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放电电路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5:5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电电路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类的终端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且这些终端设备大都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目前,当外部环境中存在可充电的插座时,用户在为待充电的终端设备充电时,可通过相应的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充电器为该待充电的终端设备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比如,以用户通过40w超级快充充电器为智能手机充电为例,该充电器在30分钟内对该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为73%@4200mah。当外部环境中不存在可充电的插座或者用户未携带相应的充电器时,用户通常可以通过移动电源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具有储电功能的终端设备为待充电的终端设备充电,但这种方式下的充电速度和充电功率通常较小,比如,以用户通过最大充电功率为10w的笔记本电脑为智能手机充电为例,该笔记本电脑在30分钟内对该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为23%@4200mah。
3.由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充电速率可知,通过一个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的方式,存在着充电速度慢和充满时间长的问题,这种充电方式很难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放电电路及终端设备,用于提高用户通过一个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时的充电速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放电电路,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该放电电路具有输出接口,该输出接口可用于输出充电电压,该充电电压可用于为外部所连接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该放电电路包括:至少具有升压功能的第一变压转换电路和降压转换电路;其中,该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一端和该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用于与电池耦合,该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和该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均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耦合。
7.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该放电电路通过该输出接口向外输出供电电压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降压转换电路向该输出接口输出较小的供电电压(比如,5v),也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向该输出接口输出较大的供电电压(比如,10v),即该放电电路中包括两条放电通路,当该输出接口所连接的终端设备支持超级快充技术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向该输出接口输出较大的供电电压,为该输出接口所连接的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用户通过该放电电路所在的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时的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还包括:负载开关电路,第一变
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通过该负载开关电路与该输出接口耦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够通过该负载开关电路导通第一变压转换电路对电池进行大功率放电,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用户通过该放电电路所在的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时的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接口,该负载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负载开关和第二负载开关,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开关;其中,该第一单向开关的一端、该第一负载开关的一端和该第二负载开关的一端均与该第一接口耦合,该第一单向开关的另一端和该第一负载开关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该第二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该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放电电路用于对电池放电时,第一单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若第一负载开关处于连通状态、第二负载开关处于关断状态,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较大的供电电压,从而该放电电路可以支持满足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若第一负载开关处于关断状态、第二负载开关处于连通状态,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较小的供电电压,从而该放电电路可以满足支持小功率充电的终端设备的充电,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用户通过该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时的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放电电路通过该第一接口放电的过程中,若该第一接口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该第一负载开关处于导通状态;若该第一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功率阈值,该第二负载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较大的充电电压,从而使得该放电电路可以支持满足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或者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较小的充电电压,从而使得该放电电路可以满足支持小功率充电的终端设备的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通过该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进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出接口还包括第二接口,该负载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负载开关和第四负载开关,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单向开关;其中,该第二单向开关的一端、该第三负载开关的一端和该第四负载开关的一端均与该第二接口耦合,该第二单向开关的另一端和该第三负载开关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该第四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该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可用于输出较大的充电电压或者较小的充电电压,从而该放电电路在为外部的终端设备充电时,可以使用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输出较大的充电电压;此外,该放电电路还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同时为不同充电电压需求的终端设备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放电电路的性能。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放电电路通过该第二接口放电的过程中,若该第二接口的第二放电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该第三负载开关处于导通状态;若该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功率阈值,该第四负载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二接口输出较大的充电电压,从而满足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或者通过第二接口输出较小的充电电压,从而满足支持小功率充电的终端设备的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通过该终端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充电的灵活
