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踢脚线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14:4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踢脚线模组。


背景技术:

2.房屋装修时,踢脚线模组是安装在墙体与地面交界位置,为了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避免该位置碰撞造成对墙体的破坏。而且墙体与地面的结合处因转直角,不容易清理,但踢脚线模组脏了比较容易擦洗和清理。而且,踢脚线模组除了有保护墙面的功能外,在视觉美观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踢脚线模组广泛运用于房屋装修。
3.现有技术的踢脚线模组包括用于固定在墙体的基座及盖设于基座并与所述基座形成卡接的面板,基座设置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支撑壁,面板的顶端弯折形成与支撑壁匹配的垂直于地面的卡扣,面板通过卡扣套设卡接在基座的支撑壁后其下端抵接于地面。然而,现有技术的踢脚线模组安装时,一般是将面板从下向下扣合至基座的方式,利用面板自身的重力固定,其装配后的结构稳定性较差;或者将卡扣的尺寸做到与小于支撑壁的厚度,实现二者的过盈配合,解决稳定性问题,但这样造成从上向下扣合时不容易扣下,甚至卡扣无法套在支撑壁上,只能从基座两端的端面将卡扣的其中一端撑开套住支撑壁后,慢慢施力将面板推进去实现装配,但其装配效率低。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踢脚线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且结构稳定性好的踢脚线模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模组,包括基座和盖设于所述基座并形成可拆卸连接的面板;
7.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固定在墙面的基座板、由所述基座板的顶端向靠近所述面板方向弯折形成的支撑壁、由所述支撑壁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卡合壁以及由所述卡合壁向远离所述墙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滑壁;所述卡合壁的背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至所述墙面的距离由下向上逐渐减小;
8.所述面板包括与所述基座板平行的面板本体、由所述面板本体的底端向远离所述基座板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壁、由所述面板本体的顶端向靠近所述基座方向弯折延伸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面板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倾斜延伸的扣壁;所述扣壁至所述面板本体的距离由其靠近所述延伸壁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
9.所述面板本体抵接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所述滑壁间隔,所述扣壁沿所述滑壁向下滑动至抵接于所述倾斜面,并使得所述延伸壁支撑于所述滑壁的顶端,所述扣壁的底端至所述面板本体的距离小于所述倾斜面的顶端至所述面板本体的距离。
10.优选的,所述扣壁平行于所述倾斜面且与所述倾斜面贴合。
11.优选的,所述滑壁呈弧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延伸壁由所述面板本体朝向所述扣壁倾斜向上延伸。
13.优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由所述基座板的底部向靠近所述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卡钩,所述面板还包括由所述面板本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弯折延伸的倒钩,所述倒钩套设于所述卡钩形成卡合。
14.优选的,所述卡钩包括由所述基座板的底部向靠近所述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壁和由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基座板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向靠近所述基座板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倒钩插入至所述卡钩并抵接至所述第二壁。
15.优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由所述基座板向所述面板本体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面板本体的加强筋。
16.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包括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上方且相互间隔。
17.优选的,所述面板还包括由所述面板本体的底端向远离所述基座板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壁,所述缓冲壁的底端与所述基座板的底端平齐。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模组中,在基座的顶端设置支撑壁、由所述支撑壁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卡合壁以及由所述卡合壁向远离所述墙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滑壁,且卡合壁的背面为向靠近墙面方向延伸的倾斜面;同时将面板设置呈包括与所述基座板平行的面板本体、由所述面板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向下弯折并向靠近面板本体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扣壁,则使得扣壁的底端与面板本体形成的开口尺寸小,并向上形口尺寸增大;当面板从上向下扣合至基座时,在水平面方向,面板本体被支撑壁抵接限位,且扣壁的底端支撑于滑壁,将面板向下施力压下时,由于扣壁的底端与面板本体形成的开口尺寸小,扣壁沿滑壁向下滑动使得该开口被滑壁撑开产生弹性形变,开口尺寸变大,继续下压至扣壁的底端抵接至卡合壁的倾斜面并沿倾斜面继续下滑,因倾斜面的设置,扣壁的底端向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撑力逐渐减小,则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性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开口的尺寸又逐渐变小,从而使得面板被卡合于基座上,因卡合壁与支撑壁共同在水平方向对面板本体与扣壁的撑力作用,使得面板紧紧的扣合在基座上,结构稳定性好,且实现了由上向下扣合的装配方式,使得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踢脚线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踢脚线模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在此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
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5.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6.请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模组100,包括基座1和盖设于所述基座1并形成可拆卸连接的面板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和所述面板2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为木材或塑料材料制成。
