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0:1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僵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


背景技术:

2.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和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和发颐痄腮。目前已实现人工养殖僵蚕,养殖僵蚕时会用到养殖架。
3.如申请号:cn20182061520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僵蚕养殖架,包括支撑杆、固定杆、喷洒管道和稳固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四个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相对面,喷洒管道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底部,稳固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杆的正面,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气养殖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二透气窗网的顶部,使第二透气窗网的顶部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提高第二透气窗网平面的透气性,固定块的顶部和第二透气窗网与固定块的连接处开设有通风通孔,通风通孔的设置用于提高第二透气窗网垂直面的透气性,进一步的提高第二透气窗网的透气性,达到了提高养殖层透气性的效果。
4.类似于上述申请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5.虽然满足多隔层条件,但固定的养殖层不利于底层的僵蚕享受光照,会影响到僵蚕的存活率,
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包括配重盘和撑架,所述配重盘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且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前端设置有转接套,且转接套的左侧安置有第一养殖层,所述第一养殖层的后端边缘处设置有滑块一,所述撑架设置于配重盘的前端右侧,且撑架的另一端固定有护套,所述护套的外部自前至后依次分布有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
9.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套通过驱动轴与正反转电机传动连接,且转接套和第一养殖层呈一体化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护套的内径尺寸大于驱动轴的外径尺寸,且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关于护套的外部呈等距离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养殖层包括套筒、透光面板和滑道,且套筒外侧设置有透光面板,所述透光面板的表面设置有滑道。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养殖层还包括养殖框、操作口和滑块二,且透光面板的后端安置有养殖框,所述养殖框的外侧开设有操作口,且养殖框的后端边缘处固定有滑块二。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养殖层通过滑块一与滑道滑动连接,且滑道呈圆弧状。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的尺寸结构一致,所述撑架呈l型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多隔层的养殖架,通过将多隔层设计的养殖架扩展开来,在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重合面积减少时,扩大僵蚕对光照的享受面积,有利于僵蚕的存活率,而在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叠放时,能够减少养殖架对空间的占用,为养殖架的转移工作降低难度。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正反转电机驱使驱动轴、转接套、第一养殖层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第一养殖层边缘处的滑块一牵动第二养殖层,第二养殖层中滑块二牵动第三养殖层,第三养殖层中滑块牵动第四养殖层,快速的将多隔层设计的养殖架扩展开来,能在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重合面积减少时,扩大僵蚕对光照的享受面积。护套与套筒转动连接,护套在满足第二养殖层滑块一转动的同时能使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之间保持合适间距。
17.2、本实用新型透光面板的设置,是为了在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第四养殖层展开呈阶梯状的矩形结构时,同时满足不同养殖层中僵蚕在白天使用自然光接收光照培养的需求,避免养殖环境差异过大影响僵蚕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的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的第二养殖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的配重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配重盘;2、正反转电机;3、驱动轴;4、转接套;5、第一养殖层;6、滑块一;7、护套;8、撑架;9、第二养殖层;901、套筒;902、透光面板;903、滑道;904、养殖框;905、操作口;906、滑块二;10、第三养殖层;11、第四养殖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多隔层的养殖架,包括配重盘1和撑架8,配重盘1的前端中部设置有正反转电机2,且正反转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3,驱动轴3的外部前端设置有转接套4,且转接套4的左侧安置有第一养殖层5,转接套4通过驱动轴3与正反转电机2传动连接,且转接套4和第一养殖层5呈一体化结构,第一养殖层5的后端边缘处设置有滑块一6,撑架8设置于配重盘1的前端右侧,且撑架8的另一端固定有护套7,护套7的外部自前至后依次分布有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护套7的内径尺寸大于驱动轴3的外径尺寸,且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关于护套7的外部呈等距离分布,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的尺寸结构一致,撑架8呈l型结构,通过正反
转电机2驱使驱动轴3、转接套4、第一养殖层5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第一养殖层5边缘处的滑块一6牵动第二养殖层9,第二养殖层9中滑块二906牵动第三养殖层10,第三养殖层10中滑块牵动第四养殖层11,快速的将多隔层设计的养殖架扩展开来,能在第一养殖层5、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重合面积减少时,扩大僵蚕对光照的享受面积。护套7与套筒901转动连接,护套7在满足第二养殖层9滑块一6转动的同时能使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之间保持合适间距;
24.如图2所示,第二养殖层9包括套筒901、透光面板902和滑道903,且套筒901外侧设置有透光面板902,透光面板902的表面设置有滑道903,第一养殖层5通过滑块一6与滑道903滑动连接,且滑道903呈圆弧状,第二养殖层9还包括养殖框904、操作口905和滑块二906,且透光面板902的后端安置有养殖框904,养殖框904的外侧开设有操作口905,且养殖框904的后端边缘处固定有滑块二906,透光面板902的设置,是为了在第一养殖层5、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第四养殖层11展开呈阶梯状的矩形结构时,同时满足不同养殖层中僵蚕在白天使用自然光接收光照培养的需求,避免养殖环境差异过大影响僵蚕的存活率。
25.综上,该多隔层的养殖架,使用时,首先配重盘1起到支撑和稳定养殖架的作用,使第一养殖层5、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不易倾倒,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具备的零件结构一致,第二养殖层9与第一养殖层5的区别在于表面未设置滑道903,当工作人员将白僵蚕分别由四个操作口905对应放置于第一养殖层5、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内部时,可根据养殖环境对养殖架进行调整,使位于底层(即第四养殖层11)中的白僵蚕能够享受到光照,具体操作为控制正反转电机2驱使驱动轴3、转接套4、第一养殖层5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第一养殖层5边缘处的滑块一6沿透光面板902表面滑道903上滑动,直至滑块一6与滑道903端部抵接时牵动与滑道903固定的透光面板90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此类推将第一养殖层5、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调整为彼此之间重合面积最小,僵蚕对光照的享受面积最大的状态,以利于僵蚕的存活率,其中透光面板902通过套筒901与护套7转动连接,能够对透光面板902的活动范围进行控制,使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之间保持合适间距,通过撑架8与配重盘1固定的护套7与驱动轴3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而在控制正反转电机2驱使驱动轴3、转接套4、第一养殖层5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养殖层5通过滑块一6推动透光面板902表面滑道903,令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有利于快速的使第二养殖层9、第三养殖层10和第四养殖层11收合,呈叠加的方式放置,来减少养殖架对空间的占用。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