性和多样性,进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负载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五负载开关和第六负载开关,该放电电路还包括具有升压功能的第二变压转换电路;其中,该第二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一端、该第一负载开关的所述另一端和该第三负载开关的所述另一端耦合,该第二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该第五负载开关的一端和该第六负载开关的一端耦合,该第五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该第六负载开关的另一端耦合于该第一节点。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同时为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放电电路的性能。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放电电路的放电过程中,若该第一放电功率或者该第二放电功率大于该预设功率阈值,该第五负载开关处于关断状态、该第六负载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同时为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放电电路的性能。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接口,该负载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负载开关和第二负载开关,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开关和具有升压功能的第二变压转换电路;其中,第一单向开关的一端、第一负载开关的一端和第二负载开关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口耦合,第一单向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第二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降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耦合,第二变压转换电路耦合在第一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之间。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放电电路用于对电池放电时,第一单向开关处于关断状态,若第一负载开关处于关断状态、第二负载开关处于连通状态,该放电电路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较大的供电电压,从而该放电电路可以支持满足超级快充技术的终端设备的充电,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还包括充电协议电路,该充电协议电路与该输出接口耦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该充电协议电路进行不同需求的放电协商,从而使得该放电电路可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终端设备的充电。
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充电协议电路支持以下充电协议中的一种:pps协议、安全拷贝scp快充协议、快充qc协议、pe快充协议或者vooc闪充协议。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了该放电电路支持的充电协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放电电路的性能。
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输出接口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种:type-c接口、type-a接口、雷电接口。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或输出接口,从而提高了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支持的接口类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放电电路的性能。
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放电电路还具有输入接口,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为相同接口。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为相同接口时,可以在提高该放电电路的接口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该放电电路的面积。
20.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负载、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放电电路;其中,该负载可以与该放电电路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不与该放电电路集成在一起。可选的,当该放电电路包括电池时,该电池可以
不与该放电电路集成在一起。
21.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负载、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具有输出端口,该放电电路可通过该输出端口向外输出供电电压。
22.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芯片系统和终端设备均包含了上文所提供的放电电路,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放电电路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技术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35.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了“第一”和“第二”等字样对名称或功能或作用类似的对象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耦合”一词用于表示电性连接,包括通过导线或连接端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器件间接相连。因此“耦合”应被视为是一种广义上的电子通信连接。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各种包括放电电路的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等)、车载设备、消费型电子设备、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移动机器人和无人机等。下面对该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01、处理器102、传感器组件103、多媒体组件104、电源105以及输入\输出接口106。
38.其中,存储器101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软件模块;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或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图像数据、或电话本等。此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39.处理器102是该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软件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该终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地,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比如,上述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40.传感器组件103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该终端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其中,传感器组件103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组件103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加速/减速、方位、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或电子设备的温度变化等。此外,传感器组件103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即成为相机的组成部分。
41.多媒体组件104在电子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该屏幕可以为触摸面板,且当该屏幕为触摸面板时,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此外,多媒体组件104还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比如,多媒体组件104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42.电源105用于为该终端设备的各个组件(也可以称为该终端设备的负载)提供电源,电源105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或其他与该终端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105可以包括电源芯片,该电源芯片中可以包括本文所提供的放电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池,该电源芯片可以用于通过放电电路或者该电池为各个组件提供电源。
43.输入\输出接口106为处理器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比如,外围接口模块可以键盘、鼠标、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设备等。
44.尽管未示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音频组件和通信组件等,比如,音频组件包括麦克风,通信组件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等,本技术实
