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7 21:5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看视频、玩游戏等,基于此,用户对大屏幕显示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加,其便携性相应地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装置便携性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多个led发光元件,多个所述led发光元件排布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以及变形组件,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变形组件配置为用于使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一卷曲状态和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组件包括与所述基板相贴合或者至少部分嵌设于基板内的压电材料层或者记忆金属层。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磁吸层和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层吸合的第二磁吸层;所述第一磁吸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磁吸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于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第二磁性件;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体。
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贴设于所述基板的表面或者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基板内,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壳层,所述保护壳层具有第二卷曲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在所述第二卷曲状态,所述保护壳层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卷曲状态的所述基板、多个led发光元件及变形组件的组合结构的筒状结构;在所述第二展开状态,所述保护壳层形成用于对第一展开状态的所述基板、多个led发光元件及变形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支撑的平板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层包括磁力层,所述磁力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磁性块;在所述第二展开状态,多个所述磁性块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所述磁性块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保护壳层包括保护层和设于所述保护层上的磁力层,所述磁力层形成所述第二磁吸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柔性基材层。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多个刚性部,多个所述刚性部沿第一方向成行排布、沿第二方向成列排布,且沿第一方向成行排布的多个所述刚性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之间铰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连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部中的一者包括第一边沿线,另一者包括第二边沿线;所述第一边沿线与所述第二边沿线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边沿线具有凹部,所述第二边沿线具有能够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凸部。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面板。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变形组件,利用变形组件使基板能够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基于此,当用户需要使用显示面板时,可以将基板切换为第一展开状态,并使排布于基板的表面的led发光元件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用户需要携带显示面板时,可以将基板切换为第一卷曲状态,从而提升其便携性。
附图说明
15.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17.图3示出了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中显示面板的保护壳层处于第二卷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保护壳层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1:
ꢀꢀꢀꢀꢀꢀꢀꢀ
显示面板
ꢀꢀꢀꢀꢀꢀꢀꢀꢀꢀꢀꢀꢀ
31:
ꢀꢀꢀꢀꢀꢀꢀꢀ
第一磁性件
23.10:
ꢀꢀꢀꢀꢀꢀꢀ
基板
ꢀꢀꢀꢀꢀꢀꢀꢀꢀꢀꢀꢀꢀꢀꢀꢀꢀ
32:
ꢀꢀꢀꢀꢀꢀꢀꢀ
第二磁性件
24.11:
ꢀꢀꢀꢀꢀꢀꢀ
子区域
ꢀꢀꢀꢀꢀꢀꢀꢀꢀꢀꢀꢀꢀꢀꢀ
40:
ꢀꢀꢀꢀꢀꢀꢀꢀ
保护壳层
25.20:
ꢀꢀꢀꢀꢀꢀꢀ
led发光元件
ꢀꢀꢀꢀꢀꢀꢀꢀꢀꢀ
41:
ꢀꢀꢀꢀꢀꢀꢀꢀ
保护层
26.30:
ꢀꢀꢀꢀꢀꢀꢀ
变形组件
ꢀꢀꢀꢀꢀꢀꢀꢀꢀꢀꢀꢀꢀ
42:
ꢀꢀꢀꢀꢀꢀꢀꢀ
磁性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目前在显示领域,为满足用户对大尺寸显示屏的需求,发展出了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柔性显示面板的滑移屏、折叠屏等,以实现在增大屏幕尺寸的同时,保障其便携性。
34.然而,本技术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oled显示面板因其结构特性,存在厚度较大的问题。具体地,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整体厚度为2.845mm,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的整体厚度为1.896mm,plastic amoled的整体厚度为0.98mm,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的整体厚度为0.15mm。其中,amoled的厚度相较于lcd减小了30%,plastic amoled相较于amoled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pi)取代玻璃基板,使得plastic amoled的厚度相较于lcd减小了70%,而micro led由于组成结构简单,通常仅包括基板和层叠设于基板上的led,因此其厚度相较于lcd减小了95%。
