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4:32: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属于余热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由于传统的焦炉煤气净化装置的经济效益降低,清洁型热回收炼焦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清洁型热回收炼焦炉余热利用效率,用于回收其高温烟气热量的余热锅炉正在朝着高参数、高规格发展。现有的低参数锅筒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包括:筒身、半球形封头、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第一连接管接头、第二连接管接头、第一给水套管、第二给水套管、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压力表管接头、紧急放水管接头、平衡容器管接头、安全阀管接头、加药管接头、连续排污管接头、放汽管接头和再循环管接头;
6.其中,两个半球形封头环向焊接在筒身两侧,筒身及半球形封头上开设管孔,筒身环向划分为四个象限:ⅰ象限、ⅱ象限、ⅲ象限、ⅳ象限;
7.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压力表管接头、放汽管接头、安全阀管接头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第ⅰ象限,第一连接管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接头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紧急放水管接头、再循环管接头、加药管接头、连续排污管接头沿径向布置在筒身第ⅰ、ⅲ象限之间,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沿径向分布在筒身第ⅲ象限,第一给水套管和第二给水套管沿径向布置在筒身第ⅰ、ⅳ象限之间,平衡容器管接头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筒身第ⅰ、ⅱ象限之间和第ⅱ、ⅲ象限之间。
8.可选地,所述筒身的材质为13mnnimor,筒身的尺寸为φ1780
×
90,筒身的长度为6000~6500mm。
9.可选地,所述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的个数为两个,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的个数分别为一个,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的材质为20mnmo。
10.可选地,所述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数量为四个,压力表管接头、放汽管接头、安全阀管接头、紧急放水管接头、再循环管接头、加药管接头、连续排污管接头数量均为一个,第一连接管接头和第二连接管接头数量分别为六个,第一给水套管和第二给水套管数量为一个,平衡容器管接头数量为四个。
11.可选地,所述半球形封头上焊接有锅炉铭牌。
12.可选地,所述筒身第ⅲ象限上焊接有支座垫板,支座垫板为厚度20mm的弧板。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中筒身及半球形封头上开设管孔,用于焊接安装各类管接头,进而可以连接锅炉系统的其他元件,形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15.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余热利用效率,回收高温烟气热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18.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筒身,2为半球形封头,3为支座垫板,4为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5为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6为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7为第一连接管接头,8为第二连接管接头,9为第一给水套管,10为第二给水套管,11为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2为压力表管接头,13为紧急放水管接头,14为平衡容器管接头,15为安全阀管接头,16为加药管接头,17为连续排污管接头,18为锅炉铭牌,19为放汽管接头,20为再循环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包括:筒身1、半球形封头2、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第一连接管接头7、第二连接管接头8、第一给水套管9、第二给水套管10、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压力表管接头12、紧急放水管接头13、平衡容器管接头14、安全阀管接头15、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放汽管接头19和再循环管接头20;
21.其中,两个半球形封头2环向焊接在筒身1两侧,筒身1及半球形封头2上开设管孔,筒身1环向划分为四个象限:ⅰ象限、ⅱ象限、ⅲ象限、ⅳ象限;
22.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压力表管接头12、放汽管接头19、安全阀管接头15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1第ⅰ象限,第一连接管接头7和第二连接管接头8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1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紧急放水管接头13、再循环管接头20、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沿径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ⅲ象限之间,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沿径向分布在筒身1第ⅲ象限,第一给水套管9和第二给水套管10沿径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ⅳ象限之间,平衡容器管接头14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ⅱ象限之间和第ⅱ、ⅲ象限之间。
23.所述筒身1的材质为13mnnimor,筒身1的尺寸为φ1780
×
90,筒身1的长度为6000~6500mm。
24.所述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的个数为两个,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的个数分别为一个,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
管接头6的材质为20mnmo。
25.所述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数量为四个,压力表管接头12、放汽管接头19、安全阀管接头15、紧急放水管接头13、再循环管接头20、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数量均为一个,第一连接管接头7和第二连接管接头8数量分别为六个,第一给水套管9和第二给水套管10数量为一个,平衡容器管接头14数量为四个。
26.所述半球形封头2上焊接有锅炉铭牌18。
27.所述筒身1第ⅲ象限上焊接有支座垫板3,支座垫板3为厚度20mm的弧板。
28.实施例1
29.一种用于焦炉余热回收锅炉用高压锅筒外部结构,其组成包括:筒身1、半球形封头2、支座垫板3、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第一连接管接头7、第二连接管接头8、第一给水套管9、第二给水套管10、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压力表管接头12、紧急放水管接头13、平衡容器管接头14、安全阀管接头15、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锅炉铭牌18、放汽管接头19和再循环管接头20;
30.如图1所示,两个半球形封头2环向焊接在筒身1两侧,使锅筒成为一圆筒形受压元件,筒身1及半球形封头2上开设管孔,用于焊接安装各类管接头,进而可以连接锅炉系统的其他元件,形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31.筒身1的材质为13mnnimor,筒身1的尺寸为φ1780
×
90,筒身1的长度为6000~6500mm,如附图2所示,筒身1环向划分为四个象限:ⅰ象限、ⅱ象限、ⅲ象限、ⅳ象限;
32.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压力表管接头12、放汽管接头19、安全阀管接头15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1第ⅰ象限,第一连接管接头7和第二连接管接头8沿径向均匀分布在筒身1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紧急放水管接头13、再循环管接头20、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沿径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ⅲ象限之间,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沿径向分布在筒身1第ⅲ象限,第一给水套管9和第二给水套管10沿径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ⅳ象限之间,平衡容器管接头14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筒身1第ⅰ、ⅱ象限之间和第ⅱ、ⅲ象限之间。
33.集中下降管接头数量为四个,其中,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的个数为两个,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的个数分别为一个,并且第一集中下降管接头4、第二集中下降管接头5和第三集中下降管接头6材质均为20mnmo。
34.饱和蒸汽引出管接头11数量为四个,压力表管接头12、放汽管接头19、安全阀管接头15、紧急放水管接头13、再循环管接头20、加药管接头16、连续排污管接头17数量均为一个,连接管接头数量为十二个,第一连接管接头7和第二连接管接头8的数量分别为六个,给水套管数量为两个,第一给水套管9和第二给水套管10数量为一个,平衡容器管接头14数量为四个。
35.锅炉铭牌18焊接在半球形封头2上便于观察的地方。
36.支座垫板3是厚度20mm的弧板,焊接在筒身1第ⅲ象限,且保证其与管接头及筒身焊缝没有冲突。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