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13:54: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其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能够展开至打开状态或折叠至闭合状态,柔性显示屏随折叠装置展开或折叠。然而,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容易在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拱起而发生损坏,导致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的平整度较佳,柔性显示屏不易损坏,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折叠装置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且能够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折叠组件包括中轴、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中轴,第二连接架转动连接中轴,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一壳体且不脱离第一壳体,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接触第一连接架和第一壳体。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二壳体且不脱离第二壳体,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接触第二连接架和第二壳体。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5.在本技术中,由于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第一连接架连接第一壳体且不脱离第一壳体,第二连接架连接第二壳体且不脱离第二壳体,因此第一连接架能够带动第一壳体运动,第二连接架能够带动第二壳体运动,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折叠组件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
6.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壳体推离第一连接架,吸收了第一壳体与第一连接架之间的滑动间隙,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二壳体推离第二连接架,吸收了第二壳体与第二连接架之间的滑动间隙,因此折叠装置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推动作,折叠装置能够撑平柔性显示屏,避免柔性显示屏由于长期的弯折而导致中间拱起的问题,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和可靠性,使得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较长。
7.其中,由于折叠装置能够实现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连接架内拉运动、和折叠装置在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连接架外推运动,因此折叠装置能够实现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壳体内拉运动、和折叠装置在闭合状态向
打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壳体外推运动,使得折叠装置在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柔性显示屏为中性面或靠近柔性显示屏的位置为中性面的变形运动,从而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显示屏的风险,以保护柔性显示屏,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使得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8.此外,由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一壳体,两者之间存在滑动间隙,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二壳体,两者之间亦存在滑动间隙,上述滑动间隙可以在电子设备的运动过程中,使得折叠装置的长度与柔性显示屏的长度更易适配,从而提高折叠装置运动的顺畅度,且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显示屏的风险,提高折叠装置和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同样可以实现吸收滑动间隙的目的,使得柔性显示屏被折叠装置撑开,不易产生褶皱或拱起,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二侧壁与中轴之间;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位于第四侧壁与中轴之间。
11.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且位于第一限位槽,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下,第一限位块抵持第一侧壁且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且位于第二限位槽,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下,第二限位块抵持第三侧壁且与第四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12.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限位块于第一壳体的第一限位槽中滑动,且被限位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使得第一连接架不脱离第一壳体;通过第二限位块于第二壳体的第二限位槽中滑动,且被限位在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使得第二连接架不脱离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壳体的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架与第二壳体的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有利于降低折叠装置的制备难度和成本。
1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架具有第一紧固孔,第一限位块具有第二紧固孔,第二紧固孔正对第一紧固孔,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限位槽,且覆盖第二紧固孔。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能够经第一通孔伸入第二紧固孔和第一紧固孔,以锁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连接架。
14.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连接架采用分体设计结构,使得第一限位块可以先装入第一限位槽,然后将第一连接架滑入第一壳体,第一紧固孔与第二紧固孔正对,接着将第一紧固件经第一通孔伸入第二紧固孔和第一紧固孔,从而锁紧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连接架,该组装方式简单、易实现。此时,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且第一限位块被限定于第一限位槽中,因此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壳体不脱离。
1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第一导向柱,以沿第一导向柱的延伸方向产生形变。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柱可以在第一弹性件受力发生形变时,引导第一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以降低第一弹性件发生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16.其中,第二连接架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柱,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二导向柱,以沿第二
导向柱的延伸方向产生形变。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向柱可以在第二弹性件受力发生形变时,引导第二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以降低第二弹性件发生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可靠性。
1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传动臂以及第一联动臂,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中轴,第一联动臂转动连接中轴、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第一传动臂安装于中轴且连接第一连接臂与第一联动臂。
18.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臂、第二传动臂以及第二联动臂,第二连接臂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中轴,第二联动臂转动连接中轴、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第二传动臂安装于中轴且连接第二连接臂与第二联动臂。
