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05:4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及系统,属于行为记录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驶行为分析对道路驾驶事故风险防控、驾驶员信用评价、运输企业安全监管有着重要意义,驾驶行为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轨迹跟踪、超速监控、碰撞预警监控、车道偏离监控四项。
3.在车道偏离监控的分析中,大多使用传感器或摄像头对车辆是否偏移进行监控分析,而针对实验车型或老旧车辆进行监控时,由于车辆本身没有加装相应传感器或摄像头,此时需要首先在车辆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
4.安装传统传感器并监控驾驶行为的方式,首先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车辆对后台监控的系统程序进行修正调试,同时还需要与车辆的控制系统进行对接或适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及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监控驾驶行为需要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与车辆控制系统对接和适配,操作繁琐的问题。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包括
7.设备箱,开口竖直朝下,设备箱固定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或车辆内部,使设备箱能够稳定跟随车辆运动,
8.连接件,设置在设备箱远离开口的外侧面,设备箱通过连接件与车辆进行连接,
9.控制终端,设置在设备箱的外侧面,
10.翻转板,两对向端转动设置在设备箱内壁,翻转板轴向转动方向水平设置,翻转板的转动轴向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
11.惯性球体,设置在翻转板靠近设备箱开口的一端与设备箱内壁之间,惯性球体外侧曲面下侧部分与翻转板外侧面抵接,惯性球体沿翻转板的转动轴向和径向滑动,
12.感应结构,安装在设备箱内壁,感应结构位于惯性球体沿翻转板转动轴向滑动的两侧,感应结构与控制终端电性连接,
13.其中,惯性球体与感应结构接触的压力大小产生不同强度的电信号,感应结构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电信号判断驾驶者的驾驶安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备箱与车辆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使设备箱整体能够跟随车辆共同运动,惯性球体能够在翻转板与设备箱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水平运动,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惯性球体无法在翻转板和设备箱内壁之间空间中水平运动,此时感应结构没有接受到惯性球体的压力作用,此时感应结构不会产生电信号,当车辆
行驶轨迹发生偏离时,在惯性作用下惯性球体会沿车辆偏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也在翻转板和设备箱内壁之间滑动并与感应结构之间产生压力,感应结构产生电信号后传递至控制终端内,由上述过程驾驶者在正常驾驶车辆时,感应结构不产生电信号,当驾驶者快速频繁变向时,惯性球体与感应结构频繁撞击,此时感应结构频繁产生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接受到电信号后即可判断出来此时驾驶者的驾驶状态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测驾驶者驾驶行为的目的,采用机械碰撞产生压力的方式无需在安装分析设备前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进行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调试修正,只需将设备箱安装在车辆上即可,无需与车辆控制系统进行对接适配,当分析设备使用完毕后也可将其快速拆除,同时不会对车辆安全性和完整性造成影响。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惯性球体与设备箱远离开口一侧的端壁之间设置有压力组件,压力组件包括
16.支撑杆,竖直滑动设置与惯性球体内,
17.滑动块,固定在支撑杆远离惯性球体的一端,滑动块与设备箱内侧端壁滑动连接,滑动块仅沿翻转板转动轴线滑动,滑动块和支撑杆的滑动路径形成滑动腔,
18.限位弹簧,设置在惯性球体内,限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杆插入惯性球体内的一端以及惯性球体固定连接,
19.其中,限位弹簧在弹力作用下给予惯性球体竖直向下的压力。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动块在滑动腔内仅能够水平滑动,此时支撑杆和滑动块为硬连接,限位弹簧在弹力作用下竖直按压惯性球体,使惯性球体始终与翻转板保持抵接状态,相较于仅将惯性球体放置在翻转板上,施加压力后的惯性球体更加稳定,提高了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惯性球体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惯性球体误触感应结构的情况发生。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感应结构包括
