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与流程

2023-01-15 06:1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勘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2.西部复杂山区越岭公路隧道,由于隧道多有深埋、超长的技术特点,因此具有与一般公路隧道不同的不良地质问题所需要采用不同于一般的勘察技术。
3.由于一般深埋特长隧道通常构造极复杂,在深埋特长隧道中,深孔的实施是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技术问题,是勘察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成本,如何利用有限的深孔查明隧道的总体构造特征,提升勘察深孔的效率,是深埋特长勘察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4.目前,无论是国家规范还是行业规范,针对深埋特长隧道勘察的规范,缺乏针对深孔布设的指导性方法,严重依赖专家的勘察经验,不利于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勘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减少对勘察经验的依赖,以便于对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勘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包括:获取待勘察隧道所在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基于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并确定构造分区;基于所述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并在每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内布置一个深孔。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待勘察隧道所在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并确定构造分区;然后基于所述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并在每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内布置一个深孔。此种方式可以利用构造分区,作为布设深孔的区域(深孔布置规划区域)选择指标,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实际深埋特长隧道的情况,尽可能布设勘察效果更佳、勘察成本更低的深孔,且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勘察人员的经验依赖。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勘资料、地表调绘数据及地质剖面数据,基于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并确定构造分区,包括:对地勘资料、地表调绘数据及地质剖面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基于所述预处理数据,进行所述隧址区的地质界面构建;对构建的地质界面进行修整后,生成地层体并可视化,得到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从地质构造格架中确定出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并基于所述区域断裂信息和所述不整合接触面信息对地质构造格架进行构造分区划定。
9.在该实现方式中,对地勘资料、地表调绘数据及地质剖面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得
到的预处理数据,进行隧址区的地质界面构建,并进行修整,生成地层体并可视化,此种方式能够高效准确地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利用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对地质构造格架进行构造分区划定,能够考虑到隧址区的地质情况,便于更合理地实现深孔布设。
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区域断裂信息和所述不整合接触面信息对地质构造格架进行构造分区划定,包括:以所述区域断裂信息和所述不整合接触面信息作为分界面,将地质构造格架划分为多个待定区;针对每个分界面,确定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是否属于同一岩性,是否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若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属于同一岩性,且不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将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划分为同一构造分区,由此得到地质构造格架的构造分区。
11.在该实现方式中,以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作为分界面,将地质构造格架划分为多个待定区;针对每个分界面,利用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的岩性(是否属于同一岩性)和背、向斜构造(是否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作为划分构造分区的指标,此种方式划分的构造分区,同一分区内的岩性、构造具有较强的统一性,有利于避免冗余的深孔布局,以较少的深孔做出更全面的勘察。
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包括:针对每个构造分区,进行构造损伤强度界定,其中,每个界定后的构造分区均属于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和三级构造损伤分区中的一种;针对每个一级构造损伤分区,确定出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和一个位于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针对每个二级构造损伤分区,确定出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和一个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针对每个三级构造损伤分区,确定出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基于每个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和三级构造损伤分区,共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13.在该实现方式中,对每个构造分区进行构造损伤强度界定,划分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和三级构造损伤分区,进一步确定出每个构造损伤分区各自对应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位于边界面或非边界面),共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构造分区确定出相应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作为后续布设深孔的备选区域。
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每个构造分区,进行构造损伤强度界定,包括:针对每个构造分区,获取此构造分区的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基于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确定出此构造分区的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基于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对此构造分区进行损伤强度级别划分,实现对构造分区的构造损伤强度界定。
15.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构造分区的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确定出构造分区的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进一步对构造分区进行损伤强度级别划分,实现对构造分区的准确可靠的构造损伤强度界定。
1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包括:基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确定出共s个布孔策略,其中,每个布孔策略中涵盖的所有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能够兼顾各个构造分区;针对每个布孔策略中每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对应的成本分值和勘察分值,其中,成本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勘察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效果;基于每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对应的成本分值和勘察分值,计算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基于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确定出最优布孔策略,并确定最优布孔策略所涵盖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为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共计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
