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设备及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6:48: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烹饪设备及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电器的需求越来越旺,小到智能电饭煲大到智能厨房,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电器智能需求。例如,炒菜机、料理机以及厨师机即为其中的几种烹饪设备。
3.目前,大部分的烹饪设备上的溶液自动加料系统为单次加料,且计量不准确,影响烹饪效率,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烹饪设备及上料系统,可实现多次、循环加料,提高烹饪效率。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
6.主机体,具有烹饪容器;
7.多个料盒,所述料盒上设有出料结构;
8.输料装置,具有连通的进料件及出料件,所述出料件与所述烹饪容器连通;
9.切换装置,切换不同所述料盒的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进料件位置对应,以在所述出料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经所述进料件及所述出料件向所述烹饪容器内输送相应所述料盒内的烹饪物料。
10.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多个料盒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料盒运动;或者
11.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输料装置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输料装置运动。
12.可选地,还包括安装盘,所述多个料盒设置在所述安装盘上;
13.所述切换装置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盘的旋转中心处,以驱动所述安装盘旋转时,通过所述安装盘带动所述多个料盒运动;或者
14.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输料装置运动,所述安装盘位置固定。
15.可选地,所述安装盘位于所述料盒的下方。
16.可选地,还包括外罩,所述多个料盒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外罩内;
17.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所述安装盘旋转时,所述安装盘相对于所述外罩旋转。
18.可选地,所述外罩包括第一安装架及第二安装支架;
19.所述第一安装架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切换装置及所述输料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一侧;所述安装盘及所述多个料盒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二侧;
20.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二侧,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二侧形成半包空间,将所述多个料盒的部分及所述安装盘容纳在所述半包空间内。
21.可选地,所述安装盘上设有与所述料盒的所述出料结构对应的出料孔;
22.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上设有具有插入深度的所述出料孔;所述料盒的所述出料结构至少部分的插入在所述出料孔内。
23.可选地,所述进料件为漏斗,所述漏斗的大口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安装盘密封的密封圈;
24.所述输料装置还包括输料泵;所述漏斗的小口端通过输料管与所述输料泵连通;所述出料件与所述输料泵连通。
25.可选地,所述出料结构包括所述料盒底部的出料口及单向阀;
26.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料盒连接并封堵所述出料口,所述输料泵开启时,触发所述单向阀开启,以使所述料盒的内部通过所述出料口与外部导通。
27.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料系统,包括:
28.多个料盒,所述料盒上设有出料结构;
29.输料装置,具有连通的进料件及出料件,所述出料件与烹饪容器连通;
30.切换装置,切换不同所述料盒的所述出料结构与所述进料件位置对应,以在所述出料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经所述进料件及所述出料件向所述烹饪容器内输送相应所述料盒内的烹饪物料。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切换装置可切换不同料盒的出料结构与进料件位置对应,从而实现通过多个料盒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提高烹饪效率,同时,通过输料装置可精确控制加料量,计量准确。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平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平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1.在实践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人发现,用户在使用传统技术中的炒菜机时,通常烹饪效率较低。
42.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技术中的烹饪设备上,在添加调料时,通常为单次加料,且计
量不准确,影响烹饪效率,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4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烹饪设备及上料系统,可实现多次、循环加料,提高烹饪效率。
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系统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
4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主机体(图中未示出)及上料系统。主机体具有烹饪容器,烹饪容器用于盛放食材,并配合主机体上的其他功能部件实现对食材的烹饪。上料系统用于向烹饪容器内输送调料,以对烹饪容器内的食材进行调味。