22.滑槽,设置在设备箱内壁,
23.同步连接块,竖直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同步连接块端壁延伸至设备箱内部与翻转板外侧面抵接,同步连接块与翻转板的抵接面和惯性球体与翻转板的抵接面相同,
24.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同步连接块延伸至设备箱内的一端,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终端电性连接,
25.压力弹簧,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惯性球体之间,压力弹簧分别与惯性球体和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压力弹簧的压力变化。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连接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同步连接块朝向惯性球体的一侧,通过压力弹簧将压力传感器与惯性球体连接,在压力弹簧弹力作用下使惯性球体能够稳定保持在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之间,从而提高了车辆在运动过程中惯性球体的稳定性,当车辆发生紧促转向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惯性球体会朝向车辆转向的反方向运动,此时该侧的压力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压力弹簧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改变,从而使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传递至控制终端内,上述过程中压力弹簧的弹力既能够保持惯性球体的稳定,又能够向压力传感器传递压力使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实现监测车辆行驶状态的目的。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设备箱内侧远离开口的一侧端壁内设置有增压组件,增压
组件包括
28.气压腔,设置在设备箱内壁,气压腔开口竖直朝向同步连接块,
29.抵接块,竖直滑动设置在气压腔内,抵接块朝向同步连接块的一端与同步连接块抵接,抵接块与气压腔的连接处密封,
30.气囊,固定设置在翻转板远离与惯性球体抵接的一端,气囊位于翻转板与惯性球体的同侧,气囊的另一端与设备箱内壁抵接,气囊内填充有大量气体。
31.第一导气管,一端与气囊连通,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设备箱内壁并与气压腔远离开口的一侧连通。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翻转板沿转动轴心朝向靠近气囊的方向转动时,由于翻转板与设备箱竖直内壁夹角发生变化,此时同步连接块的竖直高度发生了变化,此时同步连接块与滑槽上侧抵接壁体存在空隙,当车辆出现颠簸时可能发生同步连接块跳跃的情况,但此时气囊被翻转板压缩,使翻转板内部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导入气压腔内,从而使气压腔内气压升高,从而使抵接块朝向同步连接块的方向运动,并使抵接块始终与同步连接块抵接并给予同步连接块压力,从而提高了同步连接块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因压力传感器与惯性球体错位影响压力传感器接收压力变化的准确度的情况。
3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翻转板设置有两个,翻转板分别设置在设备箱内部的相对两侧,两个翻转板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
34.限位杆,固定设置在设备箱内壁,限位杆轴向与翻转板转动轴向相同,
35.升降块,滑动设置在设备箱内壁,升降块的延伸方向与限位杆轴向相同,升降块远离设备箱开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远离惯性球体的一端抵接,升降块上设置有
36.限位槽,设置在升降块远离与翻转板抵接处的一端,限位杆仅沿限位槽竖直滑动,
37.驱动件,固定在与限位杆端部连接的设备箱内壁,驱动件与升降块动力连接,
38.其中,驱动件带动升降块沿限位杆径向直线运动。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带动升降块沿竖直方向升高或降低,限位杆通过在限位槽内滑动能够防止升降块在运动中发生偏转,提高了升降块的稳定性,当升降块升高或降低时,能够改变翻转板与设备箱竖直内壁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惯性球体的高度,由于翻转板与设备箱内壁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翻转板与惯性球体重力方向的夹角也发生改变,此时惯性球体垂直与翻转板抵接面的压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惯性球体与翻转板之间的摩擦力,当惯性球体与翻转板之间摩擦力增大时,惯性球体稳定性提高,惯性球体受到车辆转向惯性的影响减小,反之,惯性球体稳定性降低,惯性球体受到车辆转向惯性的影响提高,上述调节过程能够使分析设备根据不同车辆型号,通过手动或外接电脑控制驱动件工作,从而对惯性球体与翻转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提高了分析设备能够适配的车辆工况范围。
