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眩光筒射灯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23:1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光筒射灯。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舒适要求也越来越高。筒射灯广泛使用于各类场所,而现有技术中筒射灯的led灯珠发光后,透镜出光侧面会有余光,其在反光杯上形成镜面反射,容易产生眩光、光照不均匀,对眼睛造成伤害;而目前防眩光技术中心,防眩板的装配复杂且容易脱落,因此失去防眩作用,实现不了防眩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筒射灯。
4.一种防眩光筒射灯,包括:筒状主体、光源、第一反光杯、第二反光杯、防眩板和定位件;所述光源安装在筒状主体的内部空间,光源上分布有若干led灯珠,led灯珠连接至市电发光;所述第一反光杯和第二反光杯均为两端开口的圆台状杯体;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小开口端与光源相连;所述第一反光杯的大开口端与第二反光杯的小开口端尺寸相同,两者接触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内圈的直径小于防眩板外径,并向内延伸有环形凸台,防眩板嵌套放置在环形凸台上;所述第二反光杯的小开口端开设有若干卡接块;所述定位件的外侧上开设有与卡接块卡位连接的环形槽。
5.其中,所述筒状主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若干线孔和安装孔。
6.其中,所述盖体包括顶盖和环形连接柱,顶盖设置有向外延伸凸条;所述壳体与盖体接触的端部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环形连接柱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凸条的外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而环形连接柱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
7.其中,所述防眩板由若干呈蜂窝状密集排列的正六边形防眩孔分布组成。
8.其中,所述筒状主体内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散热部;所述筒状主体与散热部为铝材质。
9.其中,还包括灯体压环,用于与第二反光杯的大开口端连接进而把第二反光杯、第一反光杯锁紧在筒状主体的内部空间。
10.其中,所述灯体压环包括与筒状主体螺纹连接的锁紧部以及抵接第二反光杯的压紧部;所述锁紧部向内延伸凸出形成环形的压紧部。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反光杯来使筒射灯具有较深的侧壁,使得遮光角大于45度,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眩效果;为了加强防眩目的效果,在第一反光杯和第二反光杯之间再加设一层防眩板,可更有效地避免灯具刺眼,有效的降低了灯光对眼睛的伤害,降低了眩光污染;其中防眩板的固定是通过定位件托住其边缘以防止其掉落,而定位件的固定则是通过与第二反光杯之间的卡接,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筒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筒射灯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根据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眩光筒射灯,包括:筒状主体1、光源2、第一反光杯3、第二反光杯4、防眩板5和定位件6;所述光源2安装在筒状主体1的内部空间,光源2上分布有若干led灯珠,led灯珠连接至市电发光;所述第一反光杯3和第二反光杯4均为两端开口的圆台状杯体;所述第一反光杯3的小开口端与光源2相连;所述第一反光杯3的大开口端与第二反光杯4的小开口端尺寸相同,两者接触连接;所述定位件6的内圈的直径小于防眩板5外径,并向内延伸有环形凸台7,防眩板5嵌套放置在环形凸台7上;所述第二反光杯4的小开口端开设有若干卡接块8;所述定位件6的外侧上开设有与卡接块8卡位连接的环形槽9。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反光杯来使筒射灯具有较深的侧壁,使得遮光角大于45度,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眩效果;为了加强防眩目的效果,在第一反光杯3和第二反光杯4之间再加设一层防眩板5,可更有效地避免灯具刺眼,有效的降低了灯光对眼睛的伤害,降低了眩光污染;其中防眩板5的固定是通过定位件6托住其边缘以防止其掉落,而定位件6的固定则是通过与第二反光杯4之间的卡接,连接方便快捷。
19.其中,所述筒状主体1包括壳体10和盖体12;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3,再配合上与筒状主体1内部设置的一体成型的散热部实现筒射灯的散热,所述筒状主体1与散热部为铝材质,重量轻且导热快;所述盖体12上开设有若干线孔和安装孔,该盖体12包括顶盖和环形连接柱,其中顶盖设置有向外延伸凸条14,所述凸条14的外径与壳体10的外径相同,使外观上看盖体12与壳体10近似一体,更加美观;所述壳体10与盖体12接触的端部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环形连接柱上开设有外螺纹,而环形连接柱的外径与壳体10的内径相同,即壳体10与盖体12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螺纹连接。
20.其中,所述防眩板5由若干呈蜂窝状密集排列的正六边形防眩孔分布组成,以进一
步提升防眩光效果。
21.光源2的尺寸小于第一反光杯3的小开口端的尺寸,光源2上的led灯珠发出的光从第一反光杯3的小开口端向第一反光杯3的大开口端照射,照射的光穿过防眩板5向第二反光杯4处照射,最后向外照射;防眩板5安装在第二反光杯4的小开口端,并通过定位件6实现卡接,第一反光杯3的大口端垂直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第二反光杯4的小开口端侧壁与连接部接触,实现第一反光杯3和第二反光杯4的接触连接。第二反光杯4与第一反光杯3组合形成反光装置,相对于仅一个反光杯的传统结构,本实施例具有更深的侧壁,使得遮光角大于45度;而第一反光杯3和第二反光杯4固定在筒状主体1内部具体是通过灯体压环15,与第二反光杯4的大开口端连接进而把第二反光杯4、第一反光杯3锁紧在筒状主体1的内部空间;所述灯体压环15包括与筒状主体1螺纹连接的锁紧部16以及抵接第二反光杯4的压紧部17;所述锁紧部16向内延伸凸出形成环形的压紧部17;本实施例主要通过锁紧部16的内壁套住筒状主体1的端部外壁,压紧部17抵接在第二反光杯4的大开口端,使得把第二反光杯4、第一反光杯3压紧在筒状主体1的内侧。
22.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