19.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第一传动臂以及第一联动臂与第二连接臂、第二传动臂以及第二联动臂形成互锁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能够相对中轴转动,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同时折叠组件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2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轴与第一联动臂之间通过虚拟轴结构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臂与第一连接臂及第一联动臂之间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
21.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巧妙设置不同部件之间的转动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链条和中轴的占用空间较小、厚度较小,有利于减小折叠组件的厚度,使得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
2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安装于第一联动臂或第二连接架,用于在第一联动臂与第二连接架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其中,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二阻尼件,第二阻尼件安装于第二联动臂或第一连接架,用于在第二联动臂与第一连接架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23.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折叠装置设有第一阻尼件和第二阻尼件,第一阻尼件用于在第一联动臂与第二连接架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第二阻尼件用于在第二联动臂与第一连接架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也即在第一连接架带动第一壳体相对中轴转动、第二连接架带动第二壳体相对中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件和第二阻尼件提供一定的阻尼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2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还包括同步组件,同步组件安装于中轴,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同步组件用于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使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转动角度保持同步。
25.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折叠装置设置有同步组件,同步组件用于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使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转动角度保持同步,第一连接架带动第一壳体转动,第二连接架带动第二壳体,因此同步组件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联动臂,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联动臂。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板随第一联动臂运动,第二支撑板随第二联动臂运动,因此第一联动臂能够直接控制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轨迹,第二联动臂能够直接控制第一支撑板的运动轨迹,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折叠装置的运动过程中的控制精度高、回差小,从而准确地在折叠装置的
转动过程中实现伸缩,以满足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需求。
27.其中,折叠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部分中轴经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露出。第一支撑板、中轴及第二支撑板用于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的平整度和可靠性。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
28.其中,折叠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中轴露出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与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相背设置,两者可以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板、中轴及第二支撑板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使得柔性显示屏不易在用户的握持或按压动作中下凹,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
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上述任一项的折叠装置,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部以及第二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折弯部发生形变。
30.在本技术中,柔性显示屏能够随折叠装置展开或折叠。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平形态,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图1所示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图6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图8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图8所示第一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图10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2.图12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44.图14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是图14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16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7.图17是图1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8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9.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0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1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2是图21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53.图23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4.图24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5.图25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6.图26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5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折叠装置及固定于折叠装置的柔性显示屏。折叠装置可以展开至打开状态,也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可以处于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柔性显示屏随折叠装置展开或折叠。电子设备通过优化折叠装置,使得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在打开状态中能够保持较佳的平整度,避免发生拱起等问题,以提高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使得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9.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60.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装置10和柔性显示屏20。折叠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折叠组件3,折叠组件3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且能够使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也即,第一壳体1、折叠组件3及第二壳体2依次连接,通过折叠组件3的运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转动以展开或折叠。
61.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可以大致呈180
°
(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
°
、177
°
或者185