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4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示意图,该充电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用于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中可以包括放电电路,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充电线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放电电路放电来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放电电路可以包括依次耦合的单向开关、升降压充电芯片和5v降压芯片,该升降压充电芯片和该5v降压芯片的耦合点连接有电池,该5v降压芯片的输出端可通过5v2a的c2c充电线与第二终端设备中用于控制电池充电的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或者手机等具有为自身负载供电、同时还可以为所连接终端设备充电的功能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u盘或者硬盘等可以接收外部其他终端设备供电的移动(on the go)类终端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46.进一步的,该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也可以简称为充电器,该电源适配器可以为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可用于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通过该直流电压为第一终端设备供电,比如,第一终端设备中包括放电电路和负载,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电源适配器与电源连接时,该放电电路可用于为负载供电,还可以用于为该电池充电。其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放电电路的结构为图2所示的放电电路的结构时,利用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时,会存在充电速度慢和充满时间长的问题。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电电路可以通过两条通路为第二终端设备供电,这两条通路中的第一条通路可通过小功率放电为第二终端设备供电,第二条通路可通过大功率放电为第二终端设备供电,从而本文中也可以将第一条通路称为小功率放电通路,将第二条放电通路称为大功率放电通路。
4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放电电路可以应用于上文所提供的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该放电电路包括:至少具有升压功能的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和降压转换电路2,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用于与电池3连接,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均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耦合。可选的,该放电电路还可以包括该电池3。
49.其中,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接口,且可用于输出充电电压,该充电电压可用于为待充电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该输出接口可以为类型c(type-c,type-c)接口、类型a(type-c,type-a)接口或者雷电接口等。图3中以该输出接口包括一个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50.另外,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可以实现不同电压的充电,比如,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可以为一个升压转换电路,即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可以具有升压充电的功能。
51.具体的,当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通过充电线与第二终端设备连接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通路中的任一条通路放电来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第一条通路为电池
3—降压转换电路2—该输出端口,第二条通路为电池3—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该输出端口。
52.也即是,在通过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时,在电池3与该输出端口之间存在两条放电通路。第一条通路中该电池3中的电能通过降压转换电路2后从该输出端口输出,由于降压转换电路2的输出电压较小,从而从该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较小,比如输出的充电电压为5v,第一条通路可以称为小功率放电通路。第二条通路中该电池3中的电能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后从该输出端口输出,由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可以实现升压,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提高从该输出端口输出的电压,即从该输出端口输出的充电电压较大,比如输出的充电电压为10v,第二条通路可以称为大功率放电通路。因此,在通过该放电电路为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第二终端设备充电时,可以选择第二条通路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53.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该放电电路还可以包括:负载开关(load switch)电路4,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通过该负载开关电路4与该输出接口耦合。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该负载开关(load switch)电路4具有三个端子且分别表示为第一端a、第二端b和第三端c,该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一端a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耦合,该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二端b与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耦合,该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三端c与该输出接口耦合。在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电池3放电时,若该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一端a与第三端c导通,则该放电电路可以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进行大功率放电,若该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二端b与第三端c导通,则该放电电路可以降压转换电路2对电池3进行小功率放电。
54.可选的,该放电电路还可以具有充电功能,即具有对电池3充电的功能。此时,该放电电路还具有输入接口,该放电电路还可以包括单向开关电路5,单向开关电路5的一端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耦合,单向开关电路5的另一端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耦合。
55.其中,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比如,该输入电压可以由电源适配器提供。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可以共用相同的一个或者多个接口,也可以分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接口。
56.另外,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的接口类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可以均为类型c接口、类型a接口或者雷电接口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57.当该放电电路还具有对电池3充电的功能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相应的,在该放电电路的放电过程中,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放电;或者,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对电池3放电。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介绍说明。
58.第1种情况,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同时还复用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放电。
59.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单向开关电路5的一端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耦合,单向开关电路5的另一端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和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一端a耦合,第
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耦合于第一节点,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和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二端b耦合,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三端c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耦合,第一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还可以耦合有电池3。
60.其中,单向开关电路5可以为过压保护(over voltage protection,ovp)器件。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可以包括升降压(buck-boost)充电管理芯片,该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可以实现降压充电和升压充电,还可以实现充电控制,比如可以根据电池电压进行涓流充电、恒流快速充电(cc充电)和恒压充电(cv充电)控制等,以提供高精度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该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还可以支持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比如该工作电压范围可以为2.7v~3.6v。降压转换电路2可以为5v降压(buck)芯片,该5v降压芯片的输出电压为5v。负载开关电路4可以为大电流保护开关芯片,用于隔离其他充放电通路。