47.上料系统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上料系统包括多个料盒10、输料装置20及切换装置30。参见图3及图4,料盒10上设有出料结构11。输料装置20具有连通的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出料件22与烹饪容器连通。切换装置30用于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以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相应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切换装置30可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从而实现通过多个料盒10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提高烹饪效率,同时,通过输料装置20可精确控制加料量,计量准确。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炒菜机、料理机以及厨师机等。主机体为烹饪容器提供支撑,主机体也可称为烹饪设备的平台,基于主机体设置烹饪设备的各种功能部件,如基于主机体设置安装座、烹饪容器,安装座上设有锅盖组件。进一步地,基于主机体还可设置其他功能部件,如,在主机体上还设有加热部及控制部。控制部及安装座分别设在加热部的外周。加热部包括但不限于为电磁加热结构,加热部可用于为烹饪容器加热,从而实现烹饪食物。控制部包括显示屏及交互部,交互部但不限于为触控屏、控制按键、语音输入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交互部,用户可向烹饪设备输入控制指令,如,选择烹饪的菜品、烹饪时间、预约时间等。通过显示屏,用户可获知控制指令是否正确输入,并获知烹饪状态。当然,主机体内还设有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功能部件,此处不一一赘述。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切换装置30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以下几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进料件21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动,切换装置30驱动多个料盒10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的位置对应,实现不同的料盒10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多个料盒10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动,切换装置30驱动进料件21运动,从而使得进料件2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的位置对应,实现不同的料盒10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换装置30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的不同方式进行分别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不冲突的情况下,各实施例中的技
术特征可相互参考、借鉴。
51.首先,介绍的是进料件21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动,切换装置30驱动多个料盒10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的位置对应的方式。
52.继续参见图3及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切换装置30与多个料盒10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多个料盒10运动。切换装置30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切换装置30包括驱动器32,驱动器32运行时可带动多个料盒10运动,以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根据料盒10的不同设置方式及多个料盒10的不同排布方式,料盒10的运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转动及直线运动。在进行切换时,输料装置20的相对位置固定,即进料件21的相对位置固定,多个料盒10相对进料件21运动,从而可切换不同的料盒10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从而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同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可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
53.结合图3及图4,参见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为方便切换装置30对多个料盒10实现同步驱动,上料系统还包括安装盘31,多个料盒10设置在安装盘31上。通过安装盘31可将多个料盒10形成一个整体,切换装置30可通过安装盘31带动多个料盒10同步运动,以提高上料效率。切换装置30驱动安装盘31的一种方式是,切换装置30包括驱动器32,驱动器32的输出轴驱动连接于安装盘31的旋转中心处,以驱动安装盘31旋转时,通过安装盘31带动多个料盒10运动。驱动器32包括但不限于为电机,驱动器32在开启时,通过输出轴带动安装盘31转动,从而安装盘31带动多个料盒10,以实现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
54.继续参见图3至图5,安装盘31上设有与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对应的出料孔311。料盒10与安装盘31的一种连接方式是,参见图6,安装盘31朝向料盒10的一面上设有多个卡接柱312,各卡接柱312分别对应一个出料孔311。料盒10的底部设有与卡接柱312配合使用的卡接槽,料盒10通过卡接槽连接于卡接柱312上。根据多个料盒10的布置方式不同,卡接柱312的设置方式也不同,卡接柱312的一种实现方式,卡接柱312为t型结构,多个卡接柱312以安装盘31的中心为中心,呈辐射状布置。多个料盒10分别对应一个卡接柱312连接,使得多个料盒10沿着安装盘31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料盒10连接在卡接柱312上时,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对应相应位置的出料孔311。
55.进一步地,出料结构11位于料盒10的底部,为使得料盒10中的物料从出料孔311流出更加顺畅,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安装盘31位于料盒10的下方。料盒10与安装盘31之间的相对位置为上下分布关系,使得料盒10中的物料更易从料盒10内流出,使得料盒10的出料更加干净,流出的物料不易回流,减少串味的情况出现。
56.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与出料孔31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继续参见图3至图5,安装盘31上设有连接凸起313,连接凸起313上设有具有插入深度的出料孔311。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至少部分的插入在出料孔311内。通过连接凸起313可增加出料孔311与出料结构1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安装盘31转动时,通过连接凸起313可更好地带动出料结构11运动,进而带动料盒10运动,同时,通过连接凸起313为出料结构11提供支撑,从而提高了出料孔311与出料结构11的连接稳定性。
