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10 13:3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扩散板置于灯板上方且四周用中框支撑,而扩散板较薄且与灯板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为了防止扩散板中间凹陷而影响模组画面,一般需要在扩散板和灯板之间设置扩散板支架来支撑扩散板。
3.但是现有的扩散板支架固定到灯板或背板上时,组装工艺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另外,一些扩散板支架在灯板表面的覆盖面积较大,导致无法进一步提高灯板上的灯珠密度,进而不利于提升显示设备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架,以解决现有扩散板支架组装工艺复杂且会影响到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扩散板支架包括支撑柱和卡接座;所述支撑柱具有相对的支撑端部和变形端部,所述支撑端部用于支撑扩散板,所述变形端部具有背向所述支撑端部的连接端面。所述卡接座包括底板和连接柱,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端面间隔相对,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端面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与待卡接件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沿其深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变形端部,所述变形槽还沿其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底板、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变形端部的两侧;在所述变形槽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变形端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底板的最大宽度。
6.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端部包括两个变形子端部,两个所述变形子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变形槽的两侧;在所述变形槽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变形子端部在其周面上的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通至所述连接端面;两个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用于与所述底板共同卡接待卡接件。
7.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端部和所述变形端部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卡接凸块具有背向所述变形槽的受压面,所述受压面与所述导向部的外锥面相衔接。
8.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压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受压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锥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9.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端部和所述变形端部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卡接凸块相对于所述外锥面凸出,并且具有背向所述变形槽的受压面;所述导向部上凸设有导向斜块,所述导向斜块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外锥面倾斜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外锥面相衔接,另一端与所述受压面衔接。
10.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锥面的倾斜角度的差值不大于5
°

11.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槽具有槽底,所述槽底位于所述变形端部和所述导向部的分界处;所述受压面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所述外锥面或所述导向面衔接的衔接侧;在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衔接侧的高度低于所述槽底的高度。
12.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呈圆锥体结构,且在所述变形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变形端部的两侧设有切平面或者避让槽。
1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扩散板和以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扩散板支架;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背板上,并且设有卡接孔;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灯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灯板间隔设置;所述扩散板支架通过所述卡接槽卡接安装于所述卡接孔内,所述支撑端部与所述扩散板抵接,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抵接。
14.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板具有安装灯珠的正面,所述正面与所述连接端面间隔设置。
15.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板还具有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背板具有面向所述背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对应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底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安装槽的槽深,以使所述灯板的所述背面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安装面相互紧贴。
16.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厚度与所述安装槽的槽深相等,所述底板具有面向所述连接端面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灯板的所述背面相互紧贴。