35.基于此,本技术发明人提出一种发明构思,通过将micro led显示面板制成具备柔性的显示面板,如此,即可获得厚度很小且屏幕尺寸很大的显示面板,同时由于其具备柔性的特点,使其能够通过卷曲、折叠等方式提升便携性。
36.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显示面板1,包括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以及变形组件30。基板10具有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示例性地,基板10具体可以是led灯条(light bar),例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扁平
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基板10为硬板材质时,可采用例如手表腕带的连接方式将多个硬板材质的小基板10组合形成所需尺寸的基板10,以使所获得的基板10能够具备柔性,从而能够根据需求将基板10调整为第一卷曲状态。多个led发光元件20排布于基板10的表面,示例性地,led发光元件20为micro led,以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变形组件30设于基板10上,且变形组件30配置为用于使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可在基板10上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分别成行排布和成列排布。示例性地,对于由多个小基板10组合形成的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可分别在各个小基板10上阵列排布;对于由整片的柔性板材形成的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可在该基板10上阵列排布;也可在该基板10上划分多个子区域11,各个子区域11内的多个led发光元件20阵列排布,相邻两个子区域11之间存在间隔,以保障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区域的led发光元件20互不干涉。
38.基于此,通过在基板10上设置变形组件30,利用变形组件30使基板10能够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当用户需要使用显示面板1时,可以将基板10切换为第一展开状态,并使排布于基板10的表面的led发光元件20为显示面板1提供光源,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用户需要携带显示面板1时,可以将基板10切换为第一卷曲状态,从而提升其便携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形组件30包括与基板10相贴合或者至少部分嵌设于基板10内的压电材料层或者记忆金属层。利用压电材料能够因电场作用而产生机械变形的特点,使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或者利用记忆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下发生塑性形变后,在另一温度范围又能恢复原来宏观形状的特点,使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40.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参阅图3和图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变形组件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磁吸层和能够与第一磁吸层吸合的第二磁吸层;第一磁吸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于基板10上的第一磁性件31,第二磁吸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于基板10的一侧的第二磁性件32;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第一磁性件31与第二磁性件32中的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体。基于此,通过向电磁铁通电使之产生磁性,可使第一磁性件31和第二磁性件32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同时,由于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磁吸层和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合后,形成的层叠结构表现为刚性。在停止向电磁铁通电后,第二磁吸层与第一磁吸层之间的吸引力撤去,由于基板10上的多个第一磁性件31间隔设置,使得基板10在相邻的第一磁性件31之间的间隙处能够发生形变,从而表现为柔性状态。如此,通过向电磁铁通电可使基板10表现为刚性,通过对电磁铁断电可使基板10表现为柔性,从而使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将基板10维持在第一卷曲状态或者第一展开状态。
42.可选地,相邻的第二磁性件32之间的间隙设有填充层,该填充层具体可以是粘接
层,以对多个第二磁性件32起到限位作用,使多个第二磁性件32有序排布。
43.示例性地,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分别成行排布和成列排布,相邻两行第一磁性件31错位设置,相邻两列第一磁性件31错位设置;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分别成行排布和成列排布,相邻两行第二磁性件32错位设置,相邻两列第二磁性件32错位设置;同时,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第一磁性件31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如此,当电磁铁通电时,第一磁吸层和第二磁吸层的各个区域能够均匀地吸合,从而保障基板10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其中,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夹角为锐角的两个方向、夹角为钝角的两个方向。
44.示例性地,多个led发光元件20的排布密度与多个第一磁性件31的排布密度的比值为1:2,通过较高的led发光元件20的排布密度获得较佳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较低的第一磁性件31的排布密度节省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进一步设置led发光元件20在基板10上的覆盖面积大于66.7%,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磁性件31贴设于基板10的表面或者至少部分嵌设于基板10内,多个第二磁性件32设于基板10的一侧。由于第一磁性件31和第二磁性件32中有一者为电磁铁,为避免电磁铁与基板10上的金属走线发生短路,优选电磁铁设置在基板10背离金属走线的一侧表面或者嵌设在基板10内,以使电磁铁与基板10上的金属走线绝缘间隔。
