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3-01-16 23:2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组件和具有该内锅组件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现有空气炸锅是通过将空气加热的方式,并且运用离心风扇将热风输送到与食材接触的位置,以利用热风对食材进行烹饪。
3.在食物的烹饪过程中,由于热风能够到达的位置有限,导致待烹饪的食物有些部位接触热量过多而出现焦黄,有些部位接触热量过少而处于夹生的状态,如何改善空气炸锅中烹饪食材的口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以改善空气炸锅中烹饪食材的口感。
5.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锅组件,所述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食物支撑板以及多个定位块,所述内锅本体具有内部腔体,所述内锅本体的内壁向所述内部腔体突出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食物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内部腔体,所述食物支撑板包括支撑底板和围板,所述围板从所述支撑底板的周向边缘向上延伸,所述围板与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定位块连接于所述围板的外侧壁,多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间隔支撑于所述支撑凸台上,所述定位块的第一侧壁向所述食物支撑板突出设置有支撑凸柱,所述支撑凸柱支撑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
7.如此,通过在围板的外周侧沿内锅本体的周向设置定位块,使内锅本体的侧壁和围板之间形成热风通道,且该热风通道在内锅本体的周向上尺寸保持一致。进一步地,通过在定位块上设置支撑凸柱,且支撑凸柱支撑在支撑底板的下方,提高了食物支撑板的支撑可靠性。
8.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食物支撑板还包括分区筋,所述分区筋从所述支撑底板向下延伸至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且所述分区筋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径向延展,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分区筋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错位设置,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内锅本体的侧壁过盈配合。如此,通过设置分区筋将支撑底板下方空间分隔呈多个区域,以使热风能够在所在区域内在支撑底板的下方沿内锅本体的径向向中心流动,避免热风窜区流动,从而提高了内锅组件的受热均匀性。
9.可选地,所述分区筋为3条且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块为3块且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所述定位块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分区筋之间设置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满足5
°
≤α≤65
°

10.具体地,所述定位块第二侧壁的下部向内凹陷设置有支撑缺口,所述第一侧壁与
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支撑缺口与所述支撑凸柱相对设置,所述支撑缺口能够支撑在所述支撑凸台上。如此,通过设置支撑缺口与支撑凸台匹配,提高了定位块与支撑凸台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定位块的支撑可靠性。
11.进一步地,所述围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定位块的所述第一侧壁突出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过盈插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凸柱的上方。如此,通过连接凸起与连接孔过盈配合插接,避免定位块与围板意外脱离,从而提高了定位块的连接可靠性。
12.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定位块沿所述内锅本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定位块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围板的顶端边沿;和/或,所述定位块为硅胶制件。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块兼具对食物支撑板的中心校正作用和对热风的引导作用。
13.可选地,所述食物支撑板还包括分区筋和延长条,所述分区筋从所述支撑底板向下延伸且所述分区筋的底端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延长条连接于所述分区筋上并延伸至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所述分区筋和所述延长条均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径向延展。如此,避免筋板孔尺寸过大。
14.具体地,所述支撑底板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通风孔呈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延伸。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设置有筋板孔,所述筋板孔贯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分区筋设置于所述筋板孔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一侧,且所述筋板孔平行于所述分区筋延伸。
16.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内锅本体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有沿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向延伸的水槽。如此,水槽内可以添加饮用水,在食材烹饪过程中,该饮用水受热挥发而避免食材中的水分流失过多,从而改善了食材的口感。
17.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机头组件、外锅和如上所述的内锅组件,所述外锅具有内腔,所述内锅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机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外锅的上方。
