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千米级超高层塔楼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6:29: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高塔(3)和塔基;所述中央高塔(3)设置在塔基上;所述塔基设置有环状基础;所述中央高塔(3)包括塔楼区和桅杆区(34);所述桅杆区(34)设置在所述塔楼区之上;所述塔楼区设置有竖向支撑单元、水平支撑单元和立面支撑单元;所述竖向支撑单元连接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形成塔楼区巨型格构结构;所述立面支撑单元螺旋盘绕连接在所述塔楼区巨型格构结构上;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包括塔楼外筒体;所述塔基包括塔基建筑基础和塔基建筑群(23),所述塔基建筑群(23)顶部设置有塔基桁架(232);所述千米级超高层塔楼是指所述中央高塔(3)高度超过1000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区包括从低到高依次设置的高塔低区(31)、高塔中区(32)和高塔高区(33),所述高塔低区(31)设置在所述塔基桁架(23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分为低区水平支撑单元、中区水平支撑单元和高区水平支撑单元,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分为低区竖向支撑单元(312)、中区竖向支撑单元(323)和高区竖向支撑单元,所述立面支撑单元分为低区立面支撑(314)、中区立面支撑(328)和高区立面支撑(3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区水平支撑单元包括低区楼面梁(311)和低区水平桁架层(313);相邻所述低区水平桁架层(313)间隔多层所述低区楼面梁(311)设置;所述低区楼面梁(311向内侧悬挑,形成内侧环形通道,并环设低区塔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区竖向支撑单元(312)包括低区支撑内筒(315)、低区支撑外筒(316)、低区钢管柱(317)和低区加强肋(318);所述低区支撑内筒(315)平行设置在所述低区支撑外筒(316)内;所述低区支撑内筒(315)和低区支撑外筒(316)上对应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低区钢管柱(317),所述低区支撑内筒(315)和低区支撑外筒(316)上对应的所述低区钢管柱(317)设置有所述低区加强肋(31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区立面支撑(314)由交叉斜杆构成,所述交叉斜杆首尾相接,螺旋缠绕在所述低区支撑外筒(316)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水平支撑单元包括中区楼面梁(321);所述中区竖向支撑单元(323)包括中区核心筒(322)、中区桁架柱(327)和中区加强肋(32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区水平支撑单元包括高区楼面梁(331)、高区支撑外筒(332)、高区钢管柱(333)和高区立面支撑(334);所述高区钢管柱(333)轴向均布在所述高区支撑外筒(332)上,所述高区支撑外筒(332)为中区支撑外筒(325)的延伸,所述高区立面支撑(334)为部分中区立面支撑(324)的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区(34)设置在所述塔楼区顶部的水平支撑单元上,所述桅杆区(34)采用钢管柱或格构柱结构。10.一种立体城市超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属于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服超高层塔体建筑的结构侧向刚度不足、建筑基础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包括中央高塔和塔基;中央高塔包括塔楼区和桅杆区;塔楼区设置有竖向支撑单元、水平支撑单元和立面支撑单元;竖向支撑单元连接水平支撑单元形成塔楼区巨型格构结构;立面支撑单元螺旋盘绕连接在塔楼区巨型格构结构上;塔基包括塔基建筑基础和塔基建筑群,塔基建筑基础包括环状筏板,塔基建筑群顶部设置有塔基桁架;中央高塔设置在塔基桁架上。本发明千米级超高层塔楼塔身超高、分区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基础牢靠,便于施工。便于施工。便于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 范重 刘涛 杨苏 张宇 韩文凯 柴会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