57.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凸起313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参见图3及图4,连接凸起313包括:环状连接壁314及环状弹性件315。环状弹性件315设置在环状连接壁314上,以在环状
连接壁314的内壁形成具有弹性的出料孔311。环状连接壁314形成连接凸起313的支撑骨架,实现连接凸起313的硬性功能,如保持连接凸起313的整体形状,及在安装盘31转动时,为料盒10提供作用力。同时,基于环状弹性件315的弹性特性,使得出料孔311的孔径能够弹性变化,当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插入在出料孔311内时,对环状弹性件315进行挤压,使得出料结构11与出料孔311之间过盈连接,提高出料孔311与出料结构11的连接稳定性,且对出料孔311还可起到密封作用,减少从出料结构11流出的烹饪物料流溢出出料孔311。
58.进一步地,为使得出料孔311的密封性更好,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环状凹槽。出料孔311的孔内壁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环状凹槽适配的环状凸起。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至少部分插入出料孔311内,对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嵌入环状凹槽内,以进行密封。通过环状凹槽及环状凸起,可增加出料结构11与出料孔311之前的接触面积,使得出料结构11与出料孔3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通过环状凹槽及环状凸起,使得出料结构11与出料孔311之间的间隙形状为非直线型的,再配合环状弹性件315的弹性特性,可有效提高密封性。当然,在本技术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环状凹槽也可设置在出料孔311的孔内壁上,环状凸起设置在出料结构11的外壁上。
59.继续参见图3及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驱动器32与多个料盒10,位于安装盘31的不同侧。通过安装盘31将驱动器32和多个料盒10分开,一方面,可避免驱动器32与料盒10之间的相互干扰,也避免驱动器32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对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驱动器32与多个料盒10分侧设置,可避免驱动器32侵占料盒10所处的空间,减小料盒10的所占空间,即减小了料盒10的体积,使得料盒10的容积变小,影响向烹饪容器添加物料的效率。
60.为了进一步地将上料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结合图1至图5,参见图7,上料系统还包括外罩,多个料盒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外罩内。切换装置30驱动安装盘31旋转时,安装盘31相对于外罩旋转。通过外罩可包裹住多个料盒10的至少一部分,避免外部物体与转动的部件相互干扰,同时,外罩围合的空间对转动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外罩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外罩包括第一安装架40。第一安装架4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切换装置30及输料装置20均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0上且位于第一安装架40的第一侧。安装盘31及多个料盒10位于第一安装架40的第二侧。以图2及图3中的方位为例,第一安装架40的第一侧即为下方的一侧,第二侧即为上方的一侧。通过第一安装架40将切换装置30及输料装置20集成为一个整体,使得上料系统的模块化程度变高,便于用户的使用。
61.第一安装架4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第一安装架40包括筒状侧壁401及与筒状侧壁401连接的承载平台402,筒状侧壁401与承载平台402围合成容置空间,切换装置30及输料装置2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出料件22伸出容置空间与烹饪容器连接。承载平台402上设有开口及驱动口,进料件21的进口211与开口贯通,在进行输料时,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与开口位置对应,进而与进料件21的进口211对应。进一步地,进料件21与承载平台402为一体成型结构。
62.切换装置30与安装盘31的连接方式是,驱动器32的输出轴穿过驱动口与安装盘31连接,输出轴与安装盘31的一种连接方式是,参见图3,安装盘31朝向承载平台402的一侧设有具有内齿的驱动槽317。驱动器32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伸入驱动槽317内,并与内齿啮合连接。驱动器32驱动输出轴转动时,输出轴通过驱动齿轮带动安装盘31转动。
为避免驱动齿轮凸出承载平台402,承载平台402朝向安装盘31的一面对应驱动器32的位置处设有容纳槽,驱动齿轮位于容纳槽内,从而不会凸出于承载平台402的表面,驱动槽317的槽壁至少部分伸入容纳槽内与驱动齿轮连接。
63.进一步地,为了减少驱动器3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烹饪物料的影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驱动器32的周向外周设有隔离板403,隔离板403围合成隔离空间,驱动器32设置在隔离空间内。通过设置隔离板403,使得驱动器32与外部隔离开,避免驱动器32与输料装置20接触,从而减少热量对烹饪物料的影响,影响烹饪容器内食材的味道。
64.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1至图5,参见图7,外罩还包括第二安装架41,第二安装架41连接在第一安装架40的第二侧,以在第一安装架40的第二侧形成半包空间,将多个料盒10的部分及安装盘31容纳在半包空间内。第二安装架41的半包空间的内壁上设有与安装盘31的盘边缘适配的限位槽411。通过第二安装架41将安装盘31及多个料盒10集成为一个整体,使得上料系统的模块化程度变高,便于用户的使用。第二安装架41包括但不限于为筒型结构,并与第一安装架40的筒状侧壁401连接,通过第二安装架41对料盒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为安装盘31的转动提供限位、导向作用,使得安装盘31的转动更加平稳。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40与第二安装架41之间可为卡接,或者,第一安装架40的筒状侧壁401上设置外螺纹,第二安装架4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架41与第一安装架40之间可为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安装架40及第二安装架41使得上料系统的装配更加方便,一种可实现的装配方式是,先将驱动器32及输料装置20安装在第一安装架40上;然后,将安装盘3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1上,再将多个料盒10安装在安装盘31上;最后,连接第一安装架40及第二安装架41,从而完成上料系统的装配。
