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07 15:13: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21年12月09日、申请号为202111499267.6、发明名称为“一种表面清洁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3.湿式清洁设备一般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和清洁头,清洁头上一般设置有滚刷和与清洁液供给系统流体连通的流体分配器,流体分配器用于将清洁液分配至清洁头的外表面或者待清洁表面。滚刷一般为中空圆柱状,由滚刷筒体和设置于滚刷筒体外侧的擦试件。
4.由于流体分配器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因此,清洁头的整体体积会相应的变大, 而滚刷筒体内部的空间也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将流体分配器设置于滚刷内部,可以有效降低清洁头的整体体积,同时在容置空间内设置集液室,有助于将液体排出。
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其包括清洁液箱和与所述清洁液箱相连的供给管路;清洁头,其包括可沿待清洁表面移动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刷辊,所述刷辊包括:滚刷筒体,所述滚刷筒体的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和流体分配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流体分配器与所述供给管路流体连通,所述流体分配器包括多个沿所述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其中,所述滚刷筒体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出液口相对应的集液室,多个所述集液室沿所述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滚刷筒体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出口,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被所述集液室收集后通过所述流体出口排出。
7.可选地,所述集液室为沿所述刷辊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流结构,所述阻流结构用于阻挡至少部分流体相对于所述滚刷筒体运动而使至少部分流体聚集在所述流体出口附近。
8.可选地,所述滚刷筒体设置有多组流体出口,所述多组流体出口沿所述滚刷筒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
9.可选地,所述流体分配器包括至少两组出液口,所述至少两组出液口沿所述滚刷筒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
10.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流体加热的加热元件,所述流体分配器设置于加热元件。
11.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液供给系统,其包括清洁液箱和与所述清洁液箱相连的供给管路;清洁头,其包括可沿待清洁表面移动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刷辊,所述刷辊包括:滚刷筒体,所述滚刷筒体的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和流体分配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流体分配器与所述供给管路流体连通,所述流体分配器包括多个沿所述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其中,所述滚刷筒体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每个所述导流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出口,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进入导流槽后通过所述流体出口排出。
12.可选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滚刷筒体的周向延伸,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导流槽的端部。
13.可选地,所述导流槽沿同时沿所述滚刷筒体的周向和轴向延伸。
14.可选地,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滚刷筒体的内壁。
15.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流体加热的加热元件,所述流体分配器设置于加热元件。
16.本发明提供的表面清洁设备,其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和清洁头。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清洁液箱和与清洁液箱相连的供给管路。清洁头包括可沿待清洁表面移动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刷辊。刷辊包括滚刷筒体,滚刷筒体的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流体分配器,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流体分配器与供给管路流体连通,流体分配器包括多个沿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其中,滚刷筒体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多个与出液口相对应的集液室,多个集液室沿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滚刷筒体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出口,从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被集液室收集后通过流体出口排出。