附图说明
1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19.图1为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20.图2为图1中的机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空气炸锅的结构图。
21.图3为图2中的内锅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的内锅组件中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23.图5为图2中的内锅组件的爆炸图。
24.图6为图5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25.图7为图6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爆炸图。
26.图8为图5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27.图9为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28.图10为图9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29.图11为图9中的食物支撑板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机头组件;
ꢀꢀꢀꢀꢀꢀꢀꢀꢀꢀ
20、锅体组件;
32.21、内锅本体;
ꢀꢀꢀꢀꢀꢀꢀꢀꢀꢀ
211、支撑凸台;
33.212、水槽;
ꢀꢀꢀꢀꢀꢀꢀꢀꢀꢀꢀꢀꢀ
22、外锅;
34.23、食物支撑板;
ꢀꢀꢀꢀꢀꢀꢀꢀ
24、定位块;
35.231、支撑底板;
ꢀꢀꢀꢀꢀꢀꢀꢀꢀ
232、围板;
36.234、分区筋;
ꢀꢀꢀꢀꢀꢀꢀꢀꢀꢀꢀ
235、延长条;
37.2311、通风孔;
ꢀꢀꢀꢀꢀꢀꢀꢀꢀꢀ
2312、筋板孔;
38.241、连接凸起;
ꢀꢀꢀꢀꢀꢀꢀꢀꢀ
242、支撑凸柱;
39.243、支撑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40.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41.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可以包括机头组件10和锅体组件20,其中,锅体组件20包括外锅22和内锅组件,外锅22具有内腔,内锅组件设置于外锅22的内腔中。机头组件10设置于外锅22的上方,例如但不限于,机头组件10铰接于外锅22的一侧,以使空气炸锅形成为翻盖式空气炸锅。
42.进一步地,机头组件10包括风叶和加热体,加热体可以对空气炸锅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以形成热气,通过风叶旋转可以将热气吹入到内锅组件中,以形成热风,从而对内锅组件中的食材进行加热。
43.参照图3至图8,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包括内锅本体21、食物支撑板23以及多个定位块24,内锅本体21具有内部腔体,内锅本体21的内壁向内部腔体突出设置有支撑凸台211,用于支撑定位块24,以能够支撑食物支撑板23。作为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凸台211呈环形且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连续延伸,但不以此为限,支撑凸台211还可以为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段凸起。
44.进一步地,支撑凸台211靠近内锅本体21的底壁设置,即设置于内锅本体21的下部。
45.食物支撑板23设置于内部腔体,以能够对放置于内部腔体的食材进行支撑。具体地,食物支撑板23包括支撑底板231和围板232,围板232从支撑底板231的周向边缘向上延伸,以大致形成为筒形,例如但不限于,在支撑底板231呈圆板状的情况下,围板232可以呈圆筒状。围板232与内锅本体2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在围板232和内锅本体21的侧壁之间形成热风通道,热风可以通过该热风通道定向流动并进入到支撑底板231的下方空间。
46.为了保持热风通道在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上尺寸一致,以提高热风流动的均匀性,多个定位块24连接于围板232的外侧壁,多个定位块24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间隔支撑于支撑凸台211上,使得食物支撑板23能够与内锅本体21大致同轴设置,从而使内锅本体21的侧壁和围板232之间形成的热风通道在内锅本体21的圆周方向上保持一致,提高了食材的受
热均匀性。
47.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4设置有3块,且沿着内锅本体21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以方便对食物支撑板23进行中心校正,以使热风通道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上为独立风道。
48.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内锅本体21的侧壁刮伤,定位块24为硅胶制件,能够弹性变形,防止与内锅本体21的侧壁硬性接触而造成刮伤。作为示例,定位块24与内锅本体21的侧壁过盈配合,可以使食物支撑板23稳定地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内部腔体中,避免倾倒食材的过程中,食物支撑板23与内锅本体21意外脱离,从而避免了食物支撑板23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就提高了内锅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49.参照图7,为了提高定位块24和围板232的连接可靠性,围板232设置有连接孔2321,定位块24的第一侧壁突出设置有连接凸起241,连接凸起241过盈插设在连接孔232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凸起241和连接孔2321匹配连接,且保持连接凸起241与连接孔2321过盈配合,提高了定位块24和围板2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定位块24意外脱离。
50.为了进一步提高食物支撑板23的支撑可靠性,定位块24还包括支撑凸柱242,用于支撑在支撑底板231的下方,即支撑凸柱242能够在支撑底板231的下方托住食物支撑板23,避免食材过重导致连接凸起241受力过大变形而与围板232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支撑可靠性。
51.作为示例,定位块24的第一侧壁向食物支撑板23突出设置有支撑凸柱242,支撑凸柱242支撑在支撑底板231的下方,即支撑凸柱242从定位块24的第一侧壁突出设置,且间隔设置于连接凸起241的下方,但不以此为限。