61.具体的,当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单向开关电路5连通(或导通)、负载开关电路4断开(或关断),该输入电压在依次通过单向开关电路5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后对电池3进行充电,即对该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该输入接口—单向开关电路5—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当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通过充电线与第二终端设备连接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通路中的任一条通路放电来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第一条通路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负载开关电路4(第二端b与第三端c导通)—该输出端口,第二条通路为电池3—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负载开关电路4(第一端a与第三端c导通)—该输出端口。
62.第2种情况,该放电电路还包括具有升压功能的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通过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对电池3放电。
63.示例性的,如图5b所示,单向开关电路5的一端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耦合,单向开关电路5的另一端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耦合,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一端均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二端与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一端a耦合,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与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二端b耦合,负载开关电路4的第三端c与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耦合,第一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还可以耦合有电池3。图5b中以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为不同的接口且分别包括一个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64.具体的,当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单向开关电路5连通(或导通)、负载开关电路4断开(或关断),该输入电压在依次通过单向开关电路5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后对电池3进行充电,即对该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该输入接口—单向开关电路5—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当该放电电路的输出接口通过充电线与第二终端设备连接时,该放电电路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通路中的任一条通路放电来为第二终端设备充电,第一条通路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负载开关电路4(第二端b与第三端c导通)—该输出端口,第二条通路为电池3—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负载开关电路4(第一端a与第三端c导通)—该输出端口。
65.进一步的,该放电电路还可以包括充电协议电路7,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用于负责大功率充电过程中的功率协商。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同时与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耦合,其中,该充电协议电路7与该输入接口耦合可用于在该放电电路的充电过程中进行功率协商,该充电协议电路7与该输出接口耦合可用于在该放电电路的放电过程中进行功率
协商。可选的,该充电协议电路7与该输出接口耦合,还可以用于检测该输出接口所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支持大功率充电或者支持小功率充电。
66.可选的,该充电协议电路7支持的充电协议可以为以下充电协议中的一种:可编程电源(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pps)协议、安全拷贝(secure copy,scp)快充协议、快充(quick charge,qc)协议、高速泵(pump express,pe)快充协议或者vooc闪充协议。在实际应用中,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为充电协议芯片,比如,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为功率输送(power delivery,pd)芯片。
67.具体的,在该放电电路的放电过程中,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用于确定与该输出端口所连接的设备需要进行大功率充电,还是需要进行小功率充电。比如,充电协议电路7为pd芯片且支持pps协议,与输出端口所连接的设备也支持pps协议,则充电协议电路7通过充电线检测到所连接的设备支持pps协议时,可以确定所连接的设备需要进行大功率充电,若检测到所连接的设备不支持pps协议时,可以确定所连接的设备需要进行小功率充电。该输出端口所连接的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大功率充电可用于支持该放电电路选择上述两条通路中对应的通路来进行放电,以为该所连接的设备进行相应功率的充电。示例性的,上述大功率充电的设备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充电电压大于5v的设备,比如,该充电电压可以10v或者20v;上述小功率充电的设备可以为u盘、硬盘或者数字耳机等充电电压不超过5v的设备,比如,该充电电压可以3v或者5v。
6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变换转换电路1、降压转换电路2、负载开关电路4、单向开关电路5、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和该充电协议电路7均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可用于与上述电路进行通信或者控制上述电路。在实际应用中,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在片上系统(system of chip,soc)中。
69.在一种示例中,当该充电协议电路7检测到该输出接口所连接的设备需要进行大功率充电时,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向该处理器发送用于指示需要进行大功率放电的第一指示信息,该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该处理器可以控制上文所描述的大功率放电通路中的开关电路导通,以及控制第一变换转换电路1或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进行升压转换等。
70.在另一种示例中,当该充电协议电路7检测到该输出接口所连接的设备需要进行小功率充电时,该充电协议电路7可以向该处理器发送用于指示需要进行小功率放电的第二指示信息,该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时,该处理器可以控制上文所描述的小功率放电通路中的开关电路导通,以及控制降压转换电路2进行降压转换等。
71.在又一种示例中,当该放电电路的该输入接口和该输出接口为相同接口时,若该接口连接有设备时,该处理器还可以检测该接口的电压,根据该电压为高电平或者为低电平确定该接口所连接的设备为电源适配器或者待充电的设备。
72.进一步的,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可以包括一个端口,也可以包括多个端口,且当该放电电路包括的输出端口的数量不同时,该放电电路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以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一个端口和两个端口为例,对该放电电路的结构和相应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73.第一种、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一个端口,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还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放电。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该输出接
口可以包括第一接口p1,第一接口p1也可以作为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单向开关电路5包括第一单向开关ovp1,负载开关电路4包括第一负载开关ls1和第二负载开关ls2。其中,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一端和第二负载开关ls2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口p1耦合,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另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另一端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耦合,第二负载开关ls2的另一端与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耦合,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均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耦合有电池3,第一节点还可以用于输出第一终端设备的工作电压v
sys
,充电协议电路7与第一接口p1耦合。
