115.而且,同样地,和导轨部5相邻(连通状态)配备的第1导槽6处,也在和导轨部5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引导凹部42。即,第1导槽6设有和轨道凹部41对应地轨道向下方弯曲的引导凹部42。
116.将该轨道凹部41设在齿条30(导轨部5),将引导凹部42设在第1导槽6,由此,使用者u就座于按摩装置1,相对于臀部t等施疗部接受推压按摩时,能够避免施疗件9碰触在臀部t的内侧向下方突出的骨部(坐骨)。即,能够抑止施疗件9推抵坐骨而产生疼痛这样的相对于使用者u的不适的使用感。
117.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1中,设有将朝前后方向移动中的按摩机构2的姿势保持成稳定的姿势(水平姿势)的姿势保持机构43。即,姿势保持机构43为了使前后方向移动中的按摩机构2的姿势稳定,在多个点支承按摩机构2。
118.如图1

图5等所示,姿势保持机构43具有在第1框架部件3a处形成的第1导槽6、在该第1导槽6内行进的第1辊部件44(第1移动体)、在第1导槽6上侧形成的第2导槽7、及在该第2导槽7内行进的第2辊部件45(第2移动体)。
119.第1辊部件44(第1滑动部件)分别设在旋转轴13的左右两端。即,第1辊部件44配备在安装于旋转轴13的小齿轮29的更外侧。第1辊部件44滑动自如地嵌入于第1导槽6内,朝前后方向行进。
120.该第1导槽6为具备和相邻齿条30(导轨部5)相同的轨道的长槽。即,第1导槽6具有轨道(倾斜部39)和水平的轨道,前述轨道(倾斜部39)的前端侧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前述水平的轨道和倾斜轨道连通,且朝向后方。另外,在第1导槽6的水平轨道处设有以与轨道凹部41对应地缓缓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引导凹部42。
121.第2辊部件45(第2滑动部件)配备在第1辊部件44的前方。第2辊部件45安装在设置于基台8的前端侧的突出片46。突出片46为从基台8的前端朝上方及左右外侧方向突设的棒状部件。在该突出片46的末端设有第2辊部件45。
122.即,从第1辊部件44观看时,第2辊部件45设在前方上侧。该第2辊部件45滑动自如地嵌入第2导槽7内,朝前后方向行进。
123.第2导槽7为具备和第1导槽6大致相同的轨道的长槽。该第2导槽7隔开距离地配备在比第1导槽6靠上方前侧的位置。即,第2导槽7具有随着前端侧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的轨道(倾斜部40)、和倾斜轨道连通且朝向后方的水平的轨道。
124.从第1导槽6的倾斜部39观看时,第2导槽7的倾斜部40设在前方上侧。另外,在第2导槽7的后端侧,未设有和轨道凹部41对应的弯曲轨道。
125.按摩机构2利用朝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入第1导槽6内的第1辊部件44、朝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入第2导槽7内的第2辊部件45,在朝前后方向移动时,保持稳定的姿势(水平姿势)。
126.[动作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
[0127]
图7中,从上方依次表示按摩机构2从前端的收纳区s移动到后端时的动作状况。
[0128]
图7的(a)表示按摩机构2位于导轨部5前侧的收纳区s的状况。图7的(b)表示施疗件9向上方突出且对施疗部进行推压按摩的状况。
[0129]
图7的(c)表示小齿轮29位于轨道凹部41并且第1辊部件44位于第1导槽6的引导凹
部42的情况。图7的(d)表示在导轨部5的后侧施疗件9位于最上方的情况。
[0130]
图7的(a)所示的动作状况中,小齿轮29位于齿条30(导轨部5)的倾斜部38的前端时,第1辊部件44位于第1导槽6的倾斜部39,第2辊部件45位于第2导槽7的倾斜部40。
[0131]
即,按摩机构2位于设在导轨部5的前侧的收纳区s。此时,借助突出退回转换部14,按摩体10位于最下侧(参照图7的(a)的高度l(最下位置))。由此,施疗件9也位于最下侧。如前所述地控制按摩机构2即可。
[0132]
另外,按摩机构2从后方朝前方移动时,该按摩机构2会下降并收纳在收纳区s,施疗件9位于比第1框架部件3a(支承框架3)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
[0133]
旋转轴13借助来自驱动马达12的旋转驱动力旋转时,小齿轮29从倾斜部38向后方在导轨部5的齿条30上行进。于是,第1辊部件44从第1导槽6的倾斜部39向后方移动。而且,第2辊部件45从第2导槽7的倾斜部40向后方移动。
[0134]
此时,借助第1辊部件44与第2辊部件45等组成的姿势保持机构43,按摩机构2以水平姿势上升。即,按摩体10上升,施疗件9变成朝向支承框架3的上缘。
[0135]
当小齿轮29越过倾斜部38而移动到齿条30(导轨部5)的水平部时,第1辊部件44越过倾斜部39,移动到第1导槽6的水平部(水平轨道)。同样地,第2辊部件45越过倾斜部40,移动到第2导槽7的水平部(水平轨道)。按摩机构2变化成如图7的(b)所示的姿势。