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18.本技术提供的扩散板支架在应用到背光模组上时,可以先在灯板上设置相应的卡接孔,并使卡接孔的孔径小于底板在收缩变形前后的最大宽度。组装时,只需要将扩散板支架穿过灯板上的卡接孔,直到灯板卡接在扩散板支架的卡接槽内,即可完成扩散板支架的安装;拆卸时,也只需要使底板向变形槽所在的一侧变形,使变形端部的最大宽度小于卡接孔的孔径,即可取下扩散板支架。也即,本技术提供的扩散板支架拆装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扩散板支架组装工艺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19.另外可以理解,本技术扩散板支架上的卡接槽是由变形端部的连接端面和底板间隔形成的,也即扩散板支架直接通过其支撑柱的端面来限制扩散板脱离灯板的,进而不需要在支撑柱的周侧再凸设限位板、限位块等等,如此有利于减小扩散板支架在灯板上的覆盖面积。
20.同时因为在变形槽的宽度方向上,变形端部的最大宽度小于底板的最大宽度,灯板上的卡接孔的孔径小于底板在收缩变形前后的最大宽度,所以组装时需要使扩散板支架从灯板的背面(无灯珠的一面)穿到灯板的正面(有灯珠的一面),此过程中支撑柱的变形端部穿入卡接孔并被卡接孔挤压变形,直到变形端部穿过卡接孔并位于灯板的上方。而基于最大变形量的限制,变形端部的最大宽度不能过大,否则无法穿过卡接孔,也即本技术扩散板支架的结构限制了其变形端部的最大宽度,使得变形端部不能设计得过大,进而可以减小扩散板支架在灯板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应用在灯珠密度较大的灯板上,或者有利于提高
现有灯板的灯珠密度,进而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也即,本技术扩散板支架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扩散板支架会影响到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扩散板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扩散板支架的侧视图;
24.图3为本技术扩散板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扩散板支架的侧视图;
26.图5为本技术扩散板支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中扩散板支架的侧视图;
28.图7为本技术扩散板支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中扩散板支架的侧视图;
30.图9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0034][0035]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架,以解决现有扩散板支架组装工艺复杂且会影响到显示效果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003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应用于背光模组100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灯板120和扩散板130,灯板120安装在背板110上,扩散板130位于灯板120背离背板110的一侧,并与灯板120间隔设置,扩散板130的四周用中框支撑。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则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灯板120上,并对扩散板130的中部位置进行支撑,避免扩散板130向灯板120凹陷,因此在应用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时,灯板120或者背板110上需要开设有对应的卡接孔121。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扩散板支架10包括支撑柱20、卡接座30和变形槽50。所述支撑柱20具有相对的支撑端部21和变形端部23,所述支撑端部21用于支撑扩散板130,如图2所示,所述变形端部23具有背向所述支撑端部21的连接端面231。所述卡接座30包括底板31和连接柱32,所述底板31与所述连接端面231间隔相对,所述连接柱32连接于所述底板31和所述连接端面231之间,所述连接端面231和所述底板31之间形成用于与待卡接件卡接的卡接槽40;所述变形槽50沿其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底板31、所述连接柱32和所述变形端部23的两侧;在所述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变形端部23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底板31的最大宽度。
[0040]
具体的,请结合图1、图2及图9,所述支撑柱20的外形大致呈圆锥形柱体结构,并且支撑柱20沿其高度方向依次连接有支撑端部21、导向部22和变形端部23。所述支撑端部21呈半球形并用于支撑扩散板130,所述导向部22呈圆锥体结构,并用于在支撑柱20穿入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时起到导向作用;导向部22可以直接通过其圆锥面来导向,也可以在其圆锥面上设置独立的导向面2221来导向(参考图7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支撑柱20更加方便快捷地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在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支撑端部21和导向部22在任意位置处的最大宽度都小于卡接孔121的孔径,也即支撑端部21的外径和导向部22的外径都小于卡接孔121的孔径,如此可以避免支撑端部21和导向端部与卡接孔121的内壁产生摩擦或者卡在卡接孔121内,使得支撑柱20可以更快速地穿过卡接孔121,提高组装效率。
[0041]
所述变形端部23用于在穿入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时被卡接孔121挤压变形,直到穿过卡接孔121后,恢复弹性变形,并且变形端部23恢复弹性变形后,其宽度大于卡接孔121的孔径,进而能够限制扩散板支架10向远离扩散板130,以保持对扩散板130的支撑。具体而言,变形端部23呈圆锥体或者圆柱体结构,并且在自然状态下,其最大外径大于卡接孔121的内径。如图4所示,因为变形槽50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变形端部23的两侧,所以变形端部23被分为两个变形子端部232,两个变形子端部232关于变形槽50对称设置,在变形端部23穿入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时,每个变形子端部232在卡接孔121的挤压下都会向变形槽50所在的一侧变形,此时整个变形端部23的外径暂时缩小,进而能够顺利穿过卡接孔121。在变形端部23整体穿过卡接孔121后,两个变形子端部232不再受到挤压而恢复弹性变形,此时每个变形子端部232均向远离另一个变形子端部232的方向恢复变形,使得变形端部23的最大外径不再小于卡接孔121的孔径,进而使支撑柱20保持在灯板120和扩散板130之间并