74.具体的,当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第一单向开关ovp1连通、第一负载开关ls1和第二负载开关ls2均断开,该输入电压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ovp1—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放电来为外部所连接的设备充电时,第一单向开关ovp1断开,通过类似上文所描述的两条通路中的任一条通路来放电。进一步的,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二负载开关ls2(连通)—第一接口p1;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第一负载开关ls1(连通)—第一接口p1。
7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可以为第一接口p1的放电电压与放电电流的乘积,该预设功率阈值可以事先根据实际需求或者行业规定进行设置,比如,该预设功率阈值可以为20w,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76.第二种、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两个端口,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还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放电。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该输出接口可以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也可以作为该放电电路的输入端口,单向开关电路5包括第一单向开关ovp1和第二单向开关ovp2,负载开关电路4包括第一负载开关ls1、第二负载开关ls2、第三负载开关ls3和第四负载开关ls4。其中,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一端和第二负载开关ls2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口p1耦合,第二单向开关ovp2的一端、第三负载开关ls3的一端和第四负载开关ls4的一端均与第二接口p2耦合,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另一端、第二单向开关ovp2的另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另一端、第三负载开关ls3的另一端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耦合,第二负载开关ls2的另一端和第四负载开关ls4的另一端与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耦合,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均耦合于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耦合有电池3,第一节点还可以用于输出第一终端设备的工作电压v
sys
,充电协议电路7分别与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耦合。
77.具体的,在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电池3充电时,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接口p1对电池3充电,也可以通过第二接口p2对电池3充电。其中,当通过第一接口p1对电池3充电,即第一接口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第一单向开关ovp1导通、第二单向开关ovp2断开、第一负载开关ls1至第四负载开关ls4可以均断开,该输入电压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ovp1—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同理,当通过第二接口p2对电池3充电,即第二接口p2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第二单向开关
ovp2导通、第一单向开关ovp1断开、第一负载开关ls1至第四负载开关ls4可以均断开,该输入电压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第二接口p1—第二单向开关ovp2—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
78.在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电池3放电来为外部所连接的设备充电时,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接口p1放电,也可以通过第二接口p2放电,且对于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中的任一接口,均可以通过类似上述两条通路进行放电。
79.其中,对于第一接口p1,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二负载开关ls2(连通)—第一接口p1;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第一负载开关ls1(连通)—第一接口p1。
80.对于第二接口p2,若第二接口p2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四负载开关ls4(连通)—第二接口p2;若第二接口p2的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第三负载开关ls3(连通)—第二接口p2。
81.示例性的,下面通过表1对该放电电路可能的工作场景下相应的工作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82.表1
83.[0084][008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所示的放电电路,在不充电的场景下可以通过第一接口p1或者第二接口p2进行大功率放电,在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小功率放电,但无法在充电过程中同时进行大功率放电。
[0086]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可以设置这两个接口中的某一接口为大功率放电接口(即连通该接口对应的大功率放电的通路),上述表1中是假设第一接口p1为大功率放电接口。此外,由上述表1可知,在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电池3充电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中充电功率大的接口对电池3进行充电;在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电池3放电的过程中,若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不同时使用或者同时用于放电时,则在需要进行大功率放电时可以选择第一接口p1的第二条通路进行放电,在需要进行小功率放电时可以选择第二接口p2的第一条通路进行放电;若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中的一个用于充电、另一个用于放电,用于放电的接口可以通过小功率放电对应的通路进行放电。
[0087]
上述图6和图7所提供的放电电路中,当通过该放电电路对第二终端设备充电时,若第二终端设备不支持超级快充技术,则可以通过上文中所描述的对应接口的小功率放电的第一条通路对第二终端设备充电,若第二终端设备支持超级快充技术,则可以通过上文中所描述的对应接口的大功率放电的第二条通路对第二终端设备充电,从而使得该放电电路可以在不影响现有的充放电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外部所连接的设备的大功率充电。因此,该放电电路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充电功率的需求。
[0088]
第三种、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一个端口,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通过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对电池3放电。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该输出接口可以包括第一接口p1,第一接口p1也可以作为该放电电路的输入接口,单向开关电路1包括第一单向开关ovp1,负载开关电路4包括第一负载开关ls1和第二负载开关ls2。其中,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一端和第二负载开关ls2的一端均与第一接口p1耦合,第一单向开关ovp1的另一端和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耦合,第一负载开关ls1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一端耦合,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一端、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二端和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一端均耦合于第一节点,降压转换电路2的第二端和第二负载开关ls2的另一端耦合,第一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耦合有电池3,第一节点还可以用于输出第一终端设备的工作电压v
sys
,充电协议电路7与第一接口p1耦合。
[0089]
具体的,当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第一单向开关ovp1连通、第一负载开关ls1和第二负载开关ls2均断开,该输入电压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充电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ovp1—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放电来为外部所连接的设备充电时,第一单向开关ovp1断开,通过类似上文所描述的两条通路中的任一条通路来放电。进一步的,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二负载开关ls2(连通)—第一接口p1;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第一负载开关ls1(连通)—第一接口p1。
[0090]
