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用途灯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4:41: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灯。


背景技术:

2.灯具是照明工具的统称,分为吊灯、台灯、壁灯、落地灯等。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686738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灯,涉及灯具产品领域,包括:壳体、用于将壳体固定在其他平面的吸盘以及与壳体连接的灯头,还包括抽气泵,抽气泵与壳体连接,抽气泵的抽气口与吸盘的内腔相连通,用于对需充气物品进行充气的抽气泵的排气口连通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抽气泵连接壳体,抽气泵的抽气口连通吸盘的内腔,在面对不平滑的吸附面时,可通过抽气泵的抽气使吸盘内腔保持持续的负压,以保持吸盘的吸附作用,抽气泵的排气口连通壳体外部,当对需充气的工具进行充气时,可利用抽气泵的排气口对该工具进行充气,提高了灯具功能的多样性,且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4.针对上述文件,发明人认为该文件需要将灯整体固定在人手够不到的较高位置时,需要人们借助凳子等工具将自身垫高,然后再将该灯整体固定在较高位置,但单人踩在凳子等工具上易摇晃,缺乏安全性,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将灯整体固定在人手够不到的较高位置时,需要人们借助凳子等工具将自身垫高,单人踩在凳子等工具上易摇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灯。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用途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灯头,所述壳体顶部中心处通过铰座转动连接有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固定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壳体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松紧带,所述挂钩活动连接在松紧带内,所述壳体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气泵。
8.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灯罩,所述灯头位于灯罩内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罩可对自身内部的壳体进行遮阳挡雨。
10.可选的,所述气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位于壳体外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空气可通过进气管进入至气泵内。
12.可选的,所述气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底端贯穿壳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可通过充气管将气体排出,壳体可对充气管进行支撑与限位。
14.可选的,所述灯罩内开设有插孔,所述充气管底端活动插接在插孔内,所述充气管底端正对灯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罩上的插孔可对充气管进行暂时支撑,使充气管排出的风力能对灯头进行吹拂,吹离灯头上部分灰尘等异物,且人们可将充气管底端从插孔内拔出,来对充气垫等充气物品进行充气。
16.可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气泵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诱虫灯和杀虫电网,所述诱虫灯位于杀虫电网内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可对诱虫灯和杀虫电网进行支撑与固定,诱虫灯可在灯头关闭时对昆虫进行吸引,使昆虫碰触到高压的杀虫电网会被电死。
18.可选的,所述灯罩远离充气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杀虫电网下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死的昆虫在重力下会掉落至挡板和灯罩之间,方便人们后期对挡板和灯罩之间死后聚集的昆虫进行集中清除。
20.可选的,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灯头、气泵、诱虫灯和杀虫电网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可对蓄电池进行支撑与隐藏保护,蓄电池可对灯头、气泵、诱虫灯和杀虫电网进行供电。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旋转螺纹杆可带动挂钩升降,来对灯整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使人们可站在地面上,并利用挂钩将高度调节后的灯整体吊挂在较高位置上,无需人们借助凳子等工具将自身垫高,安全性较高,人们且人们可直接将挂钩挂在树枝和帐篷等物品上,方便人们在户外将灯整体作为露营灯使用。
24.2.通过旋转螺纹杆来带动吊挂在物品上的灯头等部件进行升降,灯头越靠近地面对地面的照射强度越高,灯头越远离地面对地面的照射范围越大,吸盘可将灯整体吸附在光滑的室内墙砖上,便于人们在室内将灯整体作为室内照明灯使用,固定方式多样化,能满足多种环境下的照明需求,适用范围较广。
