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和具有其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23:48: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和具有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食物风味的持续追求,经过熟成的食物由于风味突出,受到人们青睐。所谓熟成食物,是指将新鲜的食物放置于恒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下缓慢自然发酵,蛋白质不断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油脂随着分解熟成产生浓郁的奶酪味,最终使其产生更深层次风味,并改变口感,提升食物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一般而言,熟成方式分为湿式熟成和干式熟成。湿式熟成是指将食物,例如牛肉,以真空包装后在真空袋内利用食物本身的天然酵素使食物产生一定量的分解;干式熟成是指不加任何包装让食物低温风干,待食物表层风干硬化,利用食物本身的天然酵素及外在的微生物作用让内层的食物分解,使肌肉纤维松散、结缔组织软化。与湿式熟成相比,干式熟成通过使食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天然酵素在分解食物上起到更多作用,使食物更加细腻柔软;同时将水份从食物组织内蒸发出来,而使得食物本身的风味更加浓郁、饱和与复杂多变,因此,干式熟成食物成为消费者的更优选择。
3.然而,干式熟成过程需要严格的条件控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时间等。传统的干式熟成处理过程需要专门的熟成设备并且进行长时间的全程监控操作,才能完成食物的熟成。而且现有熟成设备生产的熟成食物价格非常昂贵,消费者体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和具有其的冰箱。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满足食物熟成要求的可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
6.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气流循环效率,从而提高熟成效果。
7.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熟成间室的冰箱,从而为食物提供适合干式熟成的环境。
8.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包括:
9.抽屉,可抽拉地设置于冰箱的箱体内,其上端敞开形成供取放食物的顶部开口;
10.上盖板,设置于抽屉上方,用于在抽屉完全推入箱体内时封闭抽屉的顶部开口并与抽屉限定出熟成空间,其中上盖板或抽屉上设置有制冷供风口,用于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和
11.气流循环组件,设置于抽屉内,配置成促使气流在熟成空间内循环。
12.进一步地,气流循环组件包括:
13.壳体,设置于抽屉的底部后端角落处,壳体呈三棱柱形并中空形成容纳空腔,且壳体包括开设有出风口的朝向熟成空间内部的前端面和开设有进风口的顶板;和
14.风机,设置于容纳空腔内,用于促使熟成空间内的气流自进风口吸入容纳空腔后从出风口向壳体外散出。
15.进一步地,顶板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抽屉的后壁板的上沿;
16.风机临近抽屉的底部设置,且风机的旋转轴线水平;其中
17.旋转轴线与抽屉的后壁板之间的夹角角度α满足30
°
≤α≤60
°

18.风机为轴流风机。
19.进一步地,冰箱的箱体内限定有储物间室,熟成间室设置在储物间室中;
20.壳体还包括与抽屉的后壁板内侧贴合设置的侧板,侧板上开设有开口,抽屉的后壁板在与开口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以允许在风机的作用下储物间室内的气流自第一通风口和开口吸入容纳空腔并从出风口进入熟成空间;
21.抽屉在位于与风机相对较远的一侧的第一侧壁板的前部区域开设有与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二通风口,以允许在风机的作用下熟成空间内湿度较高的气流自第二通风口流入储物间室。
22.进一步地,第二通风口的几何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一通风口的几何中心的位置高度,且第二通风口的通风面积与第一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基本相同。
23.进一步地,熟成间室还包括:
24.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熟成空间内的湿度;
25.第一通风口处设置有风口开闭装置,风口开闭装置配置为根据所述湿度完全打开、部分打开或完全关闭第一通风口以调节第一通风口的风量流通截面积。
26.进一步地,熟成间室还包括:
27.搁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抽屉内,用于承托食物,以使在熟成空间内循环的气流在食物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有流动;和
28.托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搁架下方,用于收集搁架上承托的食物在熟成过程中滴落的汁水。
29.进一步地,搁架包括:
30.承托面,承托面为网状结构,且承托面的面积是抽屉底部的面积的0.8-0.95倍;
31.支撑件,用于将承托面支撑在托盘上,且支撑件的高度为1-3cm。
32.进一步地,上盖板包括顶壁和向下翻折形成的裙边,其中裙边包括位于顶壁两侧的第一裙边侧壁和第二裙边侧壁以及位于顶壁后侧的裙边后壁,第一裙边侧壁和第二裙边侧壁均呈前窄后宽的楔形;
33.抽屉横向两侧的第一侧壁板和第二侧壁板分别对应配置成与第一裙边侧壁和第二裙边侧壁吻合的前高后低结构,以使在抽屉完全推入箱体内时裙边的底面与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和后壁板的顶面贴靠抵接,制冷供风口自裙边后壁向后凸出形成。