°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转动(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中间状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闭合状态时,两者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其中,图2所示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故而,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折叠组件3的运动,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62.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用于显示图像。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63.柔性显示屏2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01、折弯部20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203。柔性显示屏20固定于折叠装置10。例如,柔性显示屏20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折叠装置
10。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非折弯部201固定于第一壳体1,第二非折弯部203固定于第二壳体2,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折弯部202发生形变。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处于展平形态;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中间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处于展平形态与闭合形态之间的中间形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处于闭合形态。其中,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可以位于折叠装置10的外侧,柔性显示屏20可以大致呈u型。
64.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能够随折叠装置10展开或折叠。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处于展平形态,能够全屏进行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平面尺寸较小(具有较小的宽度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6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以“电子设备100的转动中心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的,此时,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电子设备100的展开或折叠影响到电子设备100的宽度尺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转动中心也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此时,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上下转动,电子设备100的展开或折叠影响到电子设备100的长度尺寸。
66.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7,图4是图1所示折叠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折叠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技术附图均未示意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部分结构,以简化图档,更清楚地示意出折叠装置10的主要结构。
67.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包括中轴31、第一连接组件32、第二连接组件33、第一支撑板34及第二支撑板35。
68.示例性的,中轴31位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均连接第一壳体1、中轴31及第二壳体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的运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中轴31转动。其中,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在中轴3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排列,可以作为端部连接组件,例如可以分别连接于中轴31的顶部和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的协同运动,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中轴31转动时的运动更为平稳、可靠。
69.其中,第一连接组件32与第二连接组件33可以为相同结构、镜面对称结构、中心对称结构或其他不同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以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为例进行说明,后文主要对第一连接组件32进行描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还可以包括中部连接组件,中部连接组件可以连接于中轴31的中部、并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增加折叠装置10的可靠性。中部连接组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组件32的结构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70.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4位于中轴31朝向第一壳体1的一侧,第二支撑板35位于中轴31朝向第二壳体2的一侧。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连接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以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随第一连接组件32和第二连接组件33运动。第一支撑板34、中轴31及第二支撑板35能够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的可靠性。
71.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支撑面11,第一支撑面11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0。第二壳体2具有第二支撑面21,第二支撑面21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0。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11可以与第二支撑面21齐平,以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20,使得柔性显示屏20更为平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也可以为多个结构件组装而成的复合结构件。第一支撑面11及第二支撑面21可以为较为完整、连续的平面,也可以具有缺口、通孔等结构。
72.请结合参阅图8至图11,图8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7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2包括第一连接架321、第二连接架322、第一连接臂323、第一传动臂324、第一联动臂325、第二连接臂326、第二传动臂327、第二联动臂328、第一阻尼件329、第二阻尼件3210、同步组件3220、第一弹性件3230、第二弹性件3240、第一限位块3250及第二限位块3260。
74.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包括第一端323a和第二端323b,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a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其中,两个部件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是指两个部件通过实体的转轴实现相互转动,转轴具有转动中心,两个部件绕该转动中心相对转动,该转轴可以是独立于两个部件之外的结构件,也可以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结构件。其中,本技术附图中省略了部分转轴。第一联动臂325包括第一端325a和第二端325b,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一端325a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第一传动臂324包括第一端324a和第二端324b,第一传动臂324的第一端324a连接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第一传动臂324的第二端324b连接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二端325b,也即第一传动臂324连接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联动臂325。其中,第一传动臂324可以为连杆结构,第一传动臂324的第一端324a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第一传动臂324的第二端324b转动连接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二端325b。其中,第一传动臂324与第一连接臂323及第一联动臂325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臂324也可以为链条、连接带等结构。
