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与流程

2023-01-15 10:4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建筑构造装饰做法通常由设计院出图标注在建筑设计总说明中或由施工方根据图纸统计好部位做法表格供现场施工查阅,但此模式有以下弊病:其一是容易漏标注某些特殊房间装饰做法,现场施工易出现找不到某些部位的用料做法;其二是在图上无法直观体现该做法所对应位置,针对某具体部位装饰做法需通篇查阅,较为繁琐;其三是某些装饰做法通常较为复杂,需由多家专业分包协同施工,但在装饰做法图纸上无法直观体现各专业分包施工移交界面,界面模糊不清易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及经济成本浪费,增大了现场实施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构造装饰做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首先对具有原部件的图纸进行分类处理,并将各个所述原部件进行标亮而形成部件初始图;
7.步骤二,然后对各个所述原部件的施工做法进行图纸处理,标红施工界面范围;将各个所述原部件与相对应的施工做法通过引出线的方式进行做法指引,形成拉通施工界面、施工做法以及各个所述原部件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
8.步骤三,最后通过建立bim模型将所述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信息以三维效果进行直观展示。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一中,将各个所述原部件分为地下室、首层以及标准层三个部分,并删除具有原部件的图纸上的多余标注、轴线、引出线,并将原部件的图纸整体处理成灰色,同时将原部件的图纸上的设备间、房间用标亮颜色显示,形成所述部件初始图;对所述部件初始图进行复制,复制原则根据按地面、墙面、天棚面三个区段进行复制且复制成三张相同的图纸。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二中,所述部件初始图完成后,将建筑设计总说明中的涉及到所述部件初始图中的各个所述原部件的相对应的施工做法提取出来,并一同处理成灰色字体,然后将每项施工做法中的施工移交界面层做法标红而形成做法初始图。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二中,将所述做法初始图复制并移动至所述部件初始图上,并排列在所述部件初始图的四周处,形成初步信息集成图纸。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二中,所述地下室因设备间及部件较多,因
此,每项施工做法引出线需用不同颜色标识加以区分;并且,踢脚线的施工做法则合并在墙体部件图纸中;台阶和坡道的施工做法标识在图纸上后用云线圈出凸显。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二中,所述首层的施工做法的所述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处理优先选择带设备间楼栋作为底图标识;若不同设备间分布在不同楼栋,则需制作多栋所述首层的所述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进行分开标识;所述标准层标注引出时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户型 公区进行标注即可。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5.本技术的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中,其在图纸处理过程中能够快速完善工程做法信息缺口,减少现场时间及经济成本浪费。通过做法原位引出标识的方式清晰明了,解决现场施工查阅不便的痛点。拉通施工界面、做法、部位间的关系,将各专业分包移交界面清晰体现在图纸上,促进各专业分包协同穿插施工。再结合bim模型,直观展现可视化做法信息,极大提升施工操作便捷高效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部位初始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一层地面做法可视化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一层墙面做法可视化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一层天棚做法可视化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首层地面做法可视化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层地面做法可视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实施例:
28.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至图6,一种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一,首先对具有原部件的图纸进行分类处理,并将各个原部件进行标亮而形成部件初始图;
30.步骤二,然后对各个原部件的施工做法进行图纸处理,标红施工界面范围;将各个原部件与相对应的施工做法通过引出线的方式进行做法指引,形成拉通施工界面、施工做法以及各个原部件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
31.步骤三,最后通过建立bim模型将建筑可视化标识图纸信息以三维效果进行直观展示。
32.在步骤一中,将各个原部件分为地下室、首层以及标准层三个部分,并删除具有原部件的图纸上的多余标注、轴线、引出线,并将原部件的图纸整体处理成灰色,同时将原部件的图纸上的设备间、房间用标亮颜色显示,形成部件初始图;对部件初始图进行复制,复制原则根据按地面、墙面、天棚面三个区段进行复制且复制成三张相同的图纸。
33.在步骤二中,部件初始图完成后,将建筑设计总说明中的涉及到部件初始图中的各个原部件的相对应的施工做法提取出来,并一同处理成灰色字体,然后将每项施工做法中的施工移交界面层做法标红而形成做法初始图。
34.在步骤二中,将做法初始图复制并移动至部件初始图上,并排列在部件初始图的四周处,形成初步信息集成图纸。
35.在步骤二中,地下室因设备间及部位较多,每项做法引出线需用不同颜色标识加以区分。踢脚线做法则合并在墙体部位图纸中。台阶、坡道等此类零星做法标识在图纸上后用云线圈出凸显。首层做法可视化图处理优先选择带设备间楼栋作为底图标识,若不同设备间分布在不同楼栋,难以一栋楼涵盖所有设备间,则需多栋首层图纸分开标识。标准层标注引出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户型 公区”标注即可。在画引出线连通部位至做法的同时,能同步检查完善是否每个设备间、房间、特殊部位做法在均已完成引出,若存在有做法无部位或有部位无做法情形,则快速拉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各方确认做法、界面等信息,应用此手段能进行快速查缺补漏,在未施工前即完成做法复审,快速完善信息缺口。
3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需对原建筑图纸处理,将建筑图分为三个大部位:地下室、首层、标准层,删除多余标注、轴线、引出线,并整体处理成灰色,同时将图纸上设备间、房间、特殊部位名称单独用标亮颜色(比如紫色)显示,形成部位初始图,并进行复制,复制原则按三个区段:地面、墙面、天棚面,即复制成三张相同图纸,避免做法标注过多混淆不清。
37.部位初始图完成后,需将建筑设计总说明中做法涉及部位初始图部位做法提取出来,首先一并处理成灰色字体,然后将每项做法中施工移交界面层做法标红,即表示施工至该层移交,并复制移动至部位初始图上。
38.如图2所示,将部位与做法通过引出线的方式进行做法指引,地下室因设备间及部位较多,每项做法引出线需用不同颜色标识加以区分。
39.如图3所示,踢脚线做法则合并在墙体部位图纸中。
40.如图2所示,台阶、坡道等此类零星做法标识在图纸上后用云线圈出凸显。
41.如图5所示,首层做法可视化图处理优先选择带设备间楼栋作为底图标识,若不同设备间分布在不同楼栋,难以一栋楼涵盖所有设备间,则多栋首层图纸分开标识。
42.如图6所示,标准层标注引出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户型 公区”标注即可。
43.如图3~6所示,最终形成三个大部位:地下室、首层、标准层,每个大部位三个区段:地面、墙面、天棚面,合计9张可视化做法标识图纸。
44.在完成可视化标识图纸后,通过建立bim模型方式进行三维效果直观展示。
45.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中将建筑做法按不同部位分开标识在图纸相应的位置上,并将做法中移交界面标红,最后数据集成在bim模型中进行直观展示实现可视化应用,其是一种新的可视化处理及信息集成方法,操作简单,可应用性广。用这种标识方法将做法及施工界面全部汇总在一张图纸上及模型中,有助于现场施工快速查阅装饰做法和需要施工到的界面,避免因界面划分模糊造成的施工时间和经济成本增加,一次性解决现场施工界面及做法不清的痛点。同时在深化图纸的过程中,又可找出原设计图纸中未明确的部位做法或未明确的施工界面做法信息,在正式施工前通过图纸处理方式进行提前介入,完善补充做法信息,避免做法界面未明确而造成施工中断,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损耗,有效推动各专业协调配合穿插施工。
46.综上可知,本技术的应用于全过程工程交付的做法标识方法中,其在图纸处理过程中能够快速完善工程做法信息缺口,减少现场时间及经济成本浪费。通过做法原位引出标识的方式清晰明了,解决现场施工查阅不便的痛点。拉通施工界面、做法、部位间的关系,将各专业分包移交界面清晰体现在图纸上,促进各专业分包协同穿插施工。再结合bim模型,直观展现可视化做法信息,极大提升施工操作便捷高效性。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