66.上料系统在使用时,安装盘31相对承载平台402及限位槽411转动,为了使得安装盘31的转动更加顺畅,参见图4及图5,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安装盘31与承载平台402之间设有滚动件316,安装盘31通过滚动件316与承载平台402可转动连接。滚动件316包括但不限于为滚珠、滚柱。滚动件316可设置在安装盘31及承载平台402的一个上,或者安装盘31及承载平台402上均设置有滚动件316。通过滚动件316可减少安装盘31与承载平台40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盘31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也减少安装盘31及承载平台402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67.进一步地,安装盘31的边缘与限位槽411的槽壁之间设有滚动件316,安装盘31的边缘通过滚动件316与限位槽411的槽壁可转动连接。滚动件316可设置在安装盘31及限位槽411的槽壁的一个上,或者安装盘31及限位槽411的槽壁上均设置有滚动件316。通过滚动件316可减少安装盘31与限位槽411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盘31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也减少安装盘31及限位槽411的槽壁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68.结合图2,参见图3及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料件21的一种实现方式是,进料件21为漏斗,漏斗的大口端的端面设有与安装盘31密封的密封圈25。漏斗的大口端即为进料件21的进口211,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开启时,漏斗通过大口端收集烹饪物料,烹饪物料进入漏斗后,被汇聚到小口端,再经小口端输出。漏斗上的密封圈25配合安装盘31,使得漏斗、出料孔311及出料结构11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确保从出料结构11流出的烹饪物料进入漏斗,减少旁流。
69.为实现烹饪物料在输料装置20内的输送,输料装置20还包括输料泵23。漏斗的小
口端通过输料管24与输料泵23连通。出料件22与输料泵23连通。出料件22包括但不限于为运输管。在进行输料时,输料泵23开启,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开启,在输料泵23的作用下,料盒10内部的烹饪物料流出料盒10,烹饪物料经过漏斗的进口211进入漏斗,再经过输料管24及出料件22流入烹饪容器内。同时,配合切换装置30,可切换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漏斗位置对应,实现向烹饪容器中添加不同的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
70.进一步地,参见图4,出料结构11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出料结构11包括料盒10底部的出料口111及单向阀112。单向阀112与料盒10连接并封堵出料口111,输料泵23开启时,触发单向阀112开启,以使料盒10的内部通过出料口111与外部导通。在进行输料时,切换装置30带动多个料盒10转动,使得其中一个料盒10的出来结构与漏斗位置对应,输料泵23开启,输料泵23工作时产生负压,使得单向阀112开启,此时出料口111与外部导通,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可流出料盒10,烹饪物料经过漏斗的进口211进入漏斗,再经过输料管24及出料件22流入烹饪容器内。同时,通过控制输料泵23的工作时长,可控制料盒10内烹饪物料的流量,从而实现准确计量。进一步地,通过漏斗上的密封圈25配合安装盘31,使得漏斗、出料孔311及出料结构1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提高了密封空间的气密性。进一步地,为实现料盒10的多次使用,料盒10上还设有进料口12,当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用完之后,用户可通过进料口12向料盒10内补充烹饪物料,以便料盒10能够多次、重复地利用,减少使用成本。
71.进一步地,单向阀112与料盒10的一种连接方式是,料盒10的底部设有凸出于底部的出料槽,出料槽的槽底处设有出料口111。单向阀112设置于出料槽内。通过设置出料槽,可避免单向阀112占用料盒10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料盒10的内腔可被合理地利用,可更多地容纳烹饪物料。同时,出料槽凸出于料盒10的底部,更便于出料结构11插入出料孔311内。
7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切换装置30驱动多个料盒10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的位置对应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切换装置30驱动进料件21运动,多个料盒10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动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料盒10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
73.下面介绍的是多个料盒10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动,切换装置30驱动进料件21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的位置对应的方式。
7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切换装置30与输料装置20驱动连接,以驱动输料装置20运动。多个料盒10的相对位置固定,切换装置30带动输料装置20运动,从而可带动输料装置20中的进料件21与不同的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位置对应,从而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可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进一步地,切换装置30可带动输料装置20整体运动,再通过进料件21的进口21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对应。或者,切换装置30只带动进料件21运动,从而使得进料件21的进口21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对应。