3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35.箱体,其内限定有提供冷却气流的制冷风道;以及
36.设置在箱体内的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的熟成间室;其中
37.制冷风道设置有用于向制冷风道外输送冷却气流的至少一个送风口,且至少一个送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与熟成间室的制冷供风口连通。
38.本发明的熟成间室利用抽屉和上盖板限定出一个独立的熟成空间,抽屉或上盖板
上设置有用于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的制冷供风口,实现了对熟成空间内温度的控制。抽屉内设置有气流循环组件,促使气流在熟成空间内循环,提供了一个可实现食物干式熟成的环境,实现了居家自制干式熟成食物。
39.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气流循环组件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上开设有在风机的促流作用下熟成空间内部的气流循环能够更加均匀充分,并通过开设与冰箱的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熟成空间与储物间室之间能够进行适当的气流交换,实现了对熟成空间内湿度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食物干式熟成的效果。
40.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通过特别设置有熟成间室,并且设置有向熟成间室提供冷却气流的制冷风道,实现了对其内熟成空间的制冷,从而进一步为食物提供了一种适合干式熟成的环境。
4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4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44.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示意性结构图;
45.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46.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后视图;
47.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气流循环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48.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去除了上盖板的俯视图;
49.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剖切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和具有该熟成间室的冰箱。
5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800的示意性结构图。
52.本发明的冰箱8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810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熟成间室100。箱体810内限定有提供冷却气流的制冷风道820,其中制冷风道820设置有用于向制冷风道820外输送冷却气流的至少一个送风口821。熟成间室100设置有制冷供风口500。该至少一个送风口821的至少一部分与制冷供风口500连通,实现了制冷风道820通过制冷供风口500向熟成间室100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从而实现对熟成间室100内温度的调节,例如,将熟成间室100内的温度控制在0-4℃之间。
53.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800设置熟成间室100和向熟成间室100提供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的制冷风道820,搭建了一个可以实现食物干式熟成的熟成环境,实现了居家自制干式
熟成食物。下面对熟成间室100的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54.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后视图。参照图2-图4所示,熟成间室100一般性地可包括抽屉200、上盖板300和气流循环组件400。
55.在该实施例中,抽屉200可抽拉地设置于冰箱800的箱体内,其上端敞开形成供取放食物的顶部开口。上盖板300设置于抽屉200上方,用于在抽屉200完全推入箱体内时封闭抽屉200的顶部开口并与抽屉200限定出熟成空间。气流循环组件400设置于抽屉200内,配置成促使气流在熟成空间内循环。熟成间室100还包括制冷供风口500,用于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为了便于说明,图2中只示出了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上盖板300的后侧,但制冷供风口500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制冷供风口500还可以设置在抽屉200上。
56.本发明的熟成间室100由抽屉200、上盖板300相互配合设置,限定出一个独立的熟成空间。抽屉200或上盖板300上开设有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的制冷供风口500,实现了对熟成空间内温度的控制。抽屉200内气流循环组件400,促进了熟成空间内的气流循环,从而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食物干式熟成的熟成环境。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盖板300包括顶壁310和向下翻折形成的裙边320,且裙边320配置成在抽屉200完全推入箱体810内时裙边320的底面与抽屉200的两侧壁和后壁板210的顶面贴靠抵接。在抽屉200完全推入箱体810内时,上盖板300封闭了抽屉200的顶部开口,并与抽屉200限定出一个独立的熟成空间。抽屉200和上盖板300结构简单,适用于装配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冰箱800内,提高了熟成间室100的通用性。