4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
41.电缸,电缸底部与设备箱内壁固定连接,电缸竖直设置,电缸与升降块动力连接,电缸设置有两组,电缸关于升降块对称设置,每组内设置有两个电缸,两个电缸分别设置在升降块两端。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电缸,使升降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升降
块两端能够同步且保持稳定,有利于翻转板翻转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惯性球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设备监测驾驶行为的准确度。
4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沿设备箱外侧环绕一周设置,控制终端位于连接架内侧。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将控制终端包围设置有利于对控制终端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引入控制终端所处位置后损伤控制终端,提高了控制终端的安全性。
4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设备箱的开口端固定安装有开口遮挡块,靠近设备箱内壁的部分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打孔板,打孔板延伸方向与翻转板转动轴向相同。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设备箱内部气体环境与设备箱外部气体环境连通,当分析设备安装在发动机舱内时,空气快速流过设备箱内部能够使压力传感器散热正常,有效防止发动机高温影响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4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开口遮挡块朝向设备箱的一侧设置有凹陷槽,凹陷槽内壁与翻转板朝向设备箱开口的端部滑动抵接。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口遮挡块上设置凹陷槽,能够避免翻转板在翻转过程中对开口遮挡块产生运动干涉,保证了翻转板翻转能够正常进行。
49.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的系统,系统包括
50.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内,
51.接收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内,接收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接收器模块与感应结构中的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52.发射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内,发射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分析设备外设置有云端,发射器模块与云端通过网络连接,云端能够将长时间存储发射器模块发射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53.记录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内,记录器模块与接收器模块电性连接,
54.其中,接收器模块将电信号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发射器模块将电信号传递至云端存储,记录器模块直接读取存储接收器模块的电信号。
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接收器模块内,而接收器模块将信号收集后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模块将数据处理完毕后通过发射器模块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至云端进行长期存储,同时,记录器模块直接记录接收器模块所接收的电信号,记录器模块内的数据为短期存储并反馈至驾驶员,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即时知道自己的驾驶状态,并且能够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长期监测,通过云端形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分析工驾驶员查看,这样便于驾驶员对驾驶行为习惯进行有利的更改。
5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7.1.本发明采用机械碰撞产生压力的方式无需在安装分析设备前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进行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调试修正,只需将设备箱安装在车辆上即可,无需与车辆控制系统进行对接适配,当分析设备使用完毕后也可将其快速拆除,同时不会对车辆安全性和完整性造成影响。
58.2.本发明通过控制电缸工作,能够使分析设备根据不同车辆型号,对惯性球体与翻转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提高了分析设备能够适配的车辆型号范围。
