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球经机束纱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14:1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属于球经机集束导向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球经机整经过程中,纱架上的纱线需要通过球经机机头上的纱束集束导向装置集束成绳状然后卷绕到球经轴上,一般球经机的整经头份数为500至700。现有纱束集束导向装置为图1所示的管状束纱咀14,管状束纱咀14为两端敞口的圆管状,大量带有张力的纱束高速通过管状束纱咀14,管状束纱咀14对纱束进一步集束,管状束纱咀14的管口和内壁与纱束接触面会造成很大的摩擦力,纱束与集纱咀摩擦发热,毛羽增多,引起毡并。而且管状束纱咀14需要带动纱束往复运动,当管状束纱咀14左右往复运动时,纱束来回翻滚,造成纱束翻边,出现绞纱现象,影响到后续工序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摩擦力小,跟随纱束移动转动的一种球经机束纱导纱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纱器本体、导向辊轴以及展平辊轴,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沿纱束移动方向依次安装在导纱器本体内,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均跟随纱束转动,所述导向辊轴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辊轴均竖向设置在导纱器本体的纱束导入端,两个导向辊轴左右间隔设置,所述展平辊轴水平设置在导纱器本体内。
5.进一步,所述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的结构相同,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均包括辊体、固定轴以及轴承,固定轴同轴设置在辊体内,辊体和固定轴之间设置有轴承,固定轴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6.进一步,导纱器本体纱束导入端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横向开设有导向调节长孔,所述导向辊轴设置在两个导向调节长孔之间,两个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导向调节长孔与固定轴螺纹连接。
7.进一步,导纱器本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纵向开设有展平调节长孔,所述展平辊轴设置在两个展平调节长孔之间,两个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导向调节长孔与固定轴螺纹连接。
8.进一步,展平辊轴至少设置两个,各展平辊轴沿所述纱束移动方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还包括导出集束环,所述导出集束环设置在导纱器本体的纱束导出端,导出集束环与导纱器本体连接。
10.所述导出集束环包括集束部和连接部,集束部为圆环状,连接部与导纱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球经机束纱导纱器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2.纱束依次经设置在导纱器本体上的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后缠绕在球经轴上,球经
轴卷取纱束过程中,纱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张力。纱束从两个导向辊轴之间经过,两个导向辊轴对导入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的纱束进行导向,防止纱束触碰到导纱器本体边缘,同时两个导向辊轴之间的间距将纱束聚拢。纱束经过展平辊轴时,纱束在张力作用下压紧展平辊轴,由此展平辊轴将纱束展平,防止纱束翻边,绞纱,减少后道工序绞纱现象,提高生产效率。在集束过程中各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均跟随纱束转动,从而有效减少纱束摩擦。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纱束集束管立体示意图。
14.图2为球经机束纱导纱器正视立体示意图。
15.图3为导向辊轴和展平辊轴剖面图示意图。
16.图4为球经机束纱导纱器仰视示意图。
17.图5为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后视立体示意图。
18.图6为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左视剖面和纱束走向示意图。
19.其中:1、导纱器本体
ꢀꢀ
2、第一导向辊轴
ꢀꢀ
3、第二导向辊轴
ꢀꢀ
4、第一导向调节长孔
ꢀꢀ
5、第二导向调节长孔
ꢀꢀ
6、第一展平辊轴
ꢀꢀ
7、第二展平辊轴
ꢀꢀ
8、第一展平调节长孔
ꢀꢀ
9、第二展平调节长孔
ꢀꢀ
10、安装部
ꢀꢀ
11、导出集束环
ꢀꢀ
12、集束部
ꢀꢀ
13、连接部
ꢀꢀ
14、管状束纱咀
ꢀꢀ
15、辊体
ꢀꢀ
16、固定轴
ꢀꢀ
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1.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2~4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2.参见图2、图3和图6,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包括导纱器本体1,导纱器本体1为两端敞口的方体,导纱器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横向开设有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和第一导向调节长孔5,上侧面和下侧面开设的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均与同侧面上的第一导向调节长孔5左右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均正对设置,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5正对设置。导纱器本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纵向开设有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和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左侧面与右侧面上开设的两个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均与同侧面上的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沿丝束运动方向前后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正对设置,两个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正对设置。
23.导纱器本体1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第一展平辊轴6以及第二展平辊轴7。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第一展平辊轴6以及第二展平辊轴7均包括辊体15、固定轴16以及轴承17,辊体15为圆管,固定轴16同轴设置在辊体15内,辊体15和固定轴16之间设置有轴承17,轴承17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17分别设置在辊体15内的两端,辊体15通过轴承17套设在固定轴16上,固定轴16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
24.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均竖直设置导纱器本体1内,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均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的纱束导入端,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左右间