17.在该实现方式中,确定出共s个布孔策略(每个布孔策略中涵盖的所有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能够兼顾各个构造分区),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对应的成本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和勘察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效果),进一步计算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从而确定出最优布孔策略,其中涵盖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即为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这样的方式能够综合考虑深孔布设的成本和勘察效果,选取最优布孔策略进行深孔布设,在不依赖勘察人员的勘察经验的条件下,能够确定出更优的布孔方式,保证勘察效果的同时节约勘察成本。
1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对应的成本分值和勘察分值,包括:获取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所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成本分值;基于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
1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成本分值,包括: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确定出深孔在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以及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成本分值。
20.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确定出深孔在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从而结合深度信息进行成本分值的计算,可以准确预估在此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从而为深孔布设提供决策基础。
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包括: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确定出第一勘察影响因子;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及各关联构造分区之间的深度比例,确定出第二勘察影响因子;基于第一勘察影响因子和第二勘察影响因子,确定出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
22.在该实现方式中,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和各关联构造分区之间的深度比例,确定出第一勘察影响因子和第二勘察影响因子,进一步确定出在深
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这样能够尽可能准确地预估在此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能达到的勘察效果,从而为深孔布设提供决策基础。
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7.由于深埋特长隧道通常构造极复杂,在深埋特长隧道中,深孔的实施是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技术问题,是勘察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成本,如何利用有限的深孔查明隧道的总体构造特征,提升勘察深孔的效率,通常依赖勘察专家的勘察经验。
28.基于此,本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减少对勘察经验的依赖,以便于对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勘察。
2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的流程图。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40。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勘察,可以执行步骤s10。
31.步骤s10:获取待勘察隧道所在隧址区的地质信息。
3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待勘察隧道所在隧址区的地质信息,例如,地勘资料、地表调绘数据及地质剖面数据等初始数据。这样可以圈定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的构建范围,边界一般呈条带状。
33.获取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后,可以执行步骤s20。
34.步骤s20:基于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并确定构造分区。
35.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地勘资料、地表调绘数据及地质剖面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例如,对初始数据进行三维转换、分类以及按既定规则命名,确保其满足后续地质界面构建的要求。
36.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后,可以基于预处理数据,进行所述隧址区的地质界面构建。例如,可通过解析数据名称匹配其所对应的地质界面生成方案,实现地质界面的自动构建及交切处理。
37.之后,可以对构建的地质界面进行修整,实现地质界面与模型外轮廓的批量互剪及缝合。地质界面修整完成后,可以生成地层体并可视化,得到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此种方式能够高效准确地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
38.确定出地质构造格架之后,可以从地质构造格架中确定出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还可以同时确定出岩性、构造等特征),并基于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以及岩性、构造特征)对地质构造格架进行构造分区划定。
39.利用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对地质构造格架进行构造分区划定,能够考虑到隧址区的地质情况,便于更合理地实现深孔布设。
40.示例性的,可以以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作为分界面,将地质构造格架划分为多个待定区。
41.由于并非所有的断裂都可以作为界面进行分区划分,若断裂两侧岩性、构造相同(并非完全相同,应理解为相近,可以有差异)时,可以作为各构造分区内的断裂。因此,还需要进行分区合并。
42.基于此,针对每个分界面,可以进行判断:判断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是否属于同一岩性,是否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
43.若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属于同一岩性(例如同属于膨胀岩、同属于碳酸盐岩等),且不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可以将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划分为同一构造分区。
44.若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不属于同一岩性(例如一侧的待定区属于膨胀岩,另一侧的待定区属于非膨胀岩;或者,一侧的待定区属于碳酸盐岩,另一侧的待定区属于非碳酸盐岩),或者,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则说明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在岩性、构造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宜作为同一构造分区,需要将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划分为不同的构造分区。
45.基于此,可以实现地质构造格架的构造分区。
46.以区域断裂信息和不整合接触面信息作为分界面,将地质构造格架划分为多个待定区;针对每个分界面,利用该分界面两侧的待定区的岩性(是否属于同一岩性)和背、向斜构造(是否存在岩层产状倾角差大于45
°
的背斜构造或向斜构造),作为划分构造分区的指标,此种方式划分的构造分区,同一分区内的岩性、构造具有较强的统一性,有利于避免冗余的深孔布局,以较少的深孔做出更全面的勘察。
47.确定出构造分区后,可以执行步骤s30。