59.3.本发明中的压力弹簧弹力既能够保持惯性球体在车辆平稳形式时的稳定,又能
够在车辆发生快速转向偏移时向压力传感器传递压力,使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实现监测车辆行驶状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6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61.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62.图3为图2a处的结构示意图;
63.图4为本发明中感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64.图5为本发明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5.图6为本发明中增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6.图7为本发明分析设备的系统结构图。
67.图中:10、设备箱;11、连接架;12、开口遮挡块;13、控制终端;14、打孔板;20、惯性球体;21、支撑杆;22、滑动块;23、压力弹簧;24、同步连接块;25、压力传感器;26、滑动腔;27、限位弹簧;28、滑槽;30、升降块;31、限位槽;32、限位杆;33、电缸;34、翻转板;35、气囊;36、第一导气管;37、气压腔;38、抵接块;40、凹陷槽;41、按压杆;42、第二导气管;43、按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69.如图1-6所示,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包括设备箱10、控制终端13、惯性球体20、翻转板34、连接件和感应结构,设备箱10开口竖直朝下,设备箱10安装位置时设备箱10固定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或车辆内部,使设备箱10能够稳定跟随车辆运动。连接件设置在设备箱10远离开口的外侧面,设备箱10通过连接件与车辆进行连接。控制终端13固定设置在设备箱10的外侧面,连接件包括连接架11,连接架11沿设备箱10外侧环绕一周设置,控制终端13位于连接架11内侧。翻转板34两对向端转动设置在设备箱10内壁,翻转板34轴向转动方向水平设置,翻转板34的转动轴向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惯性球体20设置在翻转板34靠近设备箱10开口的一端与设备箱10内壁之间,惯性球体20外侧曲面下侧部分与翻转板34外侧面抵接,惯性球体20沿翻转板34的转动轴向和径向滑动。感应结构安装在设备箱10内壁,感应结构位于惯性球体20沿翻转板34转动轴向滑动的两侧,感应结构与控制终端13电性连接。其中,惯性球体20与感应结构接触的压力大小产生不同强度的电信号,感应结构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终端13,控制终端13电信号判断驾驶者的驾驶安全。
70.如图2和图4所示,惯性球体20与设备箱10远离开口一侧的端壁之间设置有压力组件,压力组件包括支撑杆21、滑动块22和限位弹簧27,支撑杆21的一端竖直滑动设置与惯性球体20内,滑动块22固定在支撑杆21远离惯性球体20的一端,滑动块22与设备箱10内侧端壁滑动连接,滑动块22仅沿翻转板34转动轴线滑动,滑动块22和支撑杆21的滑动路径形成滑动腔26。限位弹簧27设置在惯性球体20内,限位弹簧27两端分别与支撑杆21插入惯性球体20内的一端以及惯性球体20固定连接。其中,限位弹簧27在弹力作用下给予惯性球体20竖直向下的压力。
71.如图4和图6所示,感应结构包括压力弹簧23、同步连接块24、压力传感器25和滑槽28,滑槽28设置在设备箱10内壁,同步连接块24竖直滑动设置在滑槽28内,同步连接块24端壁延伸至设备箱10内部与翻转板34外侧面抵接,同步连接块24与翻转板34的抵接面和惯性球体20与翻转板34的抵接面相同。压力传感器25固定在同步连接块24延伸至设备箱10内的一端,压力传感器25与控制终端13电性连接。压力弹簧23设置在压力传感器25与惯性球体20之间,压力弹簧23分别与惯性球体20和压力传感器25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25能够感知到压力弹簧23作用于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变化。
72.如图5和图6所示,设备箱10内侧远离开口的一侧端壁内设置有增压组件,增压组件包括气囊35、第一导气管36、气压腔37和抵接块38,气压腔37设置在设备箱10内壁,气压腔37开口竖直朝向同步连接块24。抵接块38竖直滑动设置在气压腔37内,抵接块38朝向同步连接块24的一端与同步连接块24抵接,抵接块38与气压腔37的连接处密封。气囊35固定设置在翻转板34远离与惯性球体20抵接的一端,气囊35位于翻转板34与惯性球体20的同侧,气囊35的另一端与设备箱10内壁抵接,气囊35内填充有大量气体。第一导气管36一端与气囊35连通,第一导气管36的另一端延伸至设备箱10内壁并与气压腔37远离开口的一侧连通。
