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叠资料册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0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文件收纳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折叠资料册。


背景技术:

2.资料册是一种办公常用的文件、资料等的收纳工具,其一般包括能够翻折的前、后封面,以及设置于前后封面中的内袋,多个内袋相互叠加形成一定的厚度,以实现多页文件、资料的收纳;这些内袋往往通过一侧边与封面固定的方式实现与封面的连接;但是目前的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附图7所示,是一种内袋位于前封面部分的侧边与封面内表面固定、位于后封面部分没有固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进行对折收纳的时候,由于后封面区域内的内袋没有连接,会导致内袋拱起并滑出封面(特别是内页多或者容纳的文件资料过厚的时候),如果要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就需要人为的将内袋进行按压、以避免隆起或者滑出,而一旦按压必然会对内袋形成压痕,导致内袋和文件、资料的折痕明显,影响再次使用;如附图8所示,是另一种将内袋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前后封面的内表面上,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可以限制对折后内袋的滑出,但是由于受到固定区域的限制、导致内袋在靠近中间的位置发生向厚度方向的隆起,这种隆起增加了产品的厚度,造成收纳后的资料册不平整,如果强行压平,也会和上述第一种类似,造成很明显的压痕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对折后不会隆起增加厚度,无折痕或者压痕,便于携带的折叠资料册。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资料册,该结构包括封面和用于容纳待收纳件的内袋;所述的封面包括前封面和后封面,所述的前封面和后封面相互连接、并能沿着连接处相互翻折;所述的内袋设置于前封面和后封面内、并分设于前封面和后封面的内表面上,所述的内袋横向方向的一侧边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对应的另一侧边通过滑条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
5.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创造性的将内袋的一侧边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对应的另一侧边通过滑条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这种相互搭配的结构,在待收纳件置入内袋之后,内袋固定的一侧边不会发生位移、始终保持与相应封面的连接,而另一侧边则通过滑条连接,该滑条既能实现内袋与封面之间的连接,同时滑条的设置可以给予内袋一定的限制移位空间,当前后封面翻转盖合之后,其中处于滑条侧的内袋在高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有滑条的限位,不会隆起,同时穿设滑条的孔则允许内袋左右横向方向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进一步来消除隆起的可能性,而滑条同时还可以横向对内袋限位、防止其拱起滑出封面;所以说,采用了本技术上述特定的搭配结构可以在前后封面对折时减轻转折处文件的折痕严重程度,即既能限定该侧的内袋在对折后不会过渡滑动延伸出封面之外,还能够给予内袋一定的滑动空间,防止对折操作给予收纳件造成过渡折压、产生严重的折痕。
6.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袋横向方向的左侧边与前封面固定连接、对应的右侧边通过
滑条与后封面相互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符合资料册的翻折习惯。
7.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袋横向方向的左侧边位于前封面的下部,对应的右侧边位于后封面的下部;采用该结构,方便操作,符合操作习惯。
8.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袋上设置后开口,所述的开口靠近封面竖向方向的一侧边;采用该结构,方便待收纳件的装入。
9.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袋上设置有供滑条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通孔设置有两个,沿着封面横向方向左右并排设置;采用该结构,将滑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之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封面的内表面上,从而通过滑条对该侧内袋进行限位。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的沿封面横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滑条的厚度;采用该结构,可以方便滑条的穿设,同时穿设固定后,在封面横向方向给予了内袋一定的左右滑动的的空间,防止此侧内袋的隆起。
11.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条的隆起高度大于内袋的厚度;采用该结构,既可以给予内袋一定的隆起空间,同时滑条还可以对该隆起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前后封面对折过程,滑条可以引导该侧内袋压合、保持自然厚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条的一端固定于靠近前、后封面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于靠近所在封面的外沿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给予该侧内袋足够的延展空间,同时不会导致内袋滑出封面之外的空间。
13.进一步的,所述的前封面与所述的后封面彼此相互呈打开平展状态时,所述的内袋滑条侧所在的横向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的滑条的横向长度;采用该结构,可以保证在前后封面对折过程,使得滑条侧的内袋具有一定的滑出距离、防止内袋隆起,同时又可以限制其不会滑出封面范围之外。
14.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条位于内袋上方部分处于该侧内袋的中间位置;即将滑条设置于位于该侧内袋侧边的中间位置,方便控制对折过程内袋的滑出距离、不会导致其在滑条靠外侧的一端堆积。
附图说明
15.图1本技术折叠资料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本技术折叠资料册待收纳件插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本技术折叠资料册展开状态、滑条未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本技术折叠资料册展开状态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本技术折叠资料册对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本技术滑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现有技术将内袋左侧固定、右侧未固定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现有技术将内袋左、右侧均固定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如附图所示:1.封面,11.前封面,12.后封面,2.内袋,21.左侧边,22.右侧边,23. 开口,3.滑条,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此外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固定。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资料册,一种折叠资料册,该结构包括封面1 和用于容纳待收纳件的内袋2;所述的封面1包括前封面11和后封面12,所述的前封面11和后封面12相互连接、并能沿着连接处相互翻折(即前后封面彼此相互连接,形成前后封面将内袋收纳其中);所述的内袋2设置于前封面11和后封面12内、并分设于前封面11和后封面12的内表面上(即内袋延伸至左右两个封面,以方便收纳足够大的文件资料),所述的内袋2横向方向的一侧边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对应的另一侧边通过滑条3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