48.步骤s30:基于所述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49.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50.示例性的,针对每个构造分区,可以进行构造损伤强度界定,其中,每个界定后的构造分区均属于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和三级构造损伤分区中的一种。
51.具体的,针对每个构造分区,可以获取此构造分区的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
52.然后,基于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确定出此构造分区的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
53.具体的,可以依照以下构造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针对所处构造部位及变形强度数据:若处于大的断层破碎带附近,岩体变形极为
强烈,赋分15~20分;若处于构造转折部位,或者处于区域构造变动强烈区,岩体受构造影响强烈,赋分10~15分;若处于单斜部位,构造影响程度低,若断裂构造不发育,赋分5~10分;若处于产状平缓区,无断层发育,赋分0~5分。
54.针对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若》2条/km,赋分15~20分;若1~2条/km,赋分10~15分;若《1条/km,赋分5~10分;若无,赋分0~5分。
55.针对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若主干断裂间密集发育次级断层,赋分15~20分;若主干断裂间发育次级断层,赋分10~15分;若少见级断裂发育,赋分5~10分;若无次级断裂发育,赋分0~5分。
56.针对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若岩体节理极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赋分15~20分;若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赋分10~15分;若岩体节理发育,岩体较完整,赋分5~10分;若岩体节理发育,岩体完整,赋分0~5分。
57.针对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若岩石微裂隙极发育,影响岩石抗压强度,赋分15~20分;若岩石微裂隙发育,影响岩石抗压强度,赋分10~15分;若岩石微裂隙不发育,赋分5~10分;若无岩石微裂隙,赋分0~5分。
58.由此,可以确定出此构造分区的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
ꢀꢀꢀꢀꢀꢀꢀꢀ
(1)其中,表示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表示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评分,表示主干断裂发育程度评分,表示次级断裂发育程度评分,表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评分,表示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评分。
59.确定出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后,可以进一步对此构造分区进行损伤强度级别划分,实现对构造分区的构造损伤强度界定。
60.例如,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大于75分,划定为一级构造损伤分区;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小于等于75分,大于50分,划分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小于等于50分,划分为三级构造损伤分区。
61.利用构造分区的所处构造部位及构造变形强度数据、主干断裂发育程度数据、次级断裂发育程度数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数据和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数据,确定出构造分区的岩体构造损伤程度评分,进一步对构造分区进行损伤强度级别划分,实现对构造分区的准确可靠的构造损伤强度界定。
62.对每个构造分区进行构造损伤强度界定后,可以进行深孔布置规划区域的确定。
63.针对每个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不仅需要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还需要位于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因此,可以确定出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深孔布设过程中不与边界面相接)和一个位于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深孔布设过程中会与边界面相接,例如穿过边界面)。
64.针对每个二级构造损伤分区,不仅需要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还需要位于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因此,可以确定出至少一个(通常1个或2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和一个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65.例如,针对每个二级构造损伤分区,可以确定出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中所布设的钻孔能否同时兼顾对二级构造损伤分区的岩性、构造特征,若不能,则需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或一个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66.针对每个三级构造损伤分区,需要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因此,确定出至少一个(1个或2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67.例如,针对每个三级构造损伤分区,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一级构造损伤分区或二级构造损伤分区中所布设的钻孔能否同时兼顾对三级构造损伤分区的岩性、构造特征,若不能,则确定出至少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68.另外,对于每一级构造损伤分区,若位于不同的构造分区,也需有相应深孔布置,从而确定出对应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69.由此,可以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构造分区确定出相应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作为后续布设深孔的备选区域。
70.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后,可以执行步骤s40。
71.步骤s40: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并在每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内布置一个深孔。
7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
73.示例性的,基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确定出共s个布孔策略,其中,每个布孔策略中涵盖的所有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能够兼顾各个构造分区。
74.具体的,对于每个一级构造损伤分区,至少包含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和一个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对于每个二级构造损伤分区,至少包含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或一个位于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对于每个三级构造损伤分区,至少包含一个位于非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其中,一级构造损伤分区与二级构造损伤分区之间的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为一级构造损伤分区的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二级构造损伤分区与三级构造损伤分区之间的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为二级构造损伤分区的边界面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
75.基于此,可以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共s个布孔策略,每个布孔策略包含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满足上述要求,每个布孔策略中涵盖的所有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能够兼顾各个构造分区。