73.如图5所示,翻转板34设置有两个,翻转板34分别设置在设备箱10内部的相对两侧,两个翻转板34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升降块30、限位槽31,、限位杆32和驱动件,限位杆32固定设置在设备箱10内壁,限位杆32轴向与翻转板34转动轴向相同。升降块30滑动设置在设备箱10内壁,升降块30的延伸方向与限位杆32轴向相同,升降块30远离设备箱10开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板34远离惯性球体20的一端抵接。升降块30上设置有限位槽31,限位槽31设置在升降块30远离与翻转板34抵接处的一端,限位杆32仅沿限位槽31竖直滑动。驱动件固定在与限位杆32端部连接的设备箱10内壁,驱动件与升降块30动力连接,驱动件带动升降块30沿限位杆32径向直线运动。驱动件包括电缸33,电缸33底部与设备箱10内壁固定连接,电缸33竖直设置,电缸33与升降块30动力连接。电缸33能够与外接电脑电性连接,通过外接电脑可实时控制电缸33工作,外接电脑内可根据车辆时速不同提前写入控制程序,使电缸33在不同车速下进行实时调节工作,进而改变惯性球体20的高度位置。同时电缸33也可通过人工进行控制工作,人工控制时车辆需为静止状态。电缸33设置有两组,电缸33关于升降块30对称设置,每组内设置有两个电缸33,两个电缸33分别设置在升降块30两端。
74.如图2和图3所示,设备箱10的开口端固定安装有开口遮挡块12,靠近设备箱10内壁的部分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打孔板14,打孔板14延伸方向与翻转板34转动轴向相同。开口遮挡块12朝向设备箱10的一侧设置有凹陷槽40,凹陷槽40内壁与翻转板34朝向设备箱10开口的端部滑动抵接。开口遮挡块12中位于两侧打孔板14之间设置有按压腔43,按压腔43内滑动设置有按压杆41,按压杆41与按压腔43的连接处密封,按压杆41远离按压腔43的端部延伸至凹陷槽40内,按压杆41延伸至凹陷槽40内的一端为曲面设置。翻转板34延伸至凹陷槽40内的部分能够与按压杆41发生抵接,按压腔43的中间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二导气管42,第二导气管42为柔性管,第二导气管42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块22和支撑杆21延伸至惯性球体20内部安装限位弹簧27的空间内,按压腔43内填充有大量气体。在使用时,只需将连接架11通过螺纹连接件与车辆车身水平固定连接,使设备箱10与车辆固定即可。当翻转板34
发生翻转并与按压杆41抵接时,随着翻转板34的持续翻转使按压杆41朝向按压腔43内滑动,从而使按压腔43内的气压升高。由于第二导气管42将按压腔43与惯性球体20内部气体环境连通,此时惯性球体20内部气压升高,此时由于支撑杆21竖直方向固定,惯性球体20内部气压升高会作用在惯性球体20上,从而提高惯性球体20竖直向下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惯性球体20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性。
75.设备箱10与车辆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使设备箱10整体能够跟随车辆共同运动,惯性球体20能够在翻转板34与设备箱10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水平运动。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惯性球体20无法在翻转板34和设备箱10内壁之间空间中水平运动,此时感应结构没有接受到惯性球体20的压力作用,此时感应结构不会产生电信号。当车辆行驶轨迹发生偏离时,在惯性作用下惯性球体20会沿车辆偏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即在翻转板34和设备箱10内壁之间滑动并与感应结构之间产生压力,感应结构产生电信号后传递至控制终端13内。由上述过程驾驶者在正常驾驶车辆时,感应结构受到惯性球体20的压力稳定不产生电信号,当驾驶者快速频繁变向时,惯性球体20对感应结构频繁施加压力。此时感应结构频繁产生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终端13,控制终端13接受到电信号后即可判断出来此时驾驶者的驾驶状态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了实时监测驾驶者驾驶行为的目的。采用机械碰撞产生压力的方式无需在安装分析设备前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进行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调试修正,只需将设备箱10安装在车辆上即可,无需与车辆控制系统进行对接适配,当分析设备使用完毕后也可将其快速拆除,同时不会对车辆安全性和完整性造成影响。
76.由于滑动块22在滑动腔26内仅能够水平滑动,此时支撑杆21和滑动块22为硬连接,限位弹簧27在弹力作用下竖直按压惯性球体20,使惯性球体20始终与翻转板34保持抵接状态,相较于仅将惯性球体20放置在翻转板34上,施加压力后的惯性球体20更加稳定,提高了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惯性球体20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惯性球体20误触感应结构的情况发生。
77.同步连接块24滑动设置在滑槽28内,压力传感器25设置在同步连接块24朝向惯性球体20的一侧,通过压力弹簧23将压力传感器25与惯性球体20连接,在压力弹簧23弹力作用下使惯性球体20能够稳定保持在两个压力传感器25之间之间,从而提高了车辆在运动过程中惯性球体20的稳定性,当车辆发生紧促转向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惯性球体20会朝向车辆转向的反方向运动,同时惯性球体20通过支撑杆21带动滑动块22在滑动腔26内滑动,此时该侧的压力弹簧23被压缩,从而使压力弹簧23对压力传感器25的压力改变,从而使压力传感器25产生电信号传递至控制终端13内,上述过程中压力弹簧23的弹力既能够保持惯性球体20的稳定,又能够向压力传感器25传递压力使压力传感器25产生电信号,实现监测车辆行驶状态的目的。
