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2023-02-01 21:4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各类工控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工业控制现场,存在大量分布零散智能设备,且智能设备间的距离长短不同。
3.在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集散控制系统)和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系统中若不存在精准的时钟源,且未配备时钟同步功能时,现场的智能设备间存在时间不同步的问题。该问题造成智能设备无法做到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的动作同步,易引起不确定的逻辑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现场的智能设备因无法做到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而引起不确定的逻辑运算结果的缺陷,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通信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
7.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和其余的节点设备通过现场总线以环形拓扑依次互连,所述诊断请求用于获取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
8.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所述运输需求表包括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所述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对应;
9.所述目标节点向其余的所述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引导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对相应的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10.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
11.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所述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所述数据运算请求用于提示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运算。
12.较佳地,所述诊断请求包括第一诊断帧,所述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的步骤,包括:
13.当前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诊断帧中补充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生成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
14.当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大于阈值时,所述当前节点设备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所述节点设
备;
15.若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为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获取所述运输需求表。
16.较佳地,所述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的步骤,还包括:
17.当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的udp大于阈值时,当前节点设备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再次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并将所述第二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
18.较佳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所述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的步骤,包括:
19.确定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
20.查找所述第一运输帧中携带的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
21.根据所述本机逻辑地址、所述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运输序列号和所述数据有效性标识判定所述当前节点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动作;所述数据传输动作包括数据上装、数据下装和数据转发中至少一种;
22.和/或,
23.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24.对工控系统中的n个设备进行排序且依次编辑逻辑地址,以分别形成具有第一逻辑地址至第n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将最小序号的逻辑地址的所述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n≥1且n取整数。
25.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
26.第一发送模块,用于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和其余的节点设备通过现场总线以环形拓扑依次互连,所述诊断请求用于获取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
27.生成模块,用于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所述运输需求表包括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所述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对应;
28.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目标节点向其余的所述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引导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对相应的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29.响应接收模块,用于从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
30.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所述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所述数据运算请求用于提示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运算。
31.较佳地,所述诊断请求包括第一诊断帧,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32.补充单元,用于当前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诊断帧中补充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生成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
33.诊断帧转发单元,用于当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的udp不大于阈值时,所述当前
节点设备将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
34.获取单元,用于若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为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获取所述运输需求表。
35.较佳地,所述生成模块还包括:
36.诊断帧再生单元,用于当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的udp大于阈值时,所述当前节点设备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诊断帧再次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并将所述第二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所述节点设备。
37.较佳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所述响应接收模块,包括:
38.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
39.查找单元,用于查找所述第一运输帧中携带的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
40.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机逻辑地址、所述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所述运输序列号和所述数据有效性标识判定所述当前节点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动作;所述数据传输动作包括数据上装、数据下装和数据转发中至少一种;
41.和/或,
42.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43.地址设置模块,对工控系统中的n个设备进行排序且依次编辑逻辑地址,以分别形成具有第一逻辑地址至第n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将最小序号的逻辑地址的所述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n≥1且n取整数。
44.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
45.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
46.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处理方法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目标节点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于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本发明解决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下,现场的智能设备无法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而引起不确定的逻辑运算结果的问题;利用现场总线实现了按照统一步调收发数据的传输要求,且实现了在相同数据传输周期的最后时刻进行逻辑运算处理的需求,提高了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4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的节点设备的拓扑图。
4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的步骤s13的流程图。
5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的步骤s15的流程图。
5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第一诊断帧的结构图。
5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第一运输帧的结构图。
5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5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6.实施例1
5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
