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0:5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操作面板,壳体包括外罩以及设在外罩顶部的中环,操作面板的左右两侧边通过螺钉安装在外罩上,由于操作面板为弧形板且其在外罩周向上的长度较长,因此操作面板中部区域易发生向外拱起的变形,加之操作面板中部区域与外罩之间并没有相应的连接结构,由此会导致操作面板中部区域与外罩之间产生间隙,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外观以及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既能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又能避免上侧边与外罩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产品外观。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操作面板,所述壳体包括外罩以及设在外罩顶部的中环,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所述外罩上,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操作部和设于所述操作部外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左侧边、右侧边和上侧边,所述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所述中环具有位于所述外罩内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6.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上侧边的中部区域设有贯穿所述外罩的第一连接柱,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
7.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外罩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操作部包括贯穿所述安装孔的定位凸台,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连接。
8.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向下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插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
9.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安装孔的顶壁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柱贯穿的定位缺口。
10.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上侧边的中心线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内,所述中部区域的长度为l,所述上侧边的长度为l1,l≤2/3l1。
11.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连接柱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位于所述上侧边的中心线处。
12.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中环的外周侧设有上卡槽,所述外罩的顶部设有向内卷绕形成的上卷边,所述上卷边卡装在所述上卡槽内。
13.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设有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柱,所述外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固定。
14.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下侧边,所述下侧边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壳体还包括设在所述外罩底部的底壳,所述底壳具有位于所述外罩内侧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下侧边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环具有位于外罩内侧的第二连接部,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由此可实现上侧边中部区域、外罩和中环三者的连接固定,当操作面板中部区域发生向外拱起的形变时,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外罩连接可将该变形消除掉,以此避免上侧边与外罩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外观;此外,由于外罩以及中环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外罩与中环组装后,外罩与中环之间会存在装配间隙和段差,当装配间隙和段差出现在外罩正面(即外罩对应操作面板的部位)与中环之间时,便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中环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可间接实现外罩正面与中环的贴紧设置,以避免外罩正面与中环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和段差而影响产品外观;最后,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由于中环厚度较大,结构强度较高,因此这样设置还可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
17.上侧边的中部区域设有贯穿外罩的第一连接柱,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如此设计,可通过第一连接柱对操作面板进行预定位,以减少操作面板的自由度,进而方便左侧边、右侧边与外罩的连接固定。
18.外罩上设有安装孔,操作部包括贯穿安装孔的定位凸台,第一连接柱与定位凸台的顶面连接。通过定位凸台的与安装孔配合,可进一步提升对操作面板的定位效果,避免操作面板相对外罩移动,由此方便了左侧边、右侧边与外罩的连接固定;另外,第一连接柱与定位凸台的顶面连接,还可增强第一连接柱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连接柱发生折弯或折断。
19.定位凸台的顶面设有定位槽,第二连接部为向下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插入定位槽内,第一紧固件穿过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如此设计,可通过连接板实现对定位凸台插装深度的限位,避免定位凸台过度插装而导致外罩发生径向变形;此外,也能通过定位槽实现对中环的下限位以及支撑作用,避免外罩发生轴向变形;最后,还能防止中环相对外罩发生周向转动,以便于第一紧固件与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
20.安装孔的顶壁设有供第一连接柱贯穿的定位缺口。如此设计,可降低外罩的加工难度,以方便外罩加工成型。
21.上侧边的中心线位于中部区域内,中部区域的长度为l,上侧边的长度为l1,l≤2/3l1。如此设计,可使第一连接柱的数量以及布局更加多样化。
22.第一连接柱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连接柱位于上侧边的中心线处。如此设计,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面板的加工成型。