58.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裙边320包括位于顶壁310两侧的第一裙边侧壁321和第二裙边侧壁322以及位于顶壁310后侧的裙边后壁323,第一裙边侧壁321和第二裙边侧壁322均呈前窄后宽的楔形,抽屉200横向两侧的第一侧壁板220和第二侧壁板230分别对应配置成与第一裙边侧壁321和第二裙边侧壁322吻合的前高后低结构,以使在抽屉200完全推入箱体810内时裙边320的底面与抽屉200的壁板的顶面贴靠抵接,实现了抽屉200顺滑通畅地在冰箱800的箱体810内抽拉。抽屉200的第一侧壁板220和第二侧壁板230均与第一裙边侧壁321和第二裙边侧壁322吻合设置,提高了熟成空间的密闭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前与后是相对冰箱800的箱体810而言的,以朝向箱体810的开口方向为前向。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熟成间室100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熟成空间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上盖板上、抽屉上或者熟成空间内的其他位置,实现对熟成空间内温度的监测。例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熟成空间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时,制冷供风口500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直至将熟成空间的温度控制在0-4℃之间。本实施例的熟成间室100设置有制冷供风口500和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熟成空间内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从而搭建出了可维持恒定温度的从而适于食物干式熟成的熟成环境。
60.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上盖板300上,用于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从而将熟成空间得温度控制在0-4℃。例如,制冷
供风口500设置在第一裙边侧壁321或第二裙边侧壁322上、或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裙边后壁323上、或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顶壁310上等。在具体应用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制冷供风口500可设置在上盖板300的后侧,自上盖板300的裙边后壁323向后凸出,套设在送风口821外侧。本实施例的制冷供风口500开设在上盖板300上,避免了制冷供风形式对抽屉200的结构造成影响的问题,也避免了抽屉200的运动对制冷供风形式的限制,提高了抽屉200的通用性,简化了熟成间室100的装配,降低了制造成本。
61.或者,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抽屉200上(图中未示出),用于向熟成空间内输送指定温度的冷却气流,从而将熟成空间得温度控制在0-4℃。具体示例可以为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抽屉200的后壁板210上,即后侧进风;或者制冷供风口500设置在第一侧壁板220或第二侧壁板230上,即侧面进风。本实施例的熟成间室100根据冰箱800的供风形式,更灵活地设置制冷供风口500的位置,实现了更灵活的熟成环境的搭建。
62.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800的熟成间室100的气流循环组件400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去除了上盖板的俯视图。参照图5和图6,气流循环组件400包括壳体410和风机420。
63.在该实施例中,壳体410设置于抽屉200的底部后端角落处,壳体410呈三棱柱形并中空形成容纳空腔。如图6所示,壳体410呈三棱柱形且两个侧板分别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和第二侧壁板230贴合设置,以允许壳体410布置在抽屉200的底部后端角落处,从而减小了对熟成空间内储物空间的占用。如图5所示,壳体410包括开设有出风口430的朝向熟成空间内部的前端面411和开设有进风口440的顶板412。具体地,壳体410还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与前端面411和顶板412合围形成了三棱柱形的容纳空腔。风机420设置在容纳空腔内,并配置成促使熟成空间内的气流自进风口440吸入容纳空腔后从出风口430向壳体外散出。也就是说,熟成空间内的气流在风机420的促动作用下自进风口440进入容纳空腔,流经风机420再通过出风口430向壳体410外散出回到熟成空间,完成熟成空间内的气流循环。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机420可以配置成将熟成空间内的风速控制在0.1-0.5m/s,实现了对熟成空间内风速的控制。由于将具有出风口430和进风口440的壳体罩设在风机420的外侧,熟成空间内的气流在风机420的促使作用下自进风口440吸入容纳空腔,再经由出风口430散出到熟成空间,实现了熟成空间内的气流循环。
6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口430朝向熟成空间内部的的一侧设置有导风件431,导风件431上设置有多层圆环形的出风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风机420出风角度和出风范围的调节,容纳空腔内的气流均匀地由出风口430散出到熟成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熟成空间内气流循环的稳定性。