隔设置。第一导向辊轴2对应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上开设的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之间,第一导向辊轴2通过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与导纱器本体1连接。具体的,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导纱器本体1上的两个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后,两个螺栓分别与第一导向辊轴2的固定轴16螺纹连接。螺栓沿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运动,以调节第一导向辊轴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两个螺栓分别对第一导向辊轴2进行紧固,两个螺栓均与第一导向辊轴2的固定轴16夹紧导纱器本体1。第二导向辊轴3对应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导向调节长孔5之间,第二导向辊轴3通过第二导向调节长孔5与导纱器本体1连接。具体的,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导纱器本体1上的两个第二导向调节长孔5后,两个螺栓分别与第二导向辊轴3的固定轴16螺纹连接。螺栓沿第二导向调节长孔5运动,以调节第二导向辊轴3的位置。调节完成后,两个螺栓分别对第二导向辊轴3进行紧固,两个螺栓均与第二导向辊轴3的固定轴16夹紧导纱器本体1。纱束从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经过,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对导入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的纱束进行导向,防止纱束触碰到导纱器本体边缘,同时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的间距将纱束聚拢。根据纱线头份调节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的间距,保证纱束通过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时,有效的将纱束聚拢并适当的将其展平。
25.第一展平辊轴6和第二展平辊轴7均水平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内,第一展平辊轴6和第二展平辊轴7沿纱束移动方向前后间隔设置,第一展平辊轴6设置在与第二展平辊轴7之前。第一展平辊轴6对应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上开设的两个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之间,第一展平辊轴6通过两个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与导纱器本体1连接。具体的,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导纱器本体1上的两个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后,两个螺栓分别与第一展平辊轴6的固定轴16两端螺纹连接。螺栓沿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运动,以调节第一展平辊轴6的位置。调节完毕后,两个螺栓分别对第一展平辊轴6进紧固,两个螺栓均与第一展平辊轴6的固定轴16夹紧导纱器本体1。第二展平辊轴7对应设置在导纱器本体1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之间,第一展平辊轴6通过两个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与导纱器本体1连接。具体的,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导纱器本体1上两个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后,两个螺栓分别与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的固定轴16两端螺纹连接。螺栓沿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运动,以调节第二展平辊轴7位置。调节完毕后,两个螺栓分别对第二展平辊轴7进紧固,两个螺栓均与第二展平辊轴7的固定轴16夹紧导纱器本体1。纱束从第一展平辊轴6下侧和第二展平辊轴7上侧经过时,纱束在张力作用下拉紧的同时,第一展平辊轴6对纱束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第二展平辊轴7与对纱束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纱束在张力以及向下和向上两个相反作用力下,纱束将平铺在展平辊轴上,防止纱束来回翻滚,减少后道工序绞纱情况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6.参照图4~图5,导纱器本体1纱束导出端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安装部10,两个安装部10之间设置有导出集束环11,导出集束环11包括集束部12和连接部13,集束部12为圆环状,集束部12的截面为圆形,连接部13为一端带有螺纹的圆杆,连接部13与安装部10一一对应,连接部13通过螺帽与安装部10可拆卸连接,螺帽有设置在安装部10两侧的两个,两螺帽相配合夹紧安装部10。集束部12将纱束聚拢后导出,防止在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左右往复运动时纱束缺少束缚,因惯性导致纱束中的部分纱线超出球经轴已经卷取好的纱束卷的宽度,缠绕至纱束卷的端面,纱束卷的端面形成球形端面的网纱,在后续染色完成后的分经机工序中出现松纱现象。集束部12为圆环状,集束部12的轴径截面为圆形,集
束部12与纱束接触面都为光滑的圆弧面,有效减少左右往复运动时纱束与束纱导向装置的导出口高速摩擦造成纱束的损伤。
27.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28.首先纱束从第一导向辊轴和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中间穿过,经过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之后,依次从第一展平辊轴6下侧和第二展平辊轴7上侧穿过,最后经过第二展平辊轴7的纱束,通过集束环11的集束部12聚拢导出后卷绕到球经轴上。
29.纱束从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经过,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对导入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的纱束进行导向,防止纱束触碰到导纱器本体1边缘,同时可以第一导向辊轴2、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的间距将纱束聚拢。根据纱线头份数量,通过第一导向调节长孔4、第二导向调节长孔5以及相对应的螺栓,调节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的间距,保证纱束通过第一导向辊轴2和第二导向辊轴3之间时,有效的将纱束聚拢。
30.纱束从第一展平辊轴6下侧和第二展平辊轴7上侧经过时,纱束在张力作用下拉紧的同时,第一展平辊轴6对纱束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第二展平辊轴7与对纱束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纱束在张力以及向下和向上两个相反作用力下,纱束将平铺在展平辊轴上,防止纱束来回翻滚,减少后道工序绞纱情况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展平调节长孔8、第二展平调节长孔9以及对应的螺栓,调节其第一展平辊轴6和第二展平辊轴7的相对高度,用来调节纱束与第一展平辊轴6和第二展平辊轴7的包角度或适当调节球经轴卷曲对纱束施加的张力。
31.最后经过第二展平辊轴7的纱束,通过导出集束环11的集束部12最后卷绕到球经轴上,集束部12将纱束聚拢后导出,防止在本球经机束纱导纱器左右往复运动时纱束缺少束缚,因惯性导致纱束中的部分纱线超出球经轴已经卷好的纱束卷的宽度,缠绕至纱束卷的端面,纱束卷的端面形成球形端面的网纱,在后续染色完成后的分经机工序中出现松纱现象。集束部12为圆环状,集束部12的截面为圆形,集束部12与纱束接触面都为光滑的圆弧面,有效减少左右往复运动时纱束与束纱导向装置的导出口高速摩擦造成纱束的损伤。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