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4 19:5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翻转机构和与第一翻转机构相对设置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内设置有第一面板、与第一面板背面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面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内设置有第二面板、与第二面板背面连接的第二转轴和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面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上固定条和位于上固定条正下方的下固定条,所述上固定条和所述下固定条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上固定条和所述下固定条均通过螺丝固定设置于第一面板的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组件和设置于上夹持组件正下方的下夹持组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所述下夹持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轮和与第一转轮相对设置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第三转轮和与第三转轮相对设置的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和所述第四转轮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第一转轮和第三转轮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三转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上方设置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转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内设在轴承,所述轴承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油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上端设置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二框架上端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一螺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上端设置有第三基座,所述第二框架上端设置有第四基座,所述第三基座和所述第四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内设置有第一面板、与第一面板背面连接的第一转轴和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面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内设置有第二面板、与第二面板背面连接的第二转轴和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面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夹持固定钢模底模夹具的左右两端,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翻转180度,实现对钢模底模夹具的翻转;省时省力,无安全隐患。全隐患。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辉 郭志杨 张耀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通洲预制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3/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