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09:1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外机中一般包括有变频器,变频器中的电子模块将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将对这空调制冷率和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这些热量也将会影响变频器的正常工作,导致变频器出现异常。因而,往往需要对变频器进行散热,以保证变频器的正常运行。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中往往需要设置额外的节流结构进行节流处理,例如采用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导致整体的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散热器和变频器,散热器包括传热件和换热管件,传热件用于与变频器接触,换热管件安装在传热件上,换热管件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其中,换热管件的至少部分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以通过换热管件进行节流。
6.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阀,设置在冷媒循环管路上,以通过流量阀控制冷媒循环管路的冷媒流量。
7.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储液器,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储液器设置在散热器和蒸发器之间,储液器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
8.或者,气液分离器,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散热器和蒸发器之间,气液分离器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
9.进一步地,换热管件包括换热扁管,换热扁管为微通道扁管结构,换热扁管安装在传热件上,换热扁管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换热扁管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或者,换热管件包括换热扁管、进口接管以及位于换热扁管和进口接管之间的节流段,换热扁管为微通道扁管结构,换热扁管安装在传热件上,进口接管与换热扁管的进口连接,进口接管凸出于传热件设置,进口接管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节流段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换热扁管的流通截面面积。
10.进一步地,沿进口接管至冷媒循环管路的延伸方向,节流段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1.进一步地,换热管件包括:换热扁管和转接头,换热扁管包括间隔安装在传热件上的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转接头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以及与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均连通的连通通道;其中,第一扁管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一连通口处,第二扁管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二连通口处,以使第一扁管通过转接头与第二扁管连通。
12.进一步地,转接头凸出于传热件设置。
13.进一步地,转接头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具有插接面,插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或者,转接头为u形管,u形管的一端形成第一连通口,u形管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通口;或者,转接头为弧形扁管,弧形扁管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扁平段、第一过渡连接段、折弯段、第二过渡连接段和第二扁平段,第一扁平段远离第一过渡连接段的一端形成第一连通口,第二扁平段远离第二过渡连接段的一端形成第二连通口。
14.进一步地,换热管件还包括:换热扁管;连接头,连接头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为与换热扁管相适配的扁管结构,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换热扁管连接;第二连接段为与冷媒循环管路相适配的圆管结构,第二连接段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连接。
15.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的长度为a,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的高度为b,第二连接段的直径为r;
16.其中,[2(a b)-2πr]/2πr≤30%。
[0017]
进一步地,换热管件还包括:换热扁管;连接头,连接头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换热扁管连通的扁管口,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冷媒循环管路连通的圆管口,连接头上还设置有与扁管口和圆管口均连通的连接腔。
[0018]
进一步地,换热管件还包括:换热扁管;连接头,连接头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圆管和第二连接圆管,主体部靠近换热扁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扁形口和第二扁形口,第一扁形口和第二扁形口均用于与换热扁管连接;第一连接圆管设置在主体部远离换热扁管的端面上,第一连接圆管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二连接圆管设置在主体部远离换热扁管的端面上,第二连接圆管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连接。
[0019]
进一步地,换热管件包括换热扁管;传热件为板状结构,换热扁管安装在传热件的板面上;或者,传热件包括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换热扁管安装在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或者,传热件与换热扁管形成一体成型结构,以使传热件包裹换热扁管的至少部分设置。
[0020]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扁管设置为微通道扁管结构,能够便于有效进行换热,同时通过使换热管件的至少部分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能够便于有效起到节流作用,而不需要在冷媒循环管路上设置额外的节流结构,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结构,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储液器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换热扁管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
图;
[002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方形结构的转接头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传热件和换热扁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u形管的转接头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尺寸示意图;
[0033]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提供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提供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扁管设置在传热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扁管与传热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扁管的微通道结构示意图。
[0038]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9]
10、冷媒循环管路;
[0040]
20、散热器;21、传热件;22、换热管件;221、换热扁管;2211、第一扁管;2212、第二扁管;222、进口接管;223、节流段;224、转接头;2241、第一连通口;2242、第二连通口;2243、第一扁平段;2244、第一过渡连接段;2245、折弯段;2246、第二过渡连接段;2247、第二扁平段;225、连接头;2251、第一连接段;2252、过渡段;2253、第二连接段;2254、扁管口;2255、圆管口;2256、主体部;22561、第一扁形口;22562、第二扁形口;2257、第一连接圆管;2258、第二连接圆管;