78.当翻转板34沿转动轴心朝向靠近气囊35的方向转动时,由于翻转板34与设备箱10竖直内壁夹角发生变化,此时同步连接块24的竖直高度发生了变化,此时同步连接块24与滑槽28上侧抵接壁体存在空隙,当车辆出现颠簸时可能发生同步连接块24跳跃的情况,但此时气囊35被翻转板34压缩,使翻转板34内部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36导入气压腔37内,从而使气压腔37内气压升高,从而使抵接块38朝向同步连接块24的方向运动,并使抵接块38始终与同步连接块24抵接并给予同步连接块24压力,从而提高了同步连接块24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压力传感器25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因压力传感器25与惯性球体20错位影响压
力传感器25接收压力变化的准确度的情况。
79.通过电缸33带动升降块30沿竖直方向升高或降低,限位杆32通过在限位槽31内滑动能够防止升降块30在运动中发生偏转,提高了升降块30的稳定性,当升降块30升高或降低时,能够改变翻转板34与设备箱10竖直内壁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惯性球体20的高度,当翻转板34与设备箱10内壁夹角变大使得惯性球体20下方的宽度变小由于惯性球体20为球状,此时惯性球体20会向上运动,反之则向下运动。由于翻转板34与设备箱10内壁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翻转板34与惯性球体20重力方向的夹角也发生改变,此时惯性球体20垂直与翻转板34抵接面的压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惯性球体20与翻转板34之间的摩擦力,当惯性球体20与翻转板34之间摩擦力增大时,惯性球体20稳定性提高,惯性球体20受到车辆转向惯性的影响减小,反之,惯性球体20稳定性降低,惯性球体20受到车辆转向惯性的影响提高,上述调节过程能够使分析设备根据不同车辆型号和车辆车速,自行对惯性球体20与翻转板34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提高了分析设备能够适配的车辆工况范围。
80.通过设置多个电缸33,使升降块30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升降块30两端能够同步且保持稳定,有利于翻转板34翻转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惯性球体20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设备监测驾驶行为的准确度。
81.连接架11将控制终端13包围设置有利于对控制终端13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引入控制终端13所处位置后损伤控制终端13,提高了控制终端13的安全性。同时使设备箱10内部气体环境与设备箱10外部气体环境连通,当分析设备安装在发动机舱内时,空气快速流过设备箱10内部能够使压力传感器25散热正常,有效防止发动机高温影响压力传感器25的使用寿命。
82.如图7所示,驾驶行为记录分析设备的系统,系统包括
83.处理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13内,
84.接收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13内,接收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接收器模块与感应结构中的压力传感器25电性连接,
85.发射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13内,发射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分析设备外设置有云端,发射器模块与云端通过网络连接,云端能够将长时间存储发射器模块发射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86.记录器模块,设置在控制终端13内,记录器模块与接收器模块电性连接,
87.用户显示终端,与记录器模块电性连接,记录器模块内的数据通过用户显示终端调取。
88.其中,接收器模块将电信号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通过发射器模块将电信号传递至云端存储,记录器模块直接读取存储接收器模块的电信号。
89.当压力传感器25产生电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接收器模块内,而接收器模块将信号收集后传递至处理器模块,处理模块将数据处理完毕后通过发射器模块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至云端进行长期存储,同时,记录器模块直接记录接收器模块所接收的电信号,记录器模块内的数据为短期存储,驾驶员能够随时通过用户显示终端调取记录器模块内短期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数据,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即时知道自己的驾驶状态,并且能够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长期监测,通过云端形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分析统计供驾驶员查看,这样便于驾驶员对驾驶行为习惯进行有利的更改。
9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