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14:4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是现今生活中普及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保证儿童乘车的安全性,一般在汽车的后排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然而,儿童座椅占据后排座椅较大空间,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避免安全座椅占用座椅空间的车辆。
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地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地板的扣持件,所述扣持件包括第一扣持部,所述第一扣持部用于和一安全座椅的第二扣持部扣持固定,以把所述安全座椅固定至所述地板。
5.可选地,所述扣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地板。
6.可选地,所述第一扣持部与所述第二扣持部扣持固定时,所述第一扣持部向靠近所述地板的方向转动以脱离与所述第二扣持部的扣持。
7.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三扣持件,所述第三扣持件设有第三扣持部,所述第一扣持部向靠近所述地板的方向转动时可与所述第三扣持部扣持固定。
8.可选地,所述第三扣持件还包括尾部,所述尾部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三扣持部向上摆动,以使得所述第三扣持部脱离与所述第一扣持部的扣持。
9.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包括压接部,所述按钮被按压时,带动所述压接部按压所述尾部。
10.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盖设至所述地板的地毯,所述地毯设有穿孔,所述第三扣持部与所述第一扣持部扣持固定时,所述扣持件位于所述地毯的下方,所述尾部被按压时,所述第一扣持部脱离与所述第三扣持部的扣持且所述第一扣持部从所述穿孔穿过而位于所述地毯的上方。
11.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一对第一扭簧与一对固定件,一对所述固定件固定至所述地板,所述扣持件包括自所述第一扣持部延伸的一对连接部以及分别自一对所述连接部延伸的一对固定部,一对所述固定件分别设有通孔,一对所述固定部分别组装至一对所述通孔,以把所述扣持件限位至所述固定件,一对所述第一扭簧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扭簧的扭力带动所述第一扣持部向上摆动。
12.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扭簧与固定轴,所述第三扣持件包括组装孔,以供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第二扭簧限位至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二扭簧的弹性力可带动所述尾部向上摆动。
13.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座椅,所述扣持件位于最后排座椅的后方。
1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设置在地板上的扣持件,所述扣持件包括第一扣持
部,以与安全座椅的第二扣持部扣持固定,以把安全座椅固定至地板上,安全座椅不占用座椅的空间,提高成人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扣持件与安全座椅固定后的示意图;
16.图2是图1所示的扣持件与第三扣持件未扣持时的示意图;
17.图3是图2所示的扣持件与固定件及第一扭簧组装后的示意图;
18.图4是图2所示的第三扣持件与第二扭簧以及轴部组装后的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地板、1;扣持件2;第一扣持部21;连接部22;固定部23;安全座椅3;第二扣持部31;杆部32;第一扭簧4;固定件5;通孔51;第三扣持件6;第三扣持部61;尾部62;组装孔63;第二扭簧71;固定轴72;按钮8;压接部81;地毯9;穿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2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21.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2.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地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地板1的扣持件2。所述扣持件2包括第一扣持部21。所述第一扣持部21用于和一安全座椅3的第二扣持部31扣持固定,以把所述安全座椅3固定至所述地板1。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扣持件2的设置,使得安全座椅3固定至地板1上,相较于安全座椅3固定至车辆的座椅上,安全座椅3不占用车辆的座椅的空间,提高成人的乘坐舒适性。
23.所述扣持件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地板1,以方便所述第一扣持部21与所述第二扣持部31的扣持,以方便安全座椅的安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所述第一扣持部21与所述第二扣持部31扣持固定时,所述第一扣持部21向靠近所述地板1的方向转动以脱离与所述第二扣持部31的扣持,以方便所述第一扣持部21与所述第二扣持部31的扣持以及解扣,以方便
安全座椅的安装以及拆卸,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4.所述扣持件2包括自所述第一扣持部21延伸的一对连接部22以及分别自一对所述连接部22延伸的一对固定部23。
25.所述车辆还包括一对第一扭簧4。一对所述第一扭簧4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固定部23。所述第一扣持部21向靠近所述地板1的方向转动以脱离与所述第二扣持部31扣持时,当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一扭簧4的扭力带动所述扣持件2向上摆动,以使得所示第一扣持部21复位。
26.所述车辆还包括一对固定件5。一对所述固定件5分别固定至所述地板1,比如,可通过螺丝锁定等方式进行固定。一对所述固定件5分别设有通孔51。一对所述固定部23分别组装至一对所述通孔51,以把所述扣持件2限位所述固定件5。
27.所述固定件5可直接固定至所述地板1,也可间接固定至所述地板1。
28.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三扣持件6。所述第三扣持件6设有第三扣持部61。所述第一扣持部21向靠近所述地板1的方向转动时可与所述第三扣持部61扣持固定。所述安全座椅3未安装时,所述第一扣持部21与所述第三扣持部61扣持固定,所述第一扣持部21更加的靠近地板1,可节省所述扣持件2占用的空间,以释放车辆的空间。
29.可选地,沿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三扣持件6位于所述扣持件2的前方。
30.所述第三扣持件6还包括尾部62。所述尾部62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三扣持部61向上摆动,以使得所述第三扣持部61脱离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的扣持,以方便解除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的扣持。
31.所述第三扣持件6也可固定,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不可摆动。
32.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扭簧71与固定轴72。所述第三扣持件6包括组装孔63,以供所述固定轴72穿过。所述第二扭簧71限位至所述固定轴72。当所述尾部62被按压时,所述第二扭簧71被挤压,当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二扭簧71的弹性力可带动所述尾部62向上摆动,以使得所述第三扣持件6复位。
33.所述车辆还包括按钮8。所述按钮8包括压接部81。按压所述按钮8,带动所述压接部81按压所述尾部62,以方便解除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的扣持。
34.当安装安全座椅3时,安全座椅3的杆部32压接至所述按钮8,使得所述压接部81按压所述尾部62,以解除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的扣持,使用更加的便利。
35.可选地,也可先按压所述按钮8,以接触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的扣持,再安装安全座椅3。
36.所述车辆还包括弹性件(未图示)。所述按钮8被按压时,挤压所述弹性件。当按压力消失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抵顶所述按钮8,使其复位。
37.所述车辆还包括盖设至所述地板1的地毯9。所述地毯9设有穿孔91。所述第三扣持部61与所述第一扣持部21扣持固定时,所述扣持件2位于所述地毯9的下方,可隐藏所述扣持件2,使得车辆内部更加的整洁。所述尾部62被按压时,所述第一扣持部21脱离与所述第三扣持部61的扣持且所述第一扣持部21从所述穿孔91穿过而位于所述地毯9的上方,以方便与所述安全座椅3的第二扣持部31扣持。
38.可选地,所述扣持件2、所述第二扣持部31、所述按钮8、所述第三扣持件6、所述第二扭簧71及所述固定轴72设置为一对;所述第一扭簧4及所述固定件5设置为两对。
39.所述车辆还包括座椅(未图示)。所述扣持件2位于最后排座椅的后方,从而拓展后备箱空间的利用,避免安全座椅3对于成人座位的占用,提高成人的乘坐舒适性。
40.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在遵守车辆额定乘员数量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的成人乘坐空间,从而提升了成人的乘坐舒适性。
4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