第四种、该放电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两个端口,该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该放电电路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对电池3充电,通过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对电池3放电。示例性的,结合图7,如图9所示,该输出接口可以包括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该第一接口p1和第二接口p2还可以作为该放电电路的输入端口,负载开关电路4还包括第五负载开关ls5和第六负载开关ls6。其中,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一端、第一负载开关ls1的所述另一端和第二负载开关ls2的所述另一端耦合,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第二端、第五负载开关ls5的一端和第六负载开关ls6的一端耦合,第五负载开关ls5的另一端耦合于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的第二端,第六负载开关ls6的另一端耦合于第一节点。图9所示的放电电路与上述图7所示的放电电路的区别在于,图9所示的放电电路可以在该放电电路的充电过程中同时进行大功率放电。下面对图9所示的放电电路的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0091]
具体的,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或者第二接口p2对该电池3充电,即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或者第二接口p2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并接收到输入电压时,该放电电路的充电通路与上述图7中所描述的充电通路一致,即通过第一接口p1对电池3充电时的充电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ovp1—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通过第二接口p2对电池3充电时的充电通路为第二接口p2—第二单向开关ovp2—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
[0092]
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或者第二接口p2对该电池3放电来为外部所连接的设备充电时,每个接口对应存在两条用于放电的通路。其中,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对该电池3放电时,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二负载开关ls2(连通)—第一接口p1;若第一接口p1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六负载开关ls6(连通)—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第一负载开关ls1(连通)—第一接口p1。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二接口p2对该电池3放电时,若第二接口p2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一条通路放电,第一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降压转换电路2—第四负载开关ls4(连通)—第二接口p2;若第二接口p2的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则可以通过第二条通路放电,第二条通路具体为电池3—第六负载开关ls6(连通)—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第三负载开关ls3(连通)—第二接口p2。
[0093]
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一接口p1对该电池3充电,同时通过第二接口p2对外部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时,第一接口p1对应的充电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
ovp1—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第二接口p2对应的对外进行大功率充电的通路为第一接口p1—第一单向开关ovp1—第五负载开关ls5(连通)—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第三负载开关ls3(连通)—第二接口p2。
[0094]
当通过该放电电路的第二接口p2对该电池3充电,同时通过第一接口p1对外部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时,第二接口p2对应的充电通路为第二接口p2—第二单向开关ovp2—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电池3,第一接口p1对应的对外进行大功率充电的通路为第二接口p2—第二单向开关ovp2—第五负载开关ls5(连通)—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第一负载开关ls1(连通)—第一接口p1。
[0095]
示例性的,下面通过表2对该放电电路可能的工作场景下相应的工作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0096]
表2
[0097][0098]
上述图9所提供的放电电路中,在不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场景下,可以通过第一接
口p1或者第二接口p2对电池3进行大功率放电,即在该场景下可以对外部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在通过第一接口p1或第二接口p2中的一个接口对电池3进行充电的场景下,可以将电源适配器输出的一部分功率通过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后对电池3充电,同时将另一部分功率通过第五负载开关ls5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后通过另一个接口输出以对外部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因此,在通过该放电电路为支持超级快充技术的第二终端设备充电时,不仅可以在该放电电路处于未充电的场景下对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也可以在该放电电路处于充电的场景下对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从而大大提高了第二终端设备的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电源适配器输出的全部功率仅通过了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转换,即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的总功率等于电源适配器输出的全部功率,从而可以降低热损耗,避免应用放电电路的第一终端设备出现过热的问题。
[0099]
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上文所提供的任一种放电电路。可选的,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芯片,该多个芯片中的每个芯片可用于集成上文所提供的放电电路中的一个器件或者多个器件。比如,上述第一变压转换电路1和第二变压转换电路6可以为两个升降压转换芯片,第一负载开关ls1至第四负载开关ls4中的每个负载开关可以为一个负载开关芯片,降压转换电路2可以为一个降压转换芯片。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关于该放电电路的详细描述均可以可援引到该芯片系统的相关描述中,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00]
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总线304和放电电路305。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和放电电路305通过总线304连接。该放电电路305中可以包括电池或者与电池耦合,放电电路305可用于为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接口304供电。
[0101]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设备中的放电电路305可以为上文所提供的任一种放电电路,关于该放电电路305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所提供的放电电路的相关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02]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技术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0103]
存储器302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该终端的使用时所创建的数据等。处理器302用于对该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比如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该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通信接口303用于支持该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0104]
总线3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05]
进一步的,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传感器组件、音频电路等多个组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06]
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包括上文所提供的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可以用于为外部连接的设备进行小功率充电,也可用于为外部连接的设备进行大功率充电,从而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时可以大大提高充电速率、缩短充电时长,进而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充电功率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0107]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以上所描述的放电电路、芯片系统和终端设备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0108]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09]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011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