75.进一步地,上料系统还包括安装盘31,多个料盒10设置在安装盘31上。通过安装盘31可将多个料盒10形成一个整体,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不同的是,驱动器32驱动输料装置20运动,安装盘31位置固定,从而使得输料装置20上的进料件2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位置对应。安装盘31与料盒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76.进一步地,上料系统还包括外罩,安装盘31相对于外罩位置固定。通过外罩可包裹
住多个料盒10的至少一部分,同时安装盘31、切换装置30及输料装置20也可包裹在外罩内,上料系统中旋转的部件均包裹在外罩内,从外观上看不到旋转的部件,从视觉角度上,可为用户带来安全的视觉效果。同时,外罩围合的空间对转动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77.外罩的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外罩的实现方式,外罩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外罩包括第一安装架40及第二安装架41,第一安装架40包括筒状侧壁401及与筒状侧壁401连接的承载平台402,筒状侧壁401与承载平台402围合成容置空间,切换装置30及输料装置2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出料件22伸出容置空间与烹饪容器连接。承载平台402上对应出料结构11的位置分布设有开口,在进行输料时,进料件21的进口运动至相应的开口处,使得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的进口211对应。
78.第二安装架41连接在第一安装架40的第二侧,以在第一安装架40的第二侧形成半包空间,将多个料盒10的部分及安装盘31容纳在半包空间内。第二安装架41的半包空间的内壁上设有与安装盘31的盘边缘适配的限位槽411。安装盘31的边缘可卡接在限位槽411内,以使得安装盘31与第二安装架41位置固定。
7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换装置30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的不同方式中,各部件的实现方式,在结构不冲突的情况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相互参考、借鉴。
8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至图7,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料系统,包括:多个料盒10、输料装置20及切换装置30。其中,料盒10上设有出料结构11。输料装置20具有连通的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出料件22与烹饪容器连通。切换装置30用于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以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相应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
8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料系统可应用于烹饪设备使用,烹饪设备包括主机体,主机体上具有烹饪容器。通过切换装置30可切换不同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从而实现通过多个料盒10向烹饪容器内多次、循环加料,提高烹饪效率,同时,通过输料装置20可精确控制加料量,计量准确。
82.进一步地,根据切换装置30驱动连接的部件不同,切换方式也不同。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切换装置30与多个料盒10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料盒10运动。输料装置20的相对位置固定,切换装置30带动多个料盒10运动,从而可带动不同的料盒10与进料件21位置对应,从而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可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
83.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切换装置30与输料装置20驱动连接,以驱动输料装置20运动。多个料盒10的相对位置固定,切换装置30带动输料装置20运动,从而可带动输料装置20中的进料件21与不同的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位置对应,从而在出料结构11处于开启状态时,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可经进料件21及出料件22向烹饪容器内输送。进一步地,切换装置30可带动输料装置20整体运动,再通过进料件21的进口21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对应。或者,切换装置30只带动进料件21运动,从而使得进料件21的进口211与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对应。
84.需要说明的是,上料系统的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5.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的应用场景以炒菜机为例。
86.应用场景一
87.用户可通过炒菜机进行炒菜,将食材放入烹饪容器内,通过控制部输入烹饪指令后,把锅盖组件盖合在烹饪容器上,炒菜机开始烹饪食材。
88.根据设定的烹饪时间,通过上料系统向烹饪容器内输送液体调料。切换装置30通过安装盘31带动多个料盒10转动,使得某一料盒10与漏斗的位置对应。
89.在进行输料时,输料泵23开启,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开启。在输料泵23的作用下,料盒10内部的烹饪物料流出料盒10,烹饪物料经过漏斗的进口211进入漏斗,再经过输料管24及出料件22流入烹饪容器内。配合切换装置30,可切换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漏斗位置对应,实现多次、循坏地向烹饪容器中添加不同的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
90.同时,控制输料泵23的开启时长,可精确控制烹饪物料的流量,使得计量准确。
91.应用场景二
92.用户可通过炒菜机进行炒菜,将食材放入烹饪容器内,通过控制部输入烹饪指令后,把锅盖组件盖合在烹饪容器上,炒菜机开始烹饪食材。
93.根据设定的烹饪时间,通过上料系统向烹饪容器内输送液体调料。切换装置30带动输料装置20上的漏斗转动,使得某一料盒10与漏斗位置对应。
94.在进行输料时,输料泵23开启,料盒10上的出料结构11开启。在输料泵23的作用下,料盒10内部的烹饪物料流出料盒10,烹饪物料经过漏斗的进口211进入漏斗,再经过输料管24及出料件22流入烹饪容器内。配合切换装置30,可切换不同的料盒10的出料结构11与漏斗位置对应,实现多次、循坏地向烹饪容器中添加不同的料盒10内的烹饪物料。
95.同时,控制输料泵23的开启时长,可精确控制烹饪物料的流量,使得计量准确。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