[0136]
图7的(b)所示的动作状况中,小齿轮29借助旋转轴13的旋转在齿条30(导轨部5)的水平部(水平轨道)上行进。此时,第1辊部件44位于第1导槽6的前后方向中途部附近(水平轨道),同时,第2辊部件45位于第2导槽7的前后方向中途部附近(水平轨道)。
[0137]
这样,借助第1辊部件44与第2辊部件45等构成的姿势保持机构43保持恒定(水平的姿势),移动中的按摩机构2的姿势没有变化。
[0138]
在此状况中,施疗件9变化成比支承框架3的上缘更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因此,突出的施疗件9能够将使用者u的施疗部切地推压按摩。
[0139]
此外,前侧的施疗件9与后侧的施疗件9会在维持大致相同高度的水平姿势状态下向后方移动。在该状况下使按摩体10前后移动时,该按摩体10会绕着旋转轴13的轴心旋转,但为未受限制的状态(自由的状态),所以能够沿着使用者u的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形状,朝前后方向顺畅地移动。因此,施疗件9朝前后移动时,能够对使用者u的施疗部进行优异的推压按摩。
[0140]
即,通过突出退回转换部14的转换动作(将旋转轴1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方向的突出退回运动),按摩体10会朝上下方向反复进行突出退回运动,施疗件9一边朝前后移动,一边朝上下动作,所以反复进行如波浪般的动作。
[0141]
即,将朝前后移动中的施疗件9反复进行以一定间隔朝上方按压并朝下方向拉拽的动作。由此,能够对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部位(施疗部)进行优异的推压按摩。
[0142]
小齿轮29移动到齿条30(导轨部5)的轨道凹部41时,按摩机构2会变化成图7的(c)所示那样的姿势。
[0143]
图7的(c)所示的动作状况中,小齿轮29在齿条30(水平轨道)上行进而进入轨道凹部41时,与小齿轮29相邻的第1辊部件44进入设在第1导槽6的引导凹部42。另外,第2辊部件45由于位于直线状(水平轨道)的第2导槽7上而高度不会改变。
[0144]
即,位于后侧的小齿轮29会进入轨道凹部41并下降,同时,第1辊部件44会进入引
导凹部42并下降。另一方面,位于前侧的第2辊部件45笔直地向后方前进,所以维持高的位置。由此,按摩机构2的姿势成为向后方倒下的状态。
[0145]
此时,前侧的施疗件9成为较支承框架3的上缘稍突出上方的状态。另一方面,后侧的施疗件9被从支承框架3的上缘完全下拉到下方。
[0146]
即,由于能够仅使后侧的施疗件9下降到比支承框架3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所以能够避免后侧的施疗件9碰到使用者u的坐骨。再进一步行进到后方时,按摩机构2变化成图7的(d)所示那样的姿势。
[0147]
图7的(d)所示那样的动作状况中,小齿轮29从轨道凹部41移动到后方,到达导轨部5的后端。此时,第1辊部件44从引导凹部42移动到后方,到达第1导槽6的后端。此外,第2辊部件45笔直地向后方前进,到达第2导槽7的后端。
[0148]
按摩机构2的姿势借助由第1辊部件44及第2辊部件45等构成的姿势保持机构43保持恒定(水平姿势),不会有变化。该状况下,施疗件9变化成从支承框架3的上缘突出到最上方的状态。
[0149]
即,到达属于收纳区s的相反侧的导轨部5的后侧(另一侧)时,借助突出退回转换部14,按摩体10位于最上侧(参照图7的(d)的高度h(最高位置))。由此,施疗件9会升到最高的位置。如前所述地控制按摩机构2即可。这样,突出的施疗件9能够沿使用者u的臀部t的形状进行推压按摩。
[0150]
另外,在导轨部5的后侧,按摩体10不必位于最上侧,例如,只要是对应毂部件27的偏心而上升的位置即可,上升毂部件27的偏心量的2/3也没有问题。
[0151]
在此状况下,使按摩体10向后方移动时,该按摩体10虽绕着旋转轴13的轴心旋转,但由于属于非限制状态(自由的状态),所以能够沿着使用者u的臀部t的形状顺畅地移动。因此,施疗件9向后方移动时,能够对使用者u的臀部t进行良好的推压按摩。
[0152]
不过,将按摩机构2收纳时,按照上述的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可。即,可按图7的(d)

(a)的顺序使按摩机构2移动。这样,按摩机构2从后方向前方移动时,下降并收纳至收纳区s,施疗件9位于比第1框架部件3a(支承框架3)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
[0153]
在按摩机构2处于收纳区s时,按摩装置1的控制部可执行以下控制:使偏心毂部27的偏心位置位于最下位置l,不使施疗件14向上方突出,而是下降到支承框架3内。
[0154]
此外,按摩机构2朝前后方向移动时,按摩装置1的控制部可反复进行使施疗件14上升与下降的控制。
[0155]
另一方面,按摩机构2移动到后端时,按摩装置1的控制部也可将偏心毂部27的偏心位置设在最高位置h,进行使施疗件14突出到最上方的控制。
[0156]