27.所述基座1包括用于固定在墙面的基座板11、由所述基座板11的顶端向靠近所述面板2方向弯折形成的支撑壁12、由所述支撑壁12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卡合壁13、以及由所述卡合壁13向远离所述墙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滑壁14。
2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壁13的背面为倾斜面131,且所述倾斜面131至所述墙面的距离由下向上逐渐减小。
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壁14呈弧形结构,可使得扣壁
30.所述面板2包括与所述基座板11平行的面板本体21、由所述面板本体21的底端向远离所述基座板11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壁22、由所述面板本体21的顶端向靠近所述基座1方向弯折延伸的延伸壁23、以及由所述延伸壁23远离所述面板本体21的一端向下弯折并倾斜延伸的扣壁24。所述扣壁24至所述面板本体21的距离由其靠近所述延伸壁23的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
31.所述面板本体21抵接于所述支撑壁12且与所述滑壁14间隔,所述扣壁24沿所述滑壁14向下滑动至抵接于所述倾斜面131,并使得所述延伸壁23支撑于所述滑壁14的顶端,所述扣壁24的底端至所述面板本体21的距离小于所述倾斜面131的顶端至所述面板本体21的距离。
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合壁13的背面即卡合壁13远离所述面板本体21的一面,所述卡合壁13向远离所述墙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即为卡合壁13向靠近面板本体2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冲壁22也可以不设置,使得面板本体21装配后直接抵接于地面也是可行的。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壁22的底端与所述基座板11的底端平齐,即所述基座1的底端向所述面板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缓冲壁22上。当然,基座1的底端也可以相对于地面更远离缓冲壁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壁22呈弧形结构,更好的实现面板本体21与地面平滑过度,更方便清洁。
34.从而,上述结构中,当面板2从上向下扣合至基座1时,在水平面方向,面板本体21被支撑壁12抵接限位,且扣壁24的底端支撑于滑壁14,将面板2向下施力压下时,由于扣壁24的底端与面板本体21形成的开口尺寸小,扣壁24沿滑壁14向下滑动使得该开口被滑壁14撑开产生弹性形变,开口尺寸变大,继续下压至扣壁24的底端抵接至卡合壁13的倾斜面131并沿倾斜面131继续下滑,因倾斜面131的设置,扣壁24的底端向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撑力逐渐减小,则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性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开口的尺寸又逐渐变小,从
而使得面板2被卡合于基座1上,因卡合壁13与支撑壁12共同在水平方向对面板本体21与扣壁24的撑力作用,使得面板2紧紧的扣合在基座1上,结构稳定性好,且实现了由上向下扣合的装配方式,使得装配效率高。
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壁24平行于所述倾斜面131且与所述倾斜面131贴合,该结构可进一步提高面板2与基座1的卡合稳定性。
36.更优的,所述延伸壁23由所述面板本体21朝向所述扣壁24倾斜向上延伸。该结构使得踢脚线模组安装完后,墙面与面板本体21形成更好的过度,便于清洁。
37.为了进一步增加踢脚线模组装配后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基座1还包括由所述基座板11的底部向靠近所述面板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卡钩15,所述面板2还包括由所述面板本体21靠近所述基座2的一侧弯折延伸的倒钩25,所述倒钩25套设于所述卡钩15形成卡合。
3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15包括由所述基座板11的底部向靠近所述面板2的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壁151和由所述第一壁151远离所述基座板11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壁152,所述第二壁152向靠近所述基座板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倒钩25插入至所述卡钩15并抵接至所述第二壁152。从而通过卡钩15与倒钩25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其原理与扣壁24与倾斜面131匹配的原理相同。
39.更优的,所述基座1还包括由所述基座板11向所述面板本体21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面板本体21的加强筋16,同样可提高结构稳定性。
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16包括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61和第上倾斜延伸的第二加强筋162,所述第一加强筋161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162的上方且相互间隔。
4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模组中,在基座的顶端设置支撑壁、由所述支撑壁的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卡合壁以及由所述卡合壁向远离所述墙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滑壁,且卡合壁的背面为向靠近墙面方向延伸的倾斜面;同时将面板设置呈包括与所述基座板平行的面板本体、由所述面板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向下弯折并向靠近面板本体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扣壁,则使得扣壁的底端与面板本体形成的开口尺寸小,并向上形口尺寸增大;当面板从上向下扣合至基座时,在水平面方向,面板本体被支撑壁抵接限位,且扣壁的底端支撑于滑壁,将面板向下施力压下时,由于扣壁的底端与面板本体形成的开口尺寸小,扣壁沿滑壁向下滑动使得该开口被滑壁撑开产生弹性形变,开口尺寸变大,继续下压至扣壁的底端抵接至卡合壁的倾斜面并沿倾斜面继续下滑,因倾斜面的设置,扣壁的底端向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撑力逐渐减小,则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性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开口的尺寸又逐渐变小,从而使得面板被卡合于基座上,因卡合壁与支撑壁共同在水平方向对面板本体与扣壁的撑力作用,使得面板紧紧的扣合在基座上,结构稳定性好,且实现了由上向下扣合的装配方式,使得装配效率高。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