23.中环的外周侧设有上卡槽,外罩的顶部设有向内卷绕形成的上卷边,上卷边卡装在上卡槽内。如此设计,既可使外罩通过上卷边与上卡槽的配合预装到中环上,以方便第一紧固件的连接;又能提升外罩与中环的连接可靠性,以此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
24.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设有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柱,外罩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柱连接固定。如此设计,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25.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下侧边,下侧边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紧固件与外罩固定连接,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又能避免下侧边与外罩之间产生间隙;或者,壳体还包括设在外罩底部的底壳,底壳具有位于外罩内侧的第三连接部,下侧边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又能避免下侧边与外罩之间以及外罩正面与底壳之间产生间隙和段差。
26.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操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操作面板、外罩和中环组装后的立体剖视图;
32.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中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罩的立体剖视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操作面板、外罩和中环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00、壳体;110、外罩;111、第二连接孔;112、安装孔;1120、定位缺口;113、上卷边;114、第三连接孔;120、中环;121、第二连接部;122、本体;123、限位环;1231、卡扣;124、上卡槽;130、底壳;200、操作面板;210、操作部;211、定位凸台;2111、定位槽;220、第一连接部;221、左侧边;222、右侧边;223、上侧边;2231、中部区域;2232、第一连接柱;224、第二连接柱;225、下侧边;2251、第三连接柱;300、第一紧固件;400、第二紧固件;500、第三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操作面板,所述壳体包括外罩以及设在外罩顶部的中环,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所述外罩上,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操作部和设于所述操作部外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左侧边、右侧边和上侧边,所述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所述中环具有位于所述外罩内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39.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环具有位于外罩内侧的第二连接部,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由此可实现上侧边中部区域、外罩和中环三者的连接固定,当操作面板中部区域发生向外拱起的形变时,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外罩连接可将该变形消除掉,以此避免上侧边与外罩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外观;此外,由于外罩以及中环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外罩与中环组装后,外罩与中环之间会存在装配间隙和段差,当装配间隙和段差出现在外罩正面(即外罩对应操作面板的部位)与中环之间时,便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中环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可间接实现外罩正面与中环的贴紧设置,以避免外罩正面与中环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和段差而影响产品外观;最后,上侧边的中部区域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由于中环厚度较大,结构强度较高,因此
这样设置还可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
40.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1.实施例一
42.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烹饪器具可为电炖锅、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其包括壳体100和操作面板200,壳体100包括外罩110、中环120和底壳130,外罩110安装在中环120与底壳130之间,中环120安装在外罩110的顶部,底壳130安装在中环120的底部,而操作面板200安装在外罩110上,操作面板200包括操作部210和设于操作部210外围的第一连接部220,操作部210上设有按键以及显示屏等结构,操作部210为矩形,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20也为矩形环,第一连接部220位于外罩110的外侧,第一连接部220包括左侧边221、右侧边222和上侧边223,左侧边221和右侧边222分别与外罩110固定连接,中环120具有位于外罩110内侧的第二连接部121,上侧边223的中部区域2231与第二连接部121固定连接,由此可实现上侧边中部区域2231、外罩110和中环120三者的连接固定,当操作面板中部区域发生向外拱起的形变时,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2231与外罩110连接可将该变形消除掉,以此避免上侧边223与外罩110之间产生间隙而影响外观;此外,由于外罩110以及中环120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外罩110与中环120组装后,外罩110与中环120之间会存在装配间隙和段差,当装配间隙和段差出现在外罩正面(即外罩110对应操作面板200的部位)与中环120之间时,便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而本实施例中通过上侧边的中部区域2231与中环120的第二连接部121连接,可间接实现外罩正面与中环120的贴紧设置,以避免外罩正面与中环12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和段差而影响产品外观;最后,上侧边的中部区域2231与第二连接部121固定连接,由于中环120厚度较大,结构强度较高,因此这样设置还可提升操作面板200的安装强度。此外,保证操作面板200与中环120和外罩110的紧密贴合,也能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防止水分通过间隙进入操作面板内部以及外罩110内部,提升安全性和寿命。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侧边的中心线位于中部区域2231内,而中部区域2231内设有向着外罩110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柱2232,第一连接柱2232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连接柱2232位于上侧边223的中心线处,如此设计,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面板200的加工成型。