[0041]
30、变频器;
[0042]
40、流量阀;
[0043]
50、蒸发器;
[0044]
60、储液器;
[0045]
70、冷凝器;
[0046]
8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8]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管路10、散热器20和变频器30,散热器20包括传热件21和换热管件22,传热件21用于
与变频器30接触,换热管件22安装在传热件21上,换热管件22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其中,换热管件22的至少部分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10的流通截面面积,以通过换热管件22进行节流。
[0049]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使换热管件22的至少部分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10的流通截面面积,能够使得换热管件22的该部分管路能够有效形成节流,从而起到了对冷媒循环管路10中的冷媒进行节流的作用,因而也不需要在冷媒循环管路10中再增加其他的节流件或具有节流功能的阀结构,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空调系统的结构,也便于降低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凝器70和压缩机80。
[005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阀40,流量阀40设置在冷媒循环管路10上,以通过流量阀40控制冷媒循环管路10的冷媒流量。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流量阀40以及换热管件22中的部分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10的流通截面面积的管路形成的节流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膨胀阀的作用,但是又能够有效减小制造成本。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流量阀40可以为电磁阀结构。
[0052]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50和储液器60,蒸发器50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储液器60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储液器60设置在散热器20和蒸发器50之间,储液器60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或者,可以将储液器60替换为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散热器20和蒸发器50之间,气液分离器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储液器60或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以将冷媒中的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使得制冷剂在流过散热器20时仅通过液体,防止压降过大对整体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保证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同时,通过散热器20可以增加过冷度,保证两相制冷剂进入蒸发器50的入口时的液体占比更多。
[0053]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件22包括换热扁管221,换热扁管221为微通道扁管结构,换热扁管221安装在传热件21上,换热扁管221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换热扁管221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循环管路10的流通截面面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只需要满足换热扁管221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冷媒管路的流通截面面积即可,便于进行生产制造。
[0054]
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管件22包括换热扁管221、进口接管222以及位于换热扁管221和进口接管222之间的节流段223,换热扁管221为微通道扁管结构,换热扁管221安装在传热件21上,进口接管222与换热扁管221的进口连接,进口接管222凸出于传热件21设置,进口接管222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节流段223的流通截面面积小于换热扁管221的流通截面面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设置节流段223能够便于有效进行节流,保证节流效果。
[0055]
具体地,沿进口接管222至冷媒循环管路10的延伸方向,节流段223的流通截面面积逐渐减小。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逐步进行节流,提高节流稳定性。
[0056]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件22包括换热扁管221和转接头224,换热扁管221包括间隔安装在传热件21上的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转接头224具有第一连通口2241、第二连通口2242以及与第一连通口2241和第二连通口2242均连通的连通通道;其中,第一扁管
2211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一连通口2241处,第二扁管2212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二连通口2242处,以使第一扁管2211通过转接头224与第二扁管2212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进行安装和组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也提高了结构的适配性,在具体使用时候,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同时也简化了换热扁管221的制造工艺,不需要制造u型扁管。
[005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头224凸出于传热件21设置,以便于对转接头224进行组装和调整,避免转接头224安装在传热上因对转接头224的位置进行调整而出现对传热件21的损伤的情况。
[005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转接头224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具有插接面,插接面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241和第二连通口224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也便于进行插接对接等安装操作。
[005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中的空调系统的区别在于转接头224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头224为u形管,u形管的一端形成第一连通口2241,u形管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通口2242。具体地,第一连通口2241为与第一扁管2211相适配的扁口结构,第二连通口2242为与第二扁管2212相适配的扁口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生产制造,也便于进行安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u形管为圆管制造而成,圆管弯成u形管结构为较为常见的结构,将u形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塑形为第一连通口2241和第二连通口2242的结构也较为方便,因此上述结构便于简化是换热管件22的整体制造工艺。
[0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种的空调系统的区别在于转接头224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头224为弧形扁管,弧形扁管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扁平段2243、第一过渡连接段2244、折弯段2245、第二过渡连接段2246和第二扁平段2247,第一扁平段2243远离第一过渡连接段2244的一端形成第一连通口2241,第二扁平段2247远离第二过渡连接段2246的一端形成第二连通口224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弧形扁管的转接头224与换热扁管221的结构最为接近,通过弧形扁管能够便于更好地与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一扁平段2243与第一扁管2211连接,第二扁平段2247与第二扁管2212连接。