稳定支撑扩散板130。
[004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变形端部23具有背向支撑端部21的连接端面231,当支撑柱20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后,连接端面231位于卡接孔121的上方,并面向灯板120的正面123(请结合图10)。而为了避免支撑柱20继续向扩散板130所在的一侧运动,请结合图1和图2,连接端面231上连接有卡接座30,卡接座30包括底板31和连接柱32,所述底板31与所述连接端面231间隔相对,所述连接柱32连接于所述底板31和所述连接端面231之间,所述连接端面231和所述底板31之间形成用于与灯板120卡接的卡接槽40。
[0043]
具体的,连接柱32和底板31的整体外形均为圆形结构,并且因为变形槽50沿其长度方向贯通连接柱32和底板31的两侧,所以连接柱32被分成两个子连接柱321,底板31被分为两个子底板311,一个子连接柱321将一个变形子端部232和一个子底板311连接起来,此时一个子底板311和其上的一个子连接柱321可以统称为支撑柱20的一个支撑脚,在将扩散板支架10应用于背光模组100时,支撑柱20通过两个支撑脚支撑在背板110上。其中,至少在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变形端部23和底板31都相对于连接柱32凸出,进而连接端面231和底板31之间可以形成卡接槽40,灯板120上环绕卡接孔121的板体部分伸入卡接槽40内,进而实现扩散板支架10在灯板120上的卡接安装。在需要拆卸时,也只需要使两个子底板311向变形槽50所在的一侧变形,因为每个变形子端部232通过一个子连接柱321与一个子底板311连接,所以两个变形子端部232也会向变形槽50所在的一侧变形,直到变形端部23的外径暂时小于卡接孔121的孔径,便可以将整个扩散板支架10取下,非常的方便快捷。
[0044]
可以理解,因为卡接槽40是由变形端部23的连接端面231和底板31间隔形成的,所以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是直接通过其支撑柱20的端面来限制扩散板130脱离灯板120的,进而不需要在支撑柱20的周侧再凸设限位板、限位块等等,如此有利于减小扩散板支架1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
[004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在所述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变形端部23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底板31的最大宽度。具体的,以变形端部23的整体外形为圆锥体或圆柱体、底板31的整体外形为圆柱体为例,变形端部23的最大外径小于底板31的外径,此时在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变形端部23在任意位置的宽度都小于所述底板31在对应位置的宽度。因此,在将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应用于背光模组100时,底板31因为面积较大,其可以作为扩散板支架10的承力部件,扩散板130的重力通过支撑柱20和连接柱32传递到底板31上,底板31再与背板110抵接,进而最终由背板110支撑扩散板130的重力。
[0046]
而在底板31作为承力部件的基础上,变形端部23仅需要限制整个扩散板支架10远离扩散板130即可,不需要与灯板120抵接,避免灯板120受力凹陷而影响显示效果。并且因为变形端部23的表面积较小,所以支撑柱2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也较小,进而有利于提高灯板120上的灯珠密度,也即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0047]
同时还可以理解,因为在变形槽50的宽度方向上,变形端部23的最大宽度小于底板31的最大宽度,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的孔径小于底板31在收缩变形前后的最大宽度,所以组装时需要使扩散板支架10从灯板120的背面124(无灯珠122的一面)穿到灯板120的正面123(有灯珠122的一面),此过程中支撑柱20的变形端部23穿入卡接孔121并被卡接孔121挤压变形,直到变形端部23穿过卡接孔121并位于灯板120的上方。而基于最大变形量的限制,变形端部23的最大宽度不能过大,否则被挤压变形后也无法穿过卡接孔121,也即本
申请扩散板支架10的结构限制了其变形端部23的最大宽度,使得变形端部23不能设计得过大,进而可以减小扩散板支架10在灯板120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应用在灯珠密度较大的灯板120上,或者有利于提高现有灯板120的灯珠密度,进而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也即,本技术扩散板支架10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扩散板支架10会影响到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0048]
以上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变形端部23的整体外形为圆锥体”不限定变形端部23的表面为均匀完整的圆锥面,变形端部23的表面可以设置一些凹槽、凸块、台阶等等,但其外形从整体上看仍与圆锥体最为接近,也即整体外形为圆锥体。对于“变形端部23的整体外形为圆柱体”、“连接柱32和底板31的整体外形均为圆形结构”等,可参考以上解释。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最大变形量”是指扩散板支架10不会达到不可逆变形或者不会被折断的极限变形量,其与变形槽50的宽度、扩散板支架10的材质等有关。
[0049]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变形端部23包括两个变形子端部232,两个所述变形子端部232分别位于所述变形槽50的两侧;在所述变形槽50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变形子端部232在其周面上的两侧均设有凹槽233,所述凹槽233贯通至所述连接端面231;两个所述凹槽233之间形成卡接凸块234,所述卡接凸块234用于与所述底板31共同卡接待卡接件。
[005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0的整体外形为圆锥体,支撑柱20外径较大的端部为变形端部23,变形槽50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变形端部23的两侧,并且变形槽50居中设置,进而将变形端部23分成了两个变形子端部232,两个变形子端部232关于变形槽50对称设置。每个变形子端部232的两侧均设有凹槽233,凹槽233贯通至连接端面231,同一个变形子端部232上的两个凹槽233之间形成卡接凸块234。可以理解,因为凹槽233贯通至连接端面231,所以减小了连接端面231的面积,也即减小了支撑柱2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此时支撑柱2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至多为卡接凸块234上面向底板31的端面面积,如此有利于提高灯板120上的灯珠密度和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同时,卡接凸块234也保证了扩散板支架10在灯板120上的稳定卡接,避免开设凹槽233后扩散板支架10容易向远离扩散板130的方向脱离灯板120的情况。