25.3.通过壳体内气泵可对充气垫等充气物品进行充气,使人们在户外无需另外携带充气设备,且灯罩上的插孔可对充气管进行暂时支撑,使充气管排出的风力能对灯头进行吹拂,吹离灯头上部分灰尘等异物,诱虫灯配合杀虫电网可对帐篷内进行杀虫,使帐篷内昆虫不易影响到人们的休息,杀死后的昆虫会掉落至挡板和灯罩之间,方便人们后期对死后聚集的昆虫进行集中清除,整体功能较多,用途广泛,适宜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安装座;12、灯头;13、蓄电池;14、吸盘;15、灯罩;16、插孔;17、挡板;2、固定套杆;21、螺纹杆;22、挂钩;23、松紧带;3、气泵;31、进气管;32、充气管;4、诱虫灯;41、杀虫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多用途灯,参照图1-2,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壳体安装座11底部固定连接有灯头12,壳体1可通过安装座11对灯头12进行支撑与固定,灯头12可采用led照明灯。
31.参照图1-2,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灯罩15,灯头12位于灯罩15内部,灯罩15可对自身内部的壳体1进行遮阳挡雨。
32.参照图1-2,壳体1顶部中心处通过铰座转动连接有固定套杆2,壳体1可对固定套杆2进行支撑与限位。固定套杆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固定套杆2可对螺纹杆21进行支撑与固定。螺纹杆21远离固定套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2,螺纹杆21和固定套杆2两者可对挂钩22和壳体1进行连接,方便人们将利用挂钩22将壳体1吊挂在树枝和帐篷等物品上。
33.参照图1-2,壳体1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松紧带23,松紧带23两端均固定在壳体1上,挂钩22活动连接在松紧带23内,使松紧带23能对挂钩22进行限位,方便人们将螺纹杆21收纳进固定套杆2,并利用松紧带23压在壳体1上,来降低灯整体的高度,方便人们将灯装在包内来对灯进行移动。壳体1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4,吸盘14可将壳体1吸附在室内的墙面砖上。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气泵3,壳体1可对气泵3进行支撑与固定。
34.参照图1-2,气泵3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31,进气管31一端位于壳体1外部,方便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31进入至气泵3内。
35.参照图1-2,气泵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32,气泵3可通过充气管32将气体排出。充气管32底端贯穿壳体1,壳体1可对充气管32进行支撑与限位。
36.参照图1-2,灯罩15内开设有插孔16,充气管32底端活动插接在插孔16内,充气管32底端正对灯头12,灯罩15上的插孔16可对充气管32进行暂时支撑,使充气管32排出的风力能对灯头12进行吹拂,吹离灯头12上部分灰尘等异物,且人们可将充气管32底端从插孔16内拔出,来对充气垫等充气物品进行充气。
37.参照图1-2,壳体1远离气泵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诱虫灯4和杀虫电网41,壳体1可对诱虫灯4和杀虫电网41进行支撑与固定。诱虫灯4位于杀虫电网41内部,诱虫灯4可在灯头12关闭时对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吸引,使昆虫碰触到高压的杀虫电网41被电死。
38.参照图1-2,灯罩15远离充气管32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17,挡板17位于杀虫电网41下方,电死的昆虫在重力下会掉落至挡板17和灯罩15之间,方便人们后期对挡板17和灯罩15之间死后聚集的昆虫进行集中清除。
39.参照图1-2,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3,壳体1可对蓄电池13进行支撑与隐藏保护,灯头12、气泵3、诱虫灯4和杀虫电网41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3电性连接,蓄电池13可对灯头12、气泵3、诱虫灯4和杀虫电网41进行供电,其中灯头12、气泵3、诱虫灯4和杀虫电网41四者分别与蓄电池13的电路连接结构均已公开,在此不过多赘述。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用途灯的实施原理为:
41.当人们在室内使用该灯时,人们可通过吸盘14将灯整体吸附在光滑的室内墙砖上,便于人们在室内开启灯头12,来将灯整体作为室内照明灯使用。
42.当人们在户外时,人们可先将松紧带23拉起,然后对固定套杆2进行旋转,使旋转后的挂钩22能绕过松紧带23,此时人们便可将挂钩22刮在树枝和帐篷等物品上,便于人们在户外开启灯头12,将灯整体作为露营灯进行使用。
43.当需要将灯整体固定在较高位置时,人们可通过旋转螺纹杆21来带动挂钩22进行
升降,来对灯整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使人们可站在地面上,并利用挂钩22将高度调节后的灯整体吊挂在较高位置上。
44.若人们觉得光照范围太小或光照强度较低时,人们可将挂钩22从物品上取下,然后旋转螺纹杆21,螺纹杆21旋转后会在固定套杆2上升,来对灯整体的高度进行调节,灯头12越靠近地面对地面的照射强度越高,灯头12越远离地面对地面的照射范围越大,然后人们可将调节后的灯利用挂钩22再次挂在物品上。
45.当人们开启气泵3后,进气管31可对气泵3供气,而气泵3内空气会通过充气管32排出,此时灯罩15上的插孔16可对充气管32进行暂时支撑,使充气管32排出的风力能对灯头12进行吹拂,吹离灯头12上部分灰尘等异物,且人们可将充气管32底端从插孔16内拔出,来对充气垫等充气物品进行充气。
46.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