46.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中显示面板的保护壳层处于第二卷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保护壳层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7.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包括保护壳层40,保护壳层40具有第二卷曲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在第二卷曲状态,保护壳层40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卷曲状态的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及变形组件30的组合结构的筒状结构;在第二展开状态,保护壳层40形成用于对第一展开状态的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及变形组件30的组合结构进行支撑的平板结构。如此,当基板10处于第一卷曲状态时,保护壳层40形成的筒状结构能够对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及变形组件30的组合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便于携带的同时,能够减小显示面板1损坏的风险;当基板1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平板结构的保护壳层40能够对基板10、多个led发光元件20及变形组件30的组合结构起到支撑作用,使显示面板1展开后具备更好的平整度和更大的刚度。
48.可选地,保护壳层40包括磁力层,磁力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磁性块42;在第二展开状态,多个磁性块4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且多个磁性块4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第二磁性件32在基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其中,磁性块42具体可以是电磁铁或者永磁体。磁力层与第二磁吸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可参考第二磁吸层与第一磁吸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此,实现保护壳层40在第二卷曲状态和第二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49.可选地,保护壳层40包括保护层41和磁力层,磁力层设于保护层41的表面或者嵌设于保护层41内。当磁力层设置在保护层41的表面时,磁力层与保护层41相互固定或者可相互分离,磁力层的材质具体可以是能被磁力吸引的金属、通电后带有磁力的电磁铁或者
是内部含有金属或电磁铁的矽胶(即硅胶)。示例性地,保护壳层40的厚度为0.05mm~0.75mm。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壳层40包括保护层41和设于保护层41上的磁力层,且磁力层形成第二磁吸层,如此,保护壳层40既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起到展开支撑作用。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包括柔性基材层。示例性地,柔性基材层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如此,在变形组件30撤去对基板10的刚性支撑的情况下,基板10能够灵活地卷曲,以提升便携性。
52.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基板10包括多个子区域11,相邻两个子区域11之间存在间隔,每一个子区域11内设置有多个led发光元件20,每一个子区域11内的多个led发光元件20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分别成行排布和成列排布,例如阵列排布,相邻两个子区域11之间存在间隔,以保障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和第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相邻两个区域的led发光元件20互不干涉。
5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0包括多个刚性部,多个刚性部沿第一方向成行排布、沿第二方向成列排布,且沿第一方向成行排布的多个刚性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刚性部之间铰链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示例性地,刚性部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每一个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多个led发光元件20,且每一个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发光元件20沿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分别成行排布和成列排布,例如阵列排布。基于此,在变形组件30撤去对基板10的刚性支撑的情况下,基板10也能够灵活地卷曲,从而提升其便携性。
54.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连接的相邻的两个刚性部中的一者包括第一边沿线,另一者包括第二边沿线;第一边沿线与第二边沿线相邻设置,且第一边沿线具有凹部,第二边沿线具有能够与凹部嵌合的凸部。可选地,凸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半圆形或者其中至少两者的组合形状。基于此,基板10在第一卷曲状态时,相邻两个刚性部之间的干涉较小,使得显示面板1能够灵活地卷曲;并且,基板10在第一展开状态时,相邻两个刚性部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显示面板1的平整度更好。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包括触控层和盖板,触控层设于led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盖板设于触控层背离led发光元件20的一侧,以实现触控功能。
56.基于同样的发明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57.示例性地,显示装置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尺寸为4吋~11吋,其中,吋即英寸。在展开状态下,显示面板的形状为矩形、扇形、半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