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09:1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710953.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基座;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以及吸气头,所述吸气头通过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吸气头与所述净化组件之间通过伸缩软管连接;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座、螺纹杆、升降板、支撑架以及安装架,所述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螺纹杆在所述支撑座上转动安装有多组,所述升降板与所述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升降板上,且安装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安装架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头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安装架转动的调节电机,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多组螺纹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4.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该装置通过调节组件与吸气头的配合设置,避免了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净化效果较差,且工作位置固定,难以实现对空气的充分净化处理,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5.但是该装置通过基座安装整体装置,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大,占据的空间较大,且通过转管对扇叶进行长轴传动,配合喷水管,使得整体装置工作噪声较大,不利于长时间在室内使用,影响室内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9.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内腔顶端设置有进气部,所述进气部的底端设置有净化部,所述净化部的底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部,所述升降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10.所述净化部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顶端的两边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气网板,且所述净化箱的四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出气隔尘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部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气扇,所述进气扇的底端设置有聚气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
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筒。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隔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两边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扇。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液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套筒,所述插接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顶端开设有插接孔。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部、安装板、承载板和净化部均设置于两个连接隔板之间,所述安装板与连接隔板固定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进气扇和排气扇直接抽取空气,整体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声音更小,且空气直接导入净化液或水中,净化速度更快,并使整体装置体积更小,便于在室内使用,并不会影响工作环境。
20.2.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顶部的进气网板抽取空气,通过底部的出气隔尘板导出空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使空气保持清新、干净,便于使用。
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净化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净化箱;2、顶盖;3、进气网板;4、出气隔尘板;5、安装板;6、升降部;61、控制杆;62、安装座;63、链条;64、双向螺纹杆;65、下滑座;66、连杆一;67、连杆二;68、上滑座;7、承载板;8、净化部;81、储液箱;82、安装套筒;83、活性炭板;84、插接套筒;85、橡胶垫;86、插接孔;9、连接隔板;10、连接板;11、过滤网板;12、排气扇;13、安装架;14、进气扇;15、聚气板;16、固定板;17、导气筒;18、限位环;19、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9.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
30.净化箱1,净化箱1的内腔顶端设置有进气部,进气部从外界抽取空气,进气部的底端设置有净化部8,净化部8对进气部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剔除空气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质。
31.净化部8的底端设置有承载板7,承载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部6,升降部6通过承
载板7控制净化部8上下移动,升降部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
32.净化箱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顶盖2,顶盖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气网板3,进气网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同心环槽,内部的多个同心环槽的槽壁设置为竖直,外部的多个同心环槽的槽壁设置为向内倾斜。
33.同心环槽的具体形状可以参照图1和图2,可以扩大空气导入的角度,使导入净化箱1内部的空气包含范围更加宽广。
34.净化箱1的四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出气隔尘板4,出气隔尘板4用于导出净化后的空气,并避免外界空气中灰尘进入净化箱1内部。
35.进气部包括安装架13,安装架13设置为十字形,其支臂与净化箱1的四侧内壁焊接,且设置于净化箱1内腔的顶端;安装架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气扇14,进气扇14的底端设置有聚气板15。
36.聚气板15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板16,聚气板15和固定板16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净化箱1内腔的中部,固定板16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导气筒17,导气筒17的内腔贯通固定板16和聚气板15。
37.导气筒17外壁的中部焊接有限位环18,限位环18的底端粘结有橡胶环19。
38.净化部8包括储液箱81,储液箱81的内腔用于处于特殊的净化液(与空气中特殊物质能够反应的介质)或水(净化空气中的灰尘、微小颗粒以及其他易溶于水的物质),储液箱81顶端的两边侧均一体成型有安装套筒82,安装套筒8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板83,活性炭板83用于进一步净化空气。
39.储液箱81的顶端一体成型有插接套筒84,插接套筒84的顶端粘接有橡胶垫85,橡胶垫85的顶端开设有插接孔86,插接孔86贯通插接套筒84。
40.导气筒17插接与插接孔86内部,且导气筒17的底部插入页面的以下;橡胶垫85与橡胶环19贴合,密封插接孔86,避免空气从插接孔86内部逃逸。
41.净化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四侧与净化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板10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隔板9,连接隔板9的底端与净化箱1的底端内壁焊接,且两个连接隔板9之间的空间贯穿净化箱1的正背两面箱壁。
42.连接板10下表面的两边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过滤网板11,且储液箱81的安装套筒82贯穿连接板10并向上延伸,过滤网板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扇12。
43.储液箱81内部的空气通过活性炭板83的过滤后进入连接板10和固定板16之间,排气扇12通过过滤网板11抽取净化后的空气,导入连接板10和连接隔板9之间,最后通过出气隔尘板4导出。
44.升降部6、安装板5、承载板7和净化部8均设置于两个连接隔板9之间,安装板5与连接隔板9的底端焊接。
45.升降部6包括控制杆61,控制杆61的一端通过链轮传动连接链条63,链条63通过链轮传动连接有两个双向螺纹杆64,两个双向螺纹杆64对称设置。
46.双向螺纹杆6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下滑座65,两个下滑座65的顶端分别铰接有连杆一66和连杆二67,所述连杆一66和连杆二67远离下滑座65的一端铰接有上滑座68。
47.下滑座65滑动安装于安装板5的上表面,上滑座68滑动安装于承载板7的下表面,双向螺纹杆64和控制杆61的外壁均等距转动安装有多个安装座62,安装座62固定在安装板
5的上表面。
48.工作原理:
49.请参照图1至图5,将本装置如图1所示进行装配,然后通电;
50.进气扇14通过进气网板3从室内抽取空气,空气在聚气板15的导引下进入导气筒17内部,然后进入储液箱81内部的净化液或水内部,进行初步过滤;
51.经过净化液或水过滤的空气进入安装套筒82内部,经过活性炭板83进行二次过滤,然后进入连接板10与固定板16之间;
52.排气扇12通过过滤网板11从连接板10与固定板16之间抽取净化后的空气,然后通过出气隔尘板4导出净化箱1。
53.注:进气扇14和排气扇12均采用无噪声风扇,储液箱81的外壁粘接有吸音材料,用于吸收空气进入净化液或水中产生的声音。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