6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机420可以为轴流风机,风机420的旋转轴线421水平设置,且旋转轴线421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之间的夹角角度α满足30
°
≤α≤60
°
,例如α可以为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等。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α可以优选为45
°
。具体地,如图6所示,壳体410为直三棱柱形,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风机420嵌入设置于前端面411的出风口430处,实现了旋转轴线421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之间的夹角角度α为45
°
。本实施例的风机420的旋转轴线421水平设置,并且旋转轴线421与后壁板210之间的夹角角度α设置在45
°
附近,促使了流经风机420的气流向熟成空间的中心区域汇集,从而保证了气
流循环的均匀性。
66.另外,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冰箱的熟成间室的沿图2中的剖切线a-a’剖切截取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风机420临近抽屉200的底部设置。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410贴合固定在抽屉200的底部,且风机420的底面与壳体410的底板上表面贴合设置。在优选实施例中,壳体410的顶板412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的上沿,风机420的旋转轴线421距离抽屉200的底部的高度为抽屉200的后壁板210的高度的0.3~0.6倍,例如0.3倍、0.4倍、0.425倍、0.45倍、0.5倍、0.6倍等。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风机420的旋转轴线421距离抽屉200的底部的高度可以优选为抽屉200的后壁板210的高度的0.425倍。
67.本实施例的风机420临近抽屉200的底部设置,并且壳体410的顶板412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的上沿,为内循环提供了充足的进风空间,减小了进风风阻。本实施例的风机420的旋转轴线421距离抽屉200的底部的高度设置成抽屉200的后壁板210的高度的0.425倍附近,促使了流经风机420的气流更充分地散入熟成空间内,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气流循环的均匀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抽屉200的后壁板210上临近气流循环组件400的拐角区域设置有电连接装置240,在风机420和冰箱800的供电电路之间建立可断开的连接,当抽屉200完全推入箱体内时将风机420连接到冰箱800的供电电路使风机420正常工作,当抽屉200拉出时断开风机420和冰箱800的供电电路之间的连接。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800的箱体8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830,熟成间室100设置在储物间室830中。具体地,上盖板300的横向两侧可设置有卡接结构,储物间室830的间室板壁上可设置有相应的接合结构,由此使上盖板300可直接通过推入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储物间室830。
70.在该实施例中,气流循环组件400还配置成促使储物间室830与熟成空间内的气流进行气流交换。如图3所示,壳体410还包括与抽屉200的后壁板210内侧贴合设置的侧板413,侧板413上开设有开口450,且抽屉200的后壁板210在与开口450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储物间室830连通的第一通风口211,以允许在风机420的作用下储物间室830内的气流可以适当地自第一通风口211和开口450进入容纳空腔并经由出风口430进入熟成空间;抽屉200在位于与风机420相对较远的一侧的第一侧壁板220的前部区域开设有与储物间室830连通的第二通风口221,以允许熟成空间内湿度较高的气流在充分地流过整个熟成空间之后再经由第二通风口221流入储物间室830。
71.本实施例的熟成间室100开设有与储物间室830连通的第一通风口211和第二通风口221,储物间室830内的气流可以自第一通风口211和开口450进入熟成空间,并经由第二通风口221散出至储物间室830,实现了熟成空间与储物间室830之间的气流循环,进一步降低了熟成间室100内的湿度。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221的通风面积与第一通风口211的通风面积基本相同,实现了储物间室830与熟成空间之间进行更稳定的气流循环。第二通风口221的几何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一通风口211的几何中心的位置高度。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221的最下侧高于第一通风口211的最上侧;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221的下部区段与第一通风口211的上部区段有一部分重叠。本实施例第二通风口221设置在高
于第一通风口211的位置,实现了储物间室830与熟成空间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气流循环,进一步提高了气流循环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熟成间室100内湿度调节的速度。
73.进一步地,冰箱800的箱体810内限定的储物间室830可以为冷藏室,熟成间室100设置在该冷藏室中,第一通风口211连通熟成间室100与冷藏室,以允许冷藏室与熟成间室100进行一定的气流交换,从而控制熟成空间内的湿度,例如,将熟成空间内的湿度控制在50%-90%之间,更优选地控制在55%-85%之间。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控制在70%,提升了食材的熟成效果。