75.第二连接臂326包括第一端326a和第二端326b,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一端326a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第二联动臂328包括第一端328a和第二端328b,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一端328a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第二传动臂327包括第一端327a和第二端327b,第二传动臂327的第一端327a连接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第二传动臂327的第二端327b连接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二端328b,也即第二传动臂327连接第二连接臂326与第二联动臂328。其中,第二传动臂327可以为连杆结构,第二传动臂327的第一端327a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第二传动臂327的第二端327b转动连接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二端328b。其中,第二传动臂327与第二连接臂326及第二联动臂328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臂324也可以为链条、连接带等结构。
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第一传动臂324及第一联动臂325形成第一连接链条,第二传动臂327、第二连接臂326及第二联动臂328形成第二连接链条,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链条和第二连接链条形成互锁结构,在折叠组件3的运动
过程中,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联动。其中,第一连接链条与第二连接链条可以为中心对称结构。
77.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阻尼件329安装于第一联动臂325,用于在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例如,第二连接架322设有第一滑槽322a、第一卡口322b和第二卡口322c,第一卡口322b和第二卡口322c彼此间隔设置且连通第一滑槽322a。第二连接架322包括分隔第一卡口322b与第二卡口322c的第一凸块322d。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一端325a设有第一安装槽325c,第一阻尼件329安装于第一安装槽325c。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一端325a安装于第一滑槽322a,以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第一阻尼件329部分卡入第一卡口322b或第二卡口322c。
78.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滑动,第一阻尼件329抵持第一凸块322d,产生阻尼力。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329也可以安装于第二连接架322,用于在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此时,第一联动臂325可以形成凸块,在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件329抵持凸块,产生阻尼力。
79.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阻尼件3210安装于第二联动臂328,用于在第二联动臂328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例如,第一连接架321设有第二滑槽321a、第三卡口321b和第四卡口321c,第三卡口321b和第四卡口321c彼此间隔设置且连通第二滑槽321a。第一连接架321包括分隔第三卡口321b与第四卡口321c的第二凸块321d。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一端328a设有第二安装槽328c,第二阻尼件3210安装于第二安装槽328c。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一端328a安装于第二滑槽321a,以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第二阻尼件3210部分卡入第三卡口321b或第四卡口321c。
80.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二联动臂328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滑动,第二阻尼件3210抵持第二凸块321d,产生阻尼力。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尼件321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连接架321,用于在第二联动臂328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此时,第二联动臂328可以形成凸块,在第二联动臂328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阻尼件3210抵持凸块,产生阻尼力。
81.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同步组件3220包括第一摆臂3220a、第二摆臂3220b、多个同步齿轮3220c及阻尼部件3220d。第一摆臂3220a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摆臂3220a的第一端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第二摆臂3220b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同步齿轮3220c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等。多个同步齿轮3220c彼此啮合,多个同步齿轮3220c啮合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和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阻尼部件3220d连接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多个同步齿轮3220c及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用于在第一摆臂3220a、同步齿轮3220c及第二摆臂3220b的相对运动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82.其中,阻尼部件3220d可以包括多个转轴3220e,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安装于其中一个转轴3220e,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安装于另一个转轴3220e,多个同步齿轮3220c分别安装于其他的不同转轴3220e,第一摆臂3220a、第二摆臂3220b及多个同步齿轮3220c均转动连接阻尼部件3220d。
83.示例性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连接架321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柱321e,第一弹
性件3230套设于第一导向柱321e,以沿第一导向柱321e的延伸方向产生形变。也即,第一导向柱321e可以在第一弹性件3230受力发生形变时,引导第一弹性件3230的形变方向,以降低第一弹性件3230发生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其中,第一导向柱321e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柱321e彼此间隔排布。第一弹性件32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件3230分别套设于不同的第一导向柱321e且彼此间隔设置。
84.其中,第一限位块325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321。例如,第一限位块3250可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第一连接架321,紧固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螺钉、铆钉等。其中,第一限位块3250可以靠近第一弹性件3230排布。第一限位块32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85.示例性的,第二连接架322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柱322e,第二弹性件3240套设于第二导向柱322e,以沿第二导向柱322e的延伸方向产生形变。也即,第二导向柱322e可以在第二弹性件3240受力发生形变时,引导第二弹性件3240的形变方向,以降低第二弹性件3240发生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其中,第二导向柱322e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导向柱322e彼此间隔排布。第二弹性件32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弹性件3240分别套设于不同的第二导向柱322e且彼此间隔设置。