44.第一连接柱2232贯穿外罩110设置,第一紧固件300穿过第二连接部121与第一连接柱2232连接固定,第一紧固件300优选为螺钉,而左侧边221和右侧边222分别设有多个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柱224,外罩110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柱224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11,第二紧固件400穿过第二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柱224连接固定,第二紧固件400优选为螺钉,如此设计,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45.组装时,先将左侧边221和右侧边222固定连接在外罩110上形成外罩组件,随后将中环120安装在外罩110的顶部,使第一紧固件300穿过第二连接部121与第一连接柱2232连接固定,在组装外罩组件时,通过第一连接柱2232与外罩110的配合可实现对操作面板200的预定位,以减少操作面板200的自由度,进而方便左侧边221、右侧边222与外罩110的连接固定。
46.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操作面板200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外罩110上设有安装孔
112,操作部210包括贯穿安装孔112的定位凸台211,安装孔112的顶壁设有定位缺口1120,第一连接柱2232贯穿定位缺口1120设置,由此可降低外罩110的加工难度,以方便外罩110加工成型。优选的,第一连接柱2232与定位凸台211的顶面连接,通过定位凸台211的与安装孔112配合,可减少操作面板200的自由度,以进一步提升对操作面板200的定位效果,避免操作面板200相对外罩110移动,由此方便了左侧边221、右侧边222与外罩110的连接固定;另外,第一连接柱2232与定位凸台211的顶面连接,还可增强第一连接柱2232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连接柱2232发生折弯或折断。
47.另外,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台211的顶面设有定位槽2111,第二连接部121为向下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外罩110内侧,且连接板插入定位槽2111内,第一紧固件300穿过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柱2232连接固定,如此一来,可通过连接板实现对定位凸台211插装深度的限位,避免定位凸台211过度插装而导致外罩110发生径向变形;此外,也能通过定位槽2111实现对中环120的下限位以及支撑作用,避免外罩110发生轴向变形;最后,还能防止中环120相对外罩110发生周向转动,以便于第一紧固件300与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柱2232连接固定。
48.其次,本实施例中的中环120包括位于外罩110上方的本体122和位于外罩110内侧的限位环123,限位环123自本体122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限位环123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周向间隔设置的卡扣1231,卡扣1231与本体122的底面形成上卡槽124,外罩110的顶部设有向内卷绕形成的上卷边113,上卷边113卡装在上卡槽124内。如此设计,既可使外罩110通过上卷边113与上卡槽124的配合预装到中环120上,以方便第一紧固件300的连接;又能提升外罩110与中环120的连接可靠性,以此提升操作面板200的安装强度。
49.最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220还包括下侧边225,下侧边225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三连接柱2251,第三连接柱2251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三连接柱2251位于下侧边225的中心线处,外罩110设有与第三连接柱2251对应的第三连接孔114,第三紧固件500穿过第三连接孔114与第三连接柱2251连接固定,第三紧固件500优选为螺钉,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操作面板200的安装强度,又能避免下侧边225与外罩110之间产生间隙。
5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壳具有位于外罩内侧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柱贯穿第三连接孔后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操作面板的安装强度,又能避免下侧边与外罩之间以及外罩正面与底壳之间产生间隙和段差。
5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若下侧边与外罩之间存在间隙,由于该间隙被操作面板遮挡使得用户使用时无法直视到,因此可省去下侧边的中部区域的第三连接柱,以此降低结构复杂程度,简化组装步骤,提升组装效率。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侧边的中部区域2231的长度为l,上侧边223的长度为l1,满足l≤2/3l1,如此设计,可使第一连接柱2232不必拘于上侧边的中心线处设置,即第一连接柱2232可略微偏离中心线设置,由此增加了第一连接柱2232的布置范围,降低了第一连接柱2232的加工难度。
5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卡扣还可周向连续设置形成下限位筋,下限位筋与本体的底面形成上卡槽。
5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罩上还可设有独立于安装孔设
置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供第一连接柱贯穿。
55.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罩的底部设有向内卷绕形成的下卷边,底壳的外周侧设有下卡槽,下卡槽参照上卡槽设置,下卷边卡装在下卡槽内。
5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还可位于外罩的外侧,此时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部以及外罩后与第一连接柱连接固定。
57.实施例二
58.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满足l≤2/3l1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柱间隔设于中部区域内,以此增加上侧边与外罩以及中环的连接点数量,进而有效避免上侧边与外罩之间的间隙以及外罩正面与中环之间的间隙。同样的,第三连接柱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三连接柱间隔设于中部区域内以与外罩或者底壳固定连接。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