将流体分配器设置于刷辊内部,同时在刷辊内部设置与分配器相对应的集液室,可以有效节省设备空间,同时达到均匀分配流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表面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清洁头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刷辊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一角度下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另一角度下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一角度下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角度下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实施例中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实施例中细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细长本体沿轴向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一角度下拎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另一角度下拎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一实施例中刷辊内置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中刷辊内置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集液室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集液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2为另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3为又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4为一实施例中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0.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表面清洁设备可以是立式表面清洁设备、手持式表面清洁设备或自行式表面清洁设备,此处不做详细限定。参考图1-3,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表面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清洁头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为一种立式清洁设备,图1中的表面清洁设备100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清洁液供给系统用于向待清洁表面或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擦拭的擦试件提供清洁液。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清洁液箱和与清洁液箱流体连通的供给管路。表面清洁设备100还包括清洁头10,其包括可在待清洁表面移动的壳体2,壳体2限定有安装空间。在立式设备中,清洁头10可以与主体枢转连接,在手持设备中,清洁头10可以通过延伸管与主机连接,在自行式清洁设备中,例如扫地机器人,清洁头10的壳体2至少为扫地机器人的主机壳的一部分,当然,扫地机器人的主壳体还可以跟清洁头10的壳体2为同一结构。图4为
一实施例中刷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刷辊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一角度下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另一角度下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参考图4和5,清洁头10设置有刷辊101,刷辊101安装于壳体所限定的安装空间,刷辊101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滚刷筒体1的外周可设置有擦试件17。擦试件17可以由硬毛、海绵、绒毛、棉布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此处不做限定。擦试件17基本上与刷辊同步转动,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刷辊包括滚刷筒体1,滚刷筒体1的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刷辊还包括沿滚刷筒体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4,第一端盖3设置有供液体进入容置空间的进液管路31和/或供电线进入容置空间的线路通道32。参考图6和7,容置空间内可以单独设置有加热装置或流体分配器。当然,容置空间内还可以同时设置加热装置和流体分配器,加热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一端盖3,即固定或者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端盖,加热装置还可以设置于滚刷筒体1,用于对从进液管路31进入的流体进行加热。流体分配器将加热后的流体直接或者间接地分配到擦试件17或者待清洁表面上。参考图14和15,图14为一角度下拎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另一角度下拎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端盖3设置有供液体进入容置空间的进液管路31和/或供电线进入容置空间的线路通道32。参考图,至少部分进液管路31基本与刷辊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第一端盖3设置有拎手33,拎手33用于将刷辊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拎手33上同样设置有供液体进入容置空间的进液管路31和/或供电线进入容置空间的线路通道32。
23.参考图5-7,滚刷筒体1可拆卸的连接到第一端盖3。用户在清洗刷辊时,只需将滚刷筒体1沿轴向方向拆卸下来后进行清洗即可,不需要对带有管路或电路的第一端盖3进行清洗,避免损坏里面的管路或者电路。进一步地,通过将筒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端盖3,在用户更换刷辊时,由于第一端盖3内设置有电路或者管路,因此可以继续使用,降低更换成本。
24.参考图5,第一端盖3包括第一固定部34,部分第一固定部34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轴承35。第一轴承35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转动部36,第一转动部36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位于滚刷筒体1的第三卡接结构配合以实现滚刷筒体1和第一端盖3之间的拆/装。第二端盖4包括第二固定部41,部分第二固定部41的外周或者内周设置有第二轴承42,第二轴承42的内周或者外周设置有第二转动部43,第二转动部43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与位于滚刷筒体1的第四卡接结构配合以实现滚刷筒体1和第一端盖3之间的拆/装。参考图,擦试件17为筒状结构,沿刷辊的轴向方向擦试件17可拆卸地设置于滚刷筒体1。擦试件17和筒状结构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确保刷辊在转动时,擦试件17和刷辊基本保持相对静止。