[0051]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每个变形子端部232的表面上设置凹槽233、两个凹槽233之间形成卡接凸块234的结构,不仅能够减小扩散板支架1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还不会影响扩散板支架10的稳定卡接。
[0052]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支撑柱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端部21和所述变形端部23之间的导向部22,所述导向部22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卡接凸块234具有背向所述变形槽50的受压面2341,所述受压面2341与所述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相衔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扩散板支架10卡接安装到灯板120上时,支撑柱20的支撑端部21、导向部22和变形端部23依次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因此将导向部22设置为圆锥体结构,并且使卡接凸块234的受压面2341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相衔接,如此有利于两个卡接凸块234顺利滑入卡接孔121内并被卡接孔121挤压变形,进而提高组装效率。
[0053]
其中,卡接凸块234的受压面2341可以为斜面,比如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受压面2341倾斜设置,且所述受压面2341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锥面221的倾斜角度相同,如此使得受压面2341和圆锥面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在支撑柱20穿过卡接孔121的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卡顿,进而组装效率会更高。当然,如图5和图6所示,卡接凸块
234的受压面2341也可以为竖向延伸(不倾斜)的弧面或平面,如此可以在保证稳定卡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支撑柱2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灯板120上的灯珠密度和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0054]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支撑柱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端部21和所述变形端部23之间的导向部22,所述导向部22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卡接凸块234相对于所述外锥面221凸出,并且具有背向所述变形槽50的受压面2341;所述导向部22上凸设有导向斜块222,所述导向斜块222具有导向面2221,所述导向面2221相对于所述外锥面221倾斜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外锥面221相衔接,另一端与所述受压面2341衔接。
[0055]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2的体积相对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向部22的体积更小,此时卡接凸块234相对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凸出,因此为了避免组装过程中卡接凸块234卡在灯板120的卡接孔121内,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上设有两个导向斜块222,每个导向斜块222对应一个卡接凸块234。导向斜块222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2221,导向面2221一端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衔接,另一端与卡接凸块234的受压面2341衔接,进而在导向面2221的导向作用下,卡接凸块234可以更顺利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可以理解,卡接凸块234通过导向斜块222来导向的结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卡接凸块234卡在灯板120的卡接孔121内,还大大地减小了扩散板支架10的体积和重量,进而节约成本,并使得背光模组100和显示设备更加轻巧。
[0056]
对于导向斜块222的具体大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卡接凸块234为弧形块,导向斜块222的弧长等于卡接凸块234的弧长,如此可以在保证导向斜块222对卡接凸块234的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使得导向斜块222的整体尺寸更小,进而使得整个扩散板支架10更加简单轻巧。
[0057]
而对于导向斜块222上的导向面2221的倾斜角度,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2221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外锥面221的倾斜角度的差值不大于5
°
,因为卡接凸块234相对于导向部22的圆锥面凸出,因此导向斜块222的导向面2221需要相对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向外侧倾斜,倾斜角度不大于5
°
,可以为3
°
、3.5
°
、4
°
、4.5
°
、5
°
等等。可以理解,若导向面2221的倾斜角度过大,则会导致导向行程过小,进而卡接凸块234仍比较容易卡在灯板120的卡接孔121内;若导向面2221的倾斜角度过小,则会导致导向斜块222的延伸长度较长,进而支撑柱20的体积较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面2221的倾斜角度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的倾斜角度的差值不大于5
°
时,既可以保证卡接凸块234更顺畅地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还能避免导向斜块222和支撑柱20的体积过大。