86.其中,第二限位块326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例如,第二限位块3260可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于第二连接架322,紧固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螺钉、铆钉等。其中,第二限位块3260可以靠近第二弹性件3240排布。其中,第二限位块3260可以靠近第二弹性件3240排布。第二限位块32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87.请结合参阅图12至图15,图12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8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2连接中轴31。中轴31包括外壳311和内壳312,外壳311与内壳312配合形成多个安装空间,第一连接链条、第二连接链条及同步组件3220可以安装于不同的安装空间,以连接中轴31。外壳311与内壳312可以通过紧固件等固定连接,两者配合以避免第一连接组件32脱落。
89.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第一传动臂324及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二端325b安装于中轴31,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第二传动臂327及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二端328b安装于中轴31。同步组件3220的阻尼部件3220d、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及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安装于中轴31,第一摆臂3220a和第二摆臂3220b均转动连接中轴31。在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3220安装于中轴31,同步组件32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
90.请结合参阅图16和图17,图16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3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9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滑动连接中轴31,第一联动臂325的第二端325b转动连接中轴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滑动连接中轴31,第一联动臂325转动连接中轴3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第一传动臂324安装于中轴31且连接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联动臂325。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中轴31转动,两者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相对折叠至
闭合状态。
92.示例性的,中轴31与第一联动臂325之间可以通过虚拟轴结构转动连接。其中,两个部件通过虚拟轴结构转动连接,是指两个部件不通过实体的转轴实现相互转动,而是通过弧形臂与弧形槽的结构实现绕转动中心的相对转动动作。
93.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在中轴31中的滑动轨迹为弧形。例如,中轴31可以通过其外壳311的弧形面与内壳312的弧形面配合形成弧形槽,连接于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的转轴(图中未示出)在该弧形槽中滑动,以限定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的滑动轨迹为弧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在中轴31中的滑动轨迹也可以为直线形或样条曲线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94.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相对中轴31转动时的转动中心,与相对第一传动臂324转动时的转动中心位置不同。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相对第一传动臂324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可以位于或者靠近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b的端部。
95.请结合参阅图18和图19,图18是图12所示折叠组件3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96.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滑动连接中轴31,第二联动臂328的第二端328b转动连接中轴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滑动连接中轴31,第二联动臂328转动连接中轴31、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第二传动臂327安装于中轴31且连接第二连接臂326与第二联动臂328。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中轴31转动,两者可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
97.示例性的,中轴31与第二联动臂328之间可以通过虚拟轴结构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在中轴31中的滑动轨迹为弧形。例如,中轴31可以通过其外壳311的弧形面与内壳312的弧形面配合形成弧形槽,连接于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的转轴(图中未示出)在该弧形槽中滑动,以限定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的滑动轨迹为弧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在中轴31中的滑动轨迹也可以为直线形或样条曲线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98.其中,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相对中轴31转动时的转动中心,与相对第二传动臂327转动时的转动中心位置不同。其中,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相对第二传动臂327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可以位于或者靠近第二连接臂326的第二端326b的端部。
9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6至图19所示,第一连接臂323、第一传动臂324以及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臂326、第二传动臂327以及第二联动臂328形成互锁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能够相对中轴31转动,以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同时折叠组件3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100.此外,在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向靠近中轴31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的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在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向远离中轴31的方向移动。此时,折叠组件3的长度尺寸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或较为接近,从而能够更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显示屏20的风险,提高柔性显示屏20和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中,折叠组件3的长度尺寸是指自第一连接架321的背向中轴31的端部、经
中轴31、延伸至第二连接架322的背向中轴31的端部的尺寸,该尺寸为动态尺寸,随折叠组件3的运动发生变化。
101.此外,第一联动臂325与中轴31之间通过虚拟轴结构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臂323与第一传动臂324之间、第一传动臂324与第一联动臂325之间通过实体轴结构转动连接,通过巧妙设置不同部件之间的转动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链条和中轴31的占用空间较小、厚度较小,有利于减小折叠组件3的厚度,使得折叠装置10及电子设备100更易实现轻薄化。
102.其中,如图12至图15所示,同步组件3220安装于中轴31,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同步组件3220用于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使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的转动角度保持同步。由于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20c啮合,第一摆臂3220a的第二端与第二摆臂3220b的第二端均转动连接中轴31,第一摆臂3220a的第一端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第二摆臂3220b的第一端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因此在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摆臂3220a和第二摆臂3220b能够控制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中轴31的转动角度一致,使得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的转动动作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折叠组件3的折叠动作和展开动作对称性较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03.请结合参阅图5、图7以及图20,图20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3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04.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折叠装置10处于打开状态时,部分中轴31经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之间的间隙露出。第一支撑板34的支撑面341可以与第二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齐平。第一支撑板34、中轴31及第二支撑板35用于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的平整度和可靠性。