25.参考图5-13,图8为一角度下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角度下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实施例中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实施例中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实施例中细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细长本体沿轴向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头10包括用于对流体加热的加热装置,流体分配器66(参考图16)可设置于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在对流体从流体分配器66流出之前进行加热,然后加热后的流体从流体分配器66流出。由于加热装置在刷辊转动时其相对于壳体静止不动,因此,加热装置需静止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加热装置与清洁液供给系统的管路流体连通,用于对流体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流体输送至至少一组流体出口15。将加热装置设置
于滚刷内部,可以缩短从加热装置流出的加热后流体与位于滚刷筒体1的流体出口151之间的距离,降低这个过程中流体的热量损失,确保从流体出口151喷出的流体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提高清洁效果。加热装置还可以是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蒸汽,蒸汽通过流体出口151喷洒到擦试件17和/或待清洁表面。下面详细介绍加热装置的结构。
26.参考图5-13,加热装置用于对流体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包括细长本体65、加热元件63和导流元件64。细长本体65沿其长度方向细长本体6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652和第二端653;细长本体65可以为任意形状,其可以为长条状实心柱体,还可以是长条状空心柱体,此处不做详细限定。
27.参考图13,加热元件63设置于细长本体65限定的加热区域651。如图中实施例所示,加热区域651可以只占细长本体65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区域651还可以是布满整个细长本体65。加热元件63可以为电加热片,通过黏贴等方式固定到细长本体65的加热区域651。加热元件63还可以直接蚀刻到细长本体65上,关于蚀刻工艺,此处不再详述。当细长本体65包括外壁和内壁16时,加热元件63可以设置在细长本体65的外壁或者内壁16,根据细长本体65的形状和实际需求而定。
28.参考图8和9,同时参考图7,导流元件64用于将流体引导经过加热区域651后输送至至少一组出液口62。导流元件64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塑料材料或其他隔热材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导流元件64中限定有流道,流体通过流道后被加热。当加热元件63与导流元件64直接接触时,细长本体65可以为隔热材料组成,这样可以使加热元件63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对流体进行加热。当加热元件63设置于细长本体65外侧,通过细长本体65将热量传递给导流元件64时,细长本体65可以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备,例如,铜、铝、固体导热硅胶等,此处不做详细限定。
29.参考图5-9,12-13,图中所示实施例中,细长本体65为筒状结构,其限定有容置空间,至少部分导流元件64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如图所示,导流元件64为圆柱形结构,导流元件64的表面对应加热区域651的位置设置有导流通道641,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导流通道641为槽状结构,槽状结构与细长本体65的内壁16配合形成密闭通道。这样,流体就可以直接与加热元件63或者细长本体65接触,加热效率更高。导流通道641包括第一通道642和与第一通道642连通且设置于第一通道642下游的第二通道643。至少部分第一通道642沿长度方向弯折延伸。这里的弯折延伸,可以是迂回延伸,还可以是螺旋式延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率。至少部分第二通道643沿细长本体65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第二通道643与出液口621相对应,第二通道643里的流体通过出液口621排出。参考图12和13,细长本体65设置有至少一组出液口62,一组出液口62包括多个出液口621,多个出液口621在第一端652和第二端653之间间隔分布。出液口621这样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沿细长本体65的长度方向出液均匀。为了使每个出液口621的出液量相对均匀,第二通道643的入口一般设置一组出液口62所对应的中间位置。
30.继续参考图12和13,当细长本体65为圆柱形时,为了保证沿其周向方向出液均匀,细长本体65包括多组出液口621,多组出液口621沿细长本体65的宽度方向(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细长本体65为其他形状时,为了保证其出液均匀,也可以沿其宽度方向设置多组出液口621。当有多组出液口621时,相对应的设置多个相互并联的第二通道643,每个第二通道643均对应一组出液口62。参考图,当圆柱形细长本体65设置有两组
出液口621时。第二通道643包括相互并联的左流道和右流道,沿细长本体65的宽度方向,左流道和右流道分别设置于第一通道642的两侧。参考图9,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液口61,进液口61设置于导流元件64。
31.参考图7和12,沿重力方向加热区域651设置于细长本体65的下端,导流元件64设置于加热区域651的上方,这样,加热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导流通道641中的流体因为重力的作用会紧贴加热区域651,即使导流通道641中的流量不足,液体也会与加热区域651充分接触,保证液体的加热效果。
