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3:1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及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


背景技术:

2.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国于“十四五”期间要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达到25%,非化石能源电力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十四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2.89亿千瓦,光伏预计达到3.22亿千瓦。发展光伏项目是响应国家“碳达峰
·
碳中和”号召,加快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需要。
3.为此,需要大力开发光伏发电项目,由于滩涂地区表层软土较厚且承载力较差,现有用于滩涂地区的海上光伏基础普遍存在施工困难,工效较低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该海上光伏基础结构紧凑,施工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包括阵列排布的吸力桩基础,所述吸力桩基础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柱,位于同一排的立柱上端斜向固定有斜梁,位于斜梁的上侧沿横向间隔固定有偶数根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纵向檀条,所述纵向檀条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光伏压块。
6.进一步地,每一排吸力桩基础的数目为3个且间隔设置,每一列吸力桩基础的数目为6个且间隔设置,斜梁上间隔安装有四根纵向檀条。
7.进一步地,所述吸力桩基础包括底部敞开的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面且位于泥面高程的上方设置有吸力泵口。
8.进一步地,所述吸力桩基础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盘,所述立柱的下端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均固定有上端面为斜面的连接件,所述斜梁连接固定于连接件上。
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下端经不锈钢螺栓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经不锈钢螺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经不锈钢螺栓与斜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檀条经不锈钢螺栓与斜梁相连接,所述斜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纵向檀条相连接的角钢。
11.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压块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单晶硅组件边缘,或压在光伏组件的相邻两单晶硅组件的间隙上侧,光伏压块经不锈钢螺栓与纵向檀条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檀条为冷弯薄壁卷边c型钢檩条。
13.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压块为铝合金压块。
14.进一步地,所述斜梁或光伏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8
°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该海上光伏基础可根据实际拟建区域地层变化情况,选择整体式安装或分体式安装:(1)、通过地勘判断拟建区域地层较平缓的,将光伏上部结构及下部吸力桩基础整体在陆上预制拼装好,通过驳船运输到海上,靠自重下沉后,依靠吸力泵沉贯,实现一步式安装,大大节约建设周期;(2)通过地勘判断拟建区域地层达不到一步式整体安装平整度的,将吸力桩基础先运到海上对应位置进行沉贯安装,后根据现场实际沉贯高低调整在陆上预制场内拼装好的光伏上部结构的立柱高度,最后将拼装好的上部结构一起运到海上与沉贯好的吸力桩基础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17.2.该海上光伏基础施工方便,且可以大大节约工期,具有较为广泛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海上光伏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力桩基础平面布置图(图1俯视方向);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平面布置图(图1俯视方向);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区放大图;
23.图中:1-泥面高程10-吸力桩基础10a-前列吸力桩基础10b-中列吸力桩基础10c-后列吸力桩基础11-罐体12-吸力泵口13-连接盘14-加强结构20-立柱30-斜梁31-角钢32-夹角40-纵向檀条50光伏压块60-不锈钢螺栓70-光伏组件71-单晶硅组件8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25.参考图1至图5
26.一种适用于滩涂的海上光伏基础,包括阵列排布的吸力桩基础10。鉴于滩涂地区表层软土较厚且承载力较差,采用吸力桩基础依靠吸力泵沉贯,工效较高。所述吸力桩基础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立柱20,位于同一排的立柱高度沿横向自前向后逐渐升高,位于同一排的立柱上端斜向固定有一根斜梁30,位于斜梁的上侧沿横向间隔固定有偶数根用于安装光伏组件70的纵向檀条40,每一根纵向檀条均纵向架设在若干根纵向檀条上。所述纵向檀条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光伏压块50,从而通过光伏压块与
27.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安装光伏组件,每一排吸力桩基础的数目为3个且间隔设置,分别为前列吸力桩基础10a、中列吸力桩基础10b和后列吸力桩基础10c。每一列吸力桩基础的数目为6个且间隔设置,斜梁上间隔安装有四根纵向檀条,纵向檩条的布置间距约1.5m,每一光伏组件的单晶硅组件对应两根纵向檀条。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力桩基础包括底部敞开的罐体11,所述罐体的顶面设置有加强结构14,且罐体位于泥面高程1的上方设置有吸力泵口12,从而通过吸力泵将罐体内的水排出,实现吸力桩基础的安装。该吸力桩基础的安装技术为现有技术。
29.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安装连接立柱,所述吸力桩基础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盘13,所述立柱的下端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均固定有上端面为斜面的连接件80,所述
斜梁连接固定于连接件上。
3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减少腐蚀,所述立柱的下端经间隔设置的不锈钢螺栓60与连接盘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经不锈钢螺栓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经穿过斜梁的不锈钢螺栓与斜梁固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所述纵向檀条经穿过檀条的不锈钢螺栓与斜梁相连接。为了加强纵向檀条与斜梁的连接强度,所述斜梁上还固定安装有与纵向檀条相连接的角钢31。
32.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安装固定光伏组件的单晶硅组件,位于边缘的光伏压块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单晶硅组件71边缘,其余的光伏压块压在光伏组件的相邻两单晶硅组件的间隙上侧,光伏压块经穿过间隙的不锈钢螺栓与纵向檀条相连接,从而实现单晶硅组件的安装固定。
33.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实现连接单晶硅组件与斜梁,所述纵向檀条为冷弯薄壁卷边c型钢檩条。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压块为铝合金压块。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梁或光伏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32为3-8
°
,最佳角度为5
°

36.本实施例中,所有不锈钢螺栓配两平一弹垫片。
37.本实施例中,光伏电站采用550wp单晶光伏组件,每个光伏组件串由28块2256mm
×
1133mm
×
35mm单晶硅组件组成,光伏组件采用横向布置,排间隙20mm,列间隙20mm。
38.海上光伏基础主要用于水域的浅水滩涂区,一般要求水深小于7.5m。安装是,选择整体式安装或分体式安装:(1)、通过地勘判断拟建区域地层较平缓的,将光伏上部结构及下部吸力桩基础整体在陆上预制拼装好,通过驳船运输到海上,靠自重下沉后,依靠吸力泵沉贯,实现一步式安装,大大节约建设周期;(2)通过地勘判断拟建区域地层达不到一步式整体安装平整度的,将吸力桩基础先运到海上对应位置进行沉贯安装,后根据现场实际沉贯高低调整在陆上预制场内拼装好的光伏上部结构的立柱高度,最后将拼装好的上部结构一起运到海上与沉贯好的吸力桩基础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39.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40.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