105.如图20所示,折叠装置10处于闭合状态时,中轴31露出于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5之间。第一支撑板34的支撑面341与第二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相背设置,两者可以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板34、中轴31及第二支撑板35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折弯部202,使得柔性显示屏20不易在用户的握持或按压动作中下凹,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
106.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4可以固定连接第二联动臂328,第二支撑板35可以固定连接第一联动臂325。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4随第一联动臂325运动,第二支撑板35随第二联动臂328运动。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34包括第一板体342和固定于第一板体342的第一固定块343,第一支撑板34的支撑面341形成于第一板体342背向第一固定块343的一侧。第二支撑板35包括第二板体352和固定于第二板体352的第二固定块353,第二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形成于第二板体352背向第二固定块353的一侧。第一连接组件32的第一联动臂325设有第一固定部325d,第二联动臂328设有第二固定部328d。第一固定块343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粘接件固定于第二固定部328d,例如,可以在第一固定块343和第二固定部328d处均开设紧固孔,通过紧固件穿过紧固孔以锁紧第一固定块343与第二固定部328d。可以在第二固定块353和第一固定部325d处均开设紧固孔,第二固定块353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粘接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325d。其中,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与第二连接组件33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与第一连接组件32的连接方式。
10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联动臂328彼此固定,第二支撑板35与第一联动臂325彼此固定,因此第二联动臂328能够直接控制第一支撑板34的运动轨迹,第一联动
臂325能够直接控制第二支撑板35的运动轨迹,使得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的控制精度高、回差小,从而准确地在折叠装置10的转动过程中实现伸缩,以满足柔性显示屏20的支撑需求。
108.请结合参阅图4、图5、图21及图22,图21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所示折叠装置1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10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且不脱离第一壳体1,第二连接架322滑动连接第二壳体2且不脱离第二壳体2。其中,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之间可以通过滑轨结构实现滑动连接,例如滑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例如,第一连接架321上可以设置滑块和/或滑槽,第一壳体1可以设置滑槽和/或滑块,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上可以设置滑块和/或滑槽,第二壳体2可以设置滑槽和/或滑块,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滑动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滑动连接,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其中,上述滑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可以由多种实现结构和位置关系,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110.其中,可以通过限位结构实现第一连接架321不脱离第一壳体1,例如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结构,或者,两个可以相互活动但不脱离的扣合件结构;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第一连接架321不脱离第一壳体1,例如可发生形变的弹性连接件(例如弹簧等),或者可弯曲、不可延伸的连接件(例如绳子、链条等)等。本技术不对第一连接架321不脱离第一壳体1的具体实现结构作严格限定。同样的,也可以通过限位结构或连接件实现第二连接架322不脱离第二壳体2,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1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链条与第二连接链条,第一连接架321转动连接中轴31,第二连接架322转动连接中轴31,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由于第一连接架321连接第一壳体1且不脱离第一壳体1,第二连接架322连接第二壳体2且不脱离第二壳体2,因此第一连接架321能够带动第一壳体1运动,第二连接架322能够带动第二壳体2运动,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折叠组件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
112.其中,由于折叠装置10能够实现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连接架内拉运动、和折叠装置10在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连接架外推运动,因此折叠装置10能够实现在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壳体内拉运动、和折叠装置10在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的壳体外推运动,使得折叠装置10在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柔性显示屏20为中性面或靠近柔性显示屏20的位置为中性面的变形运动,从而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显示屏20的风险,以保护柔性显示屏20,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使得柔性显示屏20和电子设备1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113.此外,由于第一连接架321滑动连接第一壳体1,两者之间存在滑动间隙,第二连接架322滑动连接第二壳体2,两者之间亦存在滑动间隙,上述滑动间隙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运动过程中,使得折叠装置10的长度与柔性显示屏20的长度更易适配,从而提高折叠装置10运动的顺畅度,且降低拉扯或挤压柔性显示屏20的风险,提高折叠装置10和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11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一连接架321不脱离第一壳体1、第二连接架322不脱离第二壳体2,是指在电子设备100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保持两者不脱离的连接关系,在其他一些使用场景中,例如维修、拆装等过程中,允许第一连接架321脱离第一壳体1、第二连接架322脱离第二壳体2。
1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折叠装置10设有第一阻尼件329和第二阻尼件3210,第一阻尼件329用于在第一联动臂325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第二阻尼件3210用于在第二联动臂328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也即在第一连接架321带动第一壳体1相对中轴31转动、第二连接架322带动第二壳体2相对中轴3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件329和第二阻尼件3210提供一定的阻尼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116.此外,由于折叠装置10设置有同步组件3220,同步组件3220用于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使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的转动角度保持同步,第一连接架321带动第一壳体1转动,第二连接架322带动第二壳体2,因此同步组件3220能够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同步,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17.请结合参阅图23和图24,图23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的部分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的部分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和图24中未示出折叠组件3的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