58.s11、对工控系统中的n个设备进行排序且依次编辑逻辑地址,以分别形成具有第一逻辑地址至第n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将最小序号的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n≥1且n取整数。
59.s12、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目标节点设备和其余的节点设备通过现场总线以环形拓扑依次互连,诊断请求用于获取每个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
60.s13、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运输需求表包括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目标数据,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与目标数据相对应。
61.s14、目标节点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于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用于引导每个节点设备对相应的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62.s15、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
63.s16、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数据运算请求用于提示每个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运算。
64.具体地,该处理方法应用于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将工控系统中所有设备编辑一个逻辑地址(0、1、2、3

n),0号节点设备为具有序号最小的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因此默认为目标节点设备。整个工控系统的设备集群中每个节点设备具有两个以太网口,通过现场总线互联,且始终保持一个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如图2所示,为工控系统的设备集群中包含6台节点设备的拓扑图,且数据链路的传输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当预设周期内0节点设备没有收到任何包含数据帧的请求报文,表明链路状态为异常断开,否则表明链路状态为正常连通。该方式实现了拓扑链路的自动诊断与自动恢复,保证了数据通信的有效性。
65.以下以0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并结合附图2说明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
66.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通过现场总线向其余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该诊断请求包括第一诊断帧。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到第一诊断帧,并依次在第一诊断帧中添加自身的数据运输需求,形成新的第一诊断帧。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接收到新的第一诊断帧后,从第一诊断帧中获取所有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生成运输需求表。
67.再次,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其他节点设备发送运对应于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并执行数据上装、数据下装或者数据转发的动作。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第一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后,表明拓扑图中的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传输动作全部完成,或者,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第二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后,表明拓扑图中的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传输动作全部完成。
68.最后,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其他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响应于该数据运算请求,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同时对各自接收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运算。
69.该方式实现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中的节点设备进行同步的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动作。
7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13包括:
71.s131、当前节点设备在第一诊断帧中补充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生成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
72.s1321、当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的udp不大于阈值时,当前节点设备将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
73.s1322、当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的udp大于阈值时,当前节点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再次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并将第二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
74.s133、若下一个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基于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获取运输需求表。
75.具体地,当前节点设备在第一诊断帧的尾部机上本设备的数据传输路径,生成新的第一诊断帧,当新的诊断帧超过udp的最大净荷长度,将新的第一诊断帧进行切割,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再将第二诊断帧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设备,否则直接将新的第一诊断帧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设备。两个第二诊断帧的帧头相同,但是帧数据不同。
76.该方式保证了工控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都可以被目标节点设备所采集到,扩大了数据通信的范围和通信过程的可靠性。当节点设备增加或者减少时,通过第一诊断帧的检索,更新运输需求表,实现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中各节点设备的数据交换周期的自适应。
7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如图4所示,步骤s15包括:
78.s151、确定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
79.s152、查找第一运输帧中携带的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
80.s153、根据本机逻辑地址、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
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判定当前节点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动作;数据传输动作包括数据上装、数据下装和数据转发中至少一种。
81.具体地,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且第一运输帧中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1,则在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进行数据上装操作,并将数据有效标识为有效。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第一运输帧的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1,且数据有效标识为有效,则从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进行数据下装操作。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2,当前目标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为3,则直接将该第一运输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该方式保证了拓扑链路数据发送的确定性,数据接收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82.示例性,如图5所示,为第一诊断帧的结构图。第一诊断帧可以包含在0节点设备发起的诊断请求中,以链路诊断标记(一个字节长度的特征值)为开头,表示此帧为第一诊断帧。随着第一诊断帧的传输,每个其余节点设备自动在后面加上需发送的数据传输路径。链路诊断帧长度表示链路诊断帧的总长度,用于解析节点设备的信息,目标节点表示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
83.如图6所示,为第一运输帧的结构图。第一运输帧可以包括在0节点设备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以链路运输标记(一个字节长度的特征)为开头,表示此帧为第一运输帧。数据有效标记在0节点设备发出时设置为无效,表示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的数据是无效的;当数据有效标识设置为有效,表示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的数据是有效的,只有在目的节点设备检测到数据有效标记设置为有效时,才能进行数据下装动作。数据区表示udp的最大有效数据为1472字节数,去掉前5个第一运输帧所占用的字节后,剩余字节为当前第一运输帧的最大可通信数据量。
84.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解决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下,现场的智能设备无法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而引起不确定的逻辑运算结果的问题;利用现场总线实现了按照统一步调收发数据的传输要求,且实现了在相同数据传输周期的最后时刻进行逻辑运算处理的需求,提高了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85.实施例2
86.如图7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地,该处理系统包括:地址设置模块210、第一发送模块220、生成模块230、第二发送模块240、响应接收模块250和第三发送模块260。
87.地址设置模块210,对工控系统中的n个设备进行排序且依次编辑逻辑地址,以分别形成具有第一逻辑地址至第n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将最小序号的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n≥1且n取整数。
88.第一发送模块220,用于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目标节点设备和其余的节点设备通过现场总线以环形拓扑依次互连,诊断请求用于获取每个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
89.生成模块230,用于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诊断请求的响应,以生成运输需求表;运输需求表包括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和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对应。