这样,能够切实地对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部位(施疗部)进行按摩,且能够将按摩机构2切实收纳在支承框架3内的收纳区s。
[0157]
另外,有关按摩机构2在前后移动中的停止位置(例如,驱动部11在收纳区s的停止等),优选为利用检测按摩机构2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47。
[0158]
位置检测部47例如在要检测按摩机构2前后移动的停止位置时,优选为极限开关等的传感器。
[0159]
此外,关于按摩体10在上下突出退回中的停止位置(例如,施疗件9在收纳区s的最下方位置的突出退回转换部14的旋转停止、施疗件9在后端部的最高位置的突出退回转换
部14的旋转停止等),优选为利用检测按摩机构2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47。
[0160]
位置检测部47在检测例如按摩体10的上下突出退回中的停止位置的情况中,优选为检测突出退回转换部14的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等传感器。
[0161]
以上,若根据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则属小型且精简的按摩机构2,能够对使用者u从腿背部b到臀部t的施疗部有效进行按摩,并且不会使施疗件9等从支承框架3的上缘突出,能够将按摩机构2切实收纳在支承框架3内。
[0162]
此外,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通过设置能够将按摩机构2完全收纳于下侧的收纳区s,使用者u就座在按摩装置1时,该使用者u乘坐的心情会提升。
[0163]
此外,如图7等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驱动马达12及旋转轴13的按摩机构2的主体部一直位于比第1框架部件3a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机构2像日本特开2013-248144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15等那样,没有旋转轴等从单元的上缘大幅上升的情形。而且,不需要使按摩机构上升的机构等的结构零件件数增加。
[0164]
另外,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均应视为例示性,非限制性。
[0165]
特别是,在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事项,例如,动作条件或操作条件、构成物的尺寸、重量等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采用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够容易推想到的事项。
[0166]
例如,按摩机构2具备的臂部件24、25(按摩体10)的长度、按摩体10相对于旋转轴13的偏心程度、位于左右的按摩体10的分开距离等,能够根据施疗范围而适当改变。而且,毂部件27也可设成倾斜,其倾斜角度能够适当改变。
[0167]
此外,使按摩机构2前后移动时,也可以控制成,在保持将施疗件9向上方推起的状态下(从使用者u的腿背部b(前)到臀部t(后),在不下拉而保持推抵施疗件9的状态下作直线状的移动)进行推压按摩。
[0168]
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也可具备多个驱动马达12。关于施疗件9,例如设成球体时,由于将支承臀部t等的负载分散来支承,所以也可以经由弹簧等施力机构安装在按摩体10的末端。此外,在按摩装置1中,也可具备将左右一对的按摩体10的间隔设成可变的宽度调整机构。
[0169]
此外,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也可搭载于固定式椅子型按摩机的座位部内。而且,本发明的按摩装置1也可搭载于移动式的座椅式按摩机的座位部内。
[0170]
附图标记说明1:按摩装置2:按摩机构3:支承框架3a:第1框架部件(主框架)3b:第2框架部件(副框架)4:引导槽部5:导轨部6:第1导槽7:第2导槽8:基台
9:施疗件10:按摩体11:驱动部12:驱动马达12a:输出轴13:旋转轴14:突出退回转换部15:移动机构16:减速机构17:齿轮箱18:第1蜗杆19:第1蜗轮20:动力传送轴21:第2蜗杆22:第2蜗轮23:轴承24:前部臂部件25:后部臂部件26:轴部27:毂部件27a:凸轮面28:环状嵌合部29:行进体(小齿轮)30:齿条31:变速机构32:齿轮箱33:第1齿轮34:从动轴35:第2齿轮36:第3齿轮37:第4齿轮38:倾斜部(导轨部)39:倾斜部(第1导槽)40:倾斜部(第2导槽)41:轨道凹部42:引导凹部43:姿势保持机构44:第1辊部件(第1滑动部件)45:第2辊部件(第2滑动部件)
46:突出片47:位置检测部s:收纳区l:高度(最下位置)h:高度(最高位置)c:椅子u:使用者b:腿背部t:臀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