27.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创造性的将内袋的一侧边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对应的另一侧边通过滑条与相应的封面固定连接,这种相互搭配的结构,在待收纳件置入内袋之后,内袋固定的一侧边不会发生位移、始终保持与相应封面的连接,而另一侧边则通过滑条连接,该滑条既能实现内袋与封面之间的连接,同时滑条的设置可以给予内袋一定的限制移位空间,当前后封面翻转盖合之后,其中处于滑条侧的内袋在高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有滑条的限位,不会隆起,同时穿设滑条的孔则允许内袋左右横向方向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进一步来消除隆起的可能性,而滑条同时还可以横向对内袋限位、防止其拱起滑出封面;所以说,采用了本技术上述特定的搭配结构可以在前后封面对折时减轻转折处文件的折痕严重程度,即既能限定该侧的内袋在对折后不会过渡滑动延伸出封面之外,还能够给予内袋一定的滑动空间,防止对折操作给予收纳件造成过渡折压、产生严重的折痕。
28.作为示例,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袋2横向方向的左侧边21与前封面 11固定连接、对应的右侧边22通过滑条3与后封面12相互连接;即本技术的内袋与封面的连接位置不是竖向或者说封面高度方向的固定,而是横向宽度方向的固定,且仅仅是边沿位置固定,从而给予内袋其他部分预留出来、用于待收纳件的收纳;采用上述结构,符合资料册的翻折习惯,即从左侧对折至右侧,实现盖合;上述是本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也可以将左侧边通过滑条与前封面固定,由侧边直接与后封面固定连接。
29.作为示例,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袋2横向方向的左侧边21位于前封面11的下部(即前封面内表面靠近下边沿的位置),对应的右侧边22位于后封面12 的下部(即后封面内表面靠近下边沿的位置);即本技术的该实施例是将内袋的下侧边分别与对应的封面(内表面)之间实现连接;当然也可以将内袋的上侧边与对应的封面连接,同样可以实
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而采用下侧边的固定方式,更方便操作,符合操作习惯。
30.本技术上述内袋与封面之间的连接除了滑条部分之外、所述的其他位置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内袋为多页,实现更大量的收纳效果;本技术的滑条两端与对应的封面之间采用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相互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内表面是以封面外展示面作为外表面,内部放置内袋的为内表面。
31.作为示例,本技术所述的内袋2上设置后开口23,所述的开口23靠近封面竖向方向的一侧边;即内袋的开口设置于与滑条所在边相互垂直的边上即竖向的边上,采用该结构,方便待收纳件的装入;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内袋的横向的边上,或者说除了滑条所在边的其他边均可以作为设置开口的边。
32.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袋2上设置有供滑条穿过的通孔4,所述的通孔 4设置有两个,沿着封面1横向方向左右并排设置;采用该结构,将滑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之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封面的内表面上,从而通过滑条对该侧内袋进行限位。
33.作为示例,本技术所述的通孔4沿封面横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滑条3的厚度(即滑条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该方形结构的横截面沿着封面横向方向的距离要小于对应的通孔的长度,这样滑条穿过通孔后、在封面横向方向滑条就可以在通孔内左右方向有一定的滑动空间);采用该结构,可以方便滑条的穿设,同时穿设固定后,在封面横向方向给予了内袋一定的左右滑动的的空间,防止此侧内袋的隆起。
34.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滑条3的隆起高度大于内袋的厚度;采用该结构,既可以给予内袋一定的隆起空间,同时滑条还可以对该隆起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前后封面对折过程,滑条可以引导该侧内袋压合、保持自然厚度。
35.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滑条3的一端固定于靠近前、后封面的连接处,另一端固定于靠近所在封面的外沿位置(此处的外沿为封面竖向的长边);即限定了滑条的延伸长度的两端的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给予该侧内袋足够的延展空间,同时不会导致内袋滑出封面之外的空间。
36.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前封面11与所述的后封面12彼此相互呈打开平展状态时,所述的内袋滑条侧所在的横向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的滑条的横向长度;即内袋位于滑条侧的横向侧边的长度要小于对应的滑条的长度;采用该结构,可以保证在前后封面对折过程,使得滑条侧的内袋具有一定的滑出距离、防止内袋隆起,同时又可以限制其不会滑出封面范围之外。
37.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滑条3位于内袋上方部分处于该侧内袋的中间位置;即将滑条设置于位于该侧内袋侧边的中间位置,方便控制对折过程内袋的滑出距离、不会导致其在滑条靠外侧的一端堆积。
38.本技术的滑条,如图6所示,具体可以为一根两端大、中间稍细的扁平柔性带状结构,两端穿过通孔进入内袋下方并与封面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焊接、粘结等方式固定,中间的扁平带状部分穿过通孔,实现将内袋与封面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会将内袋如对应的另一侧边一样完全的压平固定在封面上,而是通过套合的方式与封面连接,给予了该侧内袋一定的移动空间,在滑条的引导下内袋不会拱起堆积,也不会产生压痕。
39.本技术的结构具体的工作原理或者过程如下:首先向每一页的内袋中从开口位置插入文件或者资料(具体可以开口设置于右侧,从右侧插入文件或者资料,如附图2所示);
插入完成后处于图1所示状态;将左侧前封面对折至右侧的后封面上,此时前封面上的内袋与前封面相互焊接固定,保持该侧内袋的平整,而右侧由于滑条与内袋之间具有一定的滑动空间,使得该侧的内袋不会隆起(厚度方向被滑条限位、左右方向可以滑动但同时在滑条的限制下也不会滑出封面),具体参考附图5的状态;这样产品可存放a4 规格尺寸文件,对折后整体产品仅为a5大小,方便外出携带;同时底端的滑条,可在对折时减轻转折处文件的折痕严重程度,既能限定该侧的文件在对折后不会过渡滑动延伸出封面之外,还能够给予文件一定的滑动空间,防止对折对文件造成的过渡折压导致折痕严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