[0058]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和图6,所述变形槽50具有槽底51,所述槽底51位于所述变形端部23和所述导向部22的分界处;所述受压面2341沿所述支撑柱2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所述外锥面221或所述导向面2221衔接的衔接侧2342;在所述支撑柱2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衔接侧2342的高度低于所述槽底51的高度。
[0059]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变形槽50的槽深方向即为整个扩散板支架10或者支撑柱20的高度方向,变形槽50的槽底51位于变形端部23和导向部22的分界处,进而变形端部23可以被挤压变形,导向部22则不会被挤压变形或者难以被挤压变形。其中,变形端部23被变形槽50分成两个变形子端部232,每个变形子端部232上均设有卡接凸块234,卡接凸块234具有受压面2341,在将扩散板支架10穿入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时,每个卡接凸块234的受
压面2341被卡接孔121的内壁挤压,进而使卡接凸块234向变形槽50所在的一侧变形。
[006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支撑柱20在灯板120上的覆盖面积,卡接凸块234的受压面2341沿支撑柱20的高度方向延伸,即受压面2341不是倾斜的锥面,而是竖向延伸的平面或弧面。此时受压面2341具有与导向部22的外锥面221或导向斜块222的导向面2221衔接的衔接侧2342,本实施例使该衔接侧2342的高度低于变形槽50的槽底51的高度,可以理解,因为变形槽50的槽底51位于变形端部23和导向部22的分界处,所以变形端部23和导向部22的分界处难以被挤压变形。因此,当受压面2341的高度低于槽底51的高度时,可以保证卡接凸块234上的每个位置都能够向变形槽50所在的一侧变形,进而保证支撑柱20顺利穿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避免因为卡接凸块234的衔接侧2342难以被挤压变形而无法顺利卡接的情况。
[0061]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柱20呈圆锥体结构,且在所述变形槽5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变形端部23的两侧设有避让切平面235或者避让槽236。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因为变形端部23在变形槽5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被挤压而暂时收缩,但是变形端部23在变形槽5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无法被挤压而无法暂时收缩,进而会导致变形端部23无法穿过卡接孔121。因此,通过在变形槽50的长度方向上,使变形端部23的两侧设有避让切平面235或避让槽236,可以使得变形端部23在变形槽50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卡接孔121的孔径,进而变形端部23在变形槽5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即便无法暂时收缩,也可以顺利通过灯板120上的卡接孔121。
[0062]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100,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灯板120、扩散板130和以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扩散板支架10。其中,背板110用于支撑和安装背光模组100中的其他零部件,比如灯板120、导光板、控制板等等,所述灯板120便安装于所述背板110上,并且设有卡接孔121。卡接孔121为圆形通孔,其沿灯板120的厚度方向贯通灯板120,卡接孔121的具体数量、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所述扩散板130位于所述灯板120背离所述背板110的一侧,并与所述灯板120间隔设置,以使灯板120上发出的光均匀扩散,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所述扩散板支架10通过所述卡接槽40卡接安装于所述卡接孔121内,所述支撑端部21与所述扩散板130抵接,进而支撑扩散板130,所述底板31与所述背板110抵接,进而通过背板110为扩散板支架1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由于本技术背光模组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3]
其中,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和图10,所述灯板120具有安装灯珠122的正面123,所述正面123与所述连接端面231间隔设置,也即支撑柱20的连接端面231不与灯板120抵接,灯板120仅用于对扩散板支架10进行限位,而不参与对扩散板130支撑,进而扩散板130的重力不会通过扩散板支架10传递到灯板120上,避免了灯板120在扩散板支架10处因受力而凹陷的情况,保证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0064]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和图10,所述灯板120还具有与所述正面123相对的背面124,所述背板110具有面向所述背面124的安装面111;所述安装面111上设有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对应所述底板31设置,所述底板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2内,且所述底板31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安装槽112的槽深,以使所述灯板120的所述背面124与所述背板110的所述安装面111相互紧贴,如此可以保证灯板120的平整性,避免灯板120产生悬空及
下凹而产生暗影的情况。
[0065]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和图10,所述底板31的厚度与所述安装槽112的槽深相等,所述底板31具有面向所述连接端面231的支撑面312,所述支撑面312与所述灯板120的所述背面124相互紧贴。也即,灯板120上与安装槽112对应的位置可以由底板31进行支撑,进而可以避免灯板120上与安装槽112对应的位置产生下凹而影响显示效果。
[0066]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7]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0068]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扩散板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