118.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的第一弹性件3230的两端分别接触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一壳体1,第二弹性件3240的两端分别接触第二连接架322和第二壳体2。折叠装置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位于中轴31的两侧,第一弹性件3230和第二弹性件3240处于压缩状态。
119.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1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3230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一壳体1推离第一连接架321,吸收了第一壳体1与第一连接架321之间的滑动间隙,第二弹性件3240产生的弹性力将第二壳体2推离第二连接架322,吸收了第二壳体2与第二连接架322之间的滑动间隙,因此折叠组件3能够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外推动作,折叠装置10能够撑平柔性显示屏20(参阅图1),避免柔性显示屏20由于长期的弯折而导致中间拱起的问题,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平整度和可靠性。
120.一些实施例中,折叠装置1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弹性件3230和第二弹性件3240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3230和第二弹性件3240产生的弹性力同样可以实现吸收滑动间隙的目的,使得柔性显示屏20被折叠装置10撑开,不易产生褶皱或拱起,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21.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装置10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230和第二弹性件3240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在压缩状态与自然状态之间变化,或者压缩程度变化,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一弹性件3230和第二弹性件324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压缩程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122.请结合参阅图25和图26,图25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的部分结构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4所示折叠装置10的部分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和图24中未示出折叠组件3的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
12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限位槽12,第一限位槽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
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位于第二侧壁122与中轴31之间。第二壳体2具有第二限位槽22,第二限位槽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21和第四侧壁222,第三侧壁221位于第四侧壁222与中轴31之间。
124.折叠组件3还包括第一限位块3250和第二限位块3260。第一限位块325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321且位于第一限位槽12,在第一弹性件3230的弹性力下,第一限位块3250抵持第一侧壁121且与第二侧壁122之间形成间隙。第二限位块326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且位于第二限位槽22,在第二弹性件3240的弹性力下,第二限位块3260抵持第三侧壁221且与第四侧壁222之间形成间隙。
1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块3250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限位槽12中滑动,且被限位在第一侧壁121与第二侧壁122之间,第一限位块325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321,使得第一连接架321不脱离第一壳体1;通过第二限位块3260于第二壳体2的第二限位槽22中滑动,且被限位在第三侧壁221与第四侧壁222之间,第二限位块326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使得第二连接架322不脱离第二壳体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有利于降低折叠装置10的制备难度和成本。
12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限位块3250抵持第一侧壁121,两者之间无间隙时,即认为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间隙被吸收;当第二限位块3260抵持第三侧壁221,两者之间无间隙时,即认为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被吸收。
127.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连接架321具有第一紧固孔321f,第一限位块3250具有第二紧固孔3250a,第二紧固孔3250a正对第一紧固孔321f。第一壳体1还包括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连通第一限位槽12,且覆盖第二紧固孔3250a。折叠组件3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6,第一紧固件36能够经第一通孔13伸入第二紧固孔3250a和第一紧固孔321f,以锁紧第一限位块3250与第一连接架321。
1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3250与第一连接架321采用分体设计结构,使得第一限位块3250可以先装入第一限位槽12,然后将第一连接架321滑入第一壳体1,第一紧固孔321f与第二紧固孔3250a正对,接着将第一紧固件36经第一通孔13伸入第二紧固孔3250a和第一紧固孔321f,从而锁紧第一限位块3250与第一连接架321,该组装方式简单、易实现。此时,第一限位块325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321,且第一限位块3250被限定于第一限位槽12中,因此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不脱离。
129.其中,第一限位块3250位于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之间,三者的堆叠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的滑动方向,以在第一限位块3250与第一连接架321固定时,避免第一连接架321脱离第一壳体1。
130.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第二连接架322具有第三紧固孔322f,第二限位块3260具有第四紧固孔3260a,第三紧固孔322f正对第四紧固孔3260a。第二壳体2还包括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连通第二限位槽22,且覆盖第四紧固孔3260a。折叠组件3还包括第二紧固件37,第二紧固件37能够经第二通孔23伸入第四紧固孔3260a和第三紧固孔322f,以锁紧第二限位块3260与第二连接架322。
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3260与第二连接架322采用分体设计结构,使得第二限
位块3260可以先装入第二限位槽22,然后将第二连接架322滑入第二壳体2,第四紧固孔3260a与第三紧固孔322f正对,接着将第二紧固件37经第二通孔23伸入第四紧固孔3260a和第三紧固孔322f,从而锁紧第二限位块3260与第二连接架322,该组装方式简单、易实现。此时,第二限位块326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22,且第二限位块3260被限定于第二限位槽22中,因此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不脱离。
132.其中,第二限位块3260位于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之间,三者的堆叠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的滑动方向,以在第二限位块3260与第二连接架322固定时,避免第二连接架322脱离第二壳体2。
13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结构均为示例性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壳体1不脱离、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壳体2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134.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例如减少或添加结构件,改变结构件的形状等,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