[006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可以是基于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管件22还包括换热扁管221和连接头225,连接头225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51、过渡段2252和第二连接段2253,第一连接段2251为与换热扁管221相适配的扁管结构,第一连接段2251用于与换热扁管221连接;第二连接段2253为与冷媒循环管路10相适配的圆管结构,第二连接段2253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设置连接头225能够便于将换热扁管221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进行连接,方便安装和连接,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
[0062]
具体地,本实施中的第一连接段2251的横截面的长度为a,第一连接段2251的横截面的高度为b,第二连接段2253的直径为r;其中,[2(a b)-2πr]/2πr≤3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对第一连接段2251的流通截面面积与第二连接段2253的流通截面面积之间的差值进行限定,避免压降过大的情况。优选地,可以使20%≤[2(a b)-2πr]/2πr≤30%,以更好地限制第一连接段2251的流通截面面积与第二连接段2253的流通截面面积之
间的差值。
[006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连接头225的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管件22还包括换热扁管221和连接头225,连接头225为方形结构,方形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换热扁管221连通的扁管口2254,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通的圆管口2255,连接头225上还设置有与扁管口2254和圆管口2255均连通的连接腔。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也便于进行连接组装,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
[006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六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连接头225的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换热管件22还包括换热扁管221和连接头225,连接头225包括主体部2256、第一连接圆管2257和第二连接圆管2258,主体部2256靠近换热扁管22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扁形口22561和第二扁形口22562,第一扁形口22561和第二扁形口22562均用于与换热扁管221连接;第一连接圆管2257设置在主体部2256远离换热扁管221的端面上,第一连接圆管2257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接;第二连接圆管2258设置在主体部2256远离换热扁管221的端面上,第二连接圆管2258用于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换热扁管221包括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间隔设置,第一扁管2211与第一扁形口22561连接,第二扁管2212与第二扁形口22562连接,通过将第一扁形口22561和第二扁形口22562集中在主体部2256靠近换热扁管221的端面上,并将第一连接圆管2257和第二连接圆管2258设置在主体部2256远离换热扁管221的端面上,能够便于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结构布局的紧凑性。
[0065]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管件22包括换热扁管221;传热件21为板状结构,换热扁管221安装在传热件21的板面上,以便于有效降低换热管件22的整体厚度,减小整体尺寸,整体厚度的减薄也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使得换热扁管221更加靠近发热源变频器30;或者,传热件21包括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换热扁管221安装在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以便于进行更好地避免换热扁管221的热量的散出,便于有效通过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与变频器30进行换热;或者,传热件21与换热扁管221形成一体成型结构,以使传热件21包裹换热扁管221的至少部分设置,以便于更好地避免换热扁管221的热量的散出,便于有效通过传热件21与变频器30进行换热,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散热器20的整体厚度,减小整体尺寸,整体厚度的减薄也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使得换热扁管221更加靠近发热源变频器30。
[0066]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有效进行传热,可以使传热件21由铝型材制成,并通过铝型材传导至换热扁管221,换热扁管221的微通道中流经有制冷剂,换热扁管221的一部分热量由空气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也可以对换热扁管221中的温度进行降温。
[0067]
具体地,换热扁管221具有微通道,微通道流道中的水力当量直径≤1mm,优选地,水力当量直径区间在10um至1000um之间,这样能够便于产生微尺度效应。
[0068]
具体地,换热扁管221的高度为x,散热器20的防击穿高度为y,x的实际值区间为1≤x≤4,y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景进行选定。散热器20整体厚度的减薄能够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并使得散热扁管更靠近发热源变频器30。
[0069]
上述实施例中的具有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的换热管件22的装配顺序为:
将扁管安装在传热件21上,将第一扁管2211和第二扁管2212均安装在传热件21上,将转接头2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扁管2211的第一端和第二扁管2212的第一端进行连接,随后在第一扁管2211的第二端和第二扁管2212的第二端均安装有连接头225,随后将第一扁管2211的第二端处的连接头225和第二扁管2212的第二端处的连接头225均与冷媒循环管路10进行连接。
[0070]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器20结构,工艺加工常规,对传热件21和换热扁管221的要求不高,组合方式简单方便拼接,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生产制造。上述实施例中的扁管数量较少,不存在回路数较多的情况,取消了集液管的结构,直接采用单回路流通,极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上述实施例中的散热器20结构采用微通道换热扁管221,微通道换热扁管221的换热效率高,厚度薄,使得微通道换热扁管221更贴近发热源,能够极大提高换热效率。
[007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20除了起到降低变频器温度的作用,还能够起到节流作用。散热器20在节流的同时还伴随着制冷剂的流速的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降温的作用。通过换热扁管221加上成本较低的电磁阀,在实现节流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流量的控制,可有效替代电子膨胀阀的作用。
[007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73]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74]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75]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76]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