32.由于加热装置(或流体分配器)不随刷辊转动,因此,加热装置排出的流体会进入到环形空腔后被排出。因此,需要在环形空腔内设计一些特殊的结构,以确保液体能顺利的从流体出口151排出。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参考图16-19,图16为一实施例中刷辊内置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一实施例中刷辊内置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集液室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集液室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0、11、13和14,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流体分配器66,流体分配器66与供给管路流体连通,流体分配器66包括多个沿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621;其中,滚刷筒体1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多个与出液口621相对应的集液室13,多个集液室13沿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滚刷筒体1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出口15,从出液口621流出的液体被集液室13收集后通过流体出口151排出。将出液口621沿刷辊的轴向间隔布置,每个出液口621喷出的液体被对应的集液室13收集后通过流体出口151排出,可以保证清洁液沿刷辊的轴向方向均匀排出,同时,将集液室13间隔分布,可以有效确保从出液口621喷出的流体第一时间被收集到集液室13后被排除,避免大量清洁液堆积在刷辊内部的容置空间内。集液室13可以是由滚刷筒体1的内壁16向外凸出的阻流结构131限定而成,阻流结构131可以限定四周密闭的独立的空间,阻流结构131还可以是具有流体入口的挡板结构,挡板结构阻止此处的流体相对于滚刷筒体1转动。
33.参考图6和7,流体分配器66相对于壳体静止,即滚刷筒体1运动时,流体分配器66静止不动,此时,出液口621相对于滚刷筒体1是运动的,如果液体直接喷洒到容置空间,很难通过离心力将流体排出流体出口151。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程序控制出液口621的出液频率,使出液口621的出液频率跟滚刷筒体1的转动速度相对应,即当集液室13转动到出液口621对应的区域时,控制流体分配器66喷出流体,已确保至少部分流体被集液室13收集。当集液室13转动至其他位置时,控制流体分配器66停止喷出流体。采用上述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流体在容置空间内集聚,而无法通过流体出口151排出。
34.参考图6、7、10和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集液室13是跟随滚刷筒体1一起转动的,那么出液口621喷出的液体很有可能未被集液室13收集。因此,集液室13为沿刷辊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凹槽,在刷辊转动的过程中,环形凹槽与出液口621相对应,即出液口621喷出的流体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被环形凹槽收集。参考图18-19,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刷辊转动方向,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流结构131,阻流结构131用于阻挡至少部分流体相对于滚刷筒体1运动而使至少部分流体聚集在流体出口151附近。沿刷辊旋转方向,阻流结构131一般设置在流体出口151的下游,这样,阻流结构131可以将至少部分流体阻挡以使流体跟刷辊一起转动,该部分流体会因离心力的作用从流体出口151流出。阻流结构131可以是一块沿刷辊轴向方向延伸的挡板,挡板直接封闭环形凹槽,使流体不能沿环形凹槽自由地
循环流动。阻流结构131还可以是围绕流体出口151设置的一挡块,而该挡块并不将环形凹槽全部封闭,只阻挡部分流体保持在流体出口151附近,其余流体可以从挡块周围流动。这样设置的好处时,避免大部分流体聚集在流体出口151时,而流体出口151并不能将其完全排除,多余的流体会溢出到容置空间内,造成能量的损失。
35.参考图10和11,在一个实施例中,要实现沿轴向环形凹槽,需要将滚刷筒体1分为两部分分别制造,分别为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每部分均包含至少一个半圆形的凹槽,制造好以后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由两个环形板限定而成,两个环形板相对于滚刷筒体1的内壁16凸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凹槽还可以是滚刷筒体1的内壁16向内凹陷而成。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成熟工艺,在一个中空的滚刷筒体1内形成间隔布置的凹槽。
36.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出液口621排出的液体大部分被收集到集液室13,流体分配器66的出液口621还可以伸入到环形凹槽内。
37.参考图20-22,同时参考16和17,图20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内壁设置有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2为另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为解决从环形空腔排出流体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清洁头10,清洁头10设置有刷辊,刷辊安装于安装空间,刷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滚刷筒体1的外周设置有擦试件17;擦试件17基本上与刷辊同步转动,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滚刷筒体1的内部限定有容置空间。流体分配器66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流体分配器66与供给管路流体连通,流体分配器66包括多个沿刷辊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出液口621;流体分配器66可以是一个细长管路,上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液口621。滚刷筒体1的内壁16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4,每个导流槽1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出口151,从出液口621流出的液体进入导流槽14后通过流体出口151排出。导流槽14由内壁16凹陷而成,流体在内壁16流动时可以流进导流槽14内。