90.第二发送模块240,用于目标节点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对应于运输需求表的数
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用于引导每个节点设备对相应的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91.响应接收模块250,用于从下一个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对数据传输请求的响应。
92.第三发送模块260,用于目标节点设备向其余的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数据运算请求用于提示每个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运算。
93.具体地,该处理系统应用于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地址设置模块210将工控系统中所有设备编辑一个逻辑地址(0、1、2、3

n),0号节点设备为具有序号最小的逻辑地址的节点设备,因此默认为目标节点设备。整个工控系统的设备集群中每个节点设备具有两个以太网口,通过现场总线互联,且始终保持一个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如图2所示,为工控系统的设备集群中包含6台节点设备的拓扑图,且数据链路的传输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当预设周期内0节点设备没有收到任何包含数据帧的请求报文,表明链路状态为异常断开,否则表明链路状态为正常连通。该方式实现了拓扑链路的自动诊断与自动恢复,保证了数据通信的有效性。
94.以下以0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并结合附图7说明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
95.第一发送模块220控制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通过现场总线向其余节点设备发送诊断请求,该诊断请求包括第一诊断帧。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到第一诊断帧,并依次在第一诊断帧中添加自身的数据运输需求,形成新的第一诊断帧。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接收到新的第一诊断帧后,从第一诊断帧中获取所有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生成模块230生成运输需求表。
96.再次,第二发送模块240控制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其他节点设备发送运对应于运输需求表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响应接收模块250控制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依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并执行数据上装、数据下装或者数据转发的动作。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第一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后,表明拓扑图中的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传输动作全部完成,或者,当0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以太网口第二次接收到第一运输帧后,表明拓扑图中的其他节点设备的数据传输动作全部完成。
97.最后,第三发送模块260控制0节点设备通过第一以太网口向其他节点设备发送数据运算请求,响应于该数据运算请求,1节点设备、2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4节点设备和5节点设备同时对各自接收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运算。该方式实现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中的节点设备进行同步的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动作。
9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生成模块230包括:
99.补充单元231,用于当前节点设备在第一诊断帧中补充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生成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
100.诊断帧转发单元2321,用于当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的udp不大于阈值时,当前节点设备将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
101.诊断帧再生单元2322,用于当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的udp大于阈值时,当前节点设备根据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再次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并将第二诊断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
102.获取单元233,用于若下一个节点设备为目标节点设备,基于更新后的第一诊断帧获取运输需求表。
103.具体地,当前节点设备在第一诊断帧的尾部机上本设备的数据传输路径,补充单元231生成新的第一诊断帧,当新的诊断帧超过udp的最大净荷长度,将新的第一诊断帧进行切割,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二诊断帧,诊断帧再生单元2322再将第二诊断帧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设备,否则诊断帧转发单元232将新的第一诊断帧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设备。两个第二诊断帧的帧头相同,但是帧数据不同。
104.该方式保证了工控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设备的数据运输需求都可以被目标节点设备所采集到,扩大了数据通信的范围和通信过程的可靠性。当节点设备增加或者减少时,通过第一诊断帧的检索,更新运输需求表,实现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中各节点设备的数据交换周期的自适应。
10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第一运输帧,如图7所示,响应接收模块250包括:
106.确定单元251,用于确定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
107.查找单元252,用于查找第一运输帧中携带的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
108.判定单元253,根据本机逻辑地址、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运输序列号和数据有效性标识判定当前节点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动作;数据传输动作包括数据上装、数据下装和数据转发中至少一种。
109.具体地,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且第一运输帧中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1,则判定单元253在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进行数据上装操作,并将数据有效标识标记为有效。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第一运输帧的当前目的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1,且数据有效标识为有效,则判定单元253从第一运输帧的数据区进行数据下装操作。若当前节点设备的本机逻辑地址为1,当前源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也为2,当前目标节点设备的逻辑地址为3,则判定单元253直接将该第一运输帧转发至下一个节点设备。
110.该方式保证了该方式保证了拓扑链路数据发送的确定性,数据接收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111.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系统解决了无对时功能的工控系统下,现场的智能设备无法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而引起不确定的逻辑运算结果的问题;利用现场总线实现了按照统一步调收发数据的传输要求,且实现了在相同数据传输周期的最后时刻进行逻辑运算处理的需求,提高了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112.实施例3
113.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实施例1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例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还可以为手机、可穿戴设备、掌上电脑等终端设备。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3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114.电子设备3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5、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5和处理器4)的总线6。
115.总线6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16.存储器5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5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53。
117.存储器5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4的程序/实用工具55,这样的程序模块5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118.处理器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上述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
119.电子设备3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进行。并且,电子设备3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9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8所示,网络适配器9通过总线6与电子设备3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3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120.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121.实施例4
1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
123.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124.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的工控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处理方法。
125.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电子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电子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电子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12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