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5:5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底座及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线盘,所述电磁线盘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顶盖,并用于加热锅本体;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加热组件电性连接,至少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及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并用于对所述加热组件和/或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座的底壁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底壁和/或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所述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并用于利用所述壳体外界的空气产生流动风;及第一导风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产生的流动风导向至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壁朝所述容置腔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收容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并包括承载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板相对的第二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且彼此相对的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进口,所述第二板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将所述流动风导向所述加热组件,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共同围成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产生的流动风导向所述控制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包括相接的平直段及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自所述平直段朝所述顶盖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弯折段至少部分相对。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包括自所述底座的底壁延伸的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及所述第三板依次相接并围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控制组件相对,所述收容腔与所述底座的底壁相对的顶部设有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相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控制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控制组件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相对间隔,且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还包括第二进风口,所述
出风口还包括第二出风口;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并用于利用所述壳体外界的空气产生流动风;第二导风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产生的流动风导向至所述控制组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壁朝所述容置腔内部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与所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连接的散热片;所述第二导风单元包括自所述底座的底壁延伸的主体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盖板,所述主体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依次相接,所述盖板位于所述主体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背离所述底座的底壁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散热单元;所述容置腔与所述主体板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出口,且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控制组件相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控制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控制组件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间隔,且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盘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顶盖,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及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在所述电磁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电磁线圈对所述锅本体加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更靠近所述底座的底壁。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贯穿所述顶盖的安装孔,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及限位件,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锅本体设置于所述电磁线盘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设于所述电磁线盘,并与所述锅本体抵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锅本体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所述温度反馈至所述控制组件以调整所述加热组件的输出功率。17.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及锅本体,所述锅本体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锅本体进行加热。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本体的底部与所述电磁线盘的支架之间的距离为8m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本体的厚度为2.0mm至2.5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组件、控制组件及散热组件。壳体包括底座及顶盖,顶盖盖设于底座,并与底座共同形成容置腔。壳体上设有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组件包括电磁线盘,电磁线盘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顶盖,并用于加热锅本体。控制组件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与加热组件电性连接,至少用于控制加热组件的开启与关闭。散热组件设置于容置腔中,并用于对加热组件和/或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本申请的加热装置及烹饪设备,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使流动风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导入和导出,从而使散热组件能够对加热组件和控制组件的整体结构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果,满足烹饪设备的散热需求。备的散热需求。备的散热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橡鹿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