52.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块24的支撑稳定性,提高定位块24和支撑凸台211的接触面积,定位块24的第二侧壁下部向内凹陷设置有支撑缺口243,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支撑缺口243与支撑凸柱242相对设置,支撑缺口243能够支撑在支撑凸台211上。
53.具体地,支撑缺口243可以大致呈l型,以能够支撑在支撑凸台211的顶壁和径向内壁,支撑凸台211的径向内壁与支撑缺口243贴合,以能够对定位块24在内锅本体21的径向方向进行限位,支撑凸台211的顶壁与支撑缺口243贴合,以能够对定位块24在内锅本体21的轴向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使用可靠性,避免食物支撑板23意外晃动而导致热风通道在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上不一致,进一步提高了内锅组件的受热均匀性。
54.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4沿内锅本体21的轴向延伸,且定位块24的顶端不低于围板232的顶端边沿,以使定位块24能够对热风起导向作用,使得热风进入到相邻的定位块24之间的空间,且处于相邻定位块24之间的热风将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从食物支撑板23的边缘向中心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内锅组件的受热均匀性。
55.作为示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风的流通性,支撑底板231设置有通风孔2311,通风孔2311贯穿支撑底板231的顶面和底面,通风孔2311呈腰型孔,腰型孔的长轴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延伸,但不以此为限。
56.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锅组件的受热均匀性,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分区筋234,分区筋234从支撑底板231向下延伸至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且分区筋234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延展,定位块24与分区筋234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错位设置。
5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区筋234,将支撑底板231下方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区域,热
风进入相邻的分区筋234之间的空间后,大致沿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从食物支撑板23的边缘向中心流动,避免了热风进入相邻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锅组件的受热均匀性。除此,本实施例中的分区筋234用于在支撑底板231的下方支撑该食物支撑板23,以通过分区筋234和定位块24
58.本实施例中,分区筋234为3条且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定位块24和与其相邻的分区筋234之间在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上设置有夹角α,夹角α满足5
°
≤α≤65
°
。通过分区筋234和定位块24配合能够在内锅本体21内形成至少3个热风循环区域,每个区域内的热风大致沿内锅本体21的侧壁向下流动并进入到支撑底板231的下方,如此可以使热风分区均匀。
59.在支撑底板231下方的热风将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朝中心位置流动并向上经通风孔2311穿过支撑底板231后与放置于支撑底板231上方的食材接触,并能够继续向上流动至再次回到风叶和加热体位置,经再次加热并向下吹送进入下一个热风循环,每个区域内的热风流动方向如图4所示。
60.支撑底板231设置有筋板孔2312,筋板孔2312贯穿支撑底板231的顶面和底面,分区筋234设置于筋板孔2312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一侧,且筋板孔2312平行于分区筋234延伸。
61.作为示例,分区筋234可以由支撑底板231的部分区域向下弯曲形成,在分区筋234原所在位置处的支撑底板231上将产生筋板孔2312,筋板孔2312可以用作通风孔,但不以此为限。
62.为了进一步改善烹饪食材的口感,避免食材烘烤过程中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干柴,内锅本体21的底壁向下凹陷设置有沿内锅本体21的周向延伸的水槽212。
63.水槽212中可置放饮用水,在烹饪过程中,随着机头组件的运行,由内锅本体21的内部腔体形成的烹饪腔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上述饮用水由于被加热而蒸发,从而使烹饪腔内水分充足,避免食材中的水分损失过多,也就改善了食材的烹饪口感。
64.参照图9至图1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组件,食物支撑板23还包括分区筋234和延长条235,分区筋234从支撑底板231向下延伸且分区筋234的底端与内锅本体21的底壁间隔设置,延长条235连接于分区筋234上并延伸至内锅本体21的底壁,分区筋234和延长条235均沿内锅本体21的径向延展。
65.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筋板孔2312尺寸过大而导致食材掉落到支撑底板231的下方,分区筋234的高度无法触及到内锅本体21的底壁,进而影响分区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分区筋234上连接延长条235,且延长条235延伸至内锅本体21的底壁,本实施例中,延长条235与分区筋234配合对支撑底板231下方空间进行分区,且延长条235支撑在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上,以配合定位块24对食物支撑板23进行支撑,提高了食物支撑板23的支撑可靠性。
66.作为示例,延长条235为硅胶制件,以避免对内锅本体21的底壁造成刮伤,从而提高了内锅本体21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延长条235与分区筋234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67.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6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9.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70.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