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刷掌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5:3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掌设备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摄像头组件(2)、灯组件(3)和控制组件(4),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一端的导光件(5);所述灯组件(3)包括补光灯(31)和交互灯(32),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均位于所述摄像头组件(2)的侧部;所述导光件(5)位于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所发出的光作均匀化处理;所述控制组件(4)分别与所述摄像头组件(2)、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电性连接;所述刷掌设备具有基于所述摄像头组件(2)的摄像模式、基于所述补光灯(31)的补光模式和基于所述交互灯(32)的交互模式,所述摄像模式、所述补光模式和所述交互模式均由所述控制组件(4)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均设置为多个,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依次交替地环绕所述摄像头组件(2)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任一相邻的所述补光灯(31)和所述交互灯(32)之间为设定间距,使得位于同一所述交互灯(32)两侧的两个所述补光灯(31)的光场交叠点处的光强大于或等于第一光强阈值,以及,使得位于同一所述补光灯(31)两侧的两个所述交互灯(32)的光场交叠点处的光强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强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31)包括白光灯、蓝光灯、红外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灯(32)包括红光灯、绿光灯、蓝光灯、橙光灯、黄光灯、紫光灯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交互灯(32)呈现不同颜色状态,和/或,控制所述交互灯(32)呈现静态灯光和动态灯光。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5)包括环形的出光面(50),所述出光面(50)位于所述灯组件(3)的上方;所述出光面(50)被配置为能够对所述灯组件(3)所发出的光作均匀化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50)包括平面出光区域(501),所述平面出光区域(501)由所述出光面(50)的外侧向所述出光面(50)的内侧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50)还包括呈弧形凸起状的弧面出光区域(502),所述弧面出光区域(502)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平面出光区域(501),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出光面(50)的内侧。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刷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5)包括:下部环形空腔部(51)、上部环形空腔部(52)、以及位于所述下部环形空腔部(51)和所述上部环形空腔部(52)之间的环形台阶部(53);所述下部环形空腔部(51)套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罩设于所述灯组件(3),所述环形台阶部(53)连接于所述壳体(1);所述上部环形空腔部(52)的顶壁作为所述出光面(50)。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刷掌设备,属于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刷掌设备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摄像头组件、灯组件和控制组件,以及位于壳体一端的导光件;灯组件包括补光灯和交互灯,补光灯和交互灯均位于摄像头组件的侧部;导光件位于补光灯和交互灯的出光侧,用于对光作均匀化处理;控制组件分别与摄像头组件、补光灯和交互灯电性连接;刷掌设备具有基于摄像头组件的摄像模式、基于补光灯的补光模式和基于交互灯的交互模式,摄像模式、补光模式和交互模式均由控制组件进行控制。该刷掌设备能够将刷掌补光和灯光交互进行融合,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用户体验佳等优点。用户体验佳等优点。用户体验佳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彪 夏凯 郭润增 孙士友 叶浩 肖昌泽 陈羽 李胤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