74.在一些实施例中,熟成间室100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熟成空间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传感器可监测熟成空间内的湿度是否在要求的湿度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未示出湿度传感器的具体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湿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上盖板300上,也可以设置在抽屉200上。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湿度传感器更优选地设置在上盖板300上。第一通风口211处设置有风口开闭装置212,风口开闭装置212可以配置成受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口211。具体地,风口开闭装置212可以配置成在基于熟成空间内的湿度产生的指令控制下完全打开、部分打开或完全关闭第一通风口211以调节第一通风口211的风量流通截面积。例如,风口开闭装置212的初始状态是完全关闭第一通风口211,当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熟成空间内的湿度大于要求的湿度范围时,风口开闭装置212由完全关闭状态逐步移动从而逐步打开第一通风口211,与储物间室830进行气流交换,直至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熟成空间内的湿度不大于要求的湿度范围时再恢复到完全关闭状态,从而将熟成空间内的湿度稳定控制在熟成要求的湿度范围内。此类风口开闭装置212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实现的,本文不予赘述。本实施例的熟成间室100设置风口开闭装置212和湿度传感器,避免了在熟成间室100内放置新鲜食物后熟成空间内湿度过大的问题,将熟成空间的湿度维持在要求湿度范围内,从而实现了更好的熟成效果。
75.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风口221处也可以设置有风口开闭装置212,配置成与第一通风口211同步地打开或关闭第二通风口221,在熟成空间内的湿度在要求的湿度范围内不需要与储物间室830气流连通时,完全隔离熟成空间,防止串味。或者,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风口221还可以作为冷却气流的回风口,始终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由集成了温度和湿度检测功能的温湿度传感器实现。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熟成间室100还包括搁架600和托盘700。具体地,搁架600可拆卸地设置于抽屉200内,用于承托食物,以使在熟成空间内循环的气流在食物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有流动。也就是说,将食物放置在搁架600上,使得熟成空间内循环的气流能吹拂到食物的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搁架600,一方面方便用户自行清洗,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装配更加简单,降低了熟成间室100的生产成本。本发明的搁架600将食物承托起来,增加了食物与熟成空间内循环的气流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食物外层的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了食物风味的浓郁与饱和程度,实现了更好的熟成效果。
78.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搁架600包括承托面610和支撑件620。如图6所示,承托面610为网状结构,且承托面61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是抽屉200底部的面积的0.8-0.95倍,
保证了足够大的放置食物的空间,使得食物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气流流动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使食物表面的每个方向上都能直接与熟成空间内循环的气流接触。承托面61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设置的足够大,增加了食物的展开面积,促进了食物内部的肌肉纤维的拉伸,从而使熟成后的食物口感更加柔软,进一步达到了更好的熟成效果。优选地,承托面610沿水平方向延伸,使得食物的上下方向的均有气流流动,并且增加了食物上下方向上的气流流动的均匀性,提高了食物的风干速度。
79.如图7所示,支撑件620用于将承托面610支撑在抽屉200的底部上,且支撑件620的高度为1cm-3cm,在一些实例中,更优选地控制在1.5cm-2.5cm之间。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控制在2cm。支撑件620设置在恰当高度,使得在搁架600上承托的食物的下方也有充足的气流流动空间,提高了食物表面的气流流动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熟成空间内储物空间的占用。优选地,支撑件620可以由承托面610垂直下凹形成,一体成形,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700可拆卸地设置于搁架600下方,用于收集搁架600上承托的食物在熟成过程中滴落的汁水,避免了滴落的汁水在抽屉200底部聚集流动,从而污染熟成间室100的内部环境。而且托盘700是可拆卸部件,一方面方便用户自行清洗,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装配更加简单,降低了熟成间室100的生产成本。
81.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