76.示例性的,针对每个布孔策略:可以针对布孔策略中每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对应的成本分值和勘察分值,其中,成本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勘察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效果。
77.具体的,可以获取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所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例如,深孔所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即深孔布设路径上穿过或进入的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为:在深度区间是经过一级构造分区,岩性特征为膨胀岩;在深度区间是经过二级构造分区,岩性特征为非膨胀岩。然后,可以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成本分值。
78.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确定出深孔在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例如,对于膨胀岩,在第一级深度、第二级深度、第三级深度、第四级深度、第五级深度的成本影响因子分别为、、、、,对于碳酸盐岩,在第一级深度、第二级深度、第三级深度、第四级深度、第五级深度的成本影响因子分别为、、、、。而对于深孔开设时的成本影响因子,在第一级深度、第二级深度、第三级深度、第四级深度、第五级深度分别为、、、、。
79.确定出深孔在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后,可以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以及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成本分值。
80.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
(2)其中,表示成本分值,表示固定成本,表示布设深孔时钻孔的基础成本,表示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的深度等级数量,表示第深度等级,表示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在第深度等级涉及第种岩性特征时的成本影响因子。
81.通过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确定出深孔在各深度等级对应的成本影响因子,从而结合深度信息进行成本分值的计算,可以准确预估在此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从而为深孔布设提供决策基础。
82.另外,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计算成本分值时考虑深孔布设位置的影响因素,此处不做限定。
83.以及,可以基于关联构造分区的深度信息及岩性特征,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
84.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确定出第一勘察影响因子。
85.例如,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为1、2、3、

,则第一勘察影响因子为、、、

,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
86.然后,可以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及各关联构造分区之间的深度比例,确定出第二勘察影响因子。
87.具体的,可以预先设定不同数量关联构造分区在各个深度比例所在范围的表格,并进行编号:例如,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1时,第二勘察影响因子的编号为1,记为,对应数值为1;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2时,划分三个深度比例所在范围:[0.8,1.25]、[0.5,0.8)∪(1.25,2]、(0,0.5)∪(2, ∞),第二勘察影响因子的编号分别为2、3、4,记为,
数值可以基于具体情况设定;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3时,划分三个深度比例所在范围,并设定相应的编号,记为、、、

,便于后续通过查表确定出第二勘察影响因子。
[0088]
实现第一勘察影响因子和第二勘察影响因子的确定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出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
[0089]

ꢀꢀꢀꢀꢀꢀꢀꢀꢀꢀꢀꢀ
(3)其中,表示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表示初始勘察分值,表示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为时的第一勘察影响因子,表示关联构造分区的数量及各关联构造分区之间的深度比例所在范围的编号为的第二勘察影响因子。
[0090]
基于经过的关联构造分区的岩性特征的种类数量和各关联构造分区之间的深度比例,确定出第一勘察影响因子和第二勘察影响因子,进一步确定出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分值。这样能够尽可能准确地预估在此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能达到的勘察效果,从而为深孔布设提供决策基础。
[0091]
确定出成本分值和勘察分值后,可以进一步计算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
[0092]
例如,针对每个布孔策略,可以分别将其涵盖的每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对应的成本分值进行加总,以及,将每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时对应的勘察分值进行加总,分别得到总成本分值和总勘察分值。
[0093]
之后,即可基于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确定出最优布孔策略,并确定最优布孔策略所涵盖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为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共计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
[0094]
例如,可以利用勘察分阈值对每个布孔策略对应的总勘察分值进行筛选,排除总勘察分值不达勘察分阈值的布孔策略,然后从所有满足条件的布孔策略中确定出总成本分值最低的布孔策略,作为最优布孔策略。当满足条件的布孔策略中存在不止一个总成本分值最低的布孔策略时,选取总勘察分值较高的一个布孔策略为最优布孔策略。
[0095]
之后,即可确定最优布孔策略所涵盖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为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共计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
[0096]
通过确定出共s个布孔策略(每个布孔策略中涵盖的所有深孔布置规划区域能够兼顾各个构造分区),计算在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对应的成本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所需耗费的成本)和勘察分值(反映在该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内布置深孔的勘察效果),进一步计算每个布孔策略所对应的成本总分值和勘察总分值,从而确定出最优布孔策略,其中涵盖的深孔布置规划区域即为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这样的方式能够综合考虑深孔布设的成本和勘察效果,选取最优布孔策略进行深孔布设,在不依赖勘察人员的勘察经验的条件下,能够确定出更优的布孔方式,保证勘察效果的同时节约勘察成本。
[0097]
确定出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后,可以在每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内布置一个深孔,实现对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勘察。
[0098]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构造分区的复杂山区深埋特长隧道的深孔布置方法,通过获取待勘察隧道所在隧址区的地质信息,建立隧址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并确定构造分区;然后基于所述构造分区,确定出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从n个深孔布置规划区域中确定出兼顾各个构造分区的m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并在每个深孔布置目标区域内布置一个深孔。此种方式可以利用构造分区,作为布设深孔的区域(深孔布置规划区域)选择指标,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实际深埋特长隧道的情况,尽可能布设勘察效果更佳、勘察成本更低的深孔,且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勘察人员的经验依赖。
[0099]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