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1:1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隧道工程的建设中,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及相关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位置正确,需要对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先阶段采用全站仪进行隧道测量,需要棱镜的配合,即全站仪发出光信号,由棱镜反射光信号并由全站仪接收该信号,根据光信号通过的时间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通常,由于隧道内部光线不足,为了便于测量操作,人们便利用灯光来为棱镜提供位置标记。
3.经检索,授权公告号cn213686297u,授权公告日2021.07.13公开了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牵引板,两个牵引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灯体,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侧孔,侧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板,侧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板,上板的底部与下板的顶部相接触,上板和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方便对棱镜头主体进行辅助照明处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4.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5.1、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对棱镜头固定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生产成本高,同时故障率增加;
6.2、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需要人工长时间手持进行测量操作,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手持时容易晃动,不便全站仪对准棱镜头。
7.因此,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通过转动第一翼型螺栓使橡胶套对棱镜头产生挤压力进行快速固定,通过将插杆插接在地面内使本装置与地面固定,以使橡胶套内的棱镜头固定,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对棱镜头固定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生产成本高,同时故障率增加,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需要人工长时间手持进行测量操作,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手持时容易晃动,不便全站仪对准棱镜头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0.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包括导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有置放盒,所述置放盒的内部设置有为led灯珠提供电能的电池,所述置放盒的上方设置有为棱镜头提供固定平台的固定架,所述的棱镜
头位于橡胶套的内部;所述的橡胶套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并与所述的固定架过盈配合;所述固定架的上壁转动连接有使橡胶套与棱镜产生挤压力后实现实现对棱镜头快速固定的第一翼型螺栓;所述固定架的左方和右方对应所述置放盒的上壁固定有侧板,所述固定架的前方对应所述侧板的内侧侧壁上等距固定有若干led灯珠;led灯珠通过导电线与电池电性连接,上述设置,插杆、导向套、升降杆、置放盒、侧板和固定架的共同配合使得棱镜头得以固定,便于使用全站仪对准棱镜头;所述导向套底部的外侧圆周阵列设置有转动板。
11.所述导向套的上侧螺纹连接有第三翼型螺栓,所述第三翼型螺栓的内端与所述升降杆抵接,所述转动板内端的一侧对应所述导向套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
12.所述转动板通过第四翼型螺栓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为尖头状。
13.所述固定架的左壁和右壁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侧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翼型螺栓,所述第二翼型螺栓的内端与所述固定架抵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架、第一翼型螺栓和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将棱镜头放入橡胶套的内部,操作第一翼型螺栓转动使橡胶套与棱镜头抵接并保持合适的挤压力即可对棱镜头进行固定,利用上述结构对棱镜头进行固定,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生产成本低,相应的,故障率相对较低,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对棱镜头固定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生产成本高,同时故障率增加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杆、转动板、导向套、升降杆、置放盒和侧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插杆和转动板使得本装置与地面相对固定,并通过导向套和升降杆的配合可对固定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固定,还通过操作第二翼型螺栓对固定架的角度进行调节并固定,无需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需要手持进行测量,同时手持容易晃动,不便于全站仪对准棱镜头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需要人工长时间手持进行测量操作,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手持时容易晃动,不便全站仪对准棱镜头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的仰视结构图;
20.图3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图;
21.图4为置放盒与电池的连接结构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固定架;101、第一翼型螺栓;102、橡胶套;103、连接杆;2、置放盒;3、升降杆;301、侧板;3011、led灯珠;3012、轴承;3013、第二翼型螺栓;4、导向套;401、第三翼型螺栓;402、插杆;403、连接板;5、转动板;501、第四翼型螺栓;6、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隧道测量棱镜头辅助照明装置,包括导向套4,为升降杆3提供导向,使得升降杆3垂直升降,导向套4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升降杆3,升降杆3移动使得置放盒2移动,导向套4底部的外侧圆周阵列设置有转动板5,在本装置与地面相对固定状态下,转动板5的外端与地面接触,以扩大本装置的支撑面积,获得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升降杆3的顶部固定有置放盒2,为电池6提供放置平台,置放盒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6,为led灯珠3011提供电能,置放盒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架1,对为棱镜头提供固定平台,固定架1的上壁螺纹连接有第一翼型螺栓101,转动第一翼型螺栓101使橡胶套102与棱镜产生挤压力即可实现对棱镜头的快速固定,固定架1的左方和右方对应置放盒2的上壁固定有侧板301,固定架1的前方对应侧板301的内侧侧壁上等距固定有若干led灯珠3011,为棱镜头提供照明,led灯珠3011通过导电线与电池6电性连接,上述设置,插杆402、导向套4、升降杆3、置放盒2、侧板301和固定架1的共同配合使得棱镜头得以固定,便于使用全站仪对准棱镜头。
26.其中如图1和2所示,导向套4的上侧螺纹连接有第三翼型螺栓401,第三翼型螺栓401的内端与升降杆3抵接,此状态下,升降杆3与导向套4相对固定,而调节升降杆3的高度时,转动第三翼型螺栓401使第三翼型螺栓401与升降杆3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可移动升降杆3,转动板5内端的一侧对应导向套4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403。
27.转动板5通过第四翼型螺栓501与连接板403固定连接,转动板5的外端与地面接触时,锁紧第四翼型螺栓501,以利用转动板5扩大本装置的支撑面积,获得更佳的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升降杆3的底部固定有插杆402,插杆402插入地面内使得本装置与地面相对固定,插杆402的下端为尖头状,便于插杆402插入地面的内部。
28.其中如图1、3、4所示,固定架1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102,棱镜头位于橡胶套102的内部,为棱镜头提供防擦伤防护,橡胶套102与固定架1过盈配合,一定程度上避免橡胶套102与固定架1脱离。
29.固定架1的左壁和右壁均固定有连接杆103,连接杆103通过轴承3012与侧板301转动连接,固定架1转动时,连接杆103与侧板301相对转动。
30.位于右侧的侧板30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翼型螺栓3013,第二翼型螺栓3013的内端与固定架1抵接,上述设置,通过操作第二翼型螺栓3013转动使第二翼型螺栓3013与固定架1处于非接触状态,即可转动固定架1以调节固定架1的角度,固定架1的角度调节完成后,操作第二翼型螺栓3013并使第二翼型螺栓3013与固定架1抵接即可对固定架1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架1自转动。
31.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操作导向套4并使插杆402向下移动直至插入地面内,再依次操作第四翼型螺栓501使转动板5的外端与地面抵接,再通过第四翼型螺栓501使转动板5与对应的连接板403相对固定以增加本装置的底部支撑面积获得更佳的防倾斜效果,通过操作第三翼型螺栓401拉出升降杆3对固定架1的高度进行调节,然后对将棱镜头放入橡胶套102中,此时操作并转动第一翼型螺栓101,使第一翼型螺栓101的高度下降,带动第一翼型螺栓101部位的橡胶套102与棱镜头抵接并保持合适的作用力,最后通过
操作第二翼型螺栓3013调节固定架1的角度,接通led灯的电源后即可进行测量。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