38.参考图20和2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槽14沿滚刷筒体1的周向延伸,流体出口151设置于导流槽14的端部。导流槽14内的流体在导流槽14的端部跟随滚刷筒体1一起转动,此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流体会从位于端部的流体出口151流出。沿刷辊的旋转方向,导流槽14包括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即从后端向前端延伸的方向为刷辊的旋转方向。流体出口151优先位于后端,此时,流体会最先在此聚集,然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流体出口151排出。当流体出口151设置在前端时,一般会等到导流槽14内的流体聚集到前端时,流体才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在该流体出口151流出。
39.参考图20和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槽14沿同时沿滚刷筒体1的周向和轴向延伸。此时,导流槽14中的流体出口151可以设置在导流槽14中任意位置,由于导流槽14在沿轴向延伸的同时还沿轴向延伸,而刷辊的旋转方向是沿周向旋转,因此,导流槽14内的流体在沿导流槽14流动时会受到导流槽14侧壁的力,使流体的流动变缓,不会与刷辊的旋转同步,此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部分流体会在流体出口151处排出。导流槽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导流槽14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出口151,当然,也可以在导流槽14的后端和/或后端设置流体出口151。当流体出口151设置在导流槽14前端和后端之间时,在流体出口151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阻流结构131,阻流结构131配置成将至少部分流体聚集在流体出口151附近,使该部分流体可以因离心力作用从流体出口151排出。
40.参考图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槽14呈螺旋状设置于滚刷筒体1的内壁16。滚刷筒体1的内壁16可以设置有一条导流槽14,导流槽14从刷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当然,滚刷筒体1的内壁16还可以设置有多条基本平行的导流槽14。导流槽14中的流体出口151设置位置和一些相关结构可以跟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41.参考图20,滚刷筒体1设置有多组流体出口151,多组流体出口151沿滚刷筒体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参考图,图中所示实施例为两组流体出口151,其中每组流体出口151沿刷辊的轴向方向延伸,两组流体出口151对称设置到滚刷筒体1沿径向方向相对的两侧。采用此种布置,可以是流体相对均匀地分配。为了使流体分配器66喷出的流体比较均匀,流体分配器66包括至少两组出液口621,至少两组出液口621沿滚刷筒体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
42.参考图6、7、10和1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在刷辊转动时保持静止,此时,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21与设置于滚刷筒体1的流体出口151流体连通。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固定部34和第二固定部41。当然,加热装置还可以悬空固定于第一端盖3。加热装置在刷辊绕自身轴线旋转时相对于壳体静止。也即是加热装置在刷辊工作时保持不动。加热装置和滚刷筒体1之间限定有环形空腔。加热后的流体进入环形空腔后需从滚刷筒体1的流体出口151排出。滚刷筒体1包括至少一组流体出口15,至少一组流体出口15沿刷辊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这里所指的间隔布置既可以为多个流体出口151所组成的线与旋转轴线平行,还可以是多个流体出口151组成的线绕刷辊旋转,即多个流体出口151沿刷辊的轴向和周向同时延伸,成螺旋状。
43.参考图23和24,图23为又一实施例中滚刷筒体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4为一实施例中刷辊沿轴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流体流动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图23中所示的加热装置可以跟随刷辊一起转动,加热装置可以对刷辊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设置于滚刷筒体1的内壁16,随刷辊一起转动。将加热装置粘附或者采用蚀刻工艺固定于滚刷筒体1的内壁16。容置空间内或滚刷筒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流体分配器66,流体分配器66用于将流体分配到擦试件17或者待清洁表面上。在一个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滚刷筒体1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19,第一流体通道19所对应的内壁16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滚刷筒体1加热的同时,对进入第一流体通道19内的流体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作用既可以刷辊加热,还可以对流体进行加热。流体从端盖中的第二流体通道中可直接进入第一流体通道。
44.参考图2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端盖3的第一固定部34和第二端盖4的第二固定部41。滚刷筒体1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19,第二转动部43设置有与第一流体通道19相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44。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21与第二流体通道44流体连通,加热后的流体通过第二流体通道44和第一流体通道19后,通过设置于滚刷